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调库冷库施工要求规范(2)
本作品内容为气调库冷库施工要求规范(2),格式为 doc ,大小 47230689 KB ,页数为 66页
('实用标准文案QB北京福瑞通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B/J01-2013气调库工程施工规范2023-6-21发布2023-6-21实施北京福瑞通科技有限公司发布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目次前言11总则22引用规范及标准33装配库43.1库体43.2冷库门74气调库124.1气密层施工124.2气密性试验134.3气调设备与管路144.4加湿系统145制冷机组、附属设备145.1总则145.2制冷机组155.3制冷附属设备155.4吊顶风机166制冷管道、阀门仪表166.1总则166.2制冷管道176.3阀门236.4仪表237电气安装247.1总则247.2电气安装说明258制冷系统吹污、气密性及抽真空试验258.1吹污258.2气密性试验258.3抽真空试验269制冷剂的充注与回收28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9.1制冷剂的充注289.2制冷剂充注的方法及措施299.3制冷剂的回收329.4制冷剂回收的方法及措施3210制冷设备及管道的防腐与保冷3510.1制冷设备及管道的防腐3510.2制冷设备及管道的保冷3511制冷系统的试运转与调试3811.1制冷系统试运转3811.2制冷系统调试4312成品保护4713安装工程交接与验收48本规范用词说明49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前言为了保证气调库、冷库安装工程质量,本公司特参照有关气调库、冷库、制冷等有关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制定出本企业标准,作为本公司工程施工和检验的依据,其中的各项技术要求将随本公司及本行业的技术进步及相关产品的改进而修改。本规范共分13章,其主要内容有:总则;引用规范及标准;装配库;气调库气密层;制冷机组、附属设备;制冷管道、阀门仪表;电气安装;制冷系统吹污、气密性及抽真空试验;制冷剂的充注与回收;制冷设备及管道的防腐与保护;制冷系统试运转与调试;成品保护;安装工程交接与验收。本标准由北京福瑞通科技有限公司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福瑞通科技有限公司工程部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庞建松、许照耀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1总则1.0.1为了加强对气调库、冷库安装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统一气调库冷库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规范,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以硬质聚氨酯或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为隔热层,金属材料为面板层的大、中、小型组合冷库(以下简称“冷库”)和组合气调冷库(以下简称“气调库”)。其他面板材料的冷库可参照本规范。1.0.3本规范适用于制冷机组、制冷压缩机和附属设备,以及活塞式、螺杆式等制冷设备。1.0.4本规范适用于采用氢氯氟烃、氢氟烃以及由它们的混合物所构成的制冷剂(R134a,R22,R401A,R402A,R404A,R407A,R407B,R407C.R410A,R507)的制冷系统安装工程质量的验收。1.0.5本规范应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配套使用。1.0.6本规范所述的压力均为表压(文中另有注明者除外)。1.0.7气调库、冷库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2引用规范及标准GB50072-2001冷库设计规范GB50235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3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4-98制冷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98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B/T9061-1999组合冷库JB/T6527-1992组合冷库用隔热夹芯板技术条件SB/T10447-2007水果和蔬菜气调贮藏原则与技术SBJ14-2007氢氯氟烃、氢氟烃类制冷系统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3装配库范围:装配库由库体、库门、辅件等部分组成。另有一些特殊的冷库,需要采用特殊的附件来加强和完善冷库的结构。3.1库体3.1.1总则3.1.1.1隔热板应符合JB/T6527的规定(包括彩型钢板的厚度、保温层容重等)。3.1.1.2冷库库体应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条件进行安装施工3.1.1.3组装后的冷库库体接缝应均匀、严密,接缝错位应不大于1.5mm。使用的密封材料应无毒、无嗅、耐低温、耐老化,有良好的隔热性和防潮性。3.1.1.4库体表面涂层应色泽均匀,光滑平整,无明显划痕、擦伤,与金属板结合应牢固,无锈蚀、剥落。3.1.1.5冷库的钢结构承重骨架的设计、制造及安装应按照GBJ17、GBJ205的有关规定进行。钢筋混凝土承重骨架应按照GBJ10、GBJ204的有关规定进行。3.1.1.6冷库隔热地坪的施工及验收应按相应标准规范进行。3.1.2原材料贮存、运输运送库板的车辆到达施工现场后,应做到有组织的卸车,按照库板的类型和规格尺寸分类整齐码放,地面及库板每层间放置防划伤保护材料。卸车堆码过程中,应轻拿轻放,严禁抛扔、拖拉等野蛮搬运,避免库板及外层保护膜划伤;应检查库板外观质量,有无划伤、凹坑和鼓胀等质量缺陷;堆码必须分类摆放整齐,发现长短超差的库板单独堆放并做好标记。隔热板的存放应在室内,如在室外存放时应有良好的防雨水措施,隔热板不得有被雨淋湿或浸泡现象,在室外存放下面应有垫板,距地面高度不小于100mm,堆放高度不应超过三米,并整齐码垛。依照设计部门或供应部门提供的采购定货明细及设计图纸,安排专人清点已到货的库板数量及规格,检查库板的外观和密度并做好记录;对存在严重质量缺陷的库板应及时上报项目经理或现场技术负责人员,做出换货或者允许使用的决定。3.1.3隔热板安装(以搭接式为例)3.1.3.1冷库隔热板安装程序如下: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测量定位放线→隔热板安装→包角附件安装→打胶→板面清理气调库隔热板安装程序如下:测量定位放线→隔热板安装→包角附件安装→打胶、气密层施工→板面清理3.1.3.2进场施工前,清理现场地面卫生,将地面清理干净,以方便弹线。审核图纸,校核图纸平面图立面图大样图的各个尺寸是否正确,按设计要求将线放好。按图纸要求,进行固定地槽。地槽固定一般采用640塑料涨塞固定,涨塞间距300-500mm。墙板安装时从库体角部开始安装墙板,为了确保垂直度,应用磁力线坠将其找正、放直。用蘑菇头螺栓将板固定在墙梁上。墙板下端应用拉铆钉与地角固定牢固。铆钉间距300mm为宜。安装每一块墙板时,公、母槽结合面上均匀打一道泡沫填缝剂,打料应均匀连续;墙板安装到位后,墙板内外钢板与地槽搭接处拉铆钉联接固定,铆钉间距库内以300mm为宜;3.1.3.3顶库板安装宜与墙板安装交替进行。顶库板安装时,与墙板搭接处的端头钢皮应断开50mm防止“冷桥”跑冷;顶库板每块之间结合面上均匀打一道泡沫填缝剂,打料应均匀连续。钢板外搭接处拉铆钉临时固定。在吊装顶板的时候,可用升降平台的顶升法,将板升至要求位置,调整、放平。顶板有吊点时,蘑菇头螺栓开孔处应用硅胶密封,通过蘑菇头螺栓与顶板吊梁固定牢固后再进行第二张板的安装。顶库板与顶库板端头的对接缝要进行处理,以防止漏气、跑冷。顶库板全部安装完成后,对接缝要打满发泡料,用拉铆的方法将宽度100mm彩钢板封盖在对接缝处。顶板安装的同时应校正墙板的垂直度误差。顶库板的长度应相对墙板外表面短20mm,顶库板安装完成后,安装外包角时,将20mm缺口处打上发泡料,保证库体的密封性能。顶库板或墙板需要开洞打孔时,首先应根据图纸设计要求进行内外放线定位,复核无误后开洞打孔;进线孔、进液孔、回气孔、上水孔、排水孔使用开孔器开孔。管路及电气安装完成后,库板上所有管路穿孔,必须用发泡料或密封胶封闭防止漏气跑冷。遇到需要扩口的库板,扩口处需打磨,无毛刺。内外包角拉铆钉间距为300mm。3.1.3.4库体安装好后,排时间打硅胶,硅胶缝光洁、平滑,打硅胶最好排在当天收工时或工程后期处理以防碰坏。冷库试机过程中,应专人检查库板外表面应反光均匀、无结露、跑冷现象;检查接缝处、开洞打孔处的密封状况;库门、观察窗口等处有无密封不严的情况,及时处理脱胶、漏气等保温、密封失效的问题。如无特殊要求,库体节点施工按照FRT施工图集《库体节点图》实施。3.1.4地面保温、气密防潮层施工3.1.4.1地面保温一般为挤塑板(XPS200-250),保温厚度按设计要求进行。挤塑板入场时应对材料进行检查,符合设计要求的才能允许施工。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3.1.4.2防潮隔气层采用0.2mmPU塑料膜。地面做法参照FRT施工图集《地面做法一、二》。3.1.4.3施工方法:①、下层塑料薄膜施工时,库间四周应上翻200mm。搭接处不小于100mm,接缝处、上翻处与库板连接处用塑料胶带粘接严密。②、XPS挤塑板铺装时要注意挤塑板板缝要靠实。施工中板缝贴靠不严处,可用聚氨酯填缝剂密封。上下层挤塑板板缝要错开,错缝尺寸>200mm。③、上层聚乙烯塑料薄膜施工时,搭接处不小于100mm。接缝处用塑料胶带粘接严密,聚乙烯塑料薄膜四周上翻200mm与库板用塑料胶带粘接严密。④、保温及气密层在冷藏门(气调门)门口处,应超出墙板外面板200mm。⑤、保温防潮层施工过程中要进行严格检查,确保保温防潮层密封严密、无任何遗漏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⑥、在冷库降温2日待拉开缝隙后,踢脚及库外地面与库板连接处应用密封胶嵌缝缝。3.1.5注意事项:3.1.5.1冷藏间系低温高湿类特殊建筑,其围护结构的保温隔汽工程的施工质量是决定冷藏间建筑质量和使用寿命的关键。因此,在施工时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对材料、质地、做法、节点、处理等进行仔细研究,不得任意变更,以确保工程质量。3.1.5.2安装前应检查板面,不得有起色,挖凹、破损、划痕、钉孔等现象存在,保证整体板面平整、干净。保温板缝应严格按板缝构造施工,拉铆与打胶要稳固严密,连接件数量,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3.1.5.3为确保冷库的保温、隔汽、密封性能,除变形缝外,所有板缝及彩钢板,或铝型材压条均须打密封胶,绝不可遗漏。打密封胶之前应将板缝间的塑料保护膜及其他杂物清除干净。3.1.5.4冷库、气调库施工中应注意断冷桥,断冷桥的处理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气调库库门侧的墙板垂直度及平面度应≤3mm。如无特殊要求应按附图:《通用节点图(一)》施工。3.1.5.5施工中应避免利器碰伤板面、漆面,不得将利器工具直接放于板上。3.1.5.6切割后的铁屑应随时清理,避免划坏漆面,漆面一旦划坏,应采用相应的漆色喷补。3.1.5.7对于挂钩连接的库板在拧紧挂钩时,应缓慢均匀用力,拧至板缝合拢,不可用力过度,以免钩盒拔脱。3.1.5.8尊重设计、尊重业主、尊重监理是施工企业的一贯宗旨,在施工过程中若遇到实际情况与设计图纸不相符或设计图纸不详之处,必须同业主、监理及设计单位及时联系,不准自作主张,自行处理,以确保工程质量。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3.2冷库门3.2.1手动平开门3.2.1.1门框的安装库体拼装时,门上框板自下向上推入安装位置,将其上端的挂钩与顶板销盒相连固定。对隔墙的门上框板、将它由下向上推入安装位置,用包角与顶板固定。整体式门框板的安装同其它库体墙板的安装一样,以挂钩、销盒与顶、底板、墙板相连。3.2.1.2门扇及附件安装与调试可参照手动平移门进行3.2.2手动平移门3.2.2.1安装安装前应根据图纸核对门洞、门樘、预埋件等相关尺寸,不符要求的应设法纠正。按图标出安装高度线,并标出道轨的水平线。按图及门洞宽度的中心线及水平高度标出的中心位置,再按图尺寸标出其余的位置。将轨道用紧固螺栓固定在标出位置上,并保证轨道在水平线上。按图将门樘用少量木螺钉固在毛樘上,使其符合要求。净樘在毛樘之间应打密封胶或其他耐低温、密封材料。把门扇挂上道轨,将门扇上端的吊架座与道轨内滑轮固定好,然后将门推至关闭状态。门扇与门樘位置准确后,即将门前压紧装置、靠轮座、内开门碰块及下压紧装置在调试中安装到最佳位置。3.2.2.2调试门扇上端吊架、滑轮轴及前压紧、下压紧都可进行调整门的密封状况。(注意:门扇上端的吊架座应与道轨平行)。3.2.3气调门(FRT公司产GTD2025)①、检查库墙、开门洞检查气调门区域内的墙板,墙板垂直度、平面度应≤3mm。按图纸要求开毛洞尺寸:20102505(宽高)mm。确保门洞的水平及竖直度<5mm。门洞高度以库内完成地面为±0.000计算。根据气调门结构,气调门处墙板外侧应保证有300mm开启空间。②、门框组装气调门组装时应分清是左开门门框还是右开门门框。(本例仅以右开门为例,左开门与之对称安装)门框组装地面要铺保护垫,将门框部件放在上面,将有保护层的一面朝下。将角型固定块放在上门框两端中间的凹槽中,将矩形固定块放在左门框与上门框最靠外面的凹槽里。用内六角平头紧定螺钉固定牢固并确保门框45°接缝紧密结合,并保证门框的几何尺寸。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图1图2侧门框与门右框连接端用M845半圆头螺栓将L型固定块固定牢固,待上门框+左右门框组合件在墙板上固定牢固后,再通过上门框上的M845半圆头螺栓将侧门框固定。③、门框固定复检门洞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在门洞墙板门框处弹出±0.00水平线,用砖块或木块将墙板左右门框处垫至±0.00水平线,将组合门框(上门框+左门框+右门框)放置门洞处。为防止组合门框变形,组合门框下端用L=2040木方支撑。调整门框位置使其与门洞中心线对齐。用水平尺检查立框是否垂直,如果不垂直,用小铝片调整。用水准仪或抄水平软管检测上门框水平度,如果不垂直,用小铝片调整。用M10螺杆、M10螺母和大垫片将门框安装在库墙上(图3、图4)。将组合门框旋紧在墙板上。图3文档大全侧门框右门框上门框左门框上门框内六角平头紧定螺钉打密封胶实用标准文案图4图5待组合门框固定完成后,固定侧门框,组装方式见(图1),侧门框与组合门框接缝处应严密可靠。用水准仪或水平管检测侧门框,保证侧门框水平。侧门框与墙板固定方式与组合门框固定方式相同。④、滑轨及托架安装门框应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检测,确保水平,如有需要进行调整。这一点在后面固定门的时候是非常重要。将托架安装在上门框及侧门框上(图04、图05)。将开门限位器安装在右滑轨上(图6),然后将托架安装于上门框和侧门框上。将滑轨安装在导轨支架上(图5、图6)滑轨两端用堵帽密封。先不要旋紧螺丝,滑轨很可能需要调整。将关门限位器装置安装在左门框上(图7、图8)。(以上固定用标准间均为:M825内六角半圆头螺栓+平垫+弹簧垫)。文档大全塑料边框实用标准文案图6图7-1图7-2⑤、塑料边框安装接下来,安装塑料边框(图6、图7-2),从上部型材开始。首先,将角固定在凹槽中,然后用橡皮锤或拳头轻敲框架的其他部分。塑料边框共分为:上边框、左边框、右边框、侧边框四部分。对于气调门,应该在拐角的型材连接处使用少量硅密封胶。⑥、开门挡块安装开门挡块固定在左门框相应位置,固定用标准件为M825内六角半圆头螺栓+平垫+弹簧垫。(图9-1、图9-2)图9-1图9-2文档大全限位器限位器塑料边框堵帽滑轨托架塑料边框滑轨M820M825M825实用标准文案⑦、门扇安装将门扇举起使滚轮装入滑轨。调整滑轨以确保门在一条直线上滑动,然后拧紧导轨上的固定螺丝,将门扇滑到关闭,直到轴承滑进滑轨凹槽中(图10)。通过门扇上对滚轮吊件固定螺丝对门扇进行高度调整。将门滑动打开并调整,以确保橡胶垫圈和地面之间的距离为4~5mm。关上库门以确保门扇下端橡胶密封条和地板之间密封。然后将螺丝拧紧(图11)。通过滚轮轴承环及限位块对门扇进行水平调节。水平调整时,将门扇滑出滑轨凹槽,门扇橡胶密封条和门框之间间隙为2-3mm。将门扇滑到关门位置,保证门扇橡胶密封条和门框之间接触紧密无透光现象(图11)。图10图11⑧、压紧块、导向块、门下密封角及防撞杠安装将红色的防撞杠装在门上,并用黑色的橡胶帽把孔盖上,安装用标准件为M830内六角半圆头螺栓+平垫+弹簧垫。门框上的孔用透明堵空帽盖上。螺栓突出的部分应该切掉或用灰色的螺丝帽盖上(图10)。图11-1图11-2将门扇关闭,保证门扇与门框密封,用M8膨胀螺栓固定压紧块及导向块(图10、图11-1、图11-2)。门下左右密封角用硅胶安装于左右门框下端及地面处(图12-1、图12-2),安装完成后24小时方能关闭门扇,避免因门扇摩擦导致密封角位移。文档大全防撞杠固定块防撞杠外门把压紧块堵孔帽限位块水平调整高度调整压紧块及内衬钢板导向块及内衬钢板导向块实用标准文案图12-1图12-2⑨、外门把安装:门扇安装完毕后,安装外门把(图13)。⑩、门框内包角安装门框内包角为彩钢折角,用ø4拉铆钉与墙板固定,拉铆钉间距300mm。彩钢包角与塑料边框及墙板之间用密封胶密封,要求密封严密均匀。气调门安装时参照FRT施工图集《气调门总装图》图13文档大全左密封角右密封角实用标准文案4气调库施工4.1气密层施工4.1.1库体全部安装完成后,库体需进行气密处理的部位是板缝、角部及地坪踢脚。根据气调库的打压条件,对于图纸要求刷气密胶、贴无纺布的地方.4.1.2将无纺布切割成条(宽度和长度按图纸或工艺要求,无纺布不宜搭接),卷成卷待用。4.1.3将库体需刷气密胶、贴无纺布的地方擦干净(最好用丙酮),不得有油污、水气、灰尘。4.1.4涂刷气密胶时,气密胶一定要涂得均匀、饱满。4.1.5边涂刷气密胶,边贴上无纺布。无纺布卷需边打开边贴,对于立板的板缝和角部,无纺布卷需从上往下、边打开边贴。4.1.6贴无纺布时,在无纺布上立即刷第二层气密胶固定无纺布。要求边贴无纺布,边刷第二层气密胶。刷第二层气密胶固定无纺布时,操作要求如下:4.1.6.1对于板缝,要用毛刷沾气密胶将板缝处压实,然后向两侧刷,赶出无纺布与库体接触处的气体,使无纺布与库体完全贴附,气密胶仍然要涂得均匀、饱满、要将无纺布完全覆盖,且气密胶要均匀涂到无纺布边外15mm左右。4.1.6.2对于角部,要用毛刷沾气密胶将角部压实,然后向两侧刷。4.1.6.3对于转角部位,多余的无纺布要折叠平整后(一定不能用剪刀剪切),再用毛刷沾气密胶将角部压实,然后向四周涂刷。4.1.7气密胶刷子每次使用后,一定要用水浸泡冲洗干净,晾干后再用。4.1.8气密胶干后(一般需要24h),就可以按工艺要求进行气密试验;4.1.9如果气密试验达不到要求,进行找漏,处理漏点的方式:在漏点处涂刷气密胶处理,当气密胶干了以后,重新按工艺要求进行气密试验。如无特殊要求,库体节点施工按照FRT施工图集《气密层施工》实施。4.2气密性试验4.2.1空库检验初始压力196Pa(20mmH2O柱)后,检验压降时间20min,检验结束压力≧78Pa(8mmH2O柱)为合格,从检验开始至记录结束过程中,库内温度因尽量避免波动。4.2.2气调库气密性试验采用内部加压法。气密性试验计量应采用U型压力计或电子压力计。4.2.2将库门打开,使库内外空气充分交换,时间应不少于24小时,尽量使库内外的温度一致。4.2.3停止对库内外的降温与加热。4.2.4堵塞所有与库外连通的孔洞,并密封好。4.2.5关闭气密门并检查,其密封应良好。4.2.6启动打压装置(根据各库的条件,可选择鼓风机或气调设备中的空压机),使库内压力上升到比规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定要求的压力高5mmH20,然后关闭打压装置及阀门。4.2.7压力回落到规定要求的数值时,开始记录试验的开始时间及压力数值。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库内压力值,填写《气密性试验记录表》。试验经20分钟后库内剩余压力值符规定要求的数值为合格。4.2.8若达不到上述要求,须找漏补漏后重复进行上述试验过程,直到达到要求为止。4.3气调设备与管路4.3.1气调库配用的气调设备的性能参数和质量应符合相应标准规定。FRT气调主要设备包括:制氮机、二氧化碳脱除机、乙烯脱除机、止漏泵、气调袋、气调管路及阀门等。4.3.2气调设备及阀门管路连接方法参照FRT公司《库体、制冷、气调、加湿工程施工规范图集》。4.3.3气调设备、管道及控制阀门应排列整齐,安装牢固。系统管道的连接应符合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的要求。4.3.4气调间应在适当位置设置观察窗(图13),以便对贮藏物进行检查。观察窗窗口及窗框四周用密封胶密封严密;气调间的顶棚上面装有气调袋及安全阀(图14),气调袋袖口处用透明胶带缠绑牢固。安全阀应竖直安装,安装完毕应检查安全阀上下密封盖是否完全关闭且能自由活动。4.3.5气调管道长度应不超过100m;各管道挠度应不大于1/350;管道不应有下垂的U型弯管;管道应坡向气调间内,坡度≥5%。4.3.6气调管道安装前应检查管道内壁,如内壁有灰尘及其他杂物,应用毛巾将管道内壁擦拭干净。图13图14文档大全观察窗加湿机气调管道库阀实用标准文案4.3.7气调管路施工可参照4.4加湿系统相关内容,并应遵照FRT规范图集《气调管道安装》相关内容进行。4.3.8观察窗的安装(本案仅以FRT公司GTW8050观察窗为例)。①、观察窗安装施工作业准备:安装工作中所使用的观察窗在运输、保管和施工过程中,应采取防止其损伤或变形的措施。②、观察窗放置在清洁、平整的地方,避免日晒雨淋,不与腐蚀物质接触。门窗不直接接触地面,下部均匀多点放置垫木。③、搬运及安装观察窗时,应轻拿轻放,不得撬、甩、摔。④、观察窗安装前,应按设计图纸的要求检查门窗的数量、品种、规格、开启方向、外形等。不合格及有损坏者应予以更换。⑤、观察窗安装图示(图16):图16按设计图纸观察窗安装位置、尺寸开门洞。洞口应保证方正,观察窗开洞尺寸及偏差为:790±5mm485±5mm(长宽)。先从库内进行窗框安装,内角用拉铆钉固定完毕后由库外安装窗体,窗体就位后应处理窗框与库板、窗体与库板、窗体域窗框之间的缝隙,用硅胶均匀密封。文档大全气调袋安全阀图15实用标准文案4.4加湿系统4.4.1加湿系统包括软化水处理器(图17)、超声波加湿器(图18)、水系统阀门及管道(图19)等组成。图17图18图194.4.2超声波加湿器各部分说明(图20):编号部件名称规格数量1操作电路连接线22金属连接器23喷雾口64进水口DN1515溢流口DN1516维修用排水口1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214563图20变压器规格(图21)231图21编号部件名称规格数量1产品标牌12电源开关13接线端子10A1接线端子接线说明LN67HGX1X2H-G+89电源AC220V外控主机主板供电DC24V加湿工作供电DC24V振子DC36V主机供电AC220V接地备用4.4.3施工时的注意事项①、主机和变压器的安装(图22、23)加湿器的安装场所应是室内空气流通,主机的周围留有空间,喷出的雾气能在整个室内均匀扩散。在冷库中安装加湿器主机时,要求主机喷雾方向和风机出风方向有45°夹角。注意:加湿器主机喷雾方向距离(5米以内)有障碍物时,会出现凝水,结露现象。加湿器主机要使用吊挂螺栓,并要求水平安装。加湿器变压器箱应尽量安装在靠近主机,通风的地方。为了日后对加湿器和变压器的维修方便,请留取充分的作业空间。给水管使用PPR管材配管,溢流管使用UPVC管材配管。在供水管上安装手动截至阀和过滤器,并尽量靠近加湿器主机。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图22图23PP-R管施工安装及验收规范(通用)1.1一般规定1.1.1管道在安装施工前,应具备下列条件:1.施工图纸及其它技术文件齐全,且已进行图纸技术交底,满足施工要求。2.施工方案、施工技术、材料机具供应等能保证正常施工。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3.施工人员应经过建筑给水聚丙烯管道安装的技术培训。1.1.2提供的管材和管件应符合设计规定,并附有产品说明书和质量合格证书。1.1.3不得使用有损坏迹象的材料。如发现管道质量有异常,应在使用前进行技术鉴定和复检。1.1.4直埋或嵌墙或直埋建筑面层的暗管,对安装过程中暂时不施工的管道敞口处,应及时采取措施将其封堵,以免管道堵塞造成不必要的浪费。1.1.5冷、热水管道是两种管材系列S(或压力等级)不同的管材,因此施工中先要复核管道的使用场合、管道的管材系列S(或压力等级),以免在施工中混淆。1.2贮运1.2.1搬运管材和管件时,应小心轻放,避免油污,严禁剧烈撞击,与尖锐物品碰触和抛、摔、滚、拖。1.2.2管材和管件应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库房或简易棚内,不得露天存放,防止阳光直射,注意防火安全,距离热源不得小于1米。1.2.3管材应水平堆放在平整的地上,应避免弯曲管材,堆置高度不得超过1.5米,管件应逐层码堆,不宜叠得过高。1.3管道敷设安装1.3.1管道嵌墙暗敷时,宜配合土建预留凹槽,其尺寸无规定时,嵌墙暗管墙槽尺寸的深度为De+20mm,宽度为De+40—60mm。凹槽表面必须平整,不得有尖角等突出物,以防止管道表面膨胀时划伤。管道试压合格后,墙槽用M7.5级水泥砂浆填补密实。嵌墙敷设的管道,其表面砂浆(包括粉刷)的厚度不宜小于30mm,否则由于管道的热胀冷缩的因素,会造成墙面开裂,特别是热水管应严格掌握。1.3.2管道直埋暗管应严格按图纸定位施工,因为用户室内铺设本地板等较普遍,且管道表面的粉刷层厚度有限,如果不知道管道敷设位置,很容易在装修时造成管道损坏。如现场施工有更改,应有图示记录,并归档或提供给相关人员。1.3.3管道安装时,不得有轴向扭曲,穿墙或穿楼板时,不宜强制校正。给水聚丙烯管与其它金属管道平行敷设时应有一定的保护距离,净距离不宜小于100mm,且聚丙烯管宜在金属管道的内侧。1.3.4室内明装管道,宜在土建粉饰完毕后进行,安装前应配合土建正确预留孔洞或预埋套管。1.3.5管道穿越楼板时,应设置钢套管,套管高出地面50mm,并有防水措施。管道穿越屋面时,应采取严格的防水措施。穿越前端应设固定支架,防止管道变形,造成穿越管道与套管间松动,产生渗漏。1.3.6热水管穿墙壁时,应配合土建设置钢套管,以便热水管能自由伸缩。冷水管穿墙时,可预留孔洞,洞口尺寸较外径大50mm。1.3.7直埋在地坪面层以及墙体内的管道,必须在墙体封堵前做好试压和隐蔽工程的验收记录,以确保工程安装质量。试压要求按1.6节执行。1.3.8建筑物埋地引入管和室内埋地和敷设要求如下:1.室内地坪±0.00以下管道敷设宜分两段进行。先进行地坪±0.00以下至基础墙外壁段的敷设;待土建施工结束后,再进行户外连接管的敷设。2.室内地坪以下管道铺设应在土建工程回填土夯实以后,重新开挖进行。严禁在回填之前或未经夯实的土层中铺设。铺设管道的沟底应平整,不得有突出的尖硬物体。土壤的颗粒径不宜大于12mm,必要时可铺100mm厚的砂垫层。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4.埋地管道回填时,管周回填土不得夹杂尖硬物直接与管壁接触。应先用砂土或颗粒径不大于12mm的土壤回填至管顶上侧300mm处,经夯实后方可回填原土。室内埋地管道的埋置深度不宜小于300mm。1.管道出地坪处应设置防护管,其高度应高出地坪100mm。6.管道在穿基础墙时,应设置金属套管。套管与基础墙预留孔上方的净空高度,若设计无规定时不应小于100mm。7.管道在穿越街坊道路,覆土厚度小于700mm时,应采用严格的保护措施。1.4管道连接1.4.1同种材质的给水聚丙烯管与管配件之间,应采用热熔连接,安装应使用专用热熔工具。强调暗敷墙体,地坪面层内的管道必须采用热熔连接,不得采用丝扣或法兰连接。1.4.2给水聚丙烯管与金属管件连接,应采用带金属嵌件的聚丙烯管件作为过渡,该管件与塑料管采用热熔连接,与金属管件或卫生洁具五金配件采用丝扣连接。另外连接阀门、龙头与金属配件连接时,弯头、三通处要带有固定支座,牢固地固定在墙上。1.4.3热熔连接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热熔工具接通电源,到达工作温度指示灯亮后方能开始操作。2.切割管材,必须使端面垂直于管轴线。管材切割一般使用管子剪或管道切割机,必要时可使用锋利的钢锯,但切割后管材断面应去除毛边和毛刺。3.管材与管件连接端面必须清洁、干燥、无油污。4.用卡尺和合适的笔在管端测量并标绘出热熔深度,热熔深度应符合表1.4.3。表1.4.3热熔连接技术要求公称外径(mm)热熔深度(mm)加热时间(S)加工时间(S)冷却时间(min)201454325167433220844402112645022.518656324246675263010890324010811038.5501510注:若环境温度小于5℃,加热时间应延长50%。1.熔接弯头或三通时,按设计图纸要求,应注意其方向,在管件和管材的直线方向上,用辅助标志标出其位置。6.连接时,无旋转地把管端导入相应规格的加热套内,插入到所标志的深度,同时无旋转地把管件推到加热头上,达到规定标志处。加热时间须满足表1.4.3规定(也可按热熔工具生产厂家的规定)。7.达到加热时间后,立即把管材与管件从加热套与加热头上同时取下,迅速无旋转地直线均匀插入到所标深度,使接头处形成均匀凸缘,不可太深也不可太浅。8.表1.4.3规定的时间内,刚熔接好的接头还可校正,但严禁旋转。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1.4.4当管道采用电熔连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保持电熔管件与管材的熔合部位不受潮;2.电熔承插连接管材的连接端应切割垂直,并应用洁净棉布擦净管材和管件连接面上的污物,并标出插入深度,刮除其表皮;3.校直两对应的连接件,使其处于同一轴线上;4.电熔连接机具与电熔管件的导线连接应正确。连接前,应检查通电加热的电压,加热时间应符合电熔连接机具与电熔管件生产厂家的有关规定;1.在熔合及冷却过程中,不得移动、转动电熔管件和熔合的管道,不得在连接件上施加任何压力;6.电熔连接的标准加热时间应由生产厂家提供,并应随环境温度的不同而加以调整。电熔连接的加热时间与环境温度的关系应符合表1.4.4的规定。若电熔机具有温度自动补偿功能,则不需调整加热时间。表1.4.4电熔连接的加热时间与环境温度的关系环境温度℃修正值举例-10T+12%T112S0T+8%T108S+10T+4%T104S+20标准加热时间T100S+30T-4%T96S+40T-8%T92S+50T-12%T88S1.4.5当管道采用法兰连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法兰盘套在管道上。2.PP—R过渡接头与管道热熔连接步骤应符合1.4.3条。3.校直两对应的连接件,使连接的两片法兰垂直于管道中心线,表面相互平行。4.法兰的衬垫,应采用耐热无毒橡胶圈。1.应使用相同规格的螺栓,安装方向一致。螺栓应对称紧固。紧固好的螺栓应露出螺母之外,宜齐平。螺栓螺帽宜采用镀锌件。6.连接管道的长度应精确,当紧固螺栓时,不应使管道产生轴向拉力。7.法兰连接部位应设置支吊架。1.5支、吊架安装1.1.1管道安装时必须按不同管径和要求设置固定支架,位置应准确,设置应平整、牢靠,不得拉伤管道表面。1.1.2采用金属管卡或吊架时,金属管卡与管道之间应采用塑料带或橡胶等软物隔垫。在金属管配件与给水聚丙烯管道连接部位,管卡应设在金属配件一端。1.1.3由于给水聚丙烯管道的刚性比金属管差,且线膨胀系数比金属管道大,在管道的正确敷设、支、吊架的设置,伸缩器的选用的基础上,增加支架管卡最小尺寸的规定。1.1.4金属管卡或金属支、吊架,卡箍的内侧面应为圆柱面,固定支、吊架的架本体,应有足够的刚度,不得产生弯曲变形。1.1.5立管和横管支、吊架或管卡的间距,不得大于表1.1.5—1和1.1.5—2的规定。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表1.1.5—1冷水管支、吊架最大间距公称外径De(mm)2025324050637590110横管(mm)40050065080010001200130015001600立管(mm)700800900120014001600180020002200表1.1.5—2热水管支、吊架最大间距公称外径De(mm)2025324050637590110横管(mm)300400500650700800100011001200立管(mm)600700800900110012001400160018001.1.6明管敷设的支吊架作防膨胀的措施时,应按固定点要求施工。管道的各配水点、受力点以及穿墙支管节点处,应采取可靠的固定措施。1.1.7暗敷、直埋墙体管道,为使水泥砂浆嵌实,作为粉刷前的固定,支架间距可适当放大及简化。1.1.8三通、弯头、接配水点的端头、阀门,穿墙(楼板)等部位,应设可靠的固定措施。用作补偿管道伸缩的自由臂,不得固定。1.1.9支吊架管卡的最小尺寸应按管径确定。当公称外径小于等于De63时,最小管卡宽度为16mm;公称外径为De75和De90时,最小管卡宽度为20mm;公称外径为De110时,最小管卡宽度为22mm。1.6试压1.6.1冷水管试验压力,应为管道系统设计工作压力的1.5倍,但不得小于1.0Mpa,时间不少于1小时。1.6.2热水管试验压力,应为管道系统设计工作压力的2.0倍,但不得小于1.5Mpa,时间不少于1小时。1.6.3管道水压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热(电)熔连接的管道,应在接口完成超过24小时以后进行水压试验,一次水压试验的管道总长度不宜大于500m;2.水压试验之前,管道应固定牢固可靠,接头须明露,除阀门外,支管端不连接卫生器具其配水件;3.加压宜用手压泵,泵压测量压力的压力表应装设在管道系统的底部最低点(不在最低点时应折算几何高差的压力值),压力表精度应为0.01Mpa;4.管道注满水后,先排出管道内空气,封堵各排气出口,进行水密性检查;1.缓慢升压,升压时间不应小于10min,升至规定试验压力(在30min内,允许2次补压至试验压力),稳压1h,检验应无渗漏,测试压力降不得超过0.06Mpa;6.在设计工作压力的1.15倍状态下,稳压2h,压力下降不得超过0.03Mpa,同时检查无发现渗漏,水压试验为合格。1.6.4直埋在地坪层和墙体内的管道,试压工作必须在面层浇捣或封堵前进行,达到试压要求后,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土建方能继续施工。试压可分支管或分楼层进行,但必须合格。须注意:系统强度试压时,不包括用水设备,如水嘴、浮球阀等,试压时这些带金属嵌件连接部位,可用耐压的塑料堵头临时封堵。还须注意装卸时,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损伤丝扣配件,造成连接处渗漏。严密性试验时,应当把水嘴等用水设备全部装上,以检查整个系统的可靠性。1.7清洗、消毒1.7.1给水管道系统在验收前应进行通水冲洗,冲洗水流速宜大于2m/s,从下向上逐层打开配水点龙头或进水阀进行放水冲洗,放水时间不小于1min,放水点水质与进水点水质相当为止。冲洗水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1.7.2管道冲洗后,用含20—30mg/L的游离氯的水灌满道,对管道进行消毒。消毒水滞留24h后排出。1.7.3消毒后,再用饮用水冲洗,打开配水点龙头适当放水,在管网最远配水点取样,经卫生监督管理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1.8安全施工1.8.1管道连接使用热熔工具时,应遵守相关电气安全操作规程,注意防潮和脏物污染。使用时应核对电源电压。1.8.2操作现场不得有明火,不得存放易燃液体,严禁对给水聚丙烯管材进行明火烘弯。1.8.3管道连接前应检查管内有无异物阻塞,施工临时停止时,应将管口封堵。1.8.4给水聚丙烯管道不得作为拉攀.吊架等使用。1.8.5直埋暗管封蔽后,应在埋放管道的墙或地表面粘贴标志,严禁在该位置进行敲击作业或钉金属钉等尖锐物体。6.1检验及验收6.1.1竣工验收时,应出具管材、管件厂合格证书或检测报告。6.1.2直埋暗敷管道应进行隐蔽验收。检验管槽是否平整,有无尖角突出,管材、管件的管材系列S(公称压力等级)是否符合设计文件要求。隐蔽式安装的管道应进行隐蔽验收。对于位于吊顶、管井内的管道,应检验支、吊架间距离是否符合规定,支、吊架应牢固不得有松动,补偿管道伸缩的措施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明设管道安装验收时,应检查支、吊架间距和型式是否符合设计和施工的要求。6.1.5竣工验收时,应具备以下文件:1.施工图、竣工图及设计变更文件;2.管材、管件和质保材料现场验收记录;3.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和中间试验记录;4.水压试验和通水能力检验记录;1.生活饮用水管道冲洗和消毒记录,卫生防疫部门的水质检验合格证;6.工程质量事故处理记录;7.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记录;6.2试压6.2.1暗敷管道在隐蔽之前,必须进行水压试验,冬季进行此项工作时,应采取可靠的防冻措施。6.2.2水压试验资料评判: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1.施工单位提供的水压试验资料,必须满足设计要求;2.隐蔽工程的暗管,必须提供原始试压记录和见证人签字;3.试压资料不全或不合规定,必须在验收时重新试压;4.原始试压资料齐全,并符合验收要求,可作为正式验收文件之一;1.管道系统的水压试验应符合本规程1.6的规定。6.3验收6.3.1竣工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本规程的有关规定。6.3.2验收时还应包含下列内容:管道支、吊架安装位置的准确性和牢固性;保温材料厚度及其做法;各类阀门及配水五金件启闭灵活性及固定的牢固性;同时开放的配水点,其额定流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坐标、标高和坡高的正确性;连接点或接口的整洁、牢固和密封性。PVC-U管施工安装及验收规范(通用)1、管道、管件及粘合剂的运输与存放1.1管材及配件的管材及配件的管材及配件的管材及配件的运输、堆放①、PVC-U管材在运输、装卸及存放过程中,严禁抛扔和激烈碰撞,不能在地面上拖拉,应避免阳光曝晒,若存放期较长,应放置于棚内保存,防止管材变形和老化。②、PVC-U管材堆放时,场地应平整夯实,否则容易引起管材弯曲变形。堆放高度不宜超过1.5米,对于承插口管材,相邻层管材承口应相互倒置并让出承口部分,防止承口受集中荷载变形。③、管材堆放时,应避免与坚硬物或其它突出物的碰撞,防止由于点负荷而引起的管材变形。使用垫木垫平时,应使整根管得到均匀支撑。成堆堆放管材应防止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PVC-U管材受紫外线辐射,会改变管材的颜色,这种现象称的为紫外线老化,当PVC-U管材老化后会影响管道的抗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弹性模量等性能。因此,不得露天存放和在阳光下长期曝晒。(特别是防止暴露在天气恶劣的环境下),应在上面加蓬或覆盖物,固定在支架上,起到遮盖保护作用。堆放高度不宜超过1.5米,如果堆放时间较长或堆放区温度较高,则高度不宜超过1米。1.2管件及胶合剂的储运①、宜在室内存放,温度低于40℃,距热源1米以外,避免长期受日光照射。②、不得同溶解橡胶的溶剂以及酸、碱、盐等存放在一起,更不得与以上物质接触。③、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应避免其长期受挤压,以免变形。④、在储存时,禁止成堆乱放(时间长易变形),应分规格平放码齐。⑥、粘合剂属易燃品,宜存放于危险品仓库中。在存放运输使用时必须远离火源,存放处应阴凉干燥、安全可靠,严禁明火2、PVC-U施工规范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2.1管线定位依据图纸尺寸,对管道经过的路线进行测量、定位。管线测量主要包括定线测量、水准测量和直接丈量。2.2胶合剂连接方法使用硬质胶合剂粘结效果,与施工的状况有密切的关系:胶着面的不清洁,如油污,潮湿,灰尘等的存在,均会使接着力减低,需用丙酮擦拭干净。管材断面应平整,粘接前应进行试插,试插深度为扩口深度的1/2,间隙略大时,可先在插口外壁涂抹一层胶合剂,待胶合剂略干后再涂抹一层,进行连接。涂抹胶合剂时,应先涂抹插口外侧,后涂抹承口内侧,承口内侧应涂抹薄薄一层,避免多余胶合剂流到管材底部,对管材造成腐蚀,特别是薄壁管。插口外侧可适量多涂,连接后将益出胶合剂擦净。粘接力随时间的加长而增加,一般接合后,需经24hr,胶合剂才会完全干固。气温较高时,其溶剂挥发的速度较快,粘接力的增加亦快,气温较低时则相反,所以对于中、大口径的接合施工,气温较高时涂胶合剂及插接应迅速以免未插接就已干固,气温较低时,胶合剂涂敷后,需待部分溶剂挥发(约3-6分钟),粘度增加后在进行插接。胶合剂的使用量应力求适量,用量不足,自不能得到充分的胶合,如用量过多,则因溶剂挥发缓慢,除接着效果迟缓外,其多余而流入管内的胶合剂,对管材造成腐蚀。粘接连接施工步骤: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5制冷机组、附属设备5.1总则5.1.1为了保证制冷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的质量,特制定本章规范。5.1.2本章适用于以氢氯氟烃、氢氟烃类以及由它们的混合物构成的制冷剂为工质的封闭式、半封闭式制冷压缩机、制冷机组的安装。5.1.3制冷冷设备的安装,必须采用专用制冷阀门和仪表;制冷设备的法兰、螺纹接头等处的密封材料,应选用耐油石棉胶板、聚四氟乙烯膜带、甘油一氧化铝或氯丁橡胶密封液等。5.14制冷压缩机(机组)及制冷设备基础应按设计文件的要求制作,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的有关规定。5.1.5制冷压缩机(机组)及制冷设备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书及使用说明书等技术文件,安装应按工程设计和设备的技术文件要求进行。5.1.6制冷系统的安全保护应符合有关制冷设备安全规范的要求,各保护元器件应动作灵敏、安全、可靠。5.1.7冷库的融霜装置应灵敏、可靠,融霜过程中库内温度升高应不超过7℃。5.1.8如果产品技术文件无特殊说明,安装过程中应保持机体平稳,严禁倒置。5.2制冷机组5.2.1制冷机组系指包括压缩机、电动机及其成套附属设备在内的整体式或组装式制冷装置。5.2.2密封完好的制冷机组可直接安装,如果密封失效或者有明显缺陷、必须进行检查,在确认其符合设备制造厂商的出厂标准后方可安装。5.2.3压缩机及压缩机组的安装,应在曲轴外露部位可与压缩机底座平行的其他加工平面上找正、找平,其纵向和横向的不水平度不应超过0.2/1000。地角螺栓应牢固可靠,减震垫不应因地角螺栓的压紧而降低减震效果。5.2.4制冷机组的自控元件、安全保护继电器、电器仪表的接线和管道连接应正确。5.3附属设备5.3.1制冷压缩机的附属设备(如冷凝器、贮液器、油分离器、中间冷却器、集油器、空气分离器和蒸发器等)就位前,其管口方位,地脚螺栓孔和基础的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5.3.2附属设备的安装除应执行设计规范中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5.3.2.1卧式设备的水平度和立式设备的铅垂度,应符合有关设备技术的规定;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5.3.2.2低温设备时,应增设垫木。垫木应预先经防腐处理;5.3.2.3安装时应分清管子接头,严禁接错。5.3.2.4对密封完好的制冷设备可直接安装,可不进行单体气密性试险和吹扫。5.4吊顶风机风机有低温风机(带融霜加热器)和高温风机(自然融霜)两种。吊顶风机组件包括风机安装吊件、螺栓、下水管、下水加热丝等。5.4.1风机的安装风机的安装是否合适,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性能及冷库的降温保温性能,因此在安装时应认真参照以下说明:5.4.1.1安装时,应保证气流通畅,冷库内送风均匀,维修方便。冷风机的风扇射程可参照冷风机厂家的说明书,避免风机的送风长度大于说明书中的规定长度。5.4.1.2风机横吊杆直接贴顶板安装,排风方向应尽可能朝向门,吸风侧应避开门。离墙距离以及风机间的距离应符合风机厂家的说明书中的规定。5.4.1.3排水管:A、给、排水系统的设计、施工应符合GBJ13~GBJ15中有关规定的要求。管道应连接牢固,并有防冻、防漏冷及气密措施,排水应迅速、畅通。B、设置在低于0℃库内的加湿设备及管道应设加热装置或隔热,以防冰冻。C、低温冷库应安装下水防冻加热丝后,再连接PVC管。库内排水管尽可能短,采用25或40的PVC管。排水管库外段需作水封。D、当防冻加热丝放置于排水管内部时,必须采用专用内置加热丝,加热丝端头应采用绝缘耐热材料密封。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6制冷管道、阀门仪表6.1总则6.1.1本章适用于制冷系统管道加工、焊接与安装;非直接安装在制冷压缩机(机组)及制冷设备上的阀门、过滤器、自控元件、仪表的安装。6.1.2制冷系统管道、管件的材质、规格、型号以及焊接材料的选用,应根据设计文件、使用工况(工作压力、工作温度等〕的要求确定。所采用的管子和焊接材料应符合设计规定,并有出厂合格证明或质量鉴定文件。6.1.3安装前必须核对阀门、过滤器、自控元件及仪表的型号、规格及各项参数是否符合工程设计文件的要求,是否具有出厂合格证书及便用说明书等技术文件。6.1.4“”当制冷系统管道的材质为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简称钢管,下同)时在管道制作安装前,应对钢管的内表面逐根进行清洁使其露出金属光泽,并对其外表面进行除锈防腐处理,其质量要求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6.1.5经清洁合格的钢管的两端进行封闭或充氮保护并于干燥通风避雨的地方码放整齐,以备管道预制与安装时使用。存放处温度不得低于环境温度。6.1.6制冷系统管道的安装,在与之相关的土建工程完工并经检验合格后进行。6.1.7钢管内外表面应无显著腐蚀、无裂纹、重皮及凹凸不平等缺陷。6.1.8铜管内外壁均应光洁、无疵孔、裂缝、结疤、层裂或气池等缺陷。6.1.9阀门、过滤器、自控元件及仪表安装,除应符合设计文件和使用说明书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6.1.9.1丝扣连接的阀门、过滤器、自控元件及仪表,禁止用施焊的方法进行连接。6.1.9.2除有特殊要求外阀门、过滤器、自控元件及仪表的安装应符合制冷系统中工质的流向6.1.10制冷制备管道的焊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98的有关规定。6.2制冷管道6.2.1管道加工6.2.1.1管道切口应平整不得有毛刺、凹凸等缺陷,切口允许倾斜偏差小于或等于管径的1%。6.2.1.2管口翻边后应保持同心,不得有开裂及皱摺并应有良好光滑的密封面。6.2.1.3配管施工完成后可用表压为0.5~0.6MPa的氮气进行吹扫,不得用未经干燥处理的压缩空气进行吹扫。不得用钢刷清刷铜管。管内不应残留垃圾、水分等杂物。6.2.1.4制冷系统管道上所有开孔及管口,在施工前和施工停顿期间,必须加以密封。6.2.2管道焊接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6.2.2.1不同管径的管子对接焊接时,其垂直管路应采用异径同心接头。焊接时其内壁做到平齐,内璧错边量不应超过壁厚10%,且不大于l㎜;对水平管路则应采用异径偏心接头当管路内输送的介质为气相时,应选择上平安装方式,当管路内输送的介质为液相时,则应选择下平安装方式。6.2.2.2管道焊缝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A、管道焊接口距弯管起弯点不应小于管子外径,且不小于100㎜(不包括压制弯头)B、直管段两对接焊口间的距离,当公称直径大于或等于150㎜时不应小于150mm,当公称直径小于150㎜时不应小于管子外径。C、管道对接焊口与管道支、吊架边缘的距离以及距管道穿墙墙面和穿楼板板面的距离均应不小于l00㎜。D、不得在焊缝及其边缘土开孔,管道开孔时孔边缘距焊缝的距离不应小于100㎜。6.2.2.3对钢管每条焊缝施焊时应一次完成,焊缝的补焊次数不得超过两次。6.2.2.4严禁在管道内有压力的清况下进行悍接。6.2.2.5焊接应在环境温度5℃以上的条件下进行。如果气温低于5℃焊接前应注意清除管道上的水汽、冰霜,并要预热使被焊母材有手温感。预热范围应以焊口为中心,两侧不小于壁厚的3~5倍。当使用氩弧焊机焊接时在风速大于2m/s时应停止焊接作业。6.2.2.6铜管钎焊温度应控制在高于该钎料熔化温度30-50℃。6.2.2.7铜管钎焊接头应采用插接接头的形式,其承插长度应按文件要求,不应采用对接接头。钎焊接头表面应采用化学法或机械法除去油污、氧化膜。钎焊接头的装配间隙应均匀,不应歪斜,两母材接头间隙对大直径焊件钎焊间隙为0.2~0.5㎜,对小直径焊件钎焊问隙宜取0.1~0.3㎜。6.2.2.8制冷铜管钎焊用钎料可按以下几类选用:表6.2.2.8铜管钎焊用钎料铜磷钎料类(主要有)料201料202料204料208等银基钎料类(主要有)料302料303料312FWL系列超银钎焊(主要有)FWL-IBFWL-ICFWL-2C6.2.2.9吊顶式冷风机、换热器部件等铜管钎焊时采用超银焊料(FWL-2C)或者银基钎料(料303、料312)。6.2.2.10铜一钢接头钎焊时应采用银基钎料〔料302、料303)6.2.2.11对干直径较大的铜集管(DN≥50㎜)类零部件其上的铜接管钎焊时,应使用超银钎料(FWL-2C或料303)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6.2.2.12对于受振动、冲击等载荷作用下工作的高压排气铜管管道接头钎焊时,应使用超银钎料(FWL--2C或料303)。6.2.2.13铜质吸气管和液体管道上应使用合适的银焊料6.2.2.14“”为确保钎焊接头的质量,加热火焰必须通入助焊剂。6.2.2.15焊膏或焊剂用量要尽量限制,焊剂只能加在接头的凸部,不得加在其凹部,钎焊后需用湿布拭去多余的焊剂、焊件冷却后应除去氧化物。6.2.2.16管路与球阀焊接时焊接前应将球阀打开至完全开启状态管路与带密封材料的阀件焊接时,应先在阀体上包覆湿布再行焊接,并应尽量缩短加热时间。6.2.2.17对钢管管道焊缝的检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的有关规定。6.2.2.18对铜管钎焊缝应进行外观检查,焊缝表面应光滑不得有气孔、未熔合、较大焊瘤以及钎焊件边缘被熔蚀等缺陷。6.2.3管道安装:6.2.3.1制冷系统管道的坡向及坡度当设计无规定时,水平管段〔包括液管和吸气管)至少应有2%的倾斜度。回气管应坡向制冷压缩机,液管则应坡向供液对象。6.2.3.2当制冷管道与设备、阀门的连接采用可拆卸连接时,可用法兰、丝扣喇叭口接头等方式。法兰连接垫片宜采用厚度为1~2㎜耐油耐氟垫片,管径小于22㎜的紫铜管可直接将管口做成喇叭口,用接头及接管螺母压紧连接,接口应清洗干净,不加填料。6.2.3.3管道焊接时必须采用惰性气体保护焊,焊接后继续通惰性气体直到冷却至常温为止。6.2.3.4管道采用紫铜管时,转弯处宜用弯管制成品。6.2.3.5压缩机排气管需固定牢固,并应采取相应的防振措施。6.2.3.6管道支、吊架的形式、材质、加工尺寸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管道支、吊架应牢固,并保证其水平度和垂直度。供液管和回气管应能自由形胀伸缩,不得压紧或焊接在一起。6.2.3.7管道支、吊架焊缝应进行外观检查,不得有漏焊、欠焊、裂纹等缺陷。管道支、吊架应进行防锈防腐处理。6.2.3.8供液管的配置应保证供液量的充足,膨胀阀前无闪发气体;回气管的配置应保证回油流畅,压损不超过2PSIG(磅/平方英寸)。回气管出蒸发器后,上升时应加一回油弯,上升段要缩径。6.2.3.9不带保冷层的管道支、吊架距离应符合表5.4.9的规定。带保冷层时,其支、吊架距离应取表6.2.3.10中最大间距的0.7倍。表6.2.3.9制冷管道支、吊架间距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管径(mm)101625324050最大间距(m)1.31.62.12.52.736.2.3.10制冷设备管道的敷设,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A、制冷系统的液体管安装不应有局部向上凸起的弯曲现象,以免形成气囊。气体管不应有局部向下凹的弯曲现象。以免形成液囊。B、紫铜管连接宜采用承插口焊接,或套管式焊接,承口的扩口深度不应小于管径,扩口方向应迎介质流向(图4-38)。C、紫铜管切口表面应平齐,不得有毛刺、凹凸等缺陷。切口平面允许倾斜偏差为管子直径的1%。D、紫铜管煨弯可用热弯或冷弯,椭圆率不应大于8%。F、设备之间连接管道的敷设坡向应符合表6.2.3的规定:坡度应符合设计或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制冷设备管道敷设坡向表6.2.3管道名称坡向压缩机进气水平管压缩机压缩机排气水平管油分离器油分离器至冷凝器的水平管油分离器机器间至调节站的供液管调节站调节站至机器间的回气管调节站G、当吸气管和排气管设于同一支架或吊架时,吸气管应放在排气管的下面,其管道间的距离不应小于200~250毫米。H、在液体管上接支管,应从主管的底部接出;在气体管上接支管,应从主管的上部接出。I、连接管道的法兰、零件和焊缝严禁埋于墙内或不便检修的地方。管道穿过墙壁时,应加保护套管;套管应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固定牢靠,套管内无管道焊缝、法兰及螺纹接头;穿墙套管两端与墙面齐平;穿楼板套管下边与楼板齐平,上边高出楼板20mm;套管与管道四周间隙均匀,间隙内不应填充材料。J、管道安装及焊缝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4-40的规定。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6.3阀门6.3.1制冷系统的阀门,安装前应按设计要求对型号、规格进行核对检查,并按照规范要求做好清洗和严密性试验。6.3.2润滑系统和制冷管道上的阀门,应具有产品合格证,其进出口端封闭良好的可在安装前只清洗密封面。由于包装而损坏的阀门,应逐个进行拆卸清洗,并应更换填料和垫片;填料和垫片均应符合产品要求。6.3.3阀门安装位置、方向、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反装。6.3.4安装带手柄的手动截止阀,手柄不得向下。6.3.5膨胀阀感温包应安装在尽可能靠近蒸发器的回气管的水平位置上,保证接触良好,绑扎紧密,用隔热材料密封包扎,其厚度与保温层相同。并注意以下事项:A、感温包必须能感受过热的蒸汽温度,不得暴露在极冷或极热的位置,否则建议将感温包隔热。B、感温包应安装在回气管截面的1点和4点的水平线上。不能安装在吸气管的底部,以防吸气管底部有油,使感温包接受错误信号。6.3.6对于包装完好进出口密封性能良好经检查无锈蚀,无明显缺陷,并在其保用期内的阀门可直接安装、不符合该条件的阀门应拆卸、清洗,更换破损和失效元件,并逐个按设计文件和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进行气密性试验。6.3.7过滤器的安装除应按6.3.2条规定执行外,其滤芯安装应在系统排污和试压合格后进行。6.3.8在安装压力、温度调节阀(PM)时,注意导阀在主阀上的安装位置和方向要按图纸及设计要求进行PM主阀的功能完全取决于所连接的导阀。6.4仪表:6.4.1仪表的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3的有关规定。6.4.2自控元件及仪表的安装除应符合4.2.1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6.4.2.1自动阀阀芯的安装必须在系统排污后进行如果阀芯不可拆卸或按使用说明书要求不宜拆卸,则系统排污时应把自动阀门前后的截止阀关闭。6.4.2.2对于不符合直接安装条件的自控元件及仪表,还应参照其说明书进行动作灵敏性试验。6.4.2.3安全阀应按照设计文件规定的参数和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相关规定进行校验、铅封。对于符合设计文件规定参数,阀体包装及铅封完好,无锈蚀、无明显缺陷有完整的制造厂出厂校验记录(应在其保质期内〕及产品合格证的安全阀,可拆除其包装直接安装,不必再次进行校验。6.4.2.4所有仪表应安装在光线良好,便于观察,不妨碍操作检修的地方。6.4.2.5压力继电器和温度继电器应装在不受震动的地方。7电气安装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1、总则1.1冷库电气施工一般规定:线路敷设1.1.1钢管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丝扣连接,管端丝扣长度不应小于管接头长度的1/2,在管接头两端应接接地线。1.1.2机房内设备动力线及控制线采用电线穿钢管埋地或桥架敷设至设备处。钢管敷设时,钢管管口距地面高度不宜低于200mm,并佩戴防水帽,出线后穿蛇皮管与设备进行软连接。桥架敷设时,桥架敷设至设备控制箱,与设备控制箱进行连接。1.1.3当冷库为组合冷库时,至库房设备动力线采用桥架敷设,桥架敷设至冷库设备处与设备进行连接,所有进入冷库内的电线,应穿管保护。保护管穿透库板处应涂抹密封胶密封处理好,保护管内穿线后应使用发泡剂发泡密封防止冷桥。1.1.4所有接线端要用防水电工胶布做防水处理。1.2主要设备的安装要求1.2.1电控柜的基础型钢采用槽钢,基础型钢应接地可靠,电控柜应与之连接牢固。1.2.2冷库门控制箱,照明控制箱,水泵控制箱的安装高度除说明外均应为1.5米,并明敷。1.2.3照明开关,呼救按钮的安装高度除另作说明外均应为1.3米,并明敷。1.2.4库温传感器安装于风机下方的回风处,用支架固定以免紧挨库板。管温传感器安装于风机回气管道回油弯平管处,并固定牢固。1.3电气照明装置1.3.1冷库内照明灯具安装应避开冷库内设备及管道,以不遮光为宜。安装在适当的位置。1.3.2投光灯的金属底座应固定牢固,按需要的光轴方向将枢轴拧紧固定。1.3.3防潮防爆吊杆灯具的安装高度距离库顶为400mm,安装底座应安装牢固,并用密封胶做好防水处理。1.4电气保护部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管道支架,基础槽钢等一切应接地部位均应接地良好。规定说明:1.4.1为保证电气装置配线工程的施工质量,促进技术进步,确保安全运行,制订本规范。1.4.2本规范适用于建筑物、构筑物中1KV及以下配线工程的施工及验收。1.4.3配线工程的施工应按已批准的设计进行。当修改设计时,应经原设计单位同意,方可进行。1.4.4采用的器材及其运输和保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当产品有特殊要求时,尚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1.4.5器材到达施工现场后,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检查:1.4.5.1技术文件应齐全。1.4.5.2型号、规格及外观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本规范的规定。1.4.6配线工程施工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应符合本规范和国家现行标准及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1.4.7配线工程施工前,建筑工程应符合下列要求:1.4.7.1对配线工程施工有影响的模板、脚手架等应拆除,杂物应清除。1.4.7.2对配线工程会造成污损的建筑装修工作应全部结束。1.4.7.3在埋有电线保护管的大型设备基础模板上,应标有测量电线保护管引出口座标和高程用的基准点或基准线。1.4.7.4埋入建筑物、构筑物内的电线保护管、支架、螺栓等预埋件,应在建筑工程施工时预埋。1.4.7.5预留孔、预埋件的位置和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预埋件应埋设牢固。1.4.8配线工程施工结束后,应将施工中造成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孔、洞、沟、槽等修补完整。1.4.9电气线路经过建筑物、构筑物的沉降缝或伸缩缝处,应装设两端固定的补偿装置,导线应留有余量。1.4.10电气线路沿发热体表面上敷设时,与发热体表面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规定。1.4.11电气线路与管道间的最小距离,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1.4.12配线工程采用的管卡、支架、吊钩、拉环和盒(箱)等黑色金属附件,均应镀锌或涂防腐漆。1.4.13配线工程中非带电金属部分的接地和接零并应可靠。1.4.14配线工程的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2、配管2.1一般规定2.1.1敷设在多尘或潮湿场所的电线保护管,管口及其各连接处均应密封。2.1.2当线路暗配时,电线保护管宜沿最近的路线敷设,并应减少弯曲。埋入建筑物、构筑物内的电线保护管,与建筑物、构筑物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15mm。2.1.3进入落地式配电箱的电线保护管,排列应整齐,管口宜高出配电箱基础面50~80mm。2.1.4电线保护管不宜穿过设备或建筑物、构筑物的基础;当必须穿过时,应采取保护措施。2.1.5电线保护管的弯曲处,不应有折皱、凹陷和裂缝,且弯扁程度不应大于管外径的10%。2.1.6电线保护管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2.1.6.1当线路明配时,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的6倍;当两个接线盒间只有一个弯曲时,其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的4倍。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2.1.6.2当线路暗配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6倍;当埋设于地下或混凝土内时,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10倍。2.1.7当电线保护管遇下列情况之一时,中间应增设接线盒或拉线盒,且接线盒或拉线盒的位置应便于穿线:2.1.7.1管长度每超过30m,无弯曲。2.1.7.2管长度每超过20m,有一个弯曲。2.1.7.3管长度每超过15m,有二个弯曲。2.1.7.4管长度每超过8m,有三个弯曲。2.1.8垂直敷设的电线保护管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增设固定导线用的拉线盒:2.1.8.1管内导线截面为50mm2及以下,长度每超过30m。2.1.8.2管内导线截面为70~95mm2,长度每超过20m。2.1.8.3管内导线截面为120~240mm2,长度每超过18m。2.1.9水平或垂直敷设的明配电线保护管,其水平或垂直安装的允许偏差为1.5%,全长偏差不应大于管内径的1燉2。2.1.10在TN—S、TN—C—S系统中,当金属电线保护管、金属盒(箱)、塑料电线保护管、塑料盒(箱)混合使用时,金属电线保护管和金属盒(箱)必须与保护地线(PE线)有可靠的电气连接。2.2钢管敷设2.2.1潮湿场所和直埋于地下的电线保护管,应采用厚壁钢管或防液型可挠金属电线保护管;干燥场所的电线保护管宜采用薄壁钢管或可挠金属电线保护管。2.2.2钢管的内壁、外壁均应作防腐处理。当埋设于混凝土内时,钢管外壁可不作防腐处理;直埋于土层内的钢管外壁应涂两度沥青;采用镀锌钢管时,锌层剥落处应涂防腐漆。设计有特殊要求时,应按设计规定进行防腐处理。2.2.3钢管不应有折扁和裂缝,管内应无铁屑及毛刺,切断口应平整,管口应光滑。2.2.4钢管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2.2.4.1采用螺纹连接时,管端螺纹长度不应小于管接头长度的1燉2;连接后,其螺纹宜外露2.~3扣。螺纹表面应光滑、无缺损。2.2.4.2采用套管连接时,套管长度宜为管外径的1.5~3倍,管与管的对口处应位于套管的中心。套管采用焊接连接时,焊缝应牢固严密;采用紧定螺钉连接时,螺钉应拧紧;在振动的场所,紧定螺钉应有防松动措施。2.2.4.3镀锌钢管和薄壁钢管应采用螺纹连接或套管紧定螺钉连接,不应采用熔焊连接。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2.2.4.4钢管连接处的管内表面应平整、光滑。2.2.5钢管与盒(箱)或设备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2.2.5.1暗配的黑色钢管与盒(箱)连接可采用焊接连接,管口宜高出盒(箱)内壁3~5mm,且焊后应补涂防腐漆;明配钢管或暗配的镀锌钢管与盒(箱)连接应采用锁紧螺母或护圈帽固定,用锁紧螺母固定的管端螺纹宜外露锁紧螺母2~3扣。2.2.5.2当钢管与设备直接连接时,应将钢管敷设到设备的接线盒内。2.2.5.3当钢管与设备间接连接时,对室内干燥场所,钢管端部宜增设电线保护软管或可挠金属电线保护管后引入设备的接线盒内,且钢管管口应包扎紧密;对室外或室内潮湿场所,钢管端部应增设防水弯头,导线应加套保护软管,经弯成滴水弧状后再引入设备的接线盒。2.2.5.4与设备连接的钢管管口与地面的距离宜大于200mm。2.2.6钢管的接地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2.2.6.1当黑色钢管采用螺纹连接时,连接处的两端应焊接跨接接地线或采用专用接地线卡跨接。2.2.6.2镀锌钢管或可挠金属电线保护管的跨接接地线宜采用专用接地线卡跨接,不应采用熔焊连接。2.2.7安装电器的部位应设置接线盒。2.2.8明配钢管应排列整齐,固定点间距应均匀,钢管管卡间的最大距离应符合表2.2.8的规定;管卡与终端、弯头中点、电气器具或盒(箱)边缘的距离宜为150~500mm。钢管管卡间的最大距离。表2.2.8敷设方式钢管种类钢管直径(mm)15~2025~3240~5065以上管卡间最大距离(m)吊架、支架或沿墙敷设厚壁钢管1.52.02.53.3薄壁钢管1.01.52.0-2.3金属软管敷设2.3.1钢管与电气设备、器具间的电线保护管宜采用金属软管或可挠金属电线保护管;金属软管的长度不宜大于2m。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2.3.2金属软管应敷设在不易受机械损伤的干燥场所,且不应直埋于地下或混凝土中。当在潮湿等特殊场所使用金属软管时,应采用带有非金属护套且附配套连接器件的防液型金属软管,其护套应经过阻燃处理。2.3.3金属软管不应退绞、松散,中间不应有接头;与设备、器具连接时,应采用专用接头,连接处应密封可靠;防液型金属软管的连接处应密封良好。2.3.4金属软管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2.3.4.1弯曲半径不应小于软管外径的6倍。2.3.4.2固定点间距不应大于1m,管卡与终端、弯头中点的距离宜为300mm。2.3.4.3与嵌入式灯具或类似器具连接的金属软管,其末端的固定管卡,宜安装在自灯具、器边缘起沿软管长度的1m处。2.3.3金属软管应可靠接地,且不得作为电气设备的接地导体。2.4塑料管敷设2.4.1保护电线用的塑料管及其配件必须由阻燃处理的材料制成,塑料管外壁应有间距不大于1m的连续阻燃标记和制造厂标。2.4.2塑料管不应敷设在高温和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2.4.3塑料管管口应平整、光滑;管与管、管与盒(箱)等器件应采用插入法连接;连接处结合面应涂专用胶合剂,接口应牢固密封,并应符合下列要求:2.4.3.1管与管之间采用套管连接时,套管长度宜为管外径的1.5~3倍;管与管的对口处应位于套管的中心。2.4.3.2管与器件连接时,插入深度宜为管外径的1.1~1.8倍。2.4.4硬塑料管沿建筑物、构筑物表面敷设时,应按设计规定装设温度补偿装置。2.4.5明配硬塑料管在穿过楼板易受机械损伤的地方,应采用钢管保护,其保护高度距楼板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2.4.6直埋于地下或楼板内的硬塑料管,在露出地面易受机械损伤的一段,应采取保护措施。2.4.7塑料管直埋于现浇混凝土内,在浇捣混凝土时,应采取防止塑料管发生机械损伤的措施。2.4.8塑料管及其配件的敷设、安装和煨弯制作,均应在原材料规定的允许环境温度下进行,其温度—不宜低于15℃。2.4.9塑料管在砖砌墙体上剔槽敷设时,应采用强度等级不小于M10的水泥砂浆抹面保护,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2.4.10明配硬塑料管应排列整齐,固定点间距应均匀,管卡间最大距离应符合表2.4.10的规定。管卡与终端、转弯中点、电气器具或盒(箱)边缘的距离为150~500mm。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硬塑料管管卡间最大距离(m)表2.4.10敷设方式管内径(mm)20及以下25~4050及以上吊架、支架或沿墙敷设1.01.52.02.4.11敷设半硬塑料管或波纹管宜减少弯曲,当直线段长度超过15m或直角弯超过三个时,应增设接线盒。3配线3.1一般规定3.1.1配线所采用的导线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规定。当设计无规定时,不同敷设方式导线线芯的最小截面应符合本规范附录B的规定。3.1.2配线的布置应符合设计的规定。当设计无规定时,室外绝缘导线与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的最小距离应符合本规范附录C的要求;室内、室外绝缘导线之间的最小距离应符合本规范附录D的要求;室内、室外绝缘导线与地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应符合本规范附录E的要求。3.1.3导线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3.1.3.1当设计无特殊规定时,导线的芯线应采用焊接、压板压接或套管连接。3.1.3.2导线与设备、器具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1)截面为10mm2及以下的单股铜芯线和单股铝芯线可直接与设备、器具的端子连接;(2)截面为2.5mm2,及以下的多股铜芯线的线芯应先拧紧搪锡或压接端子后再与设备、器具的端子连接;(3)多股铝芯线和截面大于2.5mm2的多股铜芯线的终端,除设备自带插接式端子外,应焊接或压接端子后再与设备、器具的端子连接。3.1.3.3熔焊连接的焊缝,不应有凹陷、夹渣、断股、裂缝及根部未焊合的缺陷;焊缝的外形尺寸应符合焊接工艺评定文件的规定,焊接后应清除残余焊药和焊渣。3.1.3.4锡焊连接的焊缝应饱满,表面光滑;焊剂应无腐蚀性,焊接后应清除残余焊剂。3.3.3.3压板或其他专用夹具,应与导线线芯规格相匹配;紧固件应拧紧到位,防松装置应齐全。3.1.3.6套管连接器和压模等应与导线线芯规格相匹配;压接时,压接深度、压口数量和压接长度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有关规定。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3.1.3.7剖开导线绝缘层时,不应损伤芯线;芯线连接后,绝缘带应包缠均匀紧密,其绝缘强度不应低于导线原绝缘层的绝缘强度;在接线端子的根部与导线绝缘层间的空隙处,应采用绝缘带包缠严密。3.1.3.8在配线的分支线连接处,干线不应受到支线的横向拉力。3.1.4瓷夹,瓷柱、瓷瓶、塑料护套线和槽板配线在穿过墙壁或隔墙时,应采用经过阻燃处理的保护管保护;当穿过楼板时应采用钢管保护,其保护高度与楼面的距离不应小于1.8m,但在装设开关的位置,可与开关高度相同。3.1.5入户线在进墙的一段应采用额定电压不低于500V的绝缘导线;穿墙保护管的外侧,应有防水弯头,且导线应弯成滴水弧状后方可引入室内。3.1.6在顶棚内由接线盒引向器具的绝缘导线,应采用可挠金属电线保护管或金属软管等保护,导线不应有裸露部分。3.1.7—塑料绝缘导线和塑料槽板敷设处的环境温度不应低于15℃。3.1.8明配线的水平和垂直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1.8的规定。3.1.9当配线采用多相导线时,其相线的颜色应易于区分,相线与零线的颜色应不同,同一建筑物、构筑物内的导线,其颜色选择应统一;保护地线(PE线)应采用黄绿颜色相间的绝缘导线;零线宜采用淡兰色绝缘导线。明配线的水平和垂直允许偏差表3.1.8配线种类允许偏差(mm)水平垂直瓷夹配线55瓷柱或瓷瓶配线105塑料护套线配线55槽板配线553.1.10配线工程施工后,应进行各回路的绝缘检查,绝缘电阻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的有关规定,并应作好记录。3.1.11配线工程施工后,保护地线(PE线)连接应可靠。对带有漏电保护装置的线路应作模拟动作试验,并应作好记录。3.2管内穿线3.2.1对穿管敷设的绝缘导线,其额定电压不应低于500v。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3.2.2管内穿线宜在建筑物抹灰、粉刷及地面工程结束后进行;穿线前,应将电线保护管内的积水及杂物清除干净。3.2.3不同回路、不同电压等级和交流与直流的导线,不得穿在同一根管内,但下列几种情况或设计有特殊规定的除外:3.2.3.1电压为50v及以下的回路。3.2.3.2同一台设备的电机回路和无抗干扰要求的控制回路。3.2.3.3照明花灯的所有回路。3.2.3.4同类照明的几个回路,可穿入同一根管内,但管内导线总数不应多于8根。3.2.4同一交流回路的导线应穿于同一钢管内。3.2.5导线在管内不应有接头和扭结,接头应设在接线盒(箱)内。3.2.6管内导线包括绝缘层在内的总截面积不应大于管子内空截面积的40%。3.2.7导线穿入钢管时,管口处应装设护线套保护导线;在不进入接线盒(箱)的垂直管口,穿入导线后应将管口密封。3.2.8当导线敷设于垂直管内时,应符合本规范第2.1.8条的规定。3.3线槽配线3.3.1线槽应平整、无扭曲变形,内壁应光滑、无毛刺。3.3.2金属线槽应经防腐处理。3.3.3塑料线槽必须经阻燃处理,外壁应有间距不大于1m的连续阻燃标记和制造厂标。3.3.4线槽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3.3.4.1线槽应敷设在干燥和不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3.3.4.2线槽的连接应连续无间断;每节线槽的固定点不应少于两个;在转角、分支处和端部均应有固定点,并应紧贴墙面固定。3.3.4.3线槽接口应平直、严密,槽盖应齐全、平整、无翘角。3.3.4.4固定或连接线槽的螺钉或其他紧固件,紧固后其端部应与线槽内表面光滑相接。3.3.4.5线槽的出线口应位置正确、光滑、无毛刺。3.3.4.6‰线槽敷设应平直整齐;水平或垂直允许偏差为其长度的2,且全长允许偏差为20mm;并列安装时,槽盖应便于开启。3.3.3线槽内导线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3.3.5.1导线的规格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规定;当设计无规定时,包括绝缘层在内的导线总截面积不应大于线槽截面积的60%。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3.3.5.2在可拆卸盖板的线槽内,包括绝缘层在内的导线接头处所有导线截面积之和,不应大于线槽截面积的75%;在不易拆卸盖板的线槽内,导线的接头应置于线槽的接线盒内。3.3.6金属线槽应可靠接地或接零,但不应作为设备的接地导体。3.4塑料护套线敷设3.4.1塑料护套线不应直接敷设在抹灰层、吊顶、护墙板、灰幔角落内。室外受阳光直射的场所,不应明配塑料护套线。3.4.2塑料护套线与接地导体或不发热管道等的紧贴交叉处,应加套绝缘保护管;敷设在易受机械损伤场所的塑料护套线,应增设钢管保护。3.4.3塑料护套线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其外径的3倍;弯曲处护套和线芯绝缘层应完整无损伤。3.4.4塑料护套线进入接线盒(箱)或与设备、器具连接时,护套层应引入接线盒(箱)内或设备、器具内。3.4.5沿建筑物、构筑物表面明配的塑料护套线应符合下列要求:3.4.5.1应平直,并不应松弛、扭绞和曲折。3.4.5.2应采用线卡固定,固定点间距应均匀,其距离宜为150~200mm。3.4.5.3在终端、转弯和进入盒(箱)、设备或器具处,均应装设线卡固定导线,线卡距终端、转弯中点、盒(箱)、设备或器具边缘的距离宜为50~100mm。3.4.5.4接头应设在盒(箱)或器具内,在多尘和潮湿场所应采用密闭式盒(箱);盒(箱)的配件应齐全,并固定可靠。3.4.6塑料护套线或加套塑料护层的绝缘导线在空心楼板板孔内敷设时,应符合下列要求:3.4.6.1导线穿入前,应将板孔内积水、杂物清除干净。3.4.6.2导线穿入时,不应损伤导线的护套层,并便于更换导线。3.4.6.3导线接头应设在盒(箱)内。4工程交接验收4.1工程交接验收时,应对下列项目进行检查:4.1.1各种规定的距离。4.1.2各种支持件的固定。4.1.3配管的弯曲半径,盒(箱)设置的位置。4.1.4明配线路的允许偏差值。4.1.5导线的连接和绝缘电阻。4.1.6非带电金属部分的接地或接零。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4.1.7黑色金属附件防腐情况。4.1.8施工中造成的孔、洞、沟、槽的修补情况。4.2工程在交接验收时,应提交下列技术资料和文件:4.2.1竣工图。4.2.2设计变更的证明文件。4.2.3安装技术记录(包括隐蔽工程记录)。4.2.4各种试验记录。4.2.5主要器材、设备的合格证。附录A电气线路与管道间最小距离A01配线工程施工中,电气线路与管道间最小距离应符合表A01的规定:电气线路与管道间小距离(mm)表A01管道名称配线方式穿管配线绝缘导线明配线裸导线配线蒸汽管平行管道上100010001500管道下50050015003003001500暖气管、热水管平行管道上3003001500管道下2002001500交叉1001001500通风、给排水及压缩空气管平行1002001500交叉501001500注:①对蒸汽管道,当在管外包隔热层后,上下平行距离可减至200mm。②暖气管、热水管应设隔热层。③对裸导线,应在裸导线处加装保护网。附录B不同敷设方式导线线芯的最小截面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B01配线工程施工中,不同敷设方式导线线芯的最小截面应符合表B01的规定:不同敷设方式导线线芯的最小截面表B01敷设方式线芯最小截面(mm2)铜芯软线铜线铝线敷设在室内绝缘支持件上的裸导线-2.54.0敷设在绝缘支持件上的绝缘导线其支持点间距L(m)L≤2室内-1.02.5室外-1.52.52<L≤6-2.54.06<L≤12-2.56.0穿管敷设的绝缘导线1.01.02.5槽板内敷设的绝缘导线-1.02.5塑料护套线明敷-1.02.5附录C室外绝缘导线与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的最小距离C01配线工程施工中,室外绝缘导线与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C01的规定:室外绝缘导线与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的最小距离表C01敷设方式最小距离(mm)水平敷设的垂直距离距阳台、平台、屋顶2500距下方窗户上口300距上方窗户下口800垂直敷设时至阳台窗户的水平距离750导线至墙壁和构架的距离(挑檐下除外)50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附录D室内、室外绝缘导线之间的最小距离D01配线工程施工中,室内、室外绝缘导线之间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D01的规定:室内、室外绝缘导线之间的最小距离表D01固定点间距(m)导线最小间距(mm)室内配线室外配线15及以下3510015~305010030~607010060以上150150附录E室内、室外绝缘导线与地面之间的最小距离E01配线工程施工中,室内、室外绝缘导线与地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E01的规定:室内、室外绝缘导线与地面之间的最小距离表E01敷设方式最小距离(m)水平敷设室内2.5室外2.7垂直敷设室内1.8室外2.7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8制冷系统吹污、气密性及抽真空试验8.1吹污8.1.1整个制冷系统是一个密封面又清洁的系统,不得有任何杂物存在,必须对整个系统进行吹污,将残存在系统内部的铁屑、焊渣、泥砂等杂物吹净。8.1.2管道加工后应用氮气进行吹污不得用一般的压缩空气进于吹扫。8.1.3用氮气吹污时其压力应为0.8MPa。8.1.4吹污前应选择在系统的最低点设排污口。如系统较长,可采用几个排污口进行分段排污。此项工作按次序连续反复地进行多次,当用白布检查吹出的气体无污垢时为合格。8.1.5制冷系统的吹污与清洁应分两次进行。管道吹污是在管道施工完成后与制冷机组和蒸发器连接前,对各段管路分别进行吹扫排污处理。系统管道清洁是在制冷系统气密试验完成后,利用其惰性气体的余压对制冷系统进行最后的排污。8.1.6对可拆式过滤器滤芯,在吹污前应事先拆出。系统吹扫洁净后,将其清洗干净后重新组装。8.2气密性试验8.2.1系统内污物吹净后,应对整个系统(包括设备、阀件)进行气密性试验。8.2.2采用瓶装压缩氮气进行试压。对于较大的制冷系统也可采用压缩空气,但须经干燥处理后再充入系统。8.2.3检漏方法:用肥皂水对系统所有焊口、阀门、法兰等连接部件进行仔细涂抹检漏。8.2.4在试验压力下,经稳压24h后观察压力值,不出现压力降为合格(温度影响除外)。8.2.5试压过程中如发现泄漏,检修时必须在泄压后进行,不得带压修补。8.2.6系统气密性试验压力见表8.2.6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表8.2.6制冷系统的气密性试验压力(绝对压力MPa)制冷系统制冷工质R134aR22R401A.R402A.R404A,R407AR407B,R407C,R507R410A低.中压系统1.21.21.21.6高压系统2.02.53.04.0注:低、中压系统指自热力膨胀阀起.经蒸发器到制冷压缩机吸入口这一段制冷系统。高压系统指自制冷压缩机排气口起.经冷凝器到热力膨胀阀入口这一段制冷系统。8.3抽真空试验8.3.1制冷系统抽真空试验应在系统排污和气密性试验合格后进行。8.3.2抽真空时除关闭制冷系统与外界有关的阀门外,应将制冷系统中的阀门全部开启。抽真空操作应分数次进行,使制冷系统内压力均匀下降。8.3.3严禁用制冷压缩机进行制冷系统抽真空作业。8.3.4抽真空前系统压力应减至0.00MPa,所用真空泵应能抽真空至绝对压力5.3kPa。8.3.5抽真空初期除干燥过滤器前后两个阀门紧闭外,其余阀门应全部开启,2h后再缓慢开启干燥过滤器前后的阀门。8.3.6制冷系统抽真空至绝对压力5.3kPa(40mm汞柱)后,继续抽真空4h以上,直至水分指示器颜色达到标定的深绿色再保持24h真空度,系统绝对压力回升不大于0.5kPa(3.75mm汞柱)为合格。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9制冷剂的充注与回收9.1制冷剂的充注9.1.1在制冷剂的充注及回收作业时,操作人员应事先穿戴好防护手套、防护眼镜,准备好防护安全用具。9.1.2所充注的制冷剂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并应有产品合格证明书。9.1.3制冷装置制冷剂的充注必须在制冷系统整体气密性试验合格,并在制冷系统整休保冷工程完成并经检验合格后进行。充注前应将制冷系统抽真空,其真空度应符合设计及设备技术文件的要求。9.1.4制冷系统充灌制冷剂时,应将装有制冷剂的钢瓶在磅秤上称好重量,做好记录,用连接管与机组接通,利用系统的真空度,使制冷剂注入系统。当制冷系统内的压力升至0.1~0.2MPa时,应对系统进行检漏,发现泄漏处后应予以修复,制冷装置全面检查无异常情况后,再继续充注制冷剂。首次充注量可按设计文件规定量的70%进行,待制冷系统运行一段时间,视压缩机的回汽压力变化,再向系统内补充部分制冷剂。当系统压力与钢瓶压力相同时,即可开动压缩机,加快充入速度,直到制冷装置达到设计工况稳定工作,并应作好制冷系统制冷剂总体充注量的记录。9.1.5如果必须通过压缩机吸气侧将制冷剂注入系统内,则只能以气态注入。液态制冷剂必须在压缩机的高压侧注入。制冷剂R134a、R22、R507可以采用气态充注或液态充注,制冷剂R401A、R402A、R404A、R407A、R407B、R407C、R410A“则必须采用液态充注。充注具体方法及措施可参照9.2制冷剂”的充注方法及措施。9.1.6在充注前和充注过程中,观察系统压力。在系统制冷剂不足时不要加油,除非油位处于极低的情况下。9.2制冷剂充注的方法及措施9.2.1系统中制冷剂的充注9.2.1.1液体充注法:大型现场安装系统总是用液体充注制冷剂。加液时在液体管道上需要有一个加液阀,或在系统的高压侧有一加液接头或一带加液口的贮液器出口阀。不要将液态制冷剂通过压缩机吸排气管上检修阀接口处加入,因为这会导致压缩机损坏。加液体法是将制冷剂通过主液管道上的加液阀加入系统,注意:将制冷剂缸瓶倒放在秤上。贮液器截止阀起节流作用,便于制冷剂从瓶中流入系统中。第一次安装时,应将整个系统抽成高真空。称一下制冷剂瓶的重量,把制冷剂瓶上的加液管与加液阀连接。如果已经知道大致需要加多少制冷剂量或者如果加的量必须受限制,应该把制冷剂瓶筒放在秤上这就可以经常知道制冷剂的净加入量了。先去除加液管道中的气体,然后打开液瓶阀及加液阀。系统中的真空会使液料通过加液口吸入,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直至系统压力与制冷剂瓶中的压力相等为止。关闭贮液器出口阀,起动压缩机。液态制冷剂现在会从制冷剂瓶中流入液体管道中,在通过蒸发器中,积聚在冷凝器和贮液器中。为了确定充流量是否已达到系统的要求,打开贮液器出口阀,关闭加液阀,观察系统运转情况,直到系统中具有规定的制冷剂为止。再称一下制冷剂瓶,并记录系统的充注量。密切注视排气压力表。压力迅速上升表明冷凝器已充满了制冷剂液体。并已超过了系统的抽注能力,如果发生这种情况,立刻停止从液瓶中充注,并打开贮液器出口阀。在工厂组装的使用全封压缩机的成套设备上,通常在加液中,要将系统抽成高真空然后借助于系统高压侧的工艺接头经称重加入适量制冷剂,随后将该接头封闭焊牢。在现场给系统加液,有必要安装一个工艺附件或加液阀,并经称重加入所需的制冷剂。9.2.1.2气态充注法:当只需将最多不超过25磅的少量制冷剂充入系统时,通常就使用气态充注法。这种方法的充注精度比加液体法高。在气态充注时通常是用压力表装在压缩机吸气检修阀口中。如果没有吸气阀接口,全封闭压缩机上就是这样,那就有必要在吸气管道上装入一个针型阀或接头。在充注前称一下制冷瓶的重量。将压力表阀管与吸、排气检修阀连接。并将公共接口与制冷剂瓶连接。冲除管道中气体,打开制冷剂瓶的蒸气阀,起动压缩机,用压力表管阀来调节充注量。制冷剂气瓶必须保持直立,制冷剂只从蒸气阀处排出,确保只有蒸气进入压缩机。气瓶里液态制冷剂的蒸发会使残留制冷剂降温而使气瓶压力降低。为保持气瓶压力和加速充注,可将气瓶放进热水中,或使用只加热灯加热。但决不能用喷枪来加热。为了确定是否已加入了足够的制冷剂,关闭制冷剂气瓶阀,并观察系统运转情况.继续加制冷剂直至充注恰当.再称一下制冷剂瓶并记下加入系统的制冷剂重。在充注过程中,注意排气压力,确保系统的充注量不要过大。9.2.2如何确定充注量是否合适9.2.2.1称重法最精确的充注方法是实际地称取加入系统中的制冷剂重量.这方法只能在已知道系统所需的充注量,且系统要求全额充注时使用.通常整体式设备符合上述情况.如果充注量很小,又需要对系统进行修理时,普通的做法是放掉系统中的制冷剂,修理完毕后再加足系统所需要的量。9.2.2.2视镜法确定系统的制冷剂充注量是否合适的最普通方法是借助液管中的视镜。由于液态制冷剂的压力对膨胀阀的控制很重要。当从视镜看到透明的液态制冷剂流时,可以认为这个系统充注适当。若看到气泡或闪发现象通常说明制冷剂不够(如果没有液体只蒸汽,视镜中看到也呈透明状)。当系统充注正确时,视镜中也可看到气泡或闪发现象,因为在视镜前的液体管道中的阻力产生压力下降,导致制冷剂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闪发。如膨胀阀带液不稳或波动,膨胀阀急剧开大,流量升高产生足够的压降,使贮液器的出口形成闪发。冷凝器压力的急剧变化也是产生闪发的原因。制冷系统在不同运转条件下,可能有不同的充注要求。风冷系统在低温环境下运行时,通常控制使制冷剂淹没部分冷凝器管路以保证系统所需的冷凝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夏天,视镜看上去透明的系统,为了能在低温度工况下正常运转,所需要的制冷剂将加倍。虽然在确定系统充注量是否恰当时,视镜是一个有用的设施,但我们还不能完全依赖视镜,把它作判断系统充注量的唯一依据,我们还必须对系统性能加以仔细地分析。9.2.2.3液位计法:在某些系统中,储液器设有液位测试口。若充注量已达到,测试口就有液体制冷剂出现,如果测试口只有制冷剂蒸气出现,则充注量还不足。较大型的贮液柜上可能配备浮子指示来指示贮液器中的液位。9.2.2.4确认制冷剂过冷度法:对于小型系统,如果没有其它简易检查制冷剂充注量的手段,可以通过测定冷凝器出口液体过冷度来确定制冷剂的充注量。当装置在稳定条件下运转时,将冷凝器出口液管温度与饱和(与冷凝压力对应)作比较。这提供了冷凝温度与从冷凝器流出液体温度的比较。继续充注,直到液管温度比最大载荷时的冷凝温度低3℃。9.2.2.5过热度法配有毛细管的小型单元系统,可用过热度法来确定充注量是否合适。如果有吸气维修口而能测定吸气压力,则测定离压缩机0.15m的吸气管道温度与在蒸发器中点处的蒸发器管上(不是蒸发器翅片上)的温度之差作为过热度差。在机组正常运转条件下,继续充注直到用上述方法测出的过热度大约为20度至30度。如过热度接近40度时,表明充注不足。9.2.2.6用厂家的充注表格有些单元设备的制造厂家备有充注表,可以观察系统运转压力情况来确定充注重量是否适当。如果机组是按这种方式充注的,请遵制冷设备厂家指示来确定合适充注量。9.3制冷剂的回收9.3.1当制冷系统需要排空维修时,严禁将系统内制冷荆直接向外排放。应使用专用回收机将系统内剩余的制冷剂回收。9.3.2回收的混合工质制冷剂,须经过处理或再生并经过专业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才能重复使用,对回收的单一工质的制冷剂,可经专用净化设备过滤、净化后在制冷设备维修完毕后直接充注回原制冷系统。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9.4制冷剂回收的方法及措施9.4.1排放至大气中9.4.1.1最简单的排放制冷剂方法是让制冷剂以蒸气状排至大气中。这时只要使用多用压力表管即可,并以管上的阀和表作为计量和控制设备。如果是通过软管进行排放的,就要将软管紧固以防其抽动。9.4.1.2如果系统充注过量而需要排出部份制冷剂,可以依次排放几秒钟并随即检查系统运转情况,交替地进行直至制冷剂量合适为止。如果全部充注量都要排放掉,则持续进行排放,直到压力消失。9.4.1.3制冷剂排放时会带走相当数量的油。必须小心不要让油四处喷溅。当系统再次运转时,要补上失去的油。9.4.1.4为防止大气嗅氧层被破坏,保护环境,此法应慎用.9.4.2使用系统压缩机9.4.2.1将压力表接在压缩机排气阀检修口与制冷剂容器之间,冲刷掉管道中空气。注意制冷剂容的最大容许贮存量。将制冷剂容器放于冰中,使压缩机处于正常的系统运转中,将排气检修阀旋转几圈打开检修口,打开制冷剂容器阀和压力表阀,以便将制冷剂气体排入冷的容器中,这时可在高压压力表上读取排气压力。警告!不要关闭通向冷凝器的排气阀。一部份排出气体进入容器受冷凝结,随时称取容器重量以检查制冷剂量。继续充注制冷剂容器直至到达极限装入量为止。如有必要,装在另外的容器中。9.4.2.2在大部分制冷剂被排放出后,系统压力可能降低得不能再存入制冷剂,此时可将制冷剂容器脱开,而将残留的制冷剂,放入大气中。9.4.2.3冲除管道中的空气,起动回收装置,并按需要用表阀调节吸气压力,以防过载。注意:密切注视制冷剂瓶的重量,切勿充注过量。9.4.3用制冷剂迁移法9.4.3.1在即没有回收冷凝装置,系统压缩机又不能工作情况下,可以用制冷剂迁移的特性将制冷剂转移至储存容器中去。如果可能的话容器将抽真空,并借助多用压力表将它与系统连接。9.4.3.2将制冷剂容器冷却至尽可能低的温度。如果有的话,堆上冰块或干冰,打开阀,使得制冷剂从温度较高的而压力也较高的系统转移至温度较低而压力也较低的容器中去,切勿充注过量。9.4.3.3这种迁移过程一直要继续到系统压力等于气瓶温度下的制冷剂饱和压力为止。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10制冷设备及管道的防腐与保冷10.1制冷设备及管道的防腐10.1.1制冷管道、型钢、托吊架等金属制品必须做好除锈防腐处理,安装前可在现场集中进行。如采用手工除锈时,用钢针刷或砂布反复清刷,直至露出金属本色,再用棉丝擦净锈尘;10.1.2刷漆时,必须保持金属面干燥、洁净,漆膜附着良好,油漆厚度均匀、无遗漏。10.1.3制冷管道刷色调和漆,按设计规定。10.1.4制冷系统管道油漆的种类、遍数、颜色和标记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制冷管道(有色金属管道除外)油漆可参照表10.1.4。表10.1.4制冷管道油漆管道类别油漆类别油漆遍数颜色标记低压系统保温层以沥青为粘结剂保温层不以沥青为粘结剂沥青漆防锈底漆22蓝色高压系统防锈底漆色漆22红色10.2制冷设备及管道的保冷10.2.1制冷设备及管道的保冷工程的施工应在其涂漆合格后进行。施工前,其外表面应保持清洁千燥。冬、雨季施工时应有防冻、防雨雪措施。10.2.2制冷设备及管道的保冷工程所使用的绝热材料应有制造厂的质量证明书或权威质检部门的分析检验报告。其种类、规格、性能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10.2.3当绝热材料及其制品的产品质量证明书或出厂合格证中所列的性能指标不全时,供货方应负责对下列性能进行复检,并应提交国家认可的具有相应资质检验部门出具的检验报告。10.2.3.1泡沫多孔绝热材料制品的密度、导热系数、吸水率、使用温度、阻燃性能和外形尺寸。10.2.3.2用于奥氏体不锈钢设备或管道上的绝热材料及其制品,应提交绝热材料的氯离子含量指标,且氯离子含量指标应符合下式:Igy≤0.123+0.6771gx(10.2.3)式中y一测得的C1离子含量(ppm)x一测得的Na+SiO3,离子含量(ppm)。10.2.4当制冷设备及管道的保冷层厚度大于80㎜时必须分层施工。每层厚度应相近.各层均应敷设牢固错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缝压缝、接缝严密表面平整,层间接合紧密,无缺损现象。10.2.5保冷设备或管道上的支座、吊耳、支架、吊架等附件必须进行保冷,其保冷层长度不得小于保冷层厚度的4倍或覆盖到垫木处。10.2.6制冷设备或管道的保冷层采用浇注或喷涂施工时,其保冷层应与设备、管道等部件粘贴牢固,无脱落、发脆、发软、收缩等现象。10.2.7保冷的管道穿过墙体或楼板时其保冷层不得中断。10.2.8制冷设备及管道保冷层厚度的允许偏差为0~+5㎜。10.2.9禁止将需保冷的容器上的阀门铭牌、压力表及管件埋人容器的保冷层内。10.2.10防潮层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0.2.10.1必须具有良好的防水、隔汽性能。10.2.10.2不得对其他材料产生腐蚀、溶解作用。10.2.10.3应具备在气温变化与振动情况下保持完好的稳定性。10.2.11保护层材料的质量,除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外.必需符合下列规定:10.2.11.1采用不燃烧材料或难燃烧材料。10.2.11.2无毒、无嗅。10.2.12防潮层、保护层的施工,其外形应平整尺寸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不得有裂缝、穿孔、脱层等缺陷。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11制冷系统的试运转及调试11.1制冷系统试运转11.1.1总则11.1.1.1承担制冷系统试运转工作的人员,必须熟悉使用含氢氯氟烃、氢氟烃及其混合制冷剂的制冷系统的操作与运转工作。11.1.1.2制冷装置的试运转应在低压电工的配合下进行。11.1.1.3制冷装置的试运转除应按设计文件和设备技术文件的有关规定进行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A、制冷系统中单体制冷设备(如开启式制冷压缩机、蒸发式冷凝器及空气冷却器用风机等)空载运行正常,贮液器、低压循环贮液器等容器内液位正常。B、为制冷系统配套的冷却水系统试运转正常。C、为制冷系统配套的电气控制系统调试正常。D、制冷系统中,液位控制器、压力控制器、压差控制器等自控元件调试正常,工作状态稳定。E、温、湿度仪表压力仪表经标定后显示准确,误差范围应符合设计文件及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11.1.1.4制冷系统充注制冷剂后,应将制冷系统中制冷压缩机(机组)逐台进行带负荷运转,每台制冷压缩机(机组)累计运转时间不得少于24h。11.1.1.5制冷压缩机〔机组)进行带负荷连续6h试运转,应作好如下几项运转参数的记录:A、制冷压缩机(机组〕吸、排气压力,吸、排气温度。B、制冷压缩机(机组)油箱的油面高度。C、制冷压缩机(机组)运转时的噪声和振动是否在正常范围之内。D、冷却水系统进、出水的水温。E、贮液器、低压循环贮液器等制冷设备的液位。F、电动机的工作电流、电压和温升。G、被降温的房间或设备的降温记录。11.1.1.6制冷系统经带负荷运转,其温度应能够降低至设计或设备技术文件规定的温度。11.1.1.7冷藏库的降温步骤,应按行业标准《制冷系统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BJ12—2000、J38-2008中附录A的规定执行。11.1.2试运转前准备11.1.2.1检查电气接线,确保接线端子全部紧固.确信线路接线正确,其绝缘性能,系统接地均符合要求。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11.1.2.2在起动前观察压缩机的油位,油位应在压缩机视油镜的中央或稍偏上处。11.1.2.3为保证机组运输安全,所有压缩机在出厂前加装了防运输振动保护件,在机组安装时,必须将这些保护件拆去。11.1.2.4检查双压控制器,温控器,融霜时间控制器,油压安全控制器以及其他安全控制装置,如有必要予以调整。具体调整方法可参阅制冷基础知识中相应部分。11.1.2.5确保压缩机和系统中相应的阀门等都处于开启位置。11.1.2.6仔细阅读冷柜或冷凝机组所附的接线图和说明书等资料,并要妥善保管,以备将来参阅。11.1.3试运转步骤及注意事项11.1.3.1断开电控箱门上的船形开关,合上电控箱内所用空气开关,此时电控箱门上电源指示灯和箱内相序保护器指示灯应亮,若都不亮则应检查电源是否有电,电控箱内风机、照明均应工作,用万用表测量各回路的电流,检验与实际负荷是否相符。11.1.3.2合上电控箱门上的船形开关,此时压缩机应工作(一般压缩机存在启动延时),箱门上的制冷指示灯应亮,若无反应,可检查融霜时间控制器看其是否处于融霜状态,检查双压和温控看其触点是否闭合,找出原因调整这些器件使压缩机启动。11.1.3.3待压缩机稳定运转后,用万用表测量压缩机回路电流,看是否与机组参数表上该蒸发温度下的电流值相符。若差距较大,可检查供电电压,冷凝器散热,制冷剂充注量等,找出原因,然后把电控箱内电机保护空开的整定值设定为1.2倍的该状态下额定电流值。11.1.3.4将系统接上双压表,校验双压控制器的设定值,对于高压保护值,规定在R22系统中,风冷机组为350psig(25kg/cm2),水冷机组为300psig(约22kg/cm2),可检测如下:在风冷系统中,可关掉风机电动机或者堵住冷凝器空气进口,在水冷系统中应切断供水,观察高压保护值的动作点,如有必要应予以调整。低压部分校验可将蒸发器风机关掉或将供液阀关小,使压缩机出现低压停机,观察所对应的压力值是否与系统要求相符,为精确调整,可反复试验。11.1.3.5若压缩机能启动,但过载保护器总是跳闸,可能是以下原因造成:A、冷凝器脏或者冷凝器内有空气;B、制冷剂充注过少或系统泄漏;C、冷凝风机工作不正常;D、压缩机电压电流不正常。若上述情况都很正常那么变保护器可能坏了,应予以换掉。若运转情况正常而压缩机有看不出原因的过热运行现象,或者电流超过正常范围并足以使保护器不断的动作,那么压缩机内部损坏了,应换掉压缩机。11.1.3.6系统在正常条件下无故障运转至少两小时后,可进行一次人为强制融霜,测量融霜电流是否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正常,否则检查相应电路与加热管使之正常工作,同时检查下水是否通畅,下水管密封是否良好,然后可在自动控制条件下运转一整天,再按下面步骤对整个系统进行全面检查。11.1.3.7检查压缩机气缸排气和吸气压力,如其不在系统设计范围内,查明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11.1.3.8检查液管视镜和膨胀阀的工作情况,如果有迹象表明需要更多的制冷剂,那么对所有连接处和系统元件进行检漏,在加制冷剂前,修补好泄漏处。11.1.3.9观察压缩机曲轴箱的油位。机组出厂前的充油量已经考滤到了现场使用中系统管路的存油量,所以一般无须给机组加油。对特殊情况,如管道很长(30米以上),蒸发器较多等,请注意观察压缩机视油镜中的油面位置,在运行中能否维持在视油镜高度的1/4至1/2处,如果达不到1/4高度则需给机组充油,加油至视镜的中央处。11.1.3.10检查热力膨胀阀的过热度设定值,其温包必须与吸气管充分接触,阀的过热度设定过低,则会引起制冷量降低和制冷剂液体回流并使压缩机轴承损坏。必须防止液态制冷剂流进压缩机内。11.1.3.11使用万用表仔细检查压缩机接线端的电压和电流值。电压误差必须限制在压缩机铭牌规定值的正负10%以内。如果发现电压过高或过低,请通知供电部门。正常的电流不应该超过额定电流的120%。如果出现电流过大,应立即查明原因,采取纠正措施。在三相的电动压缩机上,检查每相的负载是否都平衡,三相电压的不平衡度不得超过3%。11.1.3.12对风冷冷凝器,蒸发器等所用的全部风机,应检查转动方向是否正确。要检查风机的安装是否紧固和对中情况。11.1.3.13检查除霜控制器的除霜起点和终点,测定除霜延续时间。如果曲轴箱使用加热器检查该加热器。11.1.3.14检查冬季冷凝压力控制器的压力设定值。11.1.3.15检查曲轴箱压力调节阀的设定值是否合适。11.1.3.16调整水冷系统的水阀,以保持所需要的冷凝温度,检查水泵运转是否正常。11.1.3.17检查是否有安装说明和控制系统线路图,以供调试使用或业主参考。11.1.3.18在整个系统没有达到正常运转状态且油位没有保持在视镜中央时不要让装置在无人照看的状态下运转。11.1.3.19运转过程中应随时检查运动部件有无异常声响,各连接部位有无松动、漏气、漏油、漏水等现象;机组的噪声和振动11.1.4系统运转过程中应按如下参数进行检测11.1.4.1压缩机的排气温度R12系统最高不得超过130℃,R22系统不得超过150℃;11.1.4.2压缩机曲轴箱的油温最高不得超过70℃;11.1.4.3压缩机的油压比吸气压力高0.12-0.3MPa;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11.1.4.4注意冷却水量和水温,冷凝器的出水温度应比进水温度高出2-5℃为宜;11.2制冷系统的调试11.2.1膨胀阀的调节11.2.1.1调节膨胀阀必须仔细耐心地进行,每调动膨胀阀一次,一般需15-30分钟的时间才能将膨胀阀的调节压力稳定在吸气压力表上。11.2.1.2为减小膨胀阀调节后的压力及温度损失,膨胀阀尽可能安装在距冷库入口处的水平管道上,感温包应包扎在回气管(低压管)的侧面中央位置。11.2.1.3膨胀阀在正常工作时,阀体结霜呈斜形,入口侧不应结霜,否则应视为入口滤网存在冰堵或脏堵。11.2.1.4“”正常情况下,膨胀阀工作时是很幽静的,如果发出较明显的丝丝声,说明系统中制冷剂不足。11.2.1.5当膨胀阀出现感温系统漏气、调节失灵等故障时应予更换。11.2.2冷冻机油的使用11.2.2.1为了保证质量,冷冻机油应用严格密封的容器装运。长时间接触空气和潮气,油就会被污染,并且会对压缩机造成有害影响。11.2.2.2使用任何其他油都必得到公司工程部的许可。11.2.2.3确定油位A、所有压缩机出厂时均已注有一定量的合适的冷冻机油。B、据系统的设计,压缩机安装时在统中的油量,以及油的漏失等等因素,在压缩机第一次投入运转时,可能有必要将油从系统中放掉或加到系统中,以适应不同压缩机的使用。C、在带有视油镜的压缩机上,运转中油位应维持在视镜的中央,或略高于该位置。油位的检查应该在压缩机转到达比较稳定的状态以后再进行。D、有些压缩机没有办法确定油位高低,在有少量泄漏的情况下,应对压缩机加入泄漏量。如果油大量丢失,安装人员应该拆下压缩机,排掉油,加入正确称量过的油,然后再将压缩机投入运转。11.2.2.4压缩机加油:A、开式系统法:如果压缩机曲轴箱上有注油孔,将压缩机曲轴箱隔离开,注入或泵入需要的油量。如果系统不含有制冷剂,或压缩机是敞开待修的,那么除了将油保持清洁和干燥的正常措施以外不需要其他什么特别预防措施,因为系统在启动前还要进行抽真空。如果系统含有制冷剂,则关闭压缩机吸气阀,将曲轴箱压力降低至大约1至2PSIG上,停掉压缩机并关闭压缩机排气阀。取掉注油塞,注入所需的油.在曲轴箱中残留的制冷剂会产生轻微的持续压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力,在压缩机暴露在大气中的这段时间里制冷剂蒸气不断向外流出,这就防止了空气和潮气的严重侵入.用把吸气检修阀略微打开1~2秒钟的方法来排除曲轴箱中的气体,重新装上注油塞,打开压缩机阀,使系统恢复运转。如果系统不含有制冷剂,或压缩机是敞开待修的,那么除了将油保持清洁和干燥的正常措施以外不需要其他什么特别预防措施,因为系统在启动前还要进行抽真空。B、闭式系统法:在找不到油泵而压缩机又是不可拆卸的紧急情况下,可以通过吸气检修阀来让油流进压缩机。将双压表低压管接口与压缩机吸气检修阀连接,并将管的公共接口浸没在敞开的冷冻机油容器中,微微打开压力表阀,将少量的制冷剂通过公共接口排放出去,并放出油来赶走管道中的空气。关闭表阀和压缩机吸气检修阀,开动压缩机在压缩机曲轴箱中形成一个真空。然后打开压力表表阀,让油通过吸气检修阀吸进压缩机内。注意!必须确保压力表管公共接口始终浸没在油中。按需要继续下去直到压缩机中吸入适量的油为止。11.2.2.5压缩机排油:A、用放油塞放油:有些压缩机上配有放油塞。关上吸气检修阀,运转压缩机直至曲轴箱压力降到1至2PSIG。关掉压缩机,关闭排气检修阀,将曲轴箱予以隔离。小心地旋松放油塞,松开螺纹让压力释放。让油沿螺纹周围渗出而不要将油塞拆下,直到将油放出至需要的油位。在油放出以后,拧紧放油塞,打开压缩机的吸气和排气检修阀,使压缩机恢复运转。放油口的油封和曲轴箱内残存制冷剂的压力都会有效地阻止任何空气和潮气进入系统内。B、用加油孔放油:如在压缩机上没有配备放油塞或使用放油塞不方便,可以用加油孔来放油。关闭压缩机吸气检修阀,将曲轴箱压力降至1至2PSIG关闭排气检修阀,隔离曲轴箱。旋松加油塞,松开螺纹前将压力释放。拆下加油塞,松开螺纹前将压力释放。拆下加油塞,插入外径为1/4的铜管,使其末端插在或接近曲轴箱底。在加油孔周围用回丝紧紧包住,稍稍打开吸气检修阀,使曲轴箱压力升至约5PSIG,再关上阀门。油从排油管中强制排出,并因为虹吸作用继续排出直到曲轴箱排空。如果无法形成虹吸,则需再对曲轴箱施压来放掉想要放的油量。在曲轴箱中残留制冷剂压力会防止湿气或空气进入系统。用吸气检修阀从关闭位稍稍打开1至2秒钟的方法来清洁曲轴箱。重新装上加油塞并拧紧它,打开压缩机阀,恢复压缩机运转。11.2.3其他11.2.3.1每一次安装调试后都要编一份永久性的数据资料,其复印件交用户,原件由安装承包人归档。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如果维修保养工作交给其它公司进行,还应该根据需要准备数份。数据资料的格式可以参考其后的调试记录表,它包含系统调试中所有的有用记录,是日后维修保养的重要参考11.2.3.2经常检查和掌握制冷系统的运行工况,排除运行故障,随时消除不正常现象,认真细致地将系统调整在最佳状态,对制冷系统能否安全正常经济运行是十分关键的,是检验操作人员的技术素质和责任心的根本标准。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12成品保护12.0.1管道预制加工、防腐、安装、试压等工序应紧密衔接,如施工有间断,应及时将敞开的管口封闭,以免进入杂物堵塞管子。12.0.2吊装重物不得采用已安装好的管道做为吊点,也不得在管道上施放脚手板踩蹬。12.0.3粉饰工程期间,必要时应设专人监护已安装完的管道、阀部件、仪表等。防止其它施工工序插入时碰坏成品。12.0.4应注意的质量问题(表4-41)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13安装工程交接与验收13.0.1制冷系统经带负荷运转合格后,方可办理工程验收。13.0.2工程未办理工程验收,制冷系统不得投人使用。13.0.3工程验收应具备下列资料,并应分类装订成册。⑴设备开箱检查记录及设备技术文件,设备出厂合格证明,各类检测报告等。⑵制冷系统用阀门、过滤器、自控元件、仪表等出厂合格证、检验标定记录或试验资料。⑶制冷系统用主要材料的各种材质检测报告及证明文件。⑷基础复检记录及预留孔洞、预埋管件的复检记录。⑸隐蔽工程施工及验收报告。⑹管道焊接检验记录。⑺设备安装重要工序施工记录。⑻制冷系统排污及严密性试验记录。⑼制冷系统带负荷试运转及降温记录。⑽设计修改通知单、竣工图。⑾工程施工安装竣工报告及其他有关资料。13.0.4工程发包方在审查了13.0.3所列工程承包方提供的验收资料,无疑义应在工程验收文件上签字验收。此后,工程承包方应将所安装的制冷系统工程及验收资料交工程发包方,供其投产使用。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案本规范用词说明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即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卜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2“……”“……”本规范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文档大全',)
提供气调库冷库施工要求规范(2)会员下载,编号:1700816830,格式为 docx,文件大小为66页,请使用软件:wps,office word 进行编辑,PPT模板中文字,图片,动画效果均可修改,PPT模板下载后图片无水印,更多精品PPT素材下载尽在某某PPT网。所有作品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并拥有版权或使用权,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963098962@qq.com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