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PPT,心肺复苏ppt
心肺复苏概念、流行病学、历史PARTONE心脏骤停指心脏泵血功能突然停止,全身血液循环即刻中断,进而导致呼吸停止、脑功能丧失的一种濒临死亡状态心脏性猝死指由于各种心脏原因引起的无法预测的自然死亡,是心搏骤停的直接后果。WHO限定为“症状发作6h以内的突发性死亡”;广泛接受的概念“由于心脏原因所致瞬间发生或在症状发作1h内发生的自然死亡”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心性猝死绝大多数为心律失常性猝死88%心律失常12%其他心脏病心性猝死的原因83%恶性室性心律失常17%缓慢性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性猝死猝死的流行病学心性猝死是人类猝死的主要原因Framingham长达26年的前瞻性研究结果表明,猝死中75%为心性猝死。说明心性猝死是人类生命的直接杀手美国每年猝死人数近45万,平均存活率仅5%猝死流行病学心脏性猝死患者中国每年约>100万!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心搏骤停的预兆征象:多支病变的冠心病患者出现烦躁不安、血压骤降;严重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呼吸出现叹息样呼吸及临终前潮式呼吸等。•心搏骤停的判定指标:1.意识突然丧失,伴有或不伴有抽搐。2.呼吸呈叹息样或停止。3.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4.心搏及大动脉搏动消失。心脏骤停的心电图表现•心搏完全停止(心室停搏)•室颤/无脉性室速•无脉性电活动心肺复苏术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是指心搏骤停抢救过程中实施的一系列程序性操作方法或措施,常简称CPR。目的是防止和救治突然的意外死亡,而不是延长无意义的生命。基本生命支持(BLS)-是复苏的关键进一步生命支持(ACLS)延续生命支持(PLS)心肺复苏的历史•1947年美国ClaudeS.Beek教授首次报道为室颤病人进行电除颤获得成功•1958年美国PeterSafar教授发明口对口呼吸法,被确定为现场呼吸复苏首选方法•1960年WilliavnKouwenhoven发表胸外按压复苏心脏骤停成功报告,被称为心肺复苏里程碑•口对口呼吸法、胸外按压法、体外电击除颤,构成了现代心肺复苏的三大要素•临床上患者出现神志模糊或消失、突然晕厥、抽搐、心动过缓、血压突然下降、呼吸停止等临终状态立即行心肺复苏。•院外现场非专业救护人员正确判断有无脉搏存在困难,因此对非专业救护人员仅凭意识丧失和呼吸停止或叹气样呼吸就应该紧急启动心肺复苏。实施心肺复苏指征识别及其关键意识:轻拍或摇动双肩靠近耳旁呼叫:“喂,你怎么了!”无反应:指压人中穴仍无反应听:有无呼吸声感觉:有无呼吸看:有无胸部起伏;中、食指横放颈部中央,向气管一侧轻按滑动。喉头外侧3~4CM处10秒钟内完成心肺复苏三个阶段——ABCD法•第一阶段——第一个ABCD(初级生命支持、BLS)公众普及A:气道开放B、人工呼吸C:胸外按压D、除颤•第二阶段——第二个ABCD(加强阶段ALS)医院普及A:气管插管B:辅助通气C:循环加强D:监护、药物应用•第三阶段——复苏后的处理与评估心肺复苏生存链心肺复苏链5个关键环节:①立即识别心搏骤停并启动急救医疗服务系统②尽早实施徒手心肺复苏术③早期电除颤④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ACLS)⑤心搏骤停后综合治疗或延续的生命支持(PLS)其中前三个环节又被称为基本生命支持(BLS)。初级生命支持(BLS)PARTTWO心肺复苏简易步骤C胸外按压→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心肺复苏=(清理呼吸道)+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后续的专业用药淹溺的心肺复苏顺序:ABCC.胸外按压成人按压部位•按压点位于“胸正中线与双乳头连线交界处”•(以食指和中指顺着肋缘向上滑行,至肋骨和胸骨交界处,此为剑突处)胸骨下段剑突上3横指,即为心脏按压的部位。按压深度、频率•胸骨下陷深度至少5cm•按压频率100~120次/分•按压后保证胸骨完全回弹•按压和放松时间各占50%•胸外按压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无论双人或单人法均采用30:2•胸外按压先于通气•有效标准:能触摸到颈或股动脉搏动双人CPR时,若高级人工气道已建立,不应中断按压,按压者连续胸外按压,另一施救者以频率8-10次/分给予通气(每6-8秒通气1次)胸外按压姿势地上采用跪姿,双膝平病人肩部床旁应站立于踏脚板,双膝平病人躯干双臂绷直,与胸部垂直不得弯曲以髋关节为支点,腰部挺直,用上半身重量往下压(杠杆原理)胸外按压方式•手掌根部始终紧贴胸骨,保持正常位掌跟重叠,手指不触及胸壁•手臂与胸骨垂直,借助身体之力向下按压•按压后必须完全解除压力胸部弹回原位A.开放气道-体位要求正确的体位包括施救者和病人均保持正确的位置,及正确的方法•摆放为仰卧位•放在地面或硬床板上•脊椎外伤整体翻转,头、颈身体同轴转动有效的气道开放是保证通气和氧合的关键A.开放气道•解开衣领、腰带,检查并取下假牙•复苏体位(背部垫木版或仰卧于地下)•头偏向一侧,清除口、鼻分泌物•打开气道方法(仰头举颏法、推颌法)•解除昏迷病人舌后坠•微弱或喘息样呼吸得到改善•确保人工呼吸、人工循环有效A.开放气道:仰头抬颏法•首先,将手置于病人的前额,然后施加一定压力-足以使病人头后仰•然后,用另一支手的指尖置于下颌骨靠近下巴的部位,然后抬起病人的下巴,保持病人口部分张开状态(如图示)•使伤病员下颏经耳垂连线与地面呈90度。A.开放气道:托颌法•怀疑颈部损伤或无法实施仰头举颏法的病人,可应用托颌法•跪在病人的头侧,以肘撑地,将拇指放于病人靠近口角处的下颌部位•用指尖举起下巴B.人工呼吸•对于无反应的成人给人工呼吸前用5-10s检查是否存在正常呼吸•对无反应的儿童给人工呼吸前用5-10s检查是否存在呼吸(只辨别有呼吸)•压头抬颏后,随即耳贴近嘴鼻眼看(胸部起伏)、耳听(气流)面感(气息)•没有胸部起伏、气息、气流感觉没有呼吸,即可人工呼吸•5秒内完成判断口对口呼吸自主呼吸停止后的首选方法B.人工呼吸持续吹气1~1.5s保证气体进入使胸廓起伏避免给予多次吹气或吹气过大如第1次人工呼吸未能使胸廓起伏,再次使用仰头举颏法开放气道给予第2次通气(只能给2次)立即予心外按压吹气时嘴巴完全覆盖患者的口部,且捏住鼻子避免漏气婴幼儿人工吹气方法压额抬颏包紧口鼻吹气B.人工呼吸气囊正压通气赛利克手法SellickManeuver用呼吸器的面罩完全扣住患者的口鼻避免漏气。B.人工呼吸——球囊面罩•抬高下颏顶住面罩并使面罩紧紧覆盖在脸上保持不漏气。•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在每30次胸外按压之后利用短暂的间歇(大约3~4秒)进行人工呼吸。•当高级气道建立后,复苏者应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每分钟给予8~10次通气。每次通气维持1秒,同时给予100次每分钟的胸外按压,同时注意不要试图使胸外按压和通气同步。B.人工呼吸——气管插管电除颤:也称非同步电复律,是指室扑、室颤时,因不能分辨QRS波群和T波,而与心电图上QRS波群非同步发放直流电,使室扑或室颤转变为窦性心律的方法。非同步电除颤的绝对适应症是心室颤动。电刺激时无须考虑患者的自主节律,所以称非同步除颤。在心脏骤停时,为了争取时间,在不了解心脏骤停性质的情况下,立即行非同步除颤,称盲目除颤。目的:强迫心脏在瞬间几乎全部处于除极状态,造成瞬间停搏,使心肌各部分的活动相位一致,这样就可能让自律性最高的窦房结重新起搏心脏,控制心搏转复为窦性心律。D.除颤除颤器的组成除颤器分为蓄电、放电部分、能量显示器、心电监护仪、系统控制五部分组成。D.除颤•前电极右上胸锁骨下贴胸骨右缘•侧电极左胸乳头下,中心点恰在腋中线•成人电极直径8~13㎝•婴儿电极直径4.5㎝•>1岁儿童、体重10㎏,可用成人电极D.除颤正确的电极位置错误的电极位置电流通过二个心室电流只能通过部分心室电极位置对电击效果之影响D.除颤单相波360J,双相波150-200J,一次除颤,立即CPR•AED不能用于1岁以下婴幼儿,因电能太高;若除颤用于小儿,电能计算是2J/kgAED•1岁或以上心跳骤停的婴儿和儿童推荐AED•如AED在场,尽快用•院外,5个周期CPR后进行AED单向波与双向波区别D.除颤•电击后立即进行5个CPR(约2分钟),检查心跳或脉搏在CPR之后•除颤后心脏节律分析后恢复心外按压需耗时≥37s,长时间按压中断极具危害•大部分除颤器可一次终止室颤,中断按压检查可能并不存在的室颤,合理性置疑•无证据表明除颤后胸外按压导致VF复发•室颤终止后数分钟内,心脏并不能有效泵血,立即实施CPR十分重要。•先CPR,再除颤,可提高电击成功率D.除颤——电击能量•1、双向波:制造商建议能量(初始能量剂量为120-200J);如果未知,请使用允许的最大剂量,第二次和随后的能量应相当,而且可考虑使用更高能量。•2、单项波:360J高级生命支持(ACLS)PARTTHREE高级气道呼吸支持须了解复苏时气管插管的危险和益处,插管可能要中断按压的许多时间,急救人员要衡量对按压及气管插管的需求程度。复苏的前几分钟,气管插管可以稍缓。为减少难以察觉的气管导管位置错误或移动,气管插管后、转运车辆上和患者移动时,应立即确认气管插管的放置。急救人员应使用呼气末CO2或食道检测器再确认插管位置。血管用药优先于气管给药仍首选静脉常规给药。气管使用复苏药及剂量未列在无脉搏猝死ACLS处置标准中。以往的三联针已废弃不用多数药物的最佳气管用药剂量是未知的,一般建议是静脉用量的2-2.5倍。肾上腺素•是复苏时标准用药•美国心脏病学会推荐剂量:每3-5分钟0.5-1mgiv•心搏骤停1min(每3~5min一次)•应用大剂量可能有助于自主循环的恢复,但预后无改善•严重心动过缓、低血压、心源性休克(2~10ug/min)•气管内给肾上腺素的剂量为外周静脉注射剂量2~2.5倍碳酸氢钠•pH<7.2可降低心肌室颤的阈值,易发生顽固性室颤•CPR早期使用碳酸氢钠不利于CPR•大量输NaHCO3:降低心肌收缩力;心脑细胞水肿;低钾血症及氧离曲线左移,组织摄氧减少血管加压素直接刺激平滑肌V1受体,使血管和胃肠道平滑肌收缩,半衰期(10~20min)比肾上腺素(3~5min)要长,CPR时加压素可增加冠脉灌注压和大脑氧输送。反复给药不增加心肌氧需求量40IU静注,一般不重复用药一般在第一次或第二次电击后给血管加压药。可每3-5分钟给予肾上腺素,也可给予单剂量加压素代替第一或第二剂量肾上腺素。多巴胺常用于复苏后低血压,常用剂量为2-20ug/kg/min,>10-20ug/kg/min可致全身及内脏血管收缩多巴酚丁胺•兼有α1及β2肾上腺素能作用,β2扩血管作用可与α1缩血管作用相拮抗,因此,系统血管阻力不变或有降低。•正性肌力作用、减低心室后负荷作用,使心排量增加。•一般剂量2-20ug/kg/min。利多卡因•适应证1)室早;2)室速(原因不明QRS宽);3)室颤•剂量•1~2mg/kg,iv.(1~4mg/min)ivgtt.•每10min后0.5mg/kg,总量3mg/kg阿托品•药理•直接抑制迷走神经,增强窦房结自律性,加速房室结传导•适应证•用于缓慢性心率失常或心室停搏,•心动过缓,I度房室传导阻滞,II度莫氏I型房室传导阻滞,心动过缓型心跳停止•0.5~1.0mg,iv.3-5min后可重复一次,总量2~3mg(0.03~0.04mg/kg)胺碘酮•属Ⅲ类抗快速心律失常药,亦是多通道(钾、钠、钙)阻滞剂•抑制窦房结和房室结自律性,还具非竞争性阻断α和β受体,扩张冠脉性增加心脏供血,减少心肌氧耗,扩张外周血管阻力,轻度降压,不影响心排量。•用于难治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胺碘酮治疗被认为是提高入院存活率独立指标•胺碘酮剂量“指南”主张首次300mg,第一天总量可达2.2g,国内推荐剂量首次150mg(3~5mg/kg)10min注入。相隔10~15min可重复,随后1~1.5mg/min静滴6h,以后根据病情逐渐减量至0.5mg/min,24h总量不超过1.2g。心肺复苏有效指标•1.自主循环恢复:可听到心音;能摸到周围大动脉的搏动,收缩压大于60mmHg;面色、口唇、指甲颜色好转;大动脉可触及搏动;心电图显示交界区、房性或窦性心率。•2瞳孔变化:散大的瞳孔回缩变小,睫毛反射、对光反应恢复,眼球出现活动;3大脑活动迹象:意识好转、肌张力增加、恢复自主呼吸,挣扎活动、吞咽动作出现。心脏死亡-停止复苏•证据:尽最大的努力至少30分钟不能使心脏搏动恢复,心电图无波形;心脏复跳但无力,给各种药物后可维持,但血压下降、无脉者;导管起搏或心脏表面起搏无效时;•上述其中有一项即可放弃抢救。•但只要有室颤存在,就有机会恢复自主循环。谢谢观看!汇报人姓名
提供心肺复苏PPT,心肺复苏ppt会员下载,编号:1701030189,格式为 xlsx,文件大小为53页,请使用软件:wps,office Excel 进行编辑,PPT模板中文字,图片,动画效果均可修改,PPT模板下载后图片无水印,更多精品PPT素材下载尽在某某PPT网。所有作品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并拥有版权或使用权,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963098962@qq.com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