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油(气)试采资料录取规范,试油气试采资料录取规范
本作品内容为试油(气)试采资料录取规范,格式为 doc ,大小 123432 KB ,页数为 21页
('目录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13试油(气)试采地质资料录取项目和质量要求3.1试油(气)地质资料录取项目和质量要求3.2试采地质资料录取项目和质量要求4试油(气)试采工程资料录取项目和质量要求4.1试油(气)工程资料录取项目和质量要求4.2试采工程资料录取项目和质量要求5有关资料数据的单位及取值规定前言试油(气)试采是油气田勘探开发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随着各类油气田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为进一步规范试油(气)试采资料录取,保证试油(气)试采资料的的质量,根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要求,结合全国各油田的生产实际,特制定了本标准。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提出。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与生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解释。本标准起草单位: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新疆油田分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许显志、陈娟炜、邱必兰、王维君、胡广军、何也、于志光。试油(气)试采资料录取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陆上试油(气)试采资料录取项目和质量要求。本标准适用于陆上试油(气)试采资料的录取和质量验收。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SY5467一92套管柱试压规范SY/T5789一93油气井诱喷作业规程SY/T5981一2000常规试油试采技术规程SY/T6013一2000常规试油资料录取规范SY/T6293一1997勘探试油工作规范SY/T6337一1997油气井地层测试资料录取规范3试油(气)试采地质资料录取项目和质量要求3.1试油(气)地质资料录取项目和质量要求3.1.1试油(气)基础数据项目3.1.1.1井号、井别、井位(构造位置、地理位置、井位坐标)、地面海拔。3.1.1.2开钻日期、钻开油层时间及钻井液的类型、性能、漏失量。3.1.1.3试油层的油气显示和钻井过程中井涌、井漏、井喷及中途测试等情况。3.1.1.4套管规格、钢级、壁厚、下入深度,固井水泥返深,固井质量,套管头至补心距。3.1.1.5试油(气)层位、层号、井段、厚度。3.1.1.6试油(气)层测井解释结果。3.1.1.7试油(气)层地质综合解释结果。3.1.1.8以往试油(气)及作业情况。3.1.2自喷层地质资料录取项目3.1.2.1求产方式。3.1.2.2每个工作制度的产油、产气、产水量(日产量、累积产量)。3.1.2.3每个工作制度的生产气油比、气水比和含砂。3.1.2.4每个工作制度的流动压力。3.1.2.5每个工作制度的油压、套压。3.1.2.6地层温度、地层压力。3.1.2.7压力恢复数据及曲线。3.1.2.8油、气、水样品。3.1.2.9高压物性样品及分析资料。3.1.2.10井口温度。3.1.2.11井温梯度。3.1.2.12孔板尺寸、油嘴尺寸。3.1.2.13原油含水率、综合含水率。3.1.2.14现场检测H2S含量。3.L2.15气体流量计的型号、规格。3.1.2.16垫圈流量计的压差、温度。3.1.2.17临界流量计出气管线气流压力(上、下流压力)、出气管线气流温度(上、下流温度)。3.1.2.18关井井口最高压力。3.1.1.19系统试井资料。3.1.1.20间喷周期(开、关井时间)。3.1.3非自喷层地质资料录取项目3.1.3.1求产方式。3.1.3.2油、气、水的周期产量、日产量、累积产量,包括地层测试回收量。3.1.3.3地层温度、地层压力。3.1.3.4流动压力数据及曲线。3.1.3.5压力恢复数据及曲线。3.1.3.6压力梯度数据及曲线。3.1.3.7油、气、水样品。3.1.3.8原油含水率、综合含水率。3.1.4试油地质资料质量要求3.1.4.1测压、测温a)地层静压以实测压力或外推压力为准。关井测地层压力,24h内井底压力波动小于0.1MPa(连续上升或下降例外)。b)压力恢复曲线:自喷层放喷后,下压力计至油层中部或油层以上l00m内测压力恢复曲线。若需利用井口压力推算地层压力或解释参数时,记录井口压力。要求:l)关井后10min内:自关井后第1分钟起,每1min记录一次井口压力;2)关井后10min~30min内:自关井后第12分钟起,每2min记录一次井口压力;3)关井后30min~70min内:自关井后第34分钟起,每4min记录一次井口压力;4)关井后70min~170min内:自关井后第80分钟起,每10min记录一次井口压力;5)关井后230min内,每60min记录一次井口压力至24h,以后每8h记录一次井口压力;至关井井口压力稳定(24h内压力波动小于0.1MPa)后,记录井口关井最高压力。c)流动压力:自喷层自喷求产时,下压力计至油层中部或油层以上100m内实测井底压力。测压时间间隔等于或大于8h,所测得的两个流压值相对误差小于0.5MPa。d)非自喷层测压,以测试卡片或电子压力计数据为准。e)间喷层求产时,测一条至少一个间喷周期以上的流压曲线。f)测地层压力时带温度计,以实测温度为准。3.1.4.2求产自喷油层和间喷油层采用分离器量油、测气(稠油井或高凝稠油井除外)。a)自喷油层求产。当原油含水小于5%后,开始进入稳定求产阶段,稳定求产的要求:1)产油量大于或等于500t/d时,连续求产8h,2h计量一次,波动小于5%;2)产油量500t/d~300t/d时,连续求产16h,2h计量一次,波动小于10%;3)产油量300t/d~100t/d时,连续求产24h,2h计量一次,波动小于10%;4)产油量100t/d~20t/d时,连续求产32h,2h~4h计量一次,波动小于10%;5)产油量小于20t/d时,连续求产48h,4h~8h计量一次,波动小于15%。b)自喷水层和油水同层求产:l)水性确定为地层水后,即可求产。累计产量不少于两倍的井筒容积,连续三个周期以上产量波动小于15%;每2h记录油压、套压一次,求产每4h计量一次,计量的同时测气;产量合格后,测一条流压曲线。2)自喷油水层原油含水稳定要求:原油含水5%~10%,波动应小于1%;原油含水10%~30%,波动应小于3%;原油含水大于30%,波动应小于5%。c)间喷油层求产:确定合理的工作制度,待含水降至小于5%后,定时定压开、关井求产,连续三个间喷周期产量波动范围小于10%。d)非自喷油层求产:在允许掏空深度排液并排出井筒容积一倍以上或原油含水波动小于5%后,进行定深、定时或定压求产,取得不同工作制度下的稳定日产量。稳定求产的要求:l)折算产量大于或等于50t时,连续求产24h,4h~8h计量一次,波动小于10%;2)折算产量50t/d~20t/d时,连续求产48h,8h~12h计量一次,波动小于15%;3)折算产量小于20t/d时,连续求产72h,12h~24h计量一次,波动小于15%;4)测试求产或测液面恢复求产,按平均流压折算产量。e)非自喷油水层求产:若原油含水大于10%,必须求得产层水性;若原油含水小于或等于10%,证实为地层水即可。原油含水稳定要求按3.1.4.2b)中2)的规定。求产72h,三个日产量波动小于10%。f)非自喷水层求产:l)排液至水性稳定,水性波动小于5%(连续上升除外),并符合区域规律;2)连续求得24h以上的液面恢复资料或测两个以上的液面点,每点间隔不少于16h,并计算出日产量。g)低产层、干层求产:l)低产层求产按SY/T6013一2000中4.10.2.4的规定;2)干层求产按SY/T6013一2000中4.10,2.5和SY/T6293一1997中7.8的规定。h)压裂(酸化)后求产按3.1.4.2的规定。3.1.4.3油、气、水取样a)取样项目:1)凡产出流体的层,无论其产量高低,一律收取油、气、水样品,做油、气、水分析;2)压井液应进行地面取样,做分析,测试环空返液,在坐封前取样,做分析;测试加液垫的层,取测试垫样,做分析;3)压裂层进行压前的压裂液和压后的放喷样取样,做分析。b)取样要求:油、气、水样品必须在求产过程中收取,气层每个工作制度都必须取一支样品。l)自喷(或间喷)层于井口取样;2)抽汲求产层于抽汲出口取样,远程地区气样采用高压钢瓶取样;3)提捞求产层在捞筒底部取样;4)气样品应用排水取气法在分离器或测气管线出口取样。c)送样时间要求:l)气样品:从取样结束时刻至送到化验室的时间不得超过24h(远程地区除外);2)油、水样品:从取样结束时刻至送到化验室的时间不得超过72h(远程地区除外)。d)高压物性按设计要求取样:l)自喷油层按设计要求进行高压物性取样;2)非自喷油层按区块需要选取代表性层进行高压物性取样;3)新含油区块的第一口工业油流井必须进行高压物性取样。e)取样质量要求:1)两支油样相对密度差值小于0.005;2)两支水样水性一致,主要离子含量相差小于10%;3)两支气样相对密度差值小于0.02,天然气含氧量小于2%。3.1.5试气地质资料质量要求3.1.5.1测压a)地层静压以实测压力或外推压力为准。l)把井筒积液放净后,关井下压力计,自气层顶以上500m开始测压力梯度,至气层中部或气层以上l00m内实测地层压力。井口装标准压力表,井口压力稳定(24h井口压力波动小于0.1MPa)后,起出压力计,压力卡片合格为准。2)纯气层若证实井底确无积液时,可用井口压力计算地层压力。b)压力恢复曲线按3.1.4.1中b)的规定。c)流动压力:l)每个油嘴在产量稳定时间内测一条流压曲线;2)纯气层若证实井底确无积液时,可用井口压力计算流动压力。3.1.5.2求产a)求产及无阻流量的计算:当井筒积液放净后即可求产,求产要求取得一个高回压下(即井口压力为最大关井压力的75%~80%)的稳定产量。按设计要求进行系统试气,求取无阻流量。b)稳定求产的要求:求产中井口压力波动范围小于0.IMPa,产量波动范围小于10%;当产气量大于或等于50x104m3/d时,井口压力及产量稳定2h以上;当产气量在50x104m3/d~10x104m3/d时,井口压力及产量稳定4h以上;当产气量小于10x104m3/d时,井口压力及产量稳定时间8h以上。c)油气层、气水层求产:必须安装三相分离器或二相分离器,油、气、水分别计量,每隔30min量油、水和测气一次。3.1.5.3地层温度a)实测地层压力的同时,实测地层温度。b)井口气流上、下流温度一律采用水银温度计计量,地面测温的观察记录时间按3.1.4.1中b)的规定。3.2试采地质资料录取项目和质量要求3.2.1自喷试采资料项目3.2.1.1自喷试采井基础资料项目a)井号、井别、井位(构造位置、地理位置、井位坐标)、地面海拔;b)试采层位、层号,射孔井段、厚度;c)试采时间;d)其他有关基础数据;e)地层温度、地层压力;f)温度梯度、压力梯度;g)关井油压、套压变化数据及曲线;h)有关试油成果资料。3.2.1.2试采期间录取资料项目a)求产方式:b)日产油、气、水量,累积油、气、水量;c)原油含水率,含砂;d)流动压力数据及曲线;e)地层温度:f)流压梯度、温度梯度;g)孔板尺寸、油嘴尺寸;h)测气流量计孔板前后压力、温度;i)井口油压、套压变化数据及曲线;j)油、气、水样品。3.2.1.3关井恢复录取资料项目a)关井油压、套压变化数据及曲线;b)井下压力恢复变化数据及曲线;c)地层温度。3.2.2非自喷试采资料录取项目3.2.2.1非自喷试采基础资料项目按3.2.1.1的规定。3.2.2.2非自喷试采地质资料录取项目包括:a)试采方式;b)日产油、水量,累计油、水量;c)原油含水率,含砂;d)流动压力数据及曲线;e)地层温度;f)井口油压、套压变化数据及曲线,流压数据及曲线;g)油、水样品。3.2.2.3关井测压力恢复录取资料项目按3.2.1.3的规定。3.2.3试采地质资料质量要求3.2.3.1测压a)地层静压:试采前用检定合格的存储直读电子压力计实测地层压力,压力计必须下至试采层中部或试采层以上l00m内,24h内压力恢复不超过0.01MPa。b)流动压力:l)自喷油(气)开始试采0min~10min,每1min记录一次井下流压;10min~60min每5min记录一次流压;60min~240min每10min记录一次流压;240min~600min每30min记录一次流压;以后每lh记录一次流压,在记录流压时同步记录油压、套压。2)定产非自喷试采井记录流压,第一天0min-600min与自喷井相同,以后每天抽油时每lh记录一次流压,关井时每4h记录一次压力,开抽和停抽时压力必须记录,油压、套压记录与井下压力同步。c)静压梯度、流压梯度和温度梯度:自喷油(气)试采流压梯度每月测一次。测压力、温度梯度时,油层中部以上1000m内,每100m停30min记录一个压力、温度点;油层中部以上1000m外,每200m~500m停30min记录一个压力、温度点。d)压力恢复曲线:测压力恢复曲线时,压力取点按3.2.3.lb)中l)的规定,直至测出径向流段。3.2.3.2求产a)自喷油井试采:试采阶段用分离器量油、测气,每4h量油、测气一次,并记录相应的油、套压。b)非自喷井定产试采:l)采用计量池或油罐量油,间抽停抽后2h~4h量油一次,连续抽油每8h量油一次;2)按定产量抽油,每天量油和定产产量波动应小于10%。c)定产气井试采:l)放空试采时间6d~15d,进流程试采时间15d-150d;2)定产量小于试气无阻流量的1/5~1/3;3)定产气井试采采用等时试井的方法,等时试井为开井24h、关井24h,等时段大于3个,等时段结束后进行定产生产。4)等时段试采结束后,测压力恢复曲线时,压力取点按3.2.3.lb)中1)的规定,直至测出径向流段。3.2.3.3油、气、水取样a)自喷油(气)试采在每一个工作制度求产过程中,分别取油、气、水样,做全分析:b)自喷油(气)在一个合理工作制度的试采过程中,每15d取油、气、水样,做全分析;c)地面油、气、水样品必须在求产过程中采取,自喷油井必须在清蜡2h后采取;d)非自喷井定产试采在试采过程中每15d取油、气、水样,做全分析;e)油井试采应在试采过程中取油样做粘温关系化验。3.2.3.4高压物性样品若试采层在试油过程中无高压物性资料,则应在试采测地层压力前或试采结束后进行补取。4试油(气)试采工程资料录取项目和质量要求4.1试油(气)工程资料录取项目和质量要求4.1.1试油(气)基出数据项目4.1.1.1井号、井别、井位(构造位置、地理位置、井位坐标)、地面海拔。4.1.1.2套管头至补心距离。4.1.1.3水泥返深。4.1.1.4井身结构或套管程序。4.1.1.5固井质量。4.1.2井场准备4.1.2.1立井架时间。4.1.2.2井架型号、动力设备。4.1.2.3采油树型号、规格、采油树的套管法兰短节长度、四通高度。4.1.2.4防喷器型号、规格,分离器型号、规格。4.1.2.5油补距、套补距。4.1.2.6井口完好情况。4.1.3配管柱4.1.3.1时间。4,1.3.2油管型号、规格、扣型、数量。4.1.3.3工具名称、型号、规格(长度、最大外径、最小内径)。4.1.3.4下入管柱及工具的深度,管柱结构示意图,油管记录。4.1.4通洗井(刮管)4.1.4.1通洗井(刮管)时间。4.1.4.2通井规名称、壁厚、外径、长度及刮削器外径、长度。4.1.4.3通洗井深度、通井遇阻及处理情况。4.1.4.4洗井方式(正、反洗井),动力设备。4.1.4.5洗井液各称、相对密度、粘度,洗井液用量。4.1.4.6洗井泵压(最高泵压、一般泵压)。4.1.4.7出口出液(泥浆或清水)时间、出口排量。4.1.4.8洗出液的名称、密度、粘度、液量。4.1,4.9实探砂面深度。4.1.4.10通洗井质量要求:套管完井通至人工井底,若待试油层底界距井底的距离大于50m时,通至待试油层底界以下50m;裸眼、筛管完井,通至套管鞋以上10m~15m。4.1.5冲砂4.1.5.1冲砂时间。4.1.5.2冲砂方式,动力设备。4.1.5.3冲砂液名称、性质、用量、相对密度、粘度。4.1.5.4冲砂井段。4.1.5.5冲砂排量、冲砂泵压、冲出砂量、返出物的描述。4.1.5.6冲砂质量要求:a)冲砂尾管提至离砂面3m以上,开泵循环正常后下放管柱冲砂;b)探砂面管柱悬重降低5kN~8kN;c)每次单根冲砂完必须充分循环,洗井时间不得少于15min;d)5根~10根冲砂完后,充分循环不少于一周;e)冲砂完8h后,复探砂面深度。4.1.6油管或钻杆实探人工井底4.1.6.1实探人工井底时间。4.1.6.2加压吨位。4.1.6.3实探人工井底次数。4.1.6.4实探人工井底深度。4.1.6.5油管或钻杆实探人工井底质量要求:实探人工井底三次,深度误差小于0.5m。4.1.7试压4.1.7.1试压方式,介质名称、性能。4.1.7.2试压时间、试压(负)值。4.1.7.3试压检验情况。4.1.7.4试压质量要求按SY5467一92中4.1和4.2试压的规定。4.1.8压井4.1.8.1压井时间。4.1.8.2压井方式、动力设备。4.1.8.3压井管柱及深度。4.1.8.4压井液名称、相对深度。4.1.8.5压井液用量。4.1.8.6压井井口压力、返出口压力。4.1.8.7压井液进出口排量、密度。4.1.8.8是否井漏,漏失量,压井总液量。4.1.8.9压井质量要求:a)压井过程中不得停泵,排量不低于0.5方/min,最高泵压不得超过油层吸水启动压力;b)压井液进出口相对密度差值不大于0.02,即可停泵。4.1.9射孔4.1.9.1射孔液名称、密度、深度。4.1.9.2射孔层位、层号、井段、厚度。4.1.9.3射孔时间。4.1.9.4射孔方式、动力设备。4.1.9.5射孔枪型、弹型、孔密、总孔数、相位。4.1,9.6首炮点火时间、点火方式。4.1.9.7射孔次数。4.1.9.8发射率。4.1.9.9校深方法、时间、深度。4.1.9.10校正值、固标值。4.1.9.n复合射孔总药量。4.1.9.12测后磁时间、后磁井段、后磁显示情况。4.1.9.13射后油气显示情况;液面变化情况;射孔中有无遇阻、遇卡现象及落物。4.1.9.14射孔井段上下第一个接箍深度。4.1.9.15射孔质量要求:a)校准射孔深度误差不大于0.2m;b)发射率的计算,以实射孔数除以设计应射孔数;c)每米射孔发射率低于80%应补射孔。4.1.10替喷、诱喷4.1.10.1替喷a)替喷时间。b)替喷方式,动力设备。c)替喷液名称、相对密度。d)替喷液用量,排出液量。e)替喷压力(进口压力、出口压力)。f)泵的排量。g)完井管柱结构、深度。h)替喷质量要求:1)替喷过程中不得停泵,排量不低于0.5m3/min,泵压应低于油层吸水启动压力;2)替喷深度应在人工井底以上lm~2m;3)替喷进出口液相对密度差值不大于0.02;4)高压油气井在完成求产管柱后进行替喷。4.1.10.2诱喷a)诱喷时间。b)诱喷方式,动力设备。c)诱喷后油层产液性质。d)喷液时间、喷出量。e)井口压力(油压、套压)。f)诱喷质量要求:抽汲后能自喷则正常生产;经抽极仍然不能连续自喷的井,待抽出液达1.5倍井筒容积时.则视为抽汲诱喷结束。4.1.11排液求产4.1.11.1气举排液求产a)气举时间;b)气举方式,动力设备;c)管柱结构,气举深度;d)出口出液时间、压力;e)举空时压力、最高压力;f)恢复时间,周期时间;g)计量池底面积,液面起始高度,周期产液量。4.1.11.2提捞排液求产a)捞筒规格(内径、长度),动力设备;b)提捞时间、深度;c)提捞次数,捞出液量,捞空深度;d)捞空时间,恢复时间,周期时间;e)计算池底面积,液面起始高度,周期产液量。4.1.11.3抽汲排液求产a)管柱结构、深度;b)抽子名称、规格,动力设备;c)抽汲时间、深度,液面深度;d)抽汲次数,抽空深度,抽出液量;e)抽空时间,恢复时间,周期时间;f)计量池底面积,液面起始高度,周期产液量。4.1.11.4气举、提捞、抽汲质量要求a)气举质量要求按SY/T5981一2000中3.5.2的规定。b)提捞质量要求按SY/T5981一2000中3.5.3的规定。c)抽汲质量要求按SY/T5981一2000中3.5.4和SY/T5981一93中5.3的规定。4.1.11.5水力泵排液求产a)求产时间;b)管串结构、深度,动力设备c)排液方式、时间;d)动力液名称、性能;e)进出口压力、排量、温度。4.1.11.6自喷油(气)井求产a)井口装置的规格、型号;b)分离器的规格、型号;c)油压表、套压表的规格、型号、量程。4.1.12测试求产4.1.12.1下井工具a)工具名称、长度;b)内径(最小内径)、外径(最大内径);c)下入深度;d)下井工具最小内径;e)封隔器卡点(上下卡点距测试井段3m~sm,且避开套管接箍);f)下井管柱示意图(从井口到井底所有工具)。4.1.12.2下井仪表a)压力计类型、编号及量程;b)压力计位置(内、外、监测):c)下入深度;d)时钟编号及量程;e)温度计量程(最高温度)。4.1.12.3测试垫a)测试垫类型、用量、相对密度;b)液垫高度,掏空深度。4.1.12.4射孔一测试联作a)点火方式。b)录取点火数据:l)预定井口压力、次数,点火最高泵压压力、时间,注入液量,点火后泵压下降压力;2)投杆器规格,投杆时间,点火时间。4.1.12.5地层测试a)下测试管柱时间;b)下完管柱时悬重;c)测初、终静液柱时间;d)坐封时间、方式,坐封深度,坐封载荷,管柱方余及施加压力;e)测试压差;f)延时时间,开关井时间;g)开关井期间环空液面情况;h)开井期间地面显示头显示;i)解封时间;j)解封后管柱悬重;k)起管柱时间。4.1.12.6求产按3.1.4.2的规定。4.1.12.7反循环a)反循环时间;b)返出液类型、数量;c)反循环液的类型、密度、粘度、用量;d)反循环压力。4.1.12.8管柱内样品采集a)取样时间;b)取样地点;c)样品对应深度;d)样品数量。4.1.12.9回收液a)液体名称、性质;b)高度;c)数量;d)折算日产量。4.1.12.10卡片填写数据a)井号;b)层位;c)井段;d)测试日期;e)压力计号及量程;f)压力计下深;g)时钟号及量程;h)实测最高温度。4.1.12.11测试放样a)放样时间;b)放样地点;c)放样压力;d)油、气、水样体积;e)环境温度。4.1.12.12地层测试质量要求a)下测试管柱按SY/T6337一1997中5.4的规定;b)封隔器坐封按SY/T6337一1997中5.5的规定;c)起测试管柱按SY/T6337一1997中5.8的规定。4.1.13求产取样4.1.13.1取样时间。4.1.13.2取样地点。4.1.13.3油、气、水样数量。4.1.14测温测压4.1.14.1下压力计、温度计时间。4.1.14.2压力计、温度计下到预定深度时间。4.1.14.3停留时间。4.1.14.4上起压力计、温度计时间。4.1.14.5起出压力计、温度计时间。4.1.14.6压力计号、量程,温度计号、量程。4.1.14.7测温、测压深度。4.1.14.8测温、测压层位、井段,油层中部深度。4.1.14.9压力值、温度值。4.1.14.10测温、测压时井口油压、套压。4.1.14.11测温、测压质量要求:a)工作温度不超过温度计量程的80%,工作压力在压力计量程的30%~85%;b)温度计、压力计必须下至试油(气)层中部或油层以上100m以内,按设计要求测温度、压力梯度。4.1.15压裂、酸化4.1.15.1压裂a)压裂设备名称、型号、数量;b)压裂井口装置、管柱的规格、型号;c)压裂液名称、性质,入井总液量,入地层总液量;d)支撑剂名称、粒径,入井砂量,入地层砂量;e)压裂层位、小层号、井段;f)试挤时间,地层破裂压力,泵的排量、用液量;g)加砂时间、泵压、排量,加砂量,混砂比,用液量;h)替挤时间、泵压、排量,替挤液用量;i)下井工具名称、型号、规格,下入时间,下入深度,下井油管数量;j)压裂上提管柱时间、数量、长度,压裂液返排量;k)起管柱时间,起完管柱时间,压裂液返排量;l)测压前压后井温时间、井段及砂面深度;m)压裂施工曲线。4.1.15.2酸化a)酸化设备名称、型号、数量;b)酸化井口装置、管柱的规格、型号;c)酸液名称、浓度,各种附加剂名称,入井总液量,入地层总液量;d)酸化层位、小层号、井段;e)挤酸时间、酸化半径,挤酸泵压、排量、总用量:f)替挤时间、泵压、排量,替挤液名称、用量,关井反应时间;g)下井工具名称、型号、规格,下入时间,下入深度,下井油管数量;h)酸化施工曲线。4.1.15.3压裂、酸化质量要求a)压入井内的各种流体和支撑剂应符合设计要求;b)施工压力及排量应连续记录;c)酸化施工前后均应加深油管至油层以下彻底洗井;d)酸化施工后应及时排酸,注酸完后8h之内应加深油管洗井,然后进行第一次排酸;e)排酸工作应连续进行,以氯离子或其他微量元素检查排酸程度。4.1.16封隔油层4.1.16.1注水泥塞a)底水塞规格(直径、高度)或稠泥浆注入量、液面深度;b)注水泥浆管柱深度;c)清水量、干水泥量;d)配水泥浆量、密度、时间;e)注水泥浆量、时间、泵压、排量;O替挤液名称、用量、时间;g)上提管柱时间,油管深度;h)反洗用液量、时间;i)返出液名称、时间、数量;j)候凝油管深度,候凝时间;k)试压方式,井口加压、加压时间、压力下降值;l)实探水泥面深度,加压吨位。4.1.16.2电缆桥塞a)电缆桥塞名称、型号、规格;b)下电缆桥塞时间,点火时间;c)电缆桥塞卡点深度、试压情况;d)倒水泥时间、数量、密度。4.1.16.3机械桥塞a)下机械桥塞时间;b)机械桥塞型号、规格;c)机械桥塞顶深d)丢开前试压时间、压力;e)投球时间、憋压时间及压力;f)试坐情况;g)试压时间及压力下降情况。4.1.16.4封隔油层质量要求a)水泥塞、桥塞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b)水泥塞试压要求:套管直径大于或等于177.8mm时,试压10MPa,30min压降不超过0.3MPa;套管直径小于177.8mm时,试压12MPa,30min压降不超过0.3MPa。c)桥塞坐封后,试压15MPa,30min压降不超过0.3MPa。4.1.17封井4.1.17.1封井日期、封井方式。4.1.17.2井口装置的型号、规格。4.1.17.3井内管柱结构示意图,井下工具型号、规格,工具下入深度,尾管完成深度,井下落物情况等。4.2试采工程资料录取项目和质量要求4.2.1试采基础数据录取项目4.2.1.1按4.1.1.1~4.1.1.5的规定。4.2.1.2补心海拔深度。4.2.L3井深。4.2.2井场准备按4.1.2.1~4.1.2.6的规定。4.2.3配管柱按4.1.3.1~4.1.3.4的规定。4.2.4通洗井4.2.4.1按4.1.4.1~4.1.4.10的规定。4.2.4.2是否井漏,漏失量。4.2.5压井4.2.5.1按4.1.8,1~4.1.8.9的规定。4.2.5.2是否井漏,漏失量。4.2.6下压力计4.2.6.1下压力计时间4.2.6.2压力计名称、规格、量程、编号。4.2.6.3地面校正零值(二次仪表读数)。4.2.6.4信号电缆规格、长度。4.2.6.5下压力计方式。4.2.6.6压力计下深。4.2.7下试采管柱4.2.7.1下管柱时间。4.2.7.2油管规格、型号、长度、数量。4.2.7.3泵型号、规格。4.2.7.4下抽油杆时间。4.2.7.5抽油杆规格、长度、数量。4.2.7.6碰泵情况。4.2.7.7防冲距长度。4.2.7.8光杆外径、长度;在下死点时盘根盒以上剩余长度。4.2.7.9下抽油管柱质量要求:a)光杆伸入顶丝法兰以下长度不小于防冲距与最大冲程长度之和;b)光杆在防喷盒平面以上长度应在l.2m-1.5m。4.2.8试抽4.2.8.1试抽时间。4.2.8.2试抽次数。4.2.8.3憋压值。4.2.8.4压力稳定情况。4.2.9下加热电缆4.2.9.1下电缆时间。4.2.9.2电缆长度,下井长度。4.2.9.3电缆直径。4.2.9.4电缆头直径。4.2.9.5电缆绝缘情况。4.2.9.6电缆功率。4.2.9.7电缆耐温值。4.2.10安装抽油机4.2.10.1装抽油机时间。4.2.10.2抽油机型号、基础型号。4.2.11测温测压按4.1.14.1~4.1.14.11的规定。4.2.12试采4.2.12.1自喷油(气)井试采按4.1.11.6的规定。4.2.12.2抽油试采井a)抽油时间b)冲程,冲数;c)泵径泵型,泵理论排量;d)上下冲程电流。4.2.12.3测示功图a)测示功图启动抽油机30min以后进行连续测试两次,图形合格。b)测示功图录取资料;l)测试时间;2)仪器型号;3)测试人;4)简要分析。4.2.12.4测动液面a)所测图形波形清晰,液面反射波明显易辨认为合格。b)测动液面录取资料;l)测试时间;2)所用仪器型号;3)液面深度;4)测试时对应的抽、套压。4.2.13结束试采4.2.13.1直接转产。4.2.13.2不直接转产,录取资料;a)起抽油杆时间;b)起试采管柱时间;c)起压力计时间。5有关资料数据的单位及取值规定常用数据取值规定见表1。表l常用数据取值规定序号数据名称单位取值规定1长度(深度、厚度)m保留2位数2产量日产m3(t)/d液体:日产量≥100,保留1位小数;日产量100~0.01,保留2位小数:日产量<0.01,保留3位小数。气体:日产量一律取整数累积m3(t)液体:累积产量≥100,保留1位数;累积产量100~0.01,保留2位小数;累积产量<0.01,保留3位小数3压力Mpa压力表读取的压力值,保留2位小数;压力计测得的压力值,保留4位小数4温度℃保留1位小数5容积Ml/L取整数6拉力kN保留1位小数7排量m3/min保留l位小数8油气比t/m3取整数9油嘴、挡板Mm保留1位小数10油水比、气水比L取整数11密度g/cm3保留4位小数12粘度mPa.s保留4位小数13氯根Mg/L保留4位小数14PH值保留2位小数',)
提供试油(气)试采资料录取规范,试油气试采资料录取规范会员下载,编号:1700847999,格式为 docx,文件大小为21页,请使用软件:wps,office word 进行编辑,PPT模板中文字,图片,动画效果均可修改,PPT模板下载后图片无水印,更多精品PPT素材下载尽在某某PPT网。所有作品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并拥有版权或使用权,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963098962@qq.com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