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升级VIP 登录 注册 安全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word文档 > 标准规范 > 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构建分析,产教融合共同体组建方案

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构建分析,产教融合共同体组建方案

收藏

本作品内容为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构建分析,格式为 docx ,大小 29805 KB ,页数为 4页

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构建分析


('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构建分析摘要:当前,关于产教融合共同体的理论研究还比较薄弱,实践样本亦不多见。而以产教融合共同体构建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有机衔接,即通过校企合作提高院校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式发展;实现创新发展。因此,要求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构建更深程度、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发展共同体来完成新时代使命。下面本文就对此展开探讨。关键词:产教融合;共同体;构建;1产教融合发展共同体的内涵对产教融合的界定主要有两种不同观点。一种是将产教融合看作职业院校与行企根据自身发展需求而达成的广泛深度合作[1],另一种是把产教融合看作产业和教育两个独立个体融为一体,形成新的独立合作体。比较两种观点,其核心差异在于对“融合”一词的理解。前一种观点将“融合”看作是两个独立个体的深度合作,但无论合作的深度如何,其本质依然是两个独立个体,这也是前些年校企合作的真实状态。后一种观点将“融合”理解为通过合作、融通而逐渐成为一个新的整体,这符合“融合”的词源含义:几种不同事物合为一体。从国家关于产教融合的政策表述来看,其含义宜采纳第二种观点,即产教融合是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在“双元育人”、协同创新中逐渐成为一个新整体的过程。共同体这一概念最初来自社会学家滕尼斯,他认为,“共同体是基于如情感、习惯、记忆等自然意志形成的一种社会有机体”。马克思认为,共同体是基于物质条件而形成的利益连接体,因其共同利益这一核心纽带和深层根源,维护并实现个体利益而成为稳定、真实的共同体。综合上述观点,产教融合发展共同体应是在相互需求前提下,通过产业与教育全面对接,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多权能、多要素介入融合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以任务、目标为载体,以共同利益为纽带的有机整体。从低层次校企项目合作到高层次产教融合发展共同体,厘清了旨在围绕企业需求,通过教育链与产业链的精准对接,资源链与利益链的共生融合的校企合作深层逻辑,便于校企合作走深做实,形成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2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构建2.1基本架构产教融合2.1.1核心层校企合作职业院校以教育(科研)资源的品牌效应和有(无)形资产转化为企业的生产要素投入,为企业提供人力、技术等资源。同时,企业的生产经营要素转化为职业院校育人的市场项目资源和实践教学资源,以产业岗位技能需求为导向,生成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与培养方案。从教育端看,按照职业教育公办为主民办为辅的办学体制,校企合作组织形态可分为两类:(1)公办院校与国有企业开展股份制办学;通过校友会、基金会等渠道进行合作办学;与民营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如引企入校的建筑学院、企业学院,融教入企的企业大学等,开展混合所有制办学。(2)民办院校通过“订单式”联合培养、共建实训基地等形式与国企合作办学;与民企合作采取校办企业、校企集团化办学等形式,如经认定的产教融合型企业。按照院校类型特征和教育层次,校企合作组织形态可分为两类:普通本科类的产教融合组织,如现代建筑学院;职教本科类产教融合型院校和职教专科类产教融合型院校。从产业端看,校企合作组织形态既包括中央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举办的职业教育机构、企业大学,或由其发展而成的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也包括以其他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为主体的产教融合型企业。2.1.2中间层行业产业汇聚行业产业发挥横向融通优势,联动上下游单位企业参与协同,形成职业教育协作网络或者产业职业教育集团,达成资源共享,为校企合作提供更多平台资源和专业服务,目前实践样态中较为常见的是职教联盟、产业联盟等。2.1.3最外层政府支持各级政府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制度创新供给和管理服务等为产教融合共同体持续注入动能和活力。同时,政府也会适当让渡一定的治理空间给产教融合各参与主体,激发各参与主体合作的主动性,实现彼此间良性互动。2.2运行机制产教融合共同体运行机制是指在产教融合共同体基本架构中,各主体相互影响、发挥功能,使教育端社会效益最大化、产业端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政府端实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三者有效融合成为现实。2.2.1资源配置机制政府充分发挥顶层设计与统筹协调功能,依托区域优势行业和特色产业,为产教融合共同体提供更多平台资源和专业服务,从而加强政府、高校、企业、产业和社会组织之间的紧密对接与协同,促进区域内科教资源、行业企业与城市经济社会之间协调发展和良性互动[2]。2.2.2治理机制首先,产业与教育的合作模式可以是契约关系或者股权关系,其中基于实体公司的股权关系可根据发展实际,选择组建生产、培训服务、研发等不同类型的实体公司,如生产类实体公司可采用“资产+技术+订单+资本”股权结构模式,学校以实验实训设备、教学场地等固定资产入股,企业以技术、订单和资本入股[3]。其次,产教融合共同体的组织运营需要明确各参与主体负责和管理的运行框架。以建筑学院为例,通常会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下设专家指导委员会和建设委员会;实行理事会统筹规划、专家指导委员会指导咨询、建设委员会全面执行的协同运作,结合组织领导、经费投入、实施运行、绩效评价等执行措施在内的一整套组织管理系统。最后,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治理机制还需要明晰规章制度、绩效评价考核标准、监督考核机制等;明了知识产权归属和成果转化机制;明确校政企行各方责任权利,确保产教融合共同体运行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2.2.3教学育人机制(1)人才培养机制。人才培养机制虽然会因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方式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总体上应做到根据行业、企业真实岗位能力需求动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培养方案、设置专业教学内容和标准;构建以培养学生专业基础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相结合、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为重点的人才培养模式[4]。(2)课程体系构建机制。校企合作构建丰富立体、以培养学生职业核心素养为关键重点的课程体系,涵盖显性和隐性知识能力的直接课程和人文素养塑造的间接课程;搭建协同育人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3)师资队伍建设机制。通过“师资共享”健全院校与行业企业“双师型”教师共建机制,鼓励专职教师定期到企业一线挂岗锻炼和开展培训工作,为产教融合共同体教学育人机制提供强大的师资力量支撑[5]。结束语综上所述,产教融合共同体基于产教融合、共同体和相关理论与实践不断创新发展,在继承传统职业教育功能和属性的同时,超越主体属性和利益界限,构筑起共生共荣共建共享的命运共同体,能够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显著提升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在后续研究中,笔者将围绕优化可持续发展环境、创新运行机制、建设产教融合生态体系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参考文献:[1]陈年友,周常青,吴祝平.校企合作的内涵与实现途径[J].中国高校科技,2014(08):140-142.[2]欧阳河,戴春桃.校企合作的内涵、动因与推进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9(07):151-156.[3]翟博文,陈昌礼,陈辉林.合作育人演进认知下的地方新型产教融合共同体构建[J].中国商论,2021(10):178-180.[4]梁玉国,赵立艳,李秋华.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路径[J].煤炭高等教育,2021(05):8-11.[5]魏书印,孙诚,谭伟,张善勇.多元办学格局下的产教融合关键成功要素探析——以国有企业举办职业教育为例[J].职教论坛,2021(08):28-31.',)


  • 编号:1700876509
  • 分类:标准规范
  • 软件: wps,office word
  • 大小:4页
  • 格式:docx
  • 风格:商务
  • PPT页数:29805 KB
  • 标签:

广告位推荐

相关标准规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