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校发展规划(2021-2024)
本作品内容为小学学校发展规划(2021-2024),格式为 docx ,大小 24781 KB ,页数为 20页
('XXXX小学学校发展规划(2021-2024)一、学校概况(一)基本情况XXXX小学座落于历山(千佛山)脚下,承舜耕历山之传说,校名“舜耕”,意为传承圣贤之精神,育时代之新人。自1992年建校以来,三十年来艰苦创业,励精图治,在舜耕人不懈努力下,由一所规模较小的学校发展成为一所具有近1600名学生、100多名教职工的省级规范化学校。学校以培养“心系家国、身心两健、文明向上、责任担当”的新时代舜耕学子为育人目标,致力于办一所“以舜文化为底蕴的现代生态化学校”,在“融合”教育理念引领下,以生态化教育为指导,历经十余年探索实践,形成了“舜文化教育”,“双语教育”、“生态化教育”等鲜明的发展特色,走出了一条可持续性发展的特色办学之路。在刚刚过去的三年时间,学校全面落实2018—2021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目标和内容,以“十三五”省级规划课题“小学教育微生态治理的个案研究”为引领,着力解决“如何激发各教育主体活力、提升内驱力”的问题,从教育的“大生态”,深入到微观的“小气候”生态,通过优化系统、改善环境、协调关系、激发活力等系统的治理方式,调和影响学生成长的多个因素,促使教育微观环境更加多元开放,促使教育微生态系统能够自主循环发展,促使学生发展、教师发展更加自主多样,促使家校社协同育人更加紧密融合该课题顺利完成结题,也标志着学校完成了生态化教育引领下的学校系统变革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从管理走向治理,从外显到内涵的发展。目前,学校处于“十四五”省级重点课题研究实践期间,以“基于生态化理念的学校‘五育融合’的理论建构与实践研究”为主题,从基于生态化理念的五育融合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课程研究、学生评价研究、家校协同研究四个方面探索融合育人的载体,推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二)办学思想以“融合”为办学理念,以生态化教育整体改革为引领,在“德育、课程、课堂、管理、家校”五大领域中,建立起“自主发展、动态生成、多元平衡、整体优化”的运行机制,实现学生的整体、多样、和谐发展,有效地落实绿色教育质量,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舜耕教育生态。(三)办学宗旨以“敬畏生命、尊重个性、自主多样、共生共长”为价值追求,让每一名学生、每一位教师自由呼吸、自主成长、自然绽放。(四)学校文化在舜耕教育生态圈的框架下,生态化教育已经转化成了一种可知可感、自觉自信的生态教育文化,即: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是快快乐乐的,每一位老师的发展都是充满希望的,每一种人际关系都是和和美美的,每一项工作都是自主自觉并充满创意的。这一生态文化已经成为了每一个舜耕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追求和行为规范。(五)教育质量观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学校树立“绿色教育质量观”,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身心健康、艺术修养、社会实践等各个方面真正使学生做到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让学生经历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享受每一天的幸福成长。二、背景分析(一)机遇与优势多年来,舜耕小学一直在“融合”办学理念的引领下,以课题研究为引领,不断推进教育教学的优化改革。现有优势:1.学校发展态势良好,为后续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余年的生态化教育研究,推动了学校的整体全面发展,形成了高质量的舜耕教育品牌。学校教学质量高、成绩显著,学生发展全面,教师专业发展迅速,家校关系和谐,社会支持度高,形成了良好的教育生态。学校综合实力强,办学水平高,为后续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学校多年的“科研兴校”经验,为后续跨越发展积累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研究策略。从2008年起,学校一直以课研为引领,以三轮省级课题暨“十一五”期间“以舜文其化为底蕴的现代小学生态化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十二五”期间“现代小学生态化教育的深化研究”、“十三五”期间“小学教育微生态治理的个案研究”为依托,推进学校教育的深度改革。形成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强烈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较为成熟的教育改革经验,为学校后续跨越发展奠定了理念和策略基础。3.学校拥有开拓进取的领导班子和蓬勃发展的教师队伍,为后续跨越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多年的教育改革实践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对生态化教育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满满的获得感。生态化教育的研究,不仅有效解决了学校课程整体构建、课堂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等带有共性的问题还升华为舜耕独有的生态教育文化,成为舜耕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追求和行为规范。学校领导班子和教职员工充满对未来教育的美好期待,改革意愿强烈,学校的后续跨越发展是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努力的方向。4.家长对学校教育的价值认同感强烈,为后续跨越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多年来的改革实践,学校以新型家长委员会——“舜友联合会”为突破口,创新学校治理机制,探索了“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创设了家校融合、共同育人的教育生态。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认可度高,对学校的教育改革给予了有力的支持,和谐的家校关系和丰富的社会课程资源,将成为学校后续跨越发展的助推器。(二)问题与挑战1.积极回应现代社会对教育改革实践的时代需求在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并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德、智、体、美、劳教育内容和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标新时代的育人要求,五育割裂的现状对“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产生了阻碍。教育实践中,“五育”常常被分裂,五育的目标、内部逻辑以及教育过程还是分解、零散、割裂的,“五育”成为几个彼此独立的教学活动,各自为政。“五育”分离的教育模式,割裂了学科教育之间、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与生活实践之间的链接,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制约了教育的整体育人价值和学生的整体发展质量。同时,社会辅导机构的热潮,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家长不断升级的教育焦虑,究其根本,是“唯分数论”让教育评价过分单一化,“智育独举”的思想,严重消损了孩子们其他方面成长的可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需要用完整的教育来育完整的人。2.作为“XX市首批领航学校”肩负高质量发展领航使命2020年12月31日,XX市教育局公布了XX市首批“领航学校”,舜耕小学凭借三年创建阶段的优异成绩榜上有名且名列前茅。“领航学校”创建以来,学校发展成果显著:连续两届获得山东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18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中小学典型经验。“一校一案”《微生态治理:打造德育新样态》获评全国典型案例并被教育部重点推荐。《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国德育》以及中央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等各级媒体广泛报道,学校先后获得荣获省级文明校园、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特色学校、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百强学校、山东省家庭教育示范基地、XX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称号;涌现出“中国好人”“山东省先进工作者”“XX市道德模范”“XX市最美教师”“出彩市中教育人”等一大批优秀教师。领航学校赋予了学校引领教育走向更高品质发展的责任与使命。学校将以建设质量一流、品质卓越,学生喜欢、教师幸福、家长满意、在全国及省市范围内有较大影响力的新型现代学校为目标,以十四五课题“基于生态化理念的学校‘五育融合’的理论建构与实践研究”为载体,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与品质提升,引领、辐射、带动集团校、兄弟校共同发展。3.生态化教育研究实践以“五育融合”为方向聚焦各领域现实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和五育并举教育时代的来临,对小学教育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原有的教育生态受到冲击,在各领域出现很多问题。(1)课程不能够满足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成长需求。一是学校课程全面育人目标需要重新擘画,需要进一步将课程与生活和实践密切联系,达到五育融合实施,全面落实课程融合育人目标,有效提升学校的课程品质;二是学校课程缺乏融通,现有三大主题课程间相对独立,课程内容系列化不够,需要建构全面贯通的“五育融合主题课程”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德育工作需要更完善、更融合的学生评价体系来引领。一是现实生活中“五育”评价标准不准确、不完善的问题;二是教育实践中评价工具单一的问题;三是需要解决现实生活中由谁来评价的问题。(3)当前课堂欠缺“五育融合”的优化整合策略。一是立足于“全面育人”的课堂教学缺少有效的抓手和策略;二是双减政策下如何实现课堂增效的问题。三是核心素养下如何提升学生内驱的问题,真正为学生赋能驱动,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能和探索发现自我与世界的内驱力。(4)“五育融合”实施提出了对教师的新挑战,教师执行力有待提高。在“五育融合”视域下,教师的“育人理念”、“育人思维”、“育人实践”、和“育人能力”都需要不断地更新和提升。教师五育融合实施的执行力是影响教师主体性和能动性发挥的关键因素。在促进“五育融合”从理念走向实践,从育人目标转化为育人实效的过程中,需要系统探讨并提升教师五育融合课程执行力。(5)家校社协同需要强化家庭教育指导的研究实践。《家庭教育促进法》出台之后,明确了家庭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家长作为重要的教育主体,在端正教育目标、完善育子方式方面存在不到位、不充分的问题。家庭教育指导的标准不够清晰,欠缺从基层架构的经验。三、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在前期学校发展的基础上,把握时代发展的趋势,建设质量一流、品质卓越,学生喜欢、教师幸福、家长满意在全国及省、市范围内有较大影响力的新型现代学校。围绕绿色教育质量观,围绕“人的生长”这一核心,以“尊重生命、尊重多样、尊重差异、尊重规律”为价值追求,探索适应时代发展、适合学生成长的高品质生态化教育,力求做到让老师教得有意义,学生学得有深度,最终实现教与学的和谐、共生。让孩子的生命状态更加活跃、学习更有兴趣、发展更加健康,成为更好的自己,以此促进新时代新型教育环境的和谐、教育主体的共生,教育生态系统良性发展。积极担当起教育改革先行探索的责任使命,努力通过在小学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与创新、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德育一体化改革、课程体系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探索出富有成效的理论实践经验,推动学校综合改革,为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目标而不懈努力。(二)具体目标(1)课程建设:以“培养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为课程核心理念,立足学生创新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基于“五育融合主题课程”的开发与实践,重构学校课程、厘清课程内容、搭建实施平台,通过课程全方位的创新,主动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融合共生,创生形成学校独特的课程结构体系,进行育人价值、育人方式的深度融合,达成“五育”的全面渗透、全面贯通,从而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提升学校课程的影响力和价值力。(2)德育实施:以“一校一案”为依托,以“五育融合的学生评价”为重点,基于“生态育人”理念,对标“系统观照多元主体根植生活内在成长”的德育新样态,构建多维度、多平台、多主体的综合立体评价体系;开发具有多模态、立体化特点的评价工具;制定全方位综合立体性评价的运行机制。(3)课堂教学:以“全面育人”理念为引领,打造“五育融合”课堂新样态,促学生全面发展;构建各学段、教研组、年级组“纵贯横融”的协同育人学研机制,通过“内生式”“互生式”“共生式”的融合教学,破解五育融合课堂实践难题;通过项目研究,探索五育融合教学策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强化教学的实践育人功能,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全面落实与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4)教师队伍发展: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聚焦“五育融合”,通过理念更新培训、课程建构实践、课堂变革研究、家校协同共育,力争三年内成长起一批能够用“全人理念”、“全景视角”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培养的,有思想、有主张、有风格的在省市范围内有一定影响力的舜耕名师。(5)家校社合作:以家庭教育指导为核心,建设“融·创”家长课程,形成满足“共性+个性”需求的项目化、主题式、序列化的家长学校课程体系;以学校为主体探索“一体化、一站式”家庭教育指导新样态;打造“五育融合”实践项目,拓展“五育融合”实践场域。四、主要任务和措施根据学校的跨越发展目标,我们将以建设新型现代小学为主要内容,以十四五省级课题“基于生态化理念的学校‘五育融合’的理论建构与实践研究”为依托,通过反思学校教育现状中的“非生态”现象,在德育一体化、课程建设、教学方式变革、管理机制创新、学校综合治理等方面找准着力点进行实践改革。具体内容包括:(一)以“微生态治理”为策略,打造“系统观照多元主体根植生活内在成长”的生态化德育新样态。问题反思:一个人的成长,并不是单一因素影响的线性成长,而是在一个多种要素相互影响的成长系统中催发的。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每个人都在不同的系统中成长都依赖于各种层面的生态关系,同时每个人本身也都是一个生态系统。由于学生多为高校、政府机关、电视台等企事业单位职工子女,家庭条件相对优越,接收来自于网络等各种渠道的信息丰富,导致学生自我意识强,集体意识相对淡薄,集体责任感和主动为班级做事的担当意识不强学生的道德认知、价值认同和道德行为上还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知晓率为100%,能够作出正确的道德选择,但对价值取向的理解、道德情感的认同还不够深刻。实践内容:基于“生态育人”理念,对标“系统观照多元主体根植生活内在成长”的德育新样态,学校梳理生成“1+1+N”德育工作目标体系,即围绕1套细化的年级德育目标,以1个策略“微生态治理”为手段,通过思政课程育人、文化浸润育人、自治管理育人、创新协同育人等N条实施途径,最终打造生成舜耕小学德育新样态。1.形成1套目标:细化、系统化年级德育目标学校从良好习惯、责任担当、身心两健、气质独特、心系家国、放眼世界六个维度,聚焦各年段学生成长中呈现出来的具体问题,梳理并形成“螺旋上升”式的年级德育目标。同时,不断优化多维度评价目标,借助评价工具,以五德十能为主题的十大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构建“魔方式”综合立体评价体系。2.完善1个策略:微生态治理微生态治理策略,是指进入微观的关注视角,参照生态的价值观念、通过系统的治理方式,达到和谐的教育效果。核心的育人目标:学生的健康、全面成长微观的关注视角:聚焦影响学生成长的自身内外环境,包括一个班级、一个课堂、一个家庭等教育的微观系统生态的育人理念:共生、多样、平衡、协同系统的治理方式:优化系统、改善环境、协调关系、激发活力和谐的教育效果:促使教育微观环境更加多元开放,促进学生外在行为与内在认知与感受的和谐统一发展。3.畅通N个途径:在课程、文化、管理、协同等方面创新实践课程育人:抓牢德育课程主渠道,融合全国德育工作典型经验“润德”课程成果,实施“主题浸润式思政课”。文化育人:优化“校园文化”与“班级文化”,凸显以“舜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育人和以“关心”为核心的班级文化育人。管理育人:成长导师指引、校内自治制度推进,实现学生自主成长,形成“人人育人”工作局面。协同育人:拓展新型教育共同体“舜友联合会”工作维度创新家校社共育机制,提升家庭教育素养,和谐共育。(二)以“五育融合主题课程”课程体系建设为依托,进行现代小学课程体系构建研究问题反思:课程,是学生最重要的滋养,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引擎。随着“五育并举”时代的到来,学校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以及实施方式都引发了我们的思考、重构、改革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两点:第一,如何落实学校课程全面育人目标问题。如何进一步将课程与生活和实践密切联系,达到五育融合实施,全面落实课程融合育人目标,有效提升学校的课程品质,形成学校富有特色的课程品牌。第二如何解决学校课程缺乏融通问题。围绕学校现有三大主题课程间相对独立,课程内容系列化不够的问题,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实际,细化课程内容和目标,提升课程融合育人的价值,形成全面渗透,全面贯通的“五育融合主题课程”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内容:“五育融合”主题课程依托国家课程的规范开设和校本化实施,通过概念统整、主题统整、现象统整、方法统整的课程融合方式,重构学科内主题课程(学科+学科),领域间主题课程(学科+社会、学科+生活),问题驱动主题课程(学科+活动)为主体的主题课程群。加强探究“具身”学习,创造丰富的学习场景,融道德品质培养、知识学习、特长培养、能力训练、素养提升等为一体,形成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全面融合“五育”的“融生”课程体系。具体将通过3条路径落实,即组建课程核心研究团队,围绕课程目标,构建课程立体式框架;以学校名师工作室名师引领,丰富课程内容形式,形成课程创新性实践;建立协同共育平台,整合课程资源,提升课程融育品质。(三)以“五育融合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推进现代小学教学方式变革的研究问题反思:历经十余年探索,学校课堂教学方式已经由原来的教师讲授为主发展到教师讲授、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在此过程中都关注了学生生命生长和思维品质的发展,实现了由学科教学到学科教育的转变。要更好的促进学生高质量的整体性学习,实现“五育融合”,助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还需聚焦解决目前存在的三个现实问题,一是解决当前课堂优化整合策略的问题。立足于“全面育人”这种更高站位的课堂教学缺少有效的抓手和策略;二是解决双减政策下实现课堂增效的问题。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减负提质”成为课堂教学一大挑战,35分钟的课堂需要在高效的基础上走向“增效”。三是解决核心素养下提升学生内驱的问题。各学科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进行了深入的课堂实践研究,但是如何让课堂为个体发展的选择与尝试提供方向与契机,为学生打开更广阔的学习空间,真正为学生赋能驱动,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能和探索发现自我与世界的内驱力是另一难题。实践内容:基于五育融合,通过在“目标、内容、资源、学习方式和过程、评价”等方面进行充分融合,积极开拓实践路径,推进课堂教学研究。主要通过以下三条路径实践:路径一:依据课程标准,以“科内融合、跨学科融合、学科+”为依托开展五育融合研究,研制《融合教学案例集》路径二:以自主研究和成果展示相结合的形式,将学生项目研究升级,推进适应“五育融合”的项目化、主题式、序列化“共生式”项目研究。路径三:通过舜耕教育集团“教育教学年会”“中小衔接研讨活动”等大型活动,进行阶段性的“五育融合课例研讨”、“五育融合课堂教学策略梳理”,借助集团内、区域内、省市内和全国范围内的专家力量,有效推进研究的力度、深度和准确度,形成生态教育下的五育融合课堂教学新样态。(四)以培养教师综合素养为关键,进行创新提升教师五育融合实施执行力途径的研究问题反思:从培养人的角度看“五育融合”,教师需提升综合素养。作为培养内容的“五育融合”,包含了“立德”“启智”“强体”“育美”“助劳”的内容体系,融道德、知识、技能、价值等为一体。作为培养方式的“五育融合”,主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德育润化、智育开发、体魄强健、情感陶冶文化熏陶、劳动美德养成。由此看出,五育融合的实施不是学科教师加学科教师的简单叠加式,而是需要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是“五育融合”实施执行力的关键。实践内容:培养教师综合素养,提升“五育融合”实施执行力有三个要素,即:“教学新基本功”、“协同共生的生态环境”、“专业认同的激励机制”。路径一提升教师“教学新基本功”1.择善而从学习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型塑“五育融合”的教学理念,打破分科教学和碎片化实践的理念,立足学生“五育”整体发展的立场,通过“五育”协同,促进“五育融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因此,通过学习转变育人理念是实施“五育融合”的基础。2.整体思维力在落实“五育融合”过程中,教师需要从点式思维、简单思维转变为系统思维、关系思维的整体思维,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实践操作进行整体设计,明确各育在“五育”中的独特功能,准确把握各育之间的融合点,在融合点上共生新的育人成效。育人思维方式的转变是实施“五育融合”的核心。3.综合实践力以往教师单一化的实践能力已经很难胜任不断变革的育人要求,更难贯彻“五育融合”的教学理念。因此,在“五育融合”视域下,教师形成知识统整能力、全景育人设计能力、全方位评价能力,以及协同育人能力。路径二创设“协同共生的生态环境”教师的学习与发展要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并通过获得、迁移、应用、重构、共享等方式建立新的知识体系,以实践为载体,提升胜任力。同时,落实“五育融合”对教师来说是新的挑战。教师在不断突破自我的同时,处理好“五育”之间的关系,通过“五育”整体与部分之间的有机融合与渗透,提升育人成效。路径三构建“专业认同的激励机制”教师在不同的专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专业发展需求,“专业认同的激励机制”能够不断激发教师主体的内驱力,使教师获得实践获得感,增强教师五育融合课程执行力的行动力量。(五)以家庭教育指导为突破,推进“五育融合家校协同”的实践研究问题反思:要培养“心系家国、身心两健、文明向上、责任担当”的新时代舜耕学子,在抓牢课程载体、深研课堂教学主渠道、优化评价体系的同时,更需要家校协同育人的实践保障。目前,家长作为重要的教育主体,在端正教育目标、完善育子方式方面存在不到位、不充分的问题。同时,家庭教育指导的标准不够清晰,欠缺从基层架构的经验。舜耕小学历经十余年探索,已经形成“舜友联合会”、“最舜友”家长学校等良好的协同机制,如何让这些机制和策略更好地发挥作用,是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实践内容:通过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形成有助于生命成长的温馨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广大家长的家庭教育素养得到显著提高,构建“五育融合”的家校社共治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长。主要实践路径如下:路径一以《家庭教育促进法》为准绳,以“两个中心”即“学生成长指导中心”和“家长服务中心”为依托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研制《“最舜友”家庭教育指导手册》。路径二进行“最舜友”家长课程升级,构建适应五育融合的项目化、主题式、序列化“融创”课程体系。“融”指五育融合的育人方式,“创”指创新实践的实施方式。路径三打造一支由“专家+班主任+科任教师+名师工作室”组成,师德高尚、理念前沿、专业过硬的“家庭教育指导师”队伍。五、保障条件(一)组织保障学校成立“三年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规划的制定、论证、落实、等环节的实施。在具体实施中,校长全面负责,各业务科室做好规划实施的组织协调工作,办公室、教学管理部、学生发展部和后勤保障部具体落实规划的实施,做到目标明确,职责分明,责任到人,落实到位保障规划的顺利执行。各部门,各教师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制定年度工作目标和落实举措,保证把规划落到实处,化到细处。(二)制度保障进一步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完善管理制度。用科学、民主的学校管理来促进学校规划的实施,加强对发展规划实施过程的管理,夯实教育教学工作基础,注重学校重点项目的管理与实施,坚持抓好目标管理,学校、各组织年度工作计划应紧紧围绕规划目标和规划任务,确保规划各级落实、年段落实。条件成熟,成立部分项目组来运作,并在制度上以保障。(三)资源保障学校将继续加强后勤制度与机构建设,使学校资产管理、财务管理走上更为科学、有序的轨道,同时学校将优化经费使用结构和比例,力争上级部门的支持,获得更多经费投入,从而保障课程建设、教师培训、科学研究、及特色建设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规划的实施与落实。学校发展规划的落实、发展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家长和社会的支持,学校将在继续为家庭、社区提供服务的基础上广泛吸引社会优质教育资源融入学校,吸引社会各界人士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力争实现学校更快、更好、更优质的持续发展。',)
提供小学学校发展规划(2021-2024)会员下载,编号:1700724664,格式为 docx,文件大小为20页,请使用软件:wps,office word 进行编辑,PPT模板中文字,图片,动画效果均可修改,PPT模板下载后图片无水印,更多精品PPT素材下载尽在某某PPT网。所有作品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并拥有版权或使用权,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963098962@qq.com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