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升级VIP 登录 注册 安全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word文档 > 学习教育 > 小学数学课标测试题及答案(6套)

小学数学课标测试题及答案(6套)

收藏

本作品内容为小学数学课标测试题及答案(6套),格式为 doc ,大小 121896 KB ,页数为 34页

小学数学课标测试题及答案(6套)


('小学数学课标测试题(一)一、填空题30分1.数学是研究()和()的科学,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与(),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和()方面的作用。2.新课程要求,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和()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和()的关系,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和()的关系。教师教学时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与()的关系。3.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从知识技能、()、()、()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其中()既是基础性目标,又是落实其他三方面的载体。4.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空间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和()。5.数学知识的教学,要注重知识的(“”)与(“”),把每堂课教学的知识置于整体知识的体系中,注重知识的结构与体系,处理好()与()的关系。6.新标准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细化为()()、()、()等习惯。二、简答题30分1.“探索”在课程标准中是表述哪一类目标的动词?其基本含义是什么?2.什么是数感?3.说说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通过数学学习获得的“四基”?24.简述数学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5.什么是延迟评价?三、论述题24分1.数学课程资源指的是什么?请举例叙述数学课程资源的内容。2.请以教学中的实例说明,如何重视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3四、案例分析(任选1道)16分1.1200张纸大约有多厚?你的1200步大约有多长?1200名学生站做广播操的队形需要多大的场地?这几个问题都是通过对1200在不同情境中的意义的了解,感受数与生活实际的关系。请就这几个问题,分析设计一个教学片断。2.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对身高进行记录保留,以养成保存资料的习惯。那么在第二学段怎样对全班同学的身高进行调查分析呢?请就第二学段分析设计一个教学片断。4一、填空题30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2.新课程要求,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和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和(抽象)的关系,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教师教学时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3.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圆心阐述。其中(知识技能)既是基础性目标,又是落实其他三方面的载体。4.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5.数学知识的教学,要注重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把每堂课教学的知识置于整体知识的体系中,注重知识的结构与体系,处理好(局部知识)与(整体知识)的关系。6.新标准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细化为(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习惯。二、简答题301.“探索”在课程标准是表述哪一类目标的动词?其基本含义是什么?P722.什么是数感?P53.说说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通过数学学习获得的“四基”?P84.简述数学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P4955.什么是延迟评价?P536.数学课程资源指的是什么?请简要叙述数学课程资源的内容。P67三、案例分析(任选1道)201.1200张纸大约有多厚?你的1200步大约有多长?1200名学生站做广播操的队形需要多大的场地?这几个问题都是通过对1200在不同情境中的意义的了解,感受数与生活实际的关系。请就这几个问题,分析设计一个教学片断。2.在第一段,学生已经对身高进行记录保留,以养成保存资料的习惯。那么在第二学段怎样对全班同学的身高进行调查分析呢?请就第二学段分析设计一个教学片断。四、论述题20请以教学中的实例说明,如何重视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小学数学课标测试题(二)一、填空题。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2、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4、在各学段中,《标准》安排了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5、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都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6、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与推理能力。7、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来数据分析观念,了解随机现象。8、“综合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9、《标准》中所提出的“四基”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10、《标准》中所提出的“两能力”是指: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1、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1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1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14、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二、单项选择题1、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C)的过程。A、交往互动B、共同发展C、交往互动、共同发展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A、教教材B、用教材教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B)、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数学思考B、过程与方法C、解决问题4、《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表述(A)不同程度。A、学习过程目标B、学习活动结果目标。5、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C)A、成绩B、目的C、过程6、“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A)次。A、一B、二C、三D、四7、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C)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C、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8、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C)。A组织者合作者B组织者引导者C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A)的过程。A、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B、主动和被动的生动活泼的C、生动活泼的被动的富于个性10、推理一般包括(C)。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三、多项选择题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BC)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B、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2、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AB)之上。A、认知发展水平B、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C、兴趣3、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ABC)。A、基础性B、普及性C、发展性D、创新性4、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ABCD)。A、建立数感B、符号意识C、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D、初步形成模型思想5、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ABC)关系。A、过程与结果B、直观与抽象C、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四、简答题。(25%)1、简述《标准》中总体目标四个方面的关系?答:总体目标的四个方面,不是互相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2、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与数量;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3、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主要体现在:1、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2、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4、怎样理解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如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答: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一方面,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落实,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另一方面,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标志,是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得到全面的发展。启发式教学是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关系的有效途径。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组织学生操作实验、观察现象、提出猜想、推理论证等,都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5、教学中应当注意哪几个关系?答:1、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2、“预设”与“生成”的关系,3、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4、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6、评价结果的呈现和利用要注意什么?答:评价结果的呈现和利用应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结果的呈现,应该更多的关注学生的进步,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哪些提高,具备了什么能力,还有什么潜能,在哪些方面还存在不足,等等。小学数学课标测试题(三)一、填空(30个空)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是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3、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5、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6、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7、评价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法)的有力手段。8、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以(过程评价)为主。9、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10、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11、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二、选择题(30道)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D)。A、基础性B、普及性C、发展性D、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2、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D)。A、组织者B、引导者C、传授者D、合作者3、这次课程改革采取九年一贯整体设置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方式,构建(D)结构。A、文科课程B、理科课程C、综合课程D、分析课程与综合课程4、结合数学教育的特点,《标准》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A)等四个方面做出了进一步的阐述。A、情感与态度B、合作与交流C、经历与体验D、技能与操作5、评价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B)、多样化的评价体系。A、评价过程系统化B、评价方法多元化C、评价过程简单化D、评价方法优化法6、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C)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A、数据与整理B、推理和证明C、方法和语言D、计算与估算7、在各个学科中,《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A)四个学习领域。A、实践与综合应用B、分析与综合应用C、推理与综合应用D、操作与综合应用8、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通过观察、(B)、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A、技能B、试验C、操作D、交流9、课程的总体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C)四个方面。A、技能与技巧B、方法与过程C、情感与态度D、合作与交流10、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是(A)学段中的目标要求。A、第一B、第二C、第三D、第四11、第一学段中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D)A、式与方程B、数与式C、图形与位置D、探索规律12、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A)、引导者与合作者。A、组织者B、传授者C、探索者D、分析者13、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C),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A、生活习惯B、学习习惯C、生活经验D、分析习惯14、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A)与共同发展的过程。A、交往互动B、学科之间C、分析思考D、合作交流15、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B)。A、重要途径B、重要方式C、重要手段D、重要过程16、评价结果的呈现用采用(A)的方式。A、定性描述B、语言描述C、不定性描述D、开放性描述17、(C)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A、教案B课标C、教材D、教具18、教材编写应以(C)为基本依据。A、学生B、教师C《标准》D、师生19、教材的编写要有利于(B)进行观察、实验、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A、教师B、学生C、家长D、师生20、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C),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A、学习方法B、学习态度C、学习状况D学习效果21、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自我评价的一个重要方式,他能反应出学生(A)的历程。A、发展与进步B、分析与应用C、成长与提高D、探索与创新22、数学知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材应反应各部分内在之间的联系与综合,这将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的(C)。A、整体提高B、整体进步C、整体认识D、整体发展23、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C)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A、学习方式与思维方式B、分析方式与综合能力C、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D、探索方式与合作能力24、在第二学段中,教学时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C)。A、学法多样化B、教法多样化C、算法多样化D、作业多样化25、学校可以开展课外数学小组活动,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B),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新精神。A、操作能力B、实践能力C、应用能力D、分析能力26、空间与图形的学习,有助于促进学生(A)持续、和谐地发展。A、全面B、片面C、能力D、智力27、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适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D)。A、教学方法B、分析过程C、评价过程D、教学过程28、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A)、好玩、新奇的事物。A、有趣B、直观C、形象D、好奇29、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重要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A),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A、估算意识B、计算意识C、笔算意识D、口算意识30、教学过程促进了(D)本身的成长。A、学生B、教育C、教学D教师三、简答题。1、数学教学改革的特点是什么?答:(1)、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是充当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学习环境的营造者。(2)、充分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3)、注重让学生在多样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4)、注重计算器与计算机等先进技术的应用。2、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答:(1)、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2)、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3)、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3、教学时要注意那几个问题?答:(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2)、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3)、鼓励学生思考方法的多样性。(4)、对实践与综合应用学习活动的评价应该以质的评估为主。4、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组织教学。(2)、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3)、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4)、具体要求要适当。四、论述题。1、数学课程改革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答:(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2)、设计和实施最有价值的数学。(3)、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4)、提供现实而有吸引力的学习背景。(5)、数学教学应注重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6)、数学学习评价目标的多元化与评价方法的多样化。(7)、充分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课程中的作用。2、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答:一、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一)、让学生动手操作。动手操作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手段,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用数学的语言、符号进行表达和交流。(二)、促进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教学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三)鼓励学生合作交流。(1)、合理分组。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背景等几个方面的因素,保证每个小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2)、明确小组合作的目标。每次合作学习,教师都应明确提出合作的目标和合作的要求。二、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不同的发展潜能。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这些个性差异,允许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和思维水平的不同层次。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必须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以及大量演练习题的数学教学模式。教师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使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落到实处。小学数学课标测试题(四)一、选择题(1-10单项选择,11-15多项选择)(30%)1、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C)的过程。A、交往互动B、共同发展C、交往互动、共同发展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A、教教材B、用教材教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B)、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数学思考B、过程与方法C、解决问题4、《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表述(A)不同程度。A、学习过程目标B、学习活动结果目标。5、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C)A、成绩B、目的C、过程6、“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A)次。A、一B、二C、三D、四7、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C)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C、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8、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C)。A组织者合作者B组织者引导者C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A)的过程。A、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B、主动和被动的生动活泼的C、生动活泼的被动的富于个性10、推理一般包括(C)。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1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BC)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B、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12、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AB)之上。A、认知发展水平B、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C、兴趣13、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ABC)。A、基础性B、普及性C、发展性D、创新性14、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ABCD)。A、建立数感B、符号意识C、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D、初步形成模型思想15、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ABC)关系。A、过程与结果B、直观与抽象C、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二、填空题。(45%)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2、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4、在各学段中,《标准》安排了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5、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6、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与推理能力。7、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来数据分析观念,了解随机现象。8、“综合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9、《标准》中所提出的“四基”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10、《标准》中所提出的“四能”是指: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1、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1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三、简答题。(25%)1、简述《标准》中总体目标四个方面的关系?答:总体目标的四个方面,不是互相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2、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与数量;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3、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主要体现在:1、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2、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4、怎样理解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如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答: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一方面,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落实,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另一方面,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标志,是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得到全面的发展。启发式教学是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关系的有效途径。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组织学生操作实验、观察现象、提出猜想、推理论证等,都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小学数学课标测试题(五)一、填空(每空1分,共26分)1、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的、()的、()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3.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与()。4、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5、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地发展。6、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与()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7、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和()等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8、《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等四个学习领域。二、选择(1-10题为单选题,每小题1.5分,11-15题为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25分)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A.联系生活学数学B.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C.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2、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要达到和谐发展的三维目标是()A.知识与技能B.过程与方法C.教师成长D.情感、态度、价值观3、下列对“教学”的描述正确的是()A.教学即传道、授业、解惑B.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试误”C.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独立的过程D.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互动4、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过程。A.交往互动B.共同发展C.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5、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A.教教材B.用教材教6、《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的动词。A.过程性目标B.知识技能目标7、各科新教材中最一致、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A.强调探究性学习B.强调合作学习C.内容密切联系生活D.强调STS课程设计思想8、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不包括()A.学生是发展的人B.学生是自主的人C.学生是独特的人D.学生是独立的人9、在学习活动中最稳定、最可靠、最持久的推动力是()A.认知内驱力B.学习动机C.自我提高内驱力D.附属内驱力10、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所以学习后应该()A.及时复习B.及时休息C.过度复习D.分数复习11、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的过程。A.生动活泼的B.主动的C.富于个性D.被动的12、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之上。A.认知发展水平B.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1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B.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14、评价的主要目的是()。A.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B.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15、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A.数感B.符号感C.空间观念D.统计观念E.应用意识及推理能力三、简答(每小题6分,共30分)1、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具体要求是什么?2、三个“不要”指的是什么?3、新时期下教师应如何进行自我反思?4、新课程下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的策略是什么?5、小学数学教师自我反思的一般形式有哪些?四、论述题(第一小题8分,第二小题11分,共19分)1、小学考试就应这样,重点不在于“考”而在于“试”,不应成为甄别与选拔的“考具”,而应成为激励与进步的“试纸”。“考”,有上对下的压力,学生无选择,更多地是被动与紧张;“试”,有下对上的努力,学生有选择,更多是主动和快乐。对这种观点,你认同吗?谈谈你的想法。2、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要谈谈如何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参考答案一、填空(每小题1分,共26分)1、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现实、有意义、富有挑战性3、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4、基础性、普及型、发展性5、全面、持续、和谐6、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7、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路、解决问题、情感态度8、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二、选择题(单选每小题1.5分,多选每小题2分,共25分)1-5、CBDCB6-10、ACBAA11、ABC12、AB13、ABC14、AB15、ABCDE三、简答(每小题6分,共30分)1、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具体要求是什么?(1)、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2)、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3)、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4)、重视评价结果的处理和呈现。2、三个“不要”指的是什么?(1)、情节不要太多;(2)、环节不要太细;(3)、问题不要太碎。3、新时期下教师应如何进行自我反思?(1)、在教学实践中反思;(2)、在与他人交流评价中反思;(3)、在与学生交流评价中反思。4、新课程下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的策略是什么?(1)、分项评价;(2)、激励评价;(3)、跟踪评价;(4)、延迟评价;(5)、协商评价。5、小学数学教师自我反思的一般形式有哪些?(1)课后备课;(2)教学后记;(3)教学诊断;(4)反思日记;(5)教学案例;(6)观摩分析。四、论述题(第一小题8分,第二小题11分,共19分)1、小学考试就应这样,重点不在于“考”而在于“试”,不应成为甄别与选拔的“考具”,而应成为激励与进步的“试纸”。“考”,有上对下的压力,学生无选择,更多地是被动与紧张;“试”,有下对上的努力,学生有选择,更多是主动和快乐。对这种观点,你认同吗?谈谈你的想法。答案:关于“评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有两段很重要的论述。“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从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由此可见,考试评价的基本功能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为此,小学数学发展性考试评价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考查学生数学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思考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学思维方法和数学交流等方面的能力,满足学生的需求,发掘学生的潜能,建立自信培养情感,推动师生共同发展。2、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要谈谈如何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答案: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学段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小学数学课标测试题(六)一、填空题1.第一学段知识技能目标要求学生,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理解常见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能进行简单的(估算)。2、第一学段知识技能目标要求学生,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3、第一学段知识技能目标要求学生,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上的数;(理解)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了解)负数;(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理解)估算的意义;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能解简单的方程。4、第一学段知识技能目标要求学生,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体验简单图形的运动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运动后的图形,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一些基本方法;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5、第一学段知识技能目标要求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体验)随机事件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能借助计算器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二、简答题1、简述第一学段学生“情感态度”目标具体要求有哪些?答:(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2).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4).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实。2、第一学段“数学思考”方面的目标要求是什么?答:(1).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在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想象图形的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2).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3).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4).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3.简述第一学段对学生“问题解决”目标的具体要求有哪些?(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4).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4、简述第二学段对学生“数学思考”目标的具体要求有哪些?(1).初步形成数感和空间观念,感受符号和几何直观的作用。(2).进一步认识到数据中蕴涵着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3).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4).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5、简述第二学段对学生“问题解决”目标的具体要求有哪些?(1).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2).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3).经历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4).能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6.简述第二学段对学生“情感态度”目标的具体要求有哪些?(1).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2).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4).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实事求是等良好品质。(课程内容)测试题一、填空题1、第一学段的“数与代数”领域包含的内容有(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探索规律)。2、第二学段的“数与代数”领域包含的内容有(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式与方程)、(正比例、反比例)、(探索规律)。3、“图形与几何”领域包含的内容有(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4、在“数的认识”里,第一学段要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并能(认、读、写)这些数。5、认识小数,能读写小数是第(一)学段的课程内容。6、图形的运动现象有(平移)、(旋转)、(轴对称)。7、在“统计与概率”领域中,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有(调查)、(测量)、(实验)等。8、小学阶段,学生认识的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9、平均数是第二学段“(统计与概率)”中的教学内容。10、第一学段认识的面积单位是厘米2、分米2、米2,第二学段知道的面积单位是千米2、公顷。11、同一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关系有(平行)和(相交)。12、在“图形的认识”这一内容中,第一学段: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几何体,而第二学段则是通过(观察、操作)来认识几何体。13、体积的度量单位有米3、分米3、厘米3、升、毫升。14、在第二学段,要求学生了解比例尺,并在具体的情境中,会按给定的比例进行(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换算。二、简答题1、小学第二学段进行简便运算的运算律有哪些?答: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率。2、说出3个常见的数量关系。答:总价=单价×数量(单价=总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3、在第二学段“数与代数”领域,“式与方程”的内容有哪些?答:(1)、在具体情境中能用字母表示数。(2)、结合简单的实际情境,了解等量关系,并能用字母表示。(3)、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了解方程的作用。(4)、了解等式的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4、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中“角”的课程内容分别是什么?答:第一学段: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第二学段:知道平角与周角,了解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大小关系。5、简单描述“小数”、“分数”在小学不同学段的教学内容。第一学段:(1)、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能读、写小数和分数。(2)、能结合具体情境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能比较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第二学段:(1)、能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和分数(不含带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2)、能解决小数、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实施建议)测试题一、填空题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数学教学不仅使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技能),而且要把(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目标有机结合,整体实现课程目标。4、“综合实践”的实施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它是教师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全程参与)、(实践过程)相对完整的学习活动。5、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6、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7、数学知识的教学,应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8、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9、(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沉淀,是在数学学习活动中逐步积累的。二、简答题1、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主要体现在:(1)、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2)、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2、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1)通过恰当的问题,或者准确、清晰、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求知求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2)通过恰当的归纳和示范,使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积累经验、感悟思想。能关注学生的差异,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3、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教师以平等、尊重的态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发学生共同探索,与学生一起感受成功和挫折、分享发现和成果。4、怎样理解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如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答: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一方面,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落实,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另一方面,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标志,是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得到全面的发展。启发式教学是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关系的有效途径。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5、数学教学中应当注意哪几个关系?(49页)答:(1)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2)预设与生成的关系。(3)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4)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6、简述预设与生成的关系?(50页)答:教学方案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预设,教学方案的形成依赖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钻研和再创造。实施教学方案,是把预设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双方的互动往往会生成一些新的教学资源,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及时把握,因势利导,适时调整预案,使教学活动收到更好的效果。7、简述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设计适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尝试、估算、归纳、类比、画图等活动发现一些规律,猜测某些结论,发展合情推理能力,通过实例使学生逐步意识到,结论的正确性需要演绎推理的确认。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是相辅相成的两种推理形式。(评价建议)测试题一、填空题1.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2.评价应以(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为依据,体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3.在对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结果进行评价时,应该准确地把握“(了解)、(理解)、(掌握)、(应用)”不同层次的要求。4.在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时,应依据“(经历)、(体验)、(探索)”不同层次的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5.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评价要依据(总目标)和(学段目标)的要求,体现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对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评价应当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特别要重视在平时教学和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行评价。6.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不是孤立的,这些方面的发展综合体现在数学学习过程之中。7.在评价学生每一个方面表现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整体评价,分析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发展变化)。评价时应注意(记录)、(保留)和(分析)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学习表现和学业成就。8.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是指(教师)、(家长)、(同学)及(学生本人)都可以作为评价者。9.评价结果的呈现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第一学段的评价应当以(描述)性评价为主,第二学段采用(描述性)评价和(等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10.书面测验是考查学生课程目标达成状况的重要方式,合理地设计和实施书面测验有助于全面考查学生的数学(学业成就),及时反馈(教学成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二、简答题1、评价方式多样化体现在哪些方面?答:评价方式多样化体现在多种评价方法的运用,包括书面测验、口头测验、开放式问题、活动报告、课堂观察、课后访谈、课内外作业、成长记录等等2、简述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方面的评价?答:情感态度的评价应依据课程目标的要求,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主要方式有课堂观察、活动记录、课后访谈等。3.评价结果的呈现和利用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答:评价结果的呈现和利用应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结果的呈现,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进步,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哪些提高,具备了什么能力,还有什么潜能,在哪些方面还存在不足,等等。4、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谈,在一个单元教学结束时,如何进行本单元学习评价?答:例如:每一个学习单元结束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我设计一个“学习小结”,用合适的形式(表、图、卡片、电子文本等)归纳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学习中的收获,遇到的问题,等等。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小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也可以组织学生将自己的学习小结在班级展示交流,通过这种形式总结自己的进步,反思自己的不足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汲取他人值得借鉴的经验。条件允许时,可以请家长参与评价。在条件允许的地方,也可以采用网上交流的方式进行评价等等。(答案不唯一,只要切合实际、合理就行)。5、在设计书面评价试题时,应关注并体现本标准的设计思路中提出的10大核心词,这十大核心词分别是什么?答: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教材编写建议)测试题(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测试题一、填空1、数学教材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了(学习主题)、(基本线索)和(知识结构),是实现数学课程目标、实施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2、数学教材的编写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凸显(特色),积极探索教材的(多样化)。3、教材所选择的学习素材应尽量与学生的(生活现实)、(数学现实)、(其他学科现实)相联系,应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要学习内容的数学理解。4、教材内容的呈现要体现数学知识的(整体性),体现重要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的(产生)、(发展)和(应用)过程;应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并关注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5、教材的编写要有利于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6、教材可以在不违背(数学知识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认知规律)、(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合理地安排学习内容,形成自己的(编排体系),体现出自己的风格和特色。7、科学性是对教材编写的基本要求。教材要符合数学的(学科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8、教材的编写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全面体现和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和(各项目标)。9、课程标准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内容有明确和具体的目标要求,教材的编写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准确地把握(“过程目标”)和(“结果目标”)要求的程度。10、教材的内容、实例的设计、习题的配置等,要经过课堂教学的(实践检验),特别是(新增的内容)要经过较大范围的实验,根据实践的结果推敲可行性,并不断改进与完善。11、教材编写应当体现整体性,注重突出(核心内容),注重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注重体现学生学习的(整体性)。12、教材应选用合适的学习素材,介绍知识的背景;设计必要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感悟(知识的形成)和(应用)。13、教材应当根据课程内容,设计(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这样的活动应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验证)”的过程。14、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教材的编写要面向(全体学生),也要考虑到学生发展的(差异),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体现一定的(弹性),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也便于教师发挥自己的(教学创造性)。15、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的使用数学课程资源,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水平)和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质量)。16、在编制教学辅助用书时,提倡以(研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为主线,赋予充分的(教学实例),注重(数学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使之成为提高教师专业水准的有效读物。17、信息技术是从根本上改变(数学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必须充分加以应用。二、简答1、教材编写应体现哪些性质?答:①教材编写应体现科学性;②教材编写应体现整体性;③教材内容的呈现应体现过程性;④呈现内容的素材应贴近学生现实;⑤教材内容设计要有一定的弹性;⑥教材编写要体现可读性。2、教材编写体现的科学性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答:①全面体现本标准提出的理念和目标;②体现课程内容的数学实质;③准确把握内容标准要求;④教材的编写要有一定的实验依据。3、教材编写应体现的整体性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答:①整体体现课程内容的核心;②整体考虑知识之间的关联;③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要体现螺旋上升的原则;④整体性体现还应注意:配置习题时应考虑其与相应内容之间的协调性,教材内容的呈现既要考虑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又要使整套教材的编写体例、风格协调一致,数学文化作为教材的组成部分,应渗透在整套教材中。4、教材内容呈现应体现的过程性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答:①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②反映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5、呈现内容的素材应贴近学生现实,那学生的现实主要包含哪些方面?答:①生活现实;②数学现实;③其他学科现实。6、举例说明教材内容设计要有一定的弹性答:①就同一问题情境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或开放性问题。②提供一定的阅读材料,包括史料、背景材料、知识应用等,供学生选择阅读。③习题的选择和编排突出层次性,设置巩固性问题、拓展性问题、探索性问题等;凡不要求全体学生掌握的习题,需要明确标出。④在设计综合与实践活动时,所选择的课题要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不同的学生可以通过解决问题的活动,获得不同的体验。⑤编入一些拓宽知识或者方法的选学内容,增加的内容应注重于介绍重要的数学概念、数学思想方法,而不应该片面追求内容的深度、问题的难度、解题的技巧。⑥设计一些课题和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借助算盘、函数计算器、计算机等工具,进行探索性学习活动。7、什么是数学课程资源?答:数学课程资源是指应用于教与学活动中的各种资源。主要包括文本资源——如教科书、教师用书,教与学的辅助用书、教学挂图等;信息技术资源——如网络、数学软件、多媒体光盘等;社会教育资源——如教育与学科专家,图书馆、少年宫、博物馆,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环境与工具——如日常生活环境中的数学信息,用于操作的学具或教具,数学实验室等;生成性资源——如教学活动中提出的问题、学生的作品、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课堂实录等。8、信息技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需要关注哪三个方面?答:①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师从事数学教学实践与研究的辅助性工具。②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辅助性工具。③将计算器等技术作为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辅助性工具。选择题部分1、(A)是考查学生课程目标达成状况的重要方式,合理地设计和实施它有助于全面考查学生的数学学业成就,及时反馈教学成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A、书面测验B、教师观察C、学具制作D、学生作业2、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A),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A、学习结果B、学习过程C、学习评价D、学习能力3、实行启发式教学有助于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B)。A、指导作用B、主导作用C、主要作用D、辅助作用4、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A)。A、基本途径B、基本过程C、基本方法D、基本思想5、数学课程资源是指应用于教与学活动中的各种资源。下列各资源不属于数学课程资源的是(D)A、文本资源B、信息技术资源C、社会教育资源D、人力资源6、2011年版稿中定义数学教育的“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C)A、基本过程B、基本方法C、基本活动经验D、基本实践能力7、课程标准提出了五个基本理念,在具体的评价体系中,要以这五个理念为基础,形成新的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基本理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A、评价目标多元化B、评价方式多样化C、评价过程静态化D、评价主体多元化8、算法多样化属于学生群体,(B)每名学生把各种算法都学会。A、要求B、不要求9、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单独出现(A)的教学。A、概念B、计算C、应用题10、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C)的一个重要方式,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A、自我评价B、相互评价C、多样评价11、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B)的过程。A、单一B、富有个性C、被动12、“用数学”的含义是(B)A、用数学学习B、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C、了解生活数学13、《新课程标准》对“基本理念”进行了很大的修改,过去的基本理念说“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现在的《新课标》改为(A)A.“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教育中得\ue00c到不同的发展。B.“人人都获得教育人人获得良好的教育”\ue00cC.“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获得有价值的教育”\ue00cD.“人人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14、什么叫良好的数学教育(\ue019B)A.即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技能,并能学以致用。B.就是不仅懂得了知识,还懂得了基本思想,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磨练。C.良好的数学教育,要通过考试成绩来衡量,成绩不高就不是良好的数学教育。D.严格遵循教材,充分把握《新课标》理念,才能称为“良好的数学教育”15、旧的标准理念中,为了突破过去的东西,写的时候有一些偏重,非常强调学生的独立学习,强调学生活动.《新课标》则强调(A)A.除了传授知识外,还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思考,既要培养习惯又要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ue00cB.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C.用什么形式教学、怎样教学,要通过集备后,有一个大致统一的模式。D.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16、新课程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分为(B)个阶段。A\ue00b两个B\ue00b三个C\ue00b四个D\ue00b五个17、《标准》安排了(B)个学习领域。A\ue00b三个B\ue00b四个C\ue00b五个D\ue00b不确定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ue00aD)A、《标准》并不规定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形式B、《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C、《标准》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D、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制订了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大纲”,以逐步取代原来的“课程标准”19、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A)。A、基本途径B、基本过程C、基本方法D、基本思想20、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ABCD)\ue009A、建立数感B、符号意识C、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D、初步形成模型思想2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C)。A.联系生活学数学B.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C.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22、下列对“教学”的描述正确的是(D)。A.教学即传道、授业、解惑B.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试误”C.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独立的过程D.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互动23、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A.教教材B.用教材教24、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C)的过程。A、交往互动B、共同发展C、交往互动、共同发展25、“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B)、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数学思考B、过程与方法C、解决问题26、《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表述(A)不同程度。A、学习过程目标B、学习活动结果目标。27、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C)A、成绩B、目的C、过程28、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C)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C、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29、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C)。A组织者合作者B组织者引导者C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30、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A)的过程。A、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B、主动和被动的、生动活泼的C、生动活泼的、被动的富于个性31、推理一般包括(C)。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3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BC)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B、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33、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AB)之上。A、认知发展水平B、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C、兴趣34、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ABC)。A、基础性B、普及性C、发展性D、创新性35、2011年版稿中定义数学教育的“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C)A、基本过程B、基本方法C、基本活动经验D、基本实践能力36、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ABC)关系。A、过程与结果B、直观与抽象C、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37、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它不具有(D)A、基础性B、普及性C、发展性D、连续性38、对于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D)A、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B、“预设”与“生成”的关系。C、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D、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思想多样化的关系。39、(B)是对教材编写的基本要求。A、直观性B、科学性C、教育性D、合理性40、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B)的过程。A、单一B、富有个性C、被动41、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AB)A、几何直观B、推理能力C、运算能力42、义务教育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从(ABCD)方面作出了阐述。A、知识技能B、数学思考C、问题解决D、情感态度43、在各学段中,《标准》安排了(ABCD)方面的课程内容。A、数与代数B、图形与几何C、统计与概率D、综合与实践44、旧的标准理念中,为了突破过去的东西,写的时候有一些偏重,非常强调学生的独立学习,强调学生活动.《新课标》则强调(A)A.除了传授知识外,还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思考,既要培养习惯又要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ue00cB.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C.用什么形式教学、怎样教学,要通过集备后,有一个大致统一的模式。D.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45、《标准》中提出的“四能”是指(BC)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A、讨论问题B、提出问题C、发现问题46、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ABC)关系。A、过程与结果B、直观与抽象C、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47、“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A)次。A、一B、二C、三D、四48、2011年版稿中定义数学教育的“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C)A、基本过程B、基本方法C、基本活动经验D、基本实践能力49、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它不具有(D)A、基础性B、普及性C、发展性D、连续性50、(C)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A、空间观念B、应用意识及推理能力C、数学活动经验51、《新课程标准》对“基本理念”进行了很大的修改,过去的基本理念说“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现在的《新课标》改为(A)A.“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教育中得\ue00c到不同的发展。B.“人人都获得教育人人获得良好的教育”\ue00cC.“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获得有价值的教育”\ue00cD.“人人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52、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C)。A.联系生活学数学B.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C.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53、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C)的过程。A、交往互动B、共同发展C、交往互动、共同发展54、“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B)、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数学思考B、过程与方法C、解决问题55、《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表述(A)不同程度。A、学习过程目标B、学习活动结果目标。56、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C)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C、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57、推理一般包括(C)。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58、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AB)之上。A、认知发展水平B、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C、兴趣59、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它不具有(D)A、基础性B、普及性C、发展性D、连续性60、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AB)A、几何直观B、推理能力C、运算能力61、义务教育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从(ABCD)方面作出了阐述。A、知识技能B、数学思考C、问题解决D、情感态度62、《标准》中提出的“四能”是指(BC)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A、讨论问题B、提出问题C、发现问题63、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ABC)关系。A、过程与结果B、直观与抽象C、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64、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C)。A组织者合作者B组织者引导者C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65、对于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D)A、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B、“预设”与“生成”的关系。C、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D、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思想多样化的关系。',)


  • 编号:1700729795
  • 分类:学习教育
  • 软件: wps,office word
  • 大小:34页
  • 格式:docx
  • 风格:商务
  • PPT页数:121896 KB
  • 标签:

广告位推荐

相关学习教育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