江西省宜春市靖安职业中学2022-2023高三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
本作品内容为江西省宜春市靖安职业中学2022-2023高三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格式为 docx ,大小 196166 KB ,页数为 7页
('江西省宜春市靖安职业中学2022-2023高三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列宁说:“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既然建立需要一定的文化水平,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的手段取得达到这个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赶上别国人民呢?”这段话说明列宁主张()A.实现工业化以赶超西方国家B.发动革命以推翻沙皇政权C.实行战进共产主义政策D.在俄国建立制度参考答案:D略2.1918年夏,协约国与俄国国内的势力联合向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发起进攻,很快占领了苏俄大约3/4的国土,致使国内最重要的粮食和燃料来源被切断,40%的工厂因缺乏原料而停工、停产,交通运输几近瘫痪,人民忍饥挨饿,苏维埃政权岌岌可危。在这种情况下,苏维埃政府决定()A.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第一次世界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实行新经济政策D.实行工业化参考答案:B3.归纳历史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宋朝具备的历史特征有①机构重叠,权力分散,繁复而低效的政府②城市繁荣,商品经济发达,市民阶层兴起③以文治国,文官制度完善,书院教育发达④科技文明居历代之首,古代科技发展的黄金时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参考答案:D4.在罗马自然法中,合法的婚姻在这样的人与人之间缔结:他们是罗马市民,男性确实适婚,而女性具有结婚的自然能力,根据法律的规定结合,不论他们是家父还是家子,但在家子之情形下,他们需要得到他们处于其权力下的尊亲的同意。这一规定体现了罗马法()A.对市民的婚姻自由进行限制B.提倡不同等级间的市民通婚C.要求在婚姻关系中尊亲敬老D.仅仅保护公民间的婚姻关系参考答案:A5.在分封制下,任何一个诸侯都知道自己仅仅是周王的部下大臣,自己的领土也仅仅是国家土地的一部分,这一认知直到春秋中叶都没有大的改变。这说明分封制A.进一步强化了宗法等级秩序B.实现了拱卫周王室的目的C.有助于国家整体观念的形成D.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参考答案:C分封制度下不仅是臣服天子,土地也认为是国家的,体现出国家整体观念的形成,故C正确;宗法等级秩序材料没有体现,故A错误;拱卫周王室的目的与材料中国家意识不符,故B错误;D中开拓疆土不是主要手段。6.右图为西周早期青铜文物、文物内铭文拓片,铭文记载了周王……毕地的土地“方五十里”赏赐给召的史实。这一文物()A是研究我国甲骨文的直接证据B反映了士地侧澎制度已经形成C是研究西周冶金技艺的原始资料D说明周王实现了对全国的直接管理参考答案:C7.二战后美国外交官凯南形容:“美国是鲨鱼。前苏联是老虎,二者虽然都很凶猛,却生活在截然不同的环境里,暂时不会兵戎相见。”凯南评述的是美苏1/7A.都成为超级天国B.进行冷战对峙C.共同对付法西斯D.事实力接近参考答案:B8.清代史学家赵翼曾评论:“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面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无赖之徒……天之变局,至是始定。”此处“天之变局”的实质是()A.由神权政治转向王权政治B.长期固化的社会阶层松动C.由诸侯分封转向集权D.由宗法政治转向平民政治参考答案: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材料中“自古皆封建诸侯”表明是分封制,不是神权政治,故A项错误;材料中“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面定一尊”表明统治者不再是分封制下的贵族,而是原来地位低下的“起自布衣,……亡命无赖之徒”,从本质上说不再是贵族政治,故B项正确;秦朝已经全面转向集权,故C项错误;材料中“以匹夫起事,角群雄面定一尊”是君主专制,而非平民政治,故D项错误。答案:B9.邮票是时代的产物和历史的见证,中国航空航天科技成就也是纪念邮票主题之一。下列一组纪念邮票,最能反映上世纪七十年代突出成就的是ABCD参考答案:B略10.罗斯福新政期间组建民间资源保护队。它的建立①为众多失业青年提供了就业机会②是“以工代赈”的重要举措③导致大批森林遭受砍伐,破坏了生态资源④既保护了森林资源,又促进了基础设施建设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参考答案:A11.1954年9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人民民主政治发展的新阶段》的社论。该社论所说的“新阶段”开始的标志是A.《共同纲领》的制定实施B.《宪法》颁布实施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D.改造基本完成参考答案:B12.16~18世纪中期,英国人口大多数以土地为生,居住在农村,过着田园生活。从表面上看,仿佛与中世纪别无二致,但在表面之下却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当时英国农村“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A.手工工场大量涌现B.城市化进程的加快C.交通运输业大发展D.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参考答案:D当时英国农村“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也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即农业生产方式在转型,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手工工场大量涌现属于英国城市的变化,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运输业大发展均是在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后,所以选项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13.14世纪与17世纪,欧洲先后出现了两场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这两场运动的发源地在2/7A.①、③B.④、②C.③、②D.④、①参考答案:C14.“爱因斯坦是一个造物者!”,杨振宁对爱因斯坦这一评价的依据是A.否定牛顿力学体系B.创立现代物理学C.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模式D.发现和创造了相对论参考答案:D“造物者”的评价是指创造和发明了新的东西,结合所学可知,爱因斯坦在科学上的贡献是发现和创造了相对论,从而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故选D;C属于其影响,B说法不符合史实,A也是其意义,故排除ABC。15.年鉴学派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指出:“在进行历史研究时,人们往往迷恋于寻找单一的原因,便错误地将原因归结于某一个,这样就成为一种价值判断。”布洛赫强调的是历史研究应A.多角度地认识和考察史实B.分清历史事件的主次原因C.抓住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D.以正确的价值判断为起点参考答案:A16.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世界革命”是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被扬弃、全人类进入后国家的“自由人联合体”时代的到来。尽管俄国十月革命未达到上述理论设定的标准,但有些学者仍赋予其“世界革命”的符号,主要依据是俄国十月革命A.影响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B.建立了第一个政权C.大大推进了全球工业化进程D.实现了俄国社会的伟大变革参考答案:A根据“世界革命”的定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被扬弃、全人类进人后国家的“自由人联合体”时代。由此可以确定,这种革命对整个世界的格局有深刻的影响,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突出的是社会性质;C选项是从经济及角度来分析,有些局限;D选项只局限在俄国。17.19世纪中期英国首相迪斯累利在其著作《西比尔》对他所在时代描绘道:“(它们好像)两个民族,它们之间没有往来、没有同感;它们好像不同地带的居住者即不同行星上的居民,不了解彼此的习惯、思想和感情,按照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以下各项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A.后天主教与新教水火不容B.工业革命以来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C.19世纪中期东西方文明的重大差异D.封建贵族与资产阶级之间相互对立参考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时间“19世纪中期”以及“它们好像不同地带的居住者即不同行星上的居民,不了解彼此的习惯、思想和感情,按照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的信息说明存在等级差别,故本题选择B项。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之后引起分工的理解。18.能源短缺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为此我国把每年的6月15日至21日定为全国节能宣传周,倡议节约能源,历史上使电成为新能源的关键性科学发明是A.德国西门子研制的发电机B.美国人受迪生发明的电灯泡C.美国人贝尔发明的电话D.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的内燃机参考答案:A19.1963年8月,赫鲁晓夫在世界各国共产和工人同声谴责南斯拉夫背离复辟资本主义之际,赴南访问并发表演说,指出“南斯拉夫是一个‘先进的’”。这表明赫鲁晓夫A.决心摒弃斯大林体制发展市场经济B.开始探索新的建设道路C.认为建设道路可以多元化D.希望走上南斯拉夫经济模式道路参考答案:3/7C【详解】决心摒弃斯大林体制发展资本主义与材料中“南斯拉夫是一个‘先进的’”不符,故A项错误;赫鲁晓夫20世纪50年代开始探索,故B项错误;材料中“南斯拉夫是一个‘先进的’”说明赫鲁晓夫认可南斯拉夫道路模式,说明建设道路可以多元化,故C项正确;希望学习新的经验,材料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20.福建莆田是妈祖的故乡。《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记载:“神有德于民,有功于国”,“神居其邦,功德显在人耳目”。在重建庙宇时将妈祖神像迁入正殿之中,而以原来居中、居左的神像陪祀于左、右,“以正序位”。以上资料不可以用来研究()A.民间信俗B.等级制度C.分封制度D.乡土历史参考答案:C21.宋朝是一个文化开放的时代,涌现出大量的才子、才女,他们在地域分布上都呈现出“东南最盛,京师其次,蜀地第三,其他地区则相当稀疏”的特点。这表明A.宋代才女与才子艺术成就相当B.宋代女子与男子社会地位相同C.文化盛衰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D.“重文抑武”促使社会文风兴盛参考答案:C【解析】材料只说到出现大量的才子、才女,但并未比较他们的艺术成就,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比较男女社会地位,故B项错误;“才子、才女,地域分布上都呈现出‘东南最盛,京师其次,蜀地第三,其他地区则相当稀疏’的特点”可看出在地域分布上,他们主要出自南方,结合所学可知,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繁荣,已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因此反映文化盛衰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重文抑武”,故D项错误。22.1935年10月,发表演讲:“今后的外患,一定日益严重……但是我们可以自信:只要四川能够安定,长江果能统一,腹地能够建设起来,国家一定不会灭亡,而且一定可以复兴!”材料表明A.国民政府大力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B.国民政府做好了发展西部的规划C.已经有持久的意图D.战争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参考答案:C注意题中时间,此时的民族危机加深,中日民族矛盾渐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材料中所述内容是要准备。23.15世纪中期以后,热那人被赶出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威尼斯人实际上垄断了地中海东西之间的贸易,热那人及意大利或欧洲其他地区的人齐心协力往西发展,以期与威尼斯人竞争,由此最终开辟了到达美洲和亚洲的航线。据此可知,新航路开辟缘于A.土耳其崛起引发商业危机B.欧洲内部的竞争C.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地圆学说的提出参考答案:B【详解】根据“热那人及意大利或欧洲其他地区的人齐心协力往西发展,以期与威尼斯人竞争,由此最终开辟了到达美洲和亚洲的航线”可知,新航路开辟缘于欧洲其他地区的人与威尼斯人竞争,故B正确;材料反映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是欧洲其他地区的人与威尼斯人竞争,争夺地中海东西之间的贸易,排除A;CD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点睛】紧扣关键信息“热那人及意大利或欧洲其他地区的人齐心协力往西发展,以期与威尼斯人竞争,由此最终开辟了到达美洲和亚洲的航线”,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分析解答。2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从上述中国人重视姓氏这一现象中可以看出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C.个人名利色彩鲜明D.聚族而居根深蒂固参考答案:B25.在伯利克里时代,雅典共有陪审员6000人、议事会成员500人、各种官吏700人、弓箭手1600人、骑士1000人、卫士1000人、重装步兵2500人;每天领取津贴的公职人员多达2万,占公民人口总数的1/2。陪审员虽属兼职,但每人每年花在案件审判上的时间约为150-200天。这反映了()A.雅典民主制度的成本巨大B.“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C.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D.雅典人参与政治的热情高涨参考答案:A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每天领取津贴的公职人员多达2万,占公民人口总数的1/2。陪审员虽属兼职,但每人每年花在案件审判上的时间约为150-200天”信息说明雅典民主政治成本非常大,故A项正确。4/726.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的察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的科举制,这反映唐代A.官员特权受到否定B.君主集权得到强化C.选才注重知识水平D.选官重视思想品德参考答案:C27.在“大跃进”时期,安徽少数农民自发搞起了“责任田”,到1961年安徽省实行“责任田”的生产队占总数的91%。甘肃、浙江、四川、河北等地也都实行了各种形式的责任制,且成效显著。相关部门对此表示出积极支持的态度。这说明A.国民经济调整与巩固的任务基本完成B.农民生产实践推动了开放的开展C.着手调整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体制D.生产责任制的探索有助于经济的恢复参考答案: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民公社化运动经过证明不能适合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因此,根据材料可知安徽省实行的“责任田”有助于促进农村地区社会生产力的恢复,选项D正确。国民经济调整和巩固涉及到农业、工业等各个领域,材料中只提及农村农业的发展情况,不能说调整的任务已经完成,选项A错误。1978年中国的开放才拉开序幕,因此选项B时间不符。调整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体制,是从1980年代开始的,选项C时间亦不符。28.商人的观念是万物有灵论,甲骨文卜辞中有祈祷仪式与祭祀仪式的记录……,诸神中有帝或上帝,此外有日神、月神……山神、河神等。帝或上帝主要具有自然权能与战争权能,在人事权能上仅作用于商王本身,而不作用于王以外的其他人。对此解读准确的是A.商人的王权具有神秘色彩B.商人的观念形成了理论体系C.商朝的教权高于世俗王权D.甲骨文为后世提供了珍贵的史料参考答案:A依据材料“在人事权能上仅作用于商王本身,而不作用于王以外的其他人”,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商朝是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故A项正确;材料中涉及观念,但没有形成理论体系,故B项错误;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不存在“教权高于王权”,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故D项错误。29.有人曾提出“领地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根据这个概念,对古代中国处于“领地国家”时期叙述正确的是()A.确立了以土地国有为基础的社会公有制B.形成了地方绝对效忠的制度C.构建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以家天下为核心的集权机制参考答案:C考点:本题旨在考查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题干所给材料中“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表明“领地国家”时期属于我国的奴隶社会时期。依据所学,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故C项正确。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奴隶主私有制,故A项错误。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政治体制,分封的诸侯具有相对的性,故B,D项错误。30.中国新一届国家换届后,有网友从网上找到了与他们有关发表于上世纪90年代的著作及目录,据此推测该书的主题应是A.清算“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B.总结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理论成果C.记录十一届三中以来的历程D.探讨中国经济体制的发展方向参考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从工业革命到发达国家的排放占世界总排放量的70%,发展中国家占了30%。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巴西、印度、南非和中国组成的“基础四国”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要求发达国家应率先大幅度减排,同时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转让技术。这说明①发达国家要承担历史的责任②加强国际合作十分必要③区域集团化程度加深④全球化过程中环境污染日益突出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5/7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全球化,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描述召开全球气候大会可知环境污染问题严重,“要求发达国家应率先大幅度减排,同时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转让技”可知是强调发达国家的责任和国际合作的必要性,所以正确的是①②④,题干中没有涉及到区域集团化,排除③,选择B项。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李时珍(1518—1593),明代著名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出生于一个世代行医的家庭,自幼热爱医学,并不热衷于科举,其后曾三次赴武昌应试,均不第,故决心弃儒学医,钻研医学。24岁就开始正式给人治病,由于他刻苦钻研,医术高超,治好了许多疑难病症。李时珍为了研究医术,读了很多古代的医术,他发现前人编著的医药书中有许多遗漏,甚至还有许多错误。他决心重编一本比较完备的药物著作。为了实现这一理想,李时珍阅读了大量的医学著作,还注重实地考察和采集草药。李时珍主张人定胜天,认为药性不是固定的,可用人工方法改造其自然性能。经过近30年的努力,他终于在60岁的时候写成了《本草纲目》一书。这本书内容十分丰富,收入药物1800多种,新增药物3700多种,医方1万多个,配有插图1000多幅。书中关于植物的分类方法,也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本草纲目》是中国药物学研究的总结,已被译成多种文字,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摘编自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常识》请回答:(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时珍的医学思想产生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时珍医学思想的历史价值。参考答案:(1)医学世家的传承;科举考试的失利;李时珍长期的钻研实践;对前代医书的完善与总结;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2)是中国医学史上的宝贵财富;对世界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其所体现的科学精神成为后世典范。【详解】(1)根据材料“出生于一个世代行医的家庭”可知医学世家的传承;根据材料“并不热衷于科举,其后曾三次赴武昌应试,均不第,故决心弃儒学医,钻研医学。”可知科举考试的失利;根据材料“由于他刻苦钻研,医术高超,治好了许多疑难病症。”“李时珍为了研究医术,读了很多古代的医术”“为了实现这一理想,李时珍阅读了大量的医学著作,还注重实地考察和采集草药。”可知李时珍长期的钻研实践;根据材料“他发现前人编著的医药书中有许多遗漏,甚至还有许多错误。”“李时珍主张人定胜天,认为药性不是固定的,可用人工方法改造其自然性能。”可知对前代医书的完善与总结;根据所学可知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2)根据材料“书中关于植物的分类方法,也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本草纲目》是中国药物学研究的总结,已被译成多种文字,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可知是中国医学史上的宝贵财富;对世界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根据所学可知其所体现的科学精神成为后世典范。33.上海是近代中国的缩影。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英《南京条约》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创办。70年代以后,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洋务企业设立,1882年英国人里德尔开设的上海电光公司创立,从此以后“申江今作不夜城,管弦达旦喧歌声;华堂琼筵照夜乐,不需烧烛红妆明。”······1908年吴淞与崇明两地使用无线电通报。——《上海档案》材料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风尚转变过程中,最明显的莫过于阅报风气的形成。报纸书籍在传播知识方面具有更大的时效性,长江各口岸阅报风气逐渐形成。······——《近代文明演变轨迹》材料四: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海居民生活日趋西化,住洋楼,着洋服,吃洋菜,乘洋轿,点洋灯,“莫不以洋为尚”,西洋话剧、电影、歌舞乃至赛马场、夜总会、舞厅等等进入城市日常生活。——《近代文明演变轨迹》请回答:(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近代早期上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2)上海阅报风气的形成促进了近代的兴起与发展。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民国时期在上海涌现的几股进步。(4分)(3)民主革命时期,发生在上海的对中国具有开天辟地意义的大事是什么?依据材料二、三说明这一大事发生在上海的条件。(3)参考答案:(1)政治上:最早受外国侵略的地区之一(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经济上:近代企业相继建立,技术先进,工业基础好。思想上:报刊发行和阅报风气形成,传播了先进思想,开阔了人们的视野。社会生活上:生活方式和习俗日益西化。(4分)(2):民主共和、实业救国、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4分)(3)中国共产诞生。(1分)条件: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外商企业在上海建立,使工人阶级队伍壮大,为中共在上海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报刊发行和阅报风气形成,解放了思想,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共在上海诞生提供了思想基础。(2分)3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今之恒言,曰“时代”。此其语最妙于形容。凡文化发展之国,其国民于一时期中,因环境之变迁,与夫心理之感召,不期而思想之进路,同趋于一方向,于是相与呼应汹涌,如潮然。……凡“思”非皆能成“潮”,能成“潮”者,则其“思”必有相当之价值,而又适合于其时代之要求者也。——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材料二、晚清进步是晚清时期中国社会剧变的现实在思想意识领域的反映。……当时出现了持续不断的全局性社会危机及中西文化的冲突融合。……晚清涌现出来的社会大都具有实践意义,几乎所有的6/7社会都被人们用作推动社会进步和民族的工具或者思想武器。……新的往往诞生在旧的母体中,而旧却仍然要与新相互纠缠并延续很长一个时期,这样的纠缠有旧对新的孕育,也有对新的遏制。……当时思想家们对中国社会未来发展前景充满了憧憬,也表明他们对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特殊国情知之甚少,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问题上思考不够成熟。——陈国庆《论晚清进步的渊源和特点》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构成社会的要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时期的主要进步。(5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对晚清进步出现的原因和特点进行论证。(8分)(要点: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30字左右)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要素:顺应时代发展需要;有较高理论价值。(2分):经世;洋务;维新;爱国主义;民主主义。(3分,答到其中3点即可)(2)晚清进步出现的原因:一是中国社会危机。鸦片战争以后几十年,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引发了中国的全面危机,中国逐渐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二是中西文化冲突融合。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输入,给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以猛烈冲击。中国有识之士面对如何处理中西文化关系的问题。晚清进步的特点:一是具有实践性(或工具性)。如洋务应用于洋务运动;维新应用于维新运动;三民主义应用于辛亥革命等。二是具有新旧的交叉性(或继承性)。如洋务的“中体”思想;康有为借助经学宣传变法思想。三是具有理想性(或进步性)。如维新提出实行君主立宪制;三民主义提出建立共和政体、“平均地权”等。评分标准:第一等(8—7分):观点方面:理解准确,即提及两个原因和三个特点。论证方面:有机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按清晰的逻辑关系充分论证。表述方面:层次分明,详略得当。第二等(6—4分):观点方面:理解基本准确。论证方面: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合理论证。表述方面:有层次,详略欠当。第三等(3—0分):观点方面:不够准确。论证方面:未能或很少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缺乏逻辑关系。表述方面:缺乏层次,详细不当。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社会,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合综合论述能力。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一)历史试题解析版(1)第一问依据材料“……凡“思”非皆能成“潮”,能成“潮”者,则其“思”必有相当之价值,而又适合于其时代之要求者也”归纳即可。第二问结合教材知识归纳。(2)论述原因可从中国近代半殖民地社会的社会危机、西学传入导致中西文化冲突两方面去分析。进步的特点可从指导实际的政治经济运动、不同之间的联系、肯定的进步性方面去论述。论述时注意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7/7',)
提供江西省宜春市靖安职业中学2022-2023高三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会员下载,编号:1700737891,格式为 docx,文件大小为7页,请使用软件:wps,office word 进行编辑,PPT模板中文字,图片,动画效果均可修改,PPT模板下载后图片无水印,更多精品PPT素材下载尽在某某PPT网。所有作品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并拥有版权或使用权,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963098962@qq.com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