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精品PPT课件
《论语》十二章自古圣贤皆寂寞。孔子一生无权无势,只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过治理国家之权。可是,当时那些权势煊赫的贵族王公们都为历史所淹没,他们的名声早已被人遗忘,但孔子的思想至今依然对世界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他的家族至今传承不绝。那么,孔子身上究竟有什么魅力可以令他成为后世敬仰的万世师表?今天我们来学习《论语》十二章,从中一探究竟。导入新课1、了解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及《论语》的有关情况。2、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背诵课文。3、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学习目标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知识渊博,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其儒学思想影响到至今。思想精髓是主张“仁义”,被誉为“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作者简介《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政治、经济、艺术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南宋时,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练,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作品简介孔庙:祭祀孔子的地方论语(lún)不亦说(yuè)乎不亦(yì)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曾(zēng)子三省(xǐng)吾身为(wèi)人谋传(chuán)不习乎不思则罔(wǎng)不学则殆(dài)一箪(dān)食好(hào)之者曲肱(gōng)逾(yú)矩(jǔ)如斯夫(fú)笃(dǔ)志字音字形(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6)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8)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朗读停顿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疏通文意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子:先生,指孔子时:按时之:代所学知识亦:副词,也说:同“悦”,愉快朋:指志同道合的人而:连词,表转折。却,但是愠:生气,发怒君子:指有才德的人第①章讨论了哪些方面的问题?你能具体说一说吗?讨论了学习方法、学习乐趣与个人修养:不断学习和温习,方能牢固知识,获得学习之乐;朋友远道而来,切磋促进,此为人生之乐;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合作探究做到孔子教导的“人不知而不愠”,对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有何益处?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做到“人不知而不愠”的好处有:①不怨天尤人,能严格要求自己,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道德规范;②宽容对待别人,能让人际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合作探究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疏通文意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吾:我日:每天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省,自我检查、反省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忠:竭尽自己的心力。信:诚信传: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第②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曾子对自己有什么要求?用文中的词来回答。这一章讲的是个人修养。曾子对自己的要求:忠、信、习。合作探究第②章的关键词是哪一个词?如何理解“忠”“信”“习”的含义?第②章的关键词是“省”,“省”就是自我检查、反省的意思,曾子(孔子的学生)强调的就是要加强自我反省,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忠”是竭尽自己的心力替别人办事,“信”是真诚地与人交往,这些是为人的原则,“习”是指老师传授的知识要不断地温习和实践。合作探究“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个问句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不能。因为三个句子所针对的对象是先“他人”,继而“朋友”,最后是“自己”,体现了一种由疏到亲、由人及己的关系,体现了曾子先人后己、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互换后就破坏了这种顺序,也不能很好地体现曾子这种高尚的品格。合作探究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疏通文意译文: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又不会逾越规矩。有:同“又”,连接整数和零数之间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惑:迷惑,疑惑天命:上天的意旨。命,命令耳顺: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从心所欲:顺从意愿逾矩:越过法度。逾,越过;矩,法度第③章主要写了什么?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合作探究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1)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2)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3)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如何理解孔子所说的“耳顺”与“从心所欲”?“耳顺”一般而言,指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人到了六十岁,不管听到什么样的话,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尊重他人,这是一种悲悯之心,是外在的天地之理与内心的融合。有了这种融合,才能达到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当所有的规矩已经变为你的生命习惯时,你就能够做到从心所欲,这可以说是每一个生命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合作探究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疏通文意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成为老师。”温:温习故:旧的(学过的)知识而:连词,表示顺承知:领悟,获得可:可以以:凭借。为:成为,做矣:语气词,表肯定第④章讨论的是什么?谈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合作探究在新知与旧知的关系上,孔子是怎么看的?在新知与旧知的关系上,孔子认为“温故”可以“知新”。也只有“温故”“知新”的人才能当老师。这里,孔子强调的是“新知”,是那种开拓、创新的精神。“温故”和“知新”是并列关系吗?孔子强调了什么?“温故”和“知新”不是并列关系,在孔子看来,古代典籍及礼仪习俗等都为“故”,“故”自身不会产生新”,温故而知新,强调“悟”,即思考。“知新”才是关键。因此孔子在这里强调了“知新”合作探究疏通文意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文: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而:连词,表示转折则:连词,相当于“就”、“便”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了什么学习方法?该理解的?表明了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这两句话阐明了学习与思考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对所学的深入理解,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这个见解很精辟。合作探究疏通文意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贤:贤德哉:感叹语气,多用于句子末尾回:颜回,字子渊箪: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巷:颜回的住处堪:能忍受第⑥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赞扬了颜回安贫乐道的精神。合作探究孔子为什么对颜回的做法大加赞赏?因为颜回安贫乐道,淡泊名利,这与孔子的人生追求和价值观是一致的。疏通文意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之:代词,指学问和事业者:代词,……的人好:喜欢,爱好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第⑦章主要写了什么?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合作探究第⑦章运用了什么修辞?论述了学习的哪三个层次?有何作用?顶真。论述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作用:层层推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疏通文意⑧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吃,名词作动词。疏食,粗粮。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称热水为“汤”曲肱:弯曲着胳膊。肱,胳膊于:介词,对,对于如浮云:像浮云一样第⑧章主要写了什么?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合作探究请谈谈你对“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一句中“乐”的理解。“乐”字体现了安贫乐道的思想,即一个有理想、有道德的人不会为了物质享受而辛苦奔波,只要心中有梦想,即使是粗茶淡饭也可欣然下咽,体现了人们对富足的精神世界的追求。合作探究“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了孔子怎样的品格?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比喻,将富贵比作浮云,表现了孔子淡泊富贵的高尚品格,在物质利益面前,孔子保持了超然、独立、高尚的人格和旷达的精神,坚持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向。这句话对消除当今社会上的一部分人为谋取利益而不择手段、害国害民的弊端,具有重要的意义。合作探究疏通文意⑨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三人:多人行:走路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善者:好的方面,优点从:跟从,学习第⑨章主要讲的是什么?本章讲学习态度:虚心好虚。合作探究结合第9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这是可供学习的地方。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短处,这是值得自省的地方。对别人的长处,要加以学习并保持;对别人的短处,要加以警惕并戒除。这样,无论别人好与坏,对自己都有益处,所以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合作探究疏通文意⑩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川上:河边。川,河流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夫,语气词,用在句末,表示感叹舍:停息第⑩章讲了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比喻。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来比喻时间的飞逝,生动形象地指出时间的宝贵。合作探究疏通文意⑪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译文:孔子说:“军队的可以改变主帅,但哪怕一个普通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三军:指军队,古制,12500人为一军夺:改变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第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运用了什⑪么修辞手法?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对比,表现人在越是危急时候,越是要捍卫人格,坚守气节。合作探究疏通文意⑫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子夏:孔子的学生中贡献最大者之一笃志:坚定志向。笃,坚定。切问而近思: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切,恳切。仁:仁德。第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⑫本章讲个人修养:坚定信念、广泛学习。合作探究孔子“仁”的儒家思想表现在哪些方面?孔子“仁”的儒家思想表现在: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既要广博地学习,又要有坚定的志向,既要多提问题,又要多想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的事情。这十二章《论语》分别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请分别找出相应的句子。分别讲了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三方面的内容。(1)学习方法: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②传不习乎?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强调复习)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合作探究(2)学习态度: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学为乐,培养兴趣)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谦虚好学)③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既要从正面学习其经验,又要从反面吸取其教训)④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珍惜时间)合作探究(3)品德修养: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宽以待人)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忠实守信)③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顺心而为)合作探究④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安贫乐道)⑤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安贫乐道)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坚守志向)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博学仁德)合作探究合作探究主旨本文通过师徒对话或借题发挥,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也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教和学的理论有着深远的影响。(1)语言简洁、生动,极富概括性。本文运用反问、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频繁使用“乎”“矣”“也”等语气词,使表情达意更富有感染力。且本文语言极富概括性,如“一箪食,瓢饮,在陋巷”仅九字,便将颜回的清贫状态概括了出来。写作特色(2)隽永含蓄,富有哲理。课文所选的十二章语录,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等方面的内容,各有所指,语意含蓄,富有哲理,闪烁着思想的光芒,有很强的教育意义,至今仍有很强的借鉴、启示作用。写作特色本文所选的十二章语录,有的谈学习方法和态度,有的谈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之道,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课堂小结你同意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1)同意。这句话告诉我们要随时向身边有长处的人学习。每个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不管是优秀的人还是一般的人,甚至是平庸的人,他们身上都有各自的长处,只要吸取他们的优点,都会受益,都有利于自己的成长。拓展延伸(2)不同意。因为和自己生活在一起的人,甚至是身边的人,他们当中有的很优秀,有的却不上进,浑身充满负能量,如果不加选择地学习,势必会从他们身上学到不好的东西,甚至学坏。拓展延伸《论语》十二章学习方法:1、4、5、12学习态度:7、9、10修身做人:1、2、3、6、8、11、12思想→丰富深刻板书设计1、填空。(1)新学期又开始了。我校要迎来一批新同学,请你从《论语》中为学校选择一句话制成欢迎横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学习与思考缺一不可,否则会误人歧途,所以孔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当别人不理解白己时,不应该恼怒,要保持应有的风范,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吾日三省吾身”从“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______的修养。忠课堂检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品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信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5)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为了办好这期黑板报,宣传组的同学设计刊头,撰写稿件,编辑资料,忙得“________”。(7)《〈论语〉十二章》中感叹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8)别人总有自己学习的地方,孔子说: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乐乎课堂检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题各划两处)(1)吾日三省吾身(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课堂检测///3、文言文中的“而”主要作连词用,有时表示顺承,有时表示选择,有时表示并列等。请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而”各属于哪种用法。(1)学而时习之()(2)为人谋而不忠乎()(3)温故而知新()(4)三十而立()(5)学而不思则罔()(6)曲肱而枕之()(7)不义而富且贵()(8)择其善者而从之()(9)切问而近思()表示顺承课堂检测表示转折,但是表示顺承表示顺承表示转折,却表示方式或状态表示方式或状态表示顺承表示并列4、下列关于《论语》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只记录了孔子本人言行。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写了学习的三种境界:知之、好之、乐之。其中,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境界最高。C.“匹夫不可夺志也”中匹夫是指普通的人、男子汉。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为: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而”有转折的味道,可见,知新比温故是更重要的学习方法。B课堂检测5、在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是怎么看的?在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主张既学又问,不仅问知识才能比自己高的人,即使是知识才能比自己低的人,只要他们在某一方面有一技之长、一得之见,就应该虚心向他们求教,不以为羞耻。课堂检测1、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2、古今异义(1)有朋自远方来(朋,古义:志同道合的人;今义:朋友)(2)不亦君子乎?(君子,古义:有才德的人;今义:对人的敬称)(3)吾日三省吾身(三,古义:泛指多次;今义:二加一所得的数目)文言积累3、词类活用①学而时习之(时,名词作状语,按时)②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作状语,每天)③传不习乎(传,动词用为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乐)⑤饭疏食饮水(饭,名词活用为动词,吃饭)⑥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指优点、长处)⑦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知识)文言积累4、一词多义(1)志:①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立志)②匹夫不可夺志也(志向)(2)而:①择其善者而从之(表顺承)②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3)为:①为人谋而不忠乎(替)②可以为师矣(作为)(4)其:①回也不改其乐(代词,他的)②择其善者而从之(代词,其中)文言积累5、文言句式(1)倒装句:一箪食,一瓢饮(“食”“饮”后置,应是“食一箪,饮一瓢”)(2)判断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也”表判断)(3)省略句①人不知而不愠(“知”后省略了“之”)②一箪食,一瓢饮(“一”前省略了主语“颜回”)③可以为师矣(“以”后省略了“之”)文言积累6、成语不亦乐乎、三省吾身、三十而立、四十不惑随心所欲、温故知新、逝者如斯、不舍昼夜箪食瓢饮、择善而从、博学笃志、切问近思三人行,必有我师、匹夫不可夺其志文言积累
提供《论语》十二章-精品PPT课件会员下载,编号:1701029899,格式为 xlsx,文件大小为63页,请使用软件:wps,office Excel 进行编辑,PPT模板中文字,图片,动画效果均可修改,PPT模板下载后图片无水印,更多精品PPT素材下载尽在某某PPT网。所有作品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并拥有版权或使用权,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963098962@qq.com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