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要点,2023年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要点
本作品内容为教育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要点,格式为 docx ,大小 20801 KB ,页数为 11页
('教育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要点2023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按照教育部和省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部署要求,坚持“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简洁高效、安全运行”的基本原则,加快推动“互联网+教育”深度融合,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数据治理,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有力助推乡村教育振兴,为加快智慧汇聚创新动能。一、突出全面引领,强化组织保障1、坚定正确方向。坚持和加强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把的建设摆在首要位置,不折不扣贯彻落实教育部和省决策部署,以提高能力为核心,教育引导员干部在上、思想上、行动上同保持高度一致,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2、强化工作统筹部署。加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领导,贯彻落实关于推进数字、乡村振兴、“互联网+教育”发展和教育数字化的战略部署。召开2023年教育系统工作会,推进年度重点工作任务落实。发布《省教育信息化年度发展报告》。开展2023年工作先进评选。充分利用“省教育信息化”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手段,加强工作宣传报道。指导各地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和发展机制,推动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发展。二、强化大数据应用,提升教育治理能力3、打造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体系架构下,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建设、市场运营”的思路,“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简洁高效、安全运行”的原则,开展智慧教育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和试点应用,面向教育管理者、师生、家长和社会公众提供一站式教育服务,推动实现业务一网通办、数据全面共享、服务便捷高效。增强平台动态交互能力,推动实现无障碍访问,提高平台访问便捷度,持续优化平台功能。4、提高信息系统应用水平。充分发挥各部(处)室的主体作用,扎实推进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和业务信息系统建设、升级、融合与应用。建立数字资源目录,确立数据责权,推动实现数据“一数一源”、动态更新和多源汇聚。充分发挥门户作用,完善统一身份认证,开展信息系统业务整合及数据共享,不断提升信息系统应用效率。开展省级教育信息系统应用评估,提高信息系统应用实效。5、提升教育数据服务能力。完善教育大数据顶层设计,加强教育基础数据建设,继续深入开展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推广,鼓励各地结合实际,深入应用平台,创新应用场景和应用模式,加大教育数据治理工作力度,推动数据全面汇聚与管理,开展数据挖掘、应用分析和溯源研究,推动建立数字教育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和行为数据的全过程保障制度,全面提高数据质量。提升教育数据服务能力,拓展教育数据主题研究与常态化应用,推动大数据在教育行政决策科学化、教育治理精准化和公共服务高效化方面的深度应用。6、深入推进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落实教育部统计信息化试点任务。完善、强化教育事业统计系统建设与应用,优化数据采集、质量核查、业务管理等工作。强化数据价值挖掘和分析,提升数据应用、数据分析、数据供给的智能化水平。三、推进数字化转型,提高教育公共服务能力7、提高网络融合水平。推进5G、IPv6、新一代无线局域网等网络技术落地应用,加快推动网络基础设施迭代升级。推广IPv6规模化应用,实现教育系统门户网站二、三级链接和智慧校园示范校IPv6支持能力全覆盖。实施数字校园普及行动计划,出台《省数字校园评估标准》,开展数字校园评估工作。推进网络多媒体教室建设,满足日常教学和专递课堂、同步课堂应用需要。8、推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按照教育部资源布局,完善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应用推广工作方案,强力推动平台在的应用工作,发掘、培育、推广一批平台创新应用的典型案例。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深化“教育扶智平台”应用,推进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资源共享应用工作,开展乡村小规模学校网络结对帮扶工作。立项开展省级基础教育创新型资源课题研究,推广教育资源建设及应用。9、数据赋能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生学习全过程数据的全面采集和深度挖掘,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业成就表现等数据,生成学生动态数据画像,有效支持教师开展差异化教学、精细化管理和全过程评价。探索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举办数字教育大会,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部署,促进我省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在基础教育段,紧跟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建设需求,开展“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工作,为平台提供课程教学和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优质资源。推动各级各类教育数字化管理平台在智慧课堂、智慧作业、线上答疑、网络教研、个性化学习、过程性评价、中小学用书管理等方面的常态化广泛融合应用。探索以信息化手段支撑我省高考综合改革工作。组织推进信息技术支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建设等活动。10、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按照教育部统一部署,增强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能力,探索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技术发展继续教育,在各级各类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与共享的基础上,聚合各类资源与服务,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学习需求,构建“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四、推进“互联网+教育”创新,引领智慧教育发展11、开展智慧教育示范创建工作。修订《智慧校园建设标准》《智慧教育示范区及智慧校园示范校管理办法》,指导有序开展智慧校园建设和示范引领活动。遴选新增一批智慧校园示范校,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智慧教育创新发展。12、促进“互联网+教育”发展。优化“空中课堂”精品课程,开发覆盖各学段各学科知识点的优质微课,鼓励学校开展“课堂实录”课程建设,提升“空中课堂”课程质量。总结跨区、跨校、校内“双师课堂”经验,提炼成熟模式,鼓励特色发展,建立“双师课堂”推广普及与良性运行的长效保障机制,逐步向网络教研、课后服务延伸。构建以新技术为支撑的“融合课堂”实施体系,创新教育融合应用,激发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五、强化师生数字素养,全面提升应用能力13、提升教师新技术素养与应用能力。完成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任务,实现“三提升一全面”总体发展目标。依托市教育信息化师生信息素养提升研究基地,分层次举办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和信息化专业队伍能力提升培训,提升全员信息素养。各区、各学校要大力开展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的教师信息化素养培训,打造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14、提升教师数字素养。举办中小学(中职学校)微课与信息化教学创新大赛等活动,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和融合应用能力。推进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工作,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15、提升学生数字素养。组织开展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举办2022-2023学年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聚焦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全面落实信息科技课程标准,指导各级各类学校信息科技课程建设,推动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新技术、新知识,进课程、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六、完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维护安全稳定发展环境16、加强教育网络空间统筹管理。加强教育系统网站管理,开展教育网站和重要信息系统专项监测。持续开展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教育App)备案管理工作,加强监督管理,促进教育App有序健康发展。17、持续推进教育行业软件正版化工作。持续推动教育系统使用正版软件,推广国产正版软件应用,培养师生正版软件使用习惯。鼓励各地各高校加强与优秀国产软件企业合作,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正版软件普及宣传活动。开展软件正版化检查,推动各项重点任务落实到位。18、完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健全网络安全责任制,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开展信息系统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持续开展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完善教育系统网络安全通报机制,提升网络安全态势感知能力。建立智慧教育平台全天候保障机制,保障平台安全运行。加强教育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探索建立健全数据分类分级管理制度,重点保护个人敏感信息和未成年人信息,维护教育数据主权。组织开展教育系统网络安全攻防演练,提升网络安全攻防对抗和纵深防御能力。深入开展委厅机关和教育行业国产化替代工作,摸清底账,制定替代工作方案和推进计划,开展检查督导工作。七、强化教育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支撑保障19、完善多元化教育信息化投入格局。继续完善政府和市场作用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教育信息化投入机制。鼓励企业等社会力量积极支持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持续推进与移动、电信、联通等通信企业的战略合作。20、强化教育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专项督导。加大对教育工作的督导检查力度,将工作相关评估纳入对市级履职、市级政府质量工作考核和高等学校领导班子考核等指标。组织开展信息化应用考核工作。强化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将系统数据作为重要参考依据,对督查结果进行通报。指导各地、各高校将工作纳入本地、本校教育现代化建设指标体系和常规教育督导范畴,组织开展常态化专项督导检查。',)
提供教育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要点,2023年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要点会员下载,编号:1700737828,格式为 docx,文件大小为11页,请使用软件:wps,office word 进行编辑,PPT模板中文字,图片,动画效果均可修改,PPT模板下载后图片无水印,更多精品PPT素材下载尽在某某PPT网。所有作品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并拥有版权或使用权,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963098962@qq.com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