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升级VIP 登录 注册 安全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word文档 > 标准规范 > (完整版)河道治理水土保持方案

(完整版)河道治理水土保持方案

收藏

本作品内容为(完整版)河道治理水土保持方案,格式为 doc ,大小 1229360 KB ,页数为 90页

(完整版)河道治理水土保持方案


('某县某某河防洪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书目录前言...........................................................21编制总则....................................................21.1编制目的和意义....................................21.2编制依据...............................................21.2.1法律、法规...........................................21.2.2部委规章...............................................31.2.3规范性文件及地方规章..........................41.2.4标准、规范...........................................41.2.5技术文件及资料....................................51.3方案编制深度和设计水平年...................52项目及项目区概况......................................72.1项目概况...............................................72.1.1工程地理位置........................................72.1.2项目组成及规模....................................72.1.3工程任务...............................................92.1.4工程布置.............................................102.1.5工程占地.............................................102.1.6拆迁安置.............................................122.2工程施工.............................................122.2.1施工条件.............................................122.2.2施工交通运输......................................132.2.3施工总布置..........................................132.2.4主体工程施工......................................142.2.5施工导流.............................................162.2.6施工过程中水土流失影响分析..............172.3土石方平衡.............................................172.3.1土石方平衡..........................................172.3.2弃渣流向.............................................192.4施工进度计划..........................................192.5项目区概况.............................................202.5.1地形地貌.............................................202.5.2土壤、植被..........................................202.5.3气象与水文..........................................202.5.4工程地质.............................................212.5.5河流水系.............................................212.6水土流失现状......................................222.6.1水土流失现状......................................222.6.2水土保持现状......................................232.6.3水土流失成因分析...............................242.7社会经济情况..........................................241目录3工程建设过程中新增水土流失预测............273.1预测基础...............................................273.2项目区水土流失特点.............................273.3预测时段...............................................273.4预测内容和方法....................................283.4.1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面积预测.283.4.2弃土、弃石、弃渣量预测.....................293.4.3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预测........................303.4.4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面积及流失总量的预测..................................................................303.5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预测.................333.6指导性意见.............................................344水土流失防治方案....................................354.1防治原则和目标...................................354.1.1防治原则.............................................354.1.2防治目标...........................................364.2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364.2.1项目建设区..........................................374.2.2直接影响区........................................374.3主体工程水土保持评价........................384.3.1主体工程布局评价...............................384.3.2工程比选方案水土保持评价.................384.3.3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评价384.3.4弃渣评价.............................................404.3.5施工工艺评价......................................404.3.6综合评价.............................................404.4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及水土保持措施布局414.4.1水土流失防治分区...............................414.4.2水土保持措施布局原则及总体布局.......414.4.3分区防治措施布置...............................434.5分区防治措施设计...............................464.5.1设计原则.............................................464.5.2堤防工程防治区...................................474.5.3河道工程防治区...................................494.5.4建筑物工程防治区...............................494.5.6弃土(渣)场防治区............................504.5.7工程管理区..........................................544.5.8施工营地及生产区...............................544.5.9施工道路区..........................................554.5.10移民安置区........................................554.6种草和造林技术要求............................552某县某某河防洪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书4.6.1种草技术要求......................................554.6.2造林技术要求......................................575施工组织设计..........................................585.1水土流失防治项目与工程量.................585.2施工组织设计......................................595.2.1设计原则.............................................595.2.2施工条件.............................................595.2.3施工组织形式......................................595.2.4水土保持的施工质量要求.....................605.4实施计划进度......................................606水土保持监测..........................................626.1监测目的.............................................626.2监测原则.............................................626.3监测内容.............................................636.4监测方法.............................................646.5监测点布设..........................................646.6监测时段及频次...................................656.7监测设备、机构与人员........................666.8监测经费.............................................666.9监测实施保证措施...............................677投资估算和效益分析.................................687.1投资估算.............................................687.1.1基本依据.............................................687.1.2投资价格水平年...................................697.1.3编制办法及费用构成............................697.1.4基础单价.............................................697.1.5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697.1.6临时工程及独立费用............................707.1.7其他说明.............................................707.2投资估算表..........................................717.3效益分析.............................................747.3.1基础效益.............................................747.3.2社会效益.............................................747.3.3生态效益.............................................748方案实施保证措施...................................768.1组织领导措施........................................768.2技术保障措施........................................778.2.1法律、法规和技术培训........................778.2.2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778.2.3加强技术监督......................................773目录8.3资金来源与管理....................................778.4质量保证措施......................................788.4.1落实施工组织设计............................788.4.2明确施工责任...................................788.4.3实行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监理制..........798.4.4落实水土保持监测工作.....................798.4.5加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798.4.6落实方案组织实施方式.....................798.4.7切实做好竣工验收工作.....................808.4.8搞好档案管理工作............................809结论与建议.............................................819.1结论....................................................819.2建议....................................................82附件附件1: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设计委托书附件2:某县城市防洪工程水土保持有关问题的请示函附件3:某省人民政府皖政[1999]53号“关于划分全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附件4:水土保持投资估算表附图附图1:工程位置图附图2:水系图附图3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图附图4:项目区地形地貌图附图5:主体工程总体布置图附图6: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示意图附图7: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图附图8:水土保持监测点位置示意图附图9: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典型设计图附图10: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典型设计图附图11:水土保持临时工程设计图4某县某某河防洪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书前言某县位于某省南部,皖南山区中部,长江支流青弋江的上游,地理位置为东经117°50′~118°21′,北纬30°00′~30°32′,全区土地总面积1669km2,辖7个镇7个乡,116个村委会,4.93万户,总人口16.16万人。某县城区地处海棠镇,现状用地面积4.2km2,人口4万人;规划至2010年,城区人口将达6万人,建设用地面积6.0km2:远期2020年城区人口8.5万人,建设用地面积8.5km2。流经某县城区的河流某某河发源于某山,流经松谷庵、丰城乡辅村、金桥村、海棠镇张家埂村、十字畈村等地,于共幸村注入青弋江,流域面积199.48km2,平均宽度5.05km,形状系数0.13,河流长39.48km,天然落差1543m,平均坡降3.9%。某县防洪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河道疏浚、护岸护坡、活动翻板坝,交通桥等组成。工程移民72人。项目总占地66.47hm2,其中永久占地64.59hm2,临时占地1.88hm2;土方开挖122.5万m3、石方开挖14.5万m3、土方回填62.6万m3,工程总投资8420万元。计划2007年开工,总工期3年。某县属副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光照较少。本地区因受季风影响和南面有某山自然屏障,空气受阻抬升,易形成锋面降雨。年内季节分配亦不均匀,4~7月份降雨量占全年雨量的70%左右,其规律是:春季降雨强度不大但时数较1前言长:夏季梅雨时期降雨集中且强度大,极易产生暴雨洪水灾害;秋季副热带高压入境,降水易形成夹秋早:冬季干冷,气流干冷,气流南下,降雨量最少。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572.2mm,其中春季占32%,夏季占38.66%,秋季占16.9%,冬季占12.5%。全年以6月份雨量最多,12月份雨量最少。汛期降雨强度大,长江水位暴涨,某某河随之产生的洪水也是峰高量大,加上源短流急,极易发生洪涝灾害。海棠镇作为某县政治、经济、文化和商贸中心,近年来,国民经济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大发展,但是由于城区现有防洪设施不健全,某某河防洪标准低,造成城区洪涝灾害频繁。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城区防洪工程抗灾能力薄弱问题日趋突出。目前城市防洪标准远低于规范要求的防洪标准。频繁的洪涝灾害给本地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因此,尽快提高城区防洪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免洪涝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为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已成为某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最为紧迫的任务。1992年9月,某县水利电力局编制完成了《某县某某河河道整治初步设计书》;某县城市总体规划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993年编制,后于1997年山某县规划局和规划设计院共同完成了某县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方案;1999年9月,某市水电勘测设计院编制完成了《某县青弋江流域防洪规划书》;2003年6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某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某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于2006年10月编制了《某县城市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对某县城市防洪做了总体规划,主要防洪措施有新建防洪墙、新建活动坝、新建交通桥及河道疏浚等。某县城市防洪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特性表2某县某某河防洪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书项目规模某县城市防洪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河道疏浚、护岸护坡、活动翻板坝,交通桥等组成。需完成的工程量有:土方开挖万122.5万m3,石方14.5万m3,浆砌石17.4万m3,砼及钢筋砼0.82万m3,工程总投资8420万元。建设地点某省某市某县海棠镇工程等级四级所在流域长江流域工程总投资8420万元工程总工期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责任范围面积66.47hm2损坏水保设施面积17.85hm2项目建设区64.59hm2扰动地表面积66.47hm2直接影响区1.88hm2水土流失预测总量540900t减少水土流失总量t469200t扰动土地治理率%98控制率%86防治任务及目标地貌类型皖南山区,亚热带季风气候省级水土流失分区公告某省重点预防保护区水土保持措施防治面积64.59hm2治理度%97主要防治措施工程措施:土方开挖1032m3,干砌石1025m3。植物措施:植草皮7000m2,撒草籽391.5kg,种植乔木7700株。土地整治:土地平整1.2hm2。临时工程措施:编织袋装土84240条,土方开挖272m3,干水土流失背景值t/km2.a1550方案目标值t/km2.a750-500项目区允许值t/km2.a500控制比1.5-1.0拦渣率%98%弃碴场工程弃渣场占地8.7公顷,干砌块石1025方,撒草籽391.5kg,种植乔木5220株。可绿化面积10.72hm2植物措施面积8.9hm2植被恢复系数%98林草植被覆盖率%20水保投资总投资6621.967万元方案新增投资防治费687246元主体工程已列投资6500万元补偿费89250元本方案新增投资121.967万元7元监测费68606元总投资/减少水土流失量67.9元/t监理费40000元其它41235元方案实施期年月至2009年月方案编制单位建设单位地址地址项目负责人及电话法人及电话联系人及电话联系人及电话传真/邮编传真/邮编电子信箱电子信箱31编制总则1编制总则1.1编制目的和意义编制某县城市防洪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主要目的和意义在于:一、落实法律法规规定的水土流失防治义务。根据“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本工程建设单位应采取有效措施,使因工程建设活动导致的新增水土流失得到及时、有效控制,避免造成大量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工程区生态环境。二、提供水土流失防治的技术支持。报告书将结合工程规模、施工方法等分析项目区水土保持特点,对工程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及危害进行预测,并提出经济合理、切实可行的防治对策。三、提供监督、验收、管理的依据。方案的编制有利于水土保持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同时投入使用”,为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本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进行监督、验收、管理等工作提供依据。1.2编制依据1.2.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10);(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6);(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1993.8);(6)《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1998.11);(7)《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国务院1988年第3号令);(8)《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3]38号);(9)某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1995.11)。1.2.2部委规章(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水利部水保[1994]513号);(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水利部5号令);1编制总则(3)《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水利部12号令);(4)《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水利部16号令);(5)水利部水总[2003]67号《关于颁发〈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的通知》;(6)《全国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纲要(2004~2015)》(水利部2004.8);1.2.3规范性文件及地方规章(1)《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国发[1993]5号文);(2)《关于划分全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某省人民政府皖政[1999]53号);(3)《关于修订并重新印发〈某省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水土流失防治费收缴标准和管理使用办法〉的通知》(某省物价局财政厅和水利厅皖价费[2006]160号)。(4)《关于发布2003年全国性及中央部门和单位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目录的通知》(财政部、国家计委财综[2004]21号);(5)《关于印发〈规范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程序、编写格式和内容的补充规定〉的通知》(水利部司局涵,保监[2001]15号);(6)《水利部关于加强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理工作的通知》(水保[2003]89号);1.2.4标准、规范(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15772-1995);(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办法》(GB/T15773-1995);(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GB/T15774-1995);(6)《土壤侵蚀分类技术标准》(SL190-96);(7)《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8)《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图》(SL73.6-2001);(9)《主要造林树种苗木》(GB/6000-1999);(10)《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37.1-2001);(11)《水土保持工程质量评定规程》(SL336—2006)。1编制总则1.2.5技术文件及资料(1)《某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某省水利厅,2002年6月);(2)《某县城市总体规划》(3)《某某河河道治理可研报告》(4)《青弋江流域防洪规划》(5)《某县城市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某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6)某省水利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皖水农[2005]34号)。1.3方案编制深度和设计水平年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的有关要求,水土保持方案的设计深度与主体工程设计深度相适应。本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根据《某县城市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有关资料编制,为可行性研究阶段水保方案。根据工程建设安排,该主体工程将于2009年完工,故本方案设计水平年为工程完工后第一年,即2010年。某县某某河防洪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2项目及项目区概况2.1项目概况2.1.1工程地理位置某县隶属某市管辖,位于某省南部,皖南山区中部,长江支流青弋江的上游,地理位置为东经117°50′~118°21′,北纬30°00′~30°32′,全区土地总面积1669km2,区域东西向宽约51.75km,南北向长57.38km,具间山脉和河川盆地相间分布,构成“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地貌环境。某县地理位置见附图1。2.1.2项目组成及规模某县防洪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河道疏浚、护岸护坡、活动翻板坝,交通桥等组成。本工程主要项目有新等。需完成的工程量有:土方开挖万122.5万m3,石方14.5万m3,土方回填62.6万m3,经济园区利用30万m3,浆砌石17.4万m3,砼及钢筋砼0.82万m3。工程总投资8420万元,主体工程特性见表2—1。表2—1某县城市防洪工程特性表序号工程项目单位数量备注2项目及项目区概况水文代表性流量m3/s5.45水文站代表性水位m148水文站设计标准设计防洪标准20年一遇工程等级级4墙顶超高m0.5防洪墙浆砌石防洪墙堤段长度km13.84设计洪水位m160.75~175.03墙顶高程m161.25~175.53结构型式重力式翻板坝加固座0新建座4交通桥加固座0新建座3主要工程量土石方开挖万m3137土方回填万m323.5C20砼、钢筋砼万m30.82堆砌石万m317.4钢筋t424.6水泥t21362.4拆迁房屋m22800永久征地hm275.57迁徙人口人72工程总投资万元84202.1.3工程任务某县城区的防洪除涝设施建设不但起步晚,而且不完善,现有防洪某县某某河防洪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设施标准低,每逢汛期,受某某河洪水威胁。1951-2005年55年间,某县境内共发生大小洪涝灾害17次,平均3年一次。1954、1973、1983、199l和1996年等5次大洪水,城区累计淹没面积13.13km2,经济损失很大。建国以来,某某河一直未经过系统治理。仅在2002—2003年度实施了200m长的浆砌块石防洪护岸。该防洪扩岸的建设对局部地段的防洪起到一定作用。但对整个某某河干流来说,现状防洪工程设施对洪水的防御能力只是局部的和低标准的。据初步分析,某某河干流城区段的防洪标准一般只有5年一遇左右,最低的仅2~3年一遇,局部可达10年一遇。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之低与城区经济、社会发展极不相称,严重的制约了城市建设和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加强城市防洪工程建设,保障城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某县的招商引资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某县城市防洪工程主要是某某河河道整治,浦溪大桥即原建第一道水力自控翻板坝至海棠镇的彩虹桥坝为止,河道长度10km。某县城市防洪工程等别为Ⅲ等,防洪堤、活动翻板闸为四级。表2—2某县城市防洪工程简表项目单位数量项目单位数量堤防工程等别等四设计防洪标准年/遇20工程建筑物级四开挖土石方量万m3137工程轴线总长Km10填方量万m362.6永久性占地M2756077临河道路路面净宽m3.5工程拆迁范围M22800投资估算万元5980占用耕地M2195500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为0.05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2项目及项目区概况2.1.4工程布置根据现状防洪工程体系和水系情况规划对某县城区拟分区设防,防洪保护面积分别为城郊区7.5km2和经济园区4.5km2,总规划防洪保护面积12km2。沿桩号0+10000临河,按照防洪墙、建筑物等就近布置。本工程施工砼预制场地在城内集中布置,砼拌和站采用JS500。沿防洪墙工地每一公里布置一处,每座交通桥及活动坝工地布置一处。按施工方位两岸均有布置。工程用房主要为生活用房和施工仓库。防洪墙工区施工用房,按施工分区布置在外河滩地上。建筑物工区施工用房,靠近施工现场布置。2.1.5工程占地土地征用范围包括永久征地及临时占地两部分,永久征地范围主要包括堤基压地,工程管理占地(护堤地)、移民建房用地以管理区占地等部分;临时占地主要为施工料场区占地、疏浚排泥场占地及在永久征地范围外的施工布置占地。a)永久征地1)堤基压地堤基压地主要指堤防加固前后新老堤脚线之间的压地面积以及新建堤防堤脚线占地面积。根据主体工程设计成果,本防洪工程共需堤基压地21.08hm2,其中水田2.58hm2,旱地1.02hm2,菜地0.79hm2,荒地3.95hm2、滩地等非耕地12.66hm2,城市建设用地0.08hm2。2)护堤地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71-96)以及某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办法结合某县堤防具体情况,防洪墙护堤地标准为:临水侧10m,背水侧某县某某河防洪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10m。据此计算,本工程的护堤地共占地44.8hm2,其中水田5.50hm2,旱地2.18hm2,菜地1.67hm2、荒地8.41hm2、滩地等非耕地26.92hm2、城市建设用地0.12hm2。3)交通桥征地本工程交通桥征地0.31hm2,荒地0.06hm2、滩地等非耕地0.25hm24)活动坝征地本工活动坝征地0.28hm2,荒地0.05hm2、滩地等非耕地0.23hm25)管理工程用地根据工程管理设计成果,本工程共需管理工程征地0.4hm2,用地类型为城市建设用地。永久征地汇总表见表2—3。表2—3永久征地数量表分区项目区占地类型小计水田旱地菜地鱼塘荒地滩地城市建设用地草地主体工程区防洪墙工程5.32.10.98.1125.940.520.343.17建筑物工程1.41.52.9管理区管理工程区0.40.4弃渣区弃渣场0.150.14.254.128.62临建工程区施工营地及生产区0.30.60.70.60.52.7施工道路占地0.71.30.54.36.8小计6.34.152.2018.6627.940.924.4264.59弃渣场影响区0.080.08施工道路影响区0.10.10.10.50.60.51.8小计0.10.10.10.50.60.581.88合计6.44.252.3019.1628.540.92566.47b)临时占地临时占地主要为施工料场区占地、疏浚排泥场占地及在永久征地范围外的施工布置占地。施工临时占地2项目及项目区概况包括施工道路占地以及施工临时设施布置占地,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施工道路占地2.7hm2,施工临时设施占地6.8hm2。临时占地汇总表见表2-4。表2-4临时占地数量表项目面积(hm2)小计水田旱地菜地鱼塘荒地滩地施工道路布置2.70.30.60.70.60.5施工临时设施6.80.71.30.54.3合计9.511.91.204.90.52.1.6拆迁安置某县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只涉及海棠镇,需迁移人口72人,拆迁房屋2800m2及其它一些附属设施。拆迁原则上实行定向安置,拆迁人分别在区开发的月湾河新村购置住房。不愿接受安置的被拆迁人也可以选择货币补偿方式,无法安置的企业、事业单位的建筑物、附属物由拆迁人给予货币补偿。政府在移民居住用地的征地费用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2.2工程施工2.2.1施工条件a)对外交通条件某县城市防洪工程位于某县城区,交通条件比较便利,采用公路交通,城周围有多条国道及省道与周边城市相连,十分便利。b)材料来源及水电供应工程所需水泥、钢材、木材及油料可从某县城区及周边城市就近购买。块石、碎石从附近石料场采购,黄砂从青弋江采购。工程所用材料均由汽车运至各施工场地。某县某某河防洪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工程施工及生活用电可就近从系统电网中“T”接,施工、生活用水可利用附近城市供水管网及某某河水。2.2.2施工交通运输1)对外交通:各个工区的对外交通条件均比较便利,采用公路交通城周围有多条国道、省道与周边城市相连,十分便利。2)场内交通运输:场内交通主要是通向各施工点的出渣和砼骨料运输道路。为施工方便,需建临时施工便道3.5m×15.4km。桩号0+3600沿河左岸3.5m×3.4km,右岸3.5m×1.6km,桩号0+130处滩地3.5m×0.7km;桩号0+3600—0+5400沿河左岸3.5m×0.4km,右岸3.5m×0.5km,桩号0+4600处滩地3.5m×0.6km,桩号0+5000处滩地3.5m×0.5km;桩号0+5400—0+8200沿河左岸3.5m×2.8km,右岸3.5m×2.1km,桩号0+6400处滩地3.5m×0.5km,桩号0+6600处滩地3.5m×0.5km,桩号0+8200处滩地3.5m×0.6km;桩号0+8200—0+10000沿河左岸3.5m×0.5km,右岸3.5m×0.2km,桩号0+4600处滩地3.5m×0.6km,桩号0+9600处滩地3.5m×0.5km;2.2.3施工总布置本工程施工砼预制场地在城内集中布置,砼拌和站采用JS500,沿防洪墙工地每一公里布置一处,每座交通桥及活动坝工地布置一处。由于工程紧靠城区,交通较为便利,施工机械的修理拟利用附近的机修厂,工程区内仅考虑简单的零配件更换,工程用房主要为生活用房和施工仓库。防洪墙工区施工用房,按施工分区布置在外河滩地上。建筑2项目及项目区概况物工区施工用房,靠近施工现场布置。2.2.4主体工程施工主体工程施工组织按城市防洪墙工程、交通桥改扩建工程、新建活动坝工程、疏浚河道工程四个方面的内容,分述如下:a)城市防洪墙工程新建防洪墙工程本阶段防洪护岸采用M10浆砌块石重力式挡土墙结构,长13.84km,高6m,初拟顶宽0.6m左右,迎水坡为1:0~1:0.3,背水坡为1:0.2左右(待下阶段根据地质情况再具体确定防洪扩岸断面)。墙顶高程高于设计洪水位0.5m。为丰富河岸景观,下阶段防洪护岸宜根据实际地形条件采用多种形式并尽量采用生态护岸。堤防工程土方及卵砾石开挖采用1.0m3挖掘机配5t自卸汽车运输;石方开挖采用80型潜孔钻钻孔,浅孔爆破,然后采用用1.0m3挖掘机配10t自卸汽车出渣。土方填筑采用机械施工,填筑采用74kw推土机平料,12~15t振动碾压实,局部用2.8kw蛙式打夯机补夯,个别部位采用人工夯实;堤基石方开挖采用人工手持式风钻钻孔,小药量爆破的方法,挖运方式、堆放地点、填筑方法和土方开挖相同。浆砌石工程采用人工施工。施工用水直接从河中提取。b)交通桥改扩建工程某某河干流(自下游向上游)有大桥、青兰桥、澄川桥、金桥、和浦溪大桥等5座桥梁,以及沟村支流上有清凉桥。除清凉桥水头差较小,不考虑阻水外,其余桥梁均阻水,尤以青兰桥、澄川桥和金桥为甚。大桥和浦溪大桥2座桥梁可基本不考虑改(扩)建,青兰桥、澄川桥和金桥3座桥梁均需进行改(扩)建。1.青兰桥采用三跨连拱桥,拱距25米,桥墩2×12米,桥宽12米,桥长80米,桥面高程166.02米,桥底高程159.98米。2.澄川桥采用三跨连拱桥,拱距25米,桥墩2×12米,桥宽12米,某县某某河防洪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桥长80米,桥面高程170.20米,桥底高程163.10米。3.金桥采用三跨连拱桥,拱距23.5米,桥墩2×12米,桥宽12米,桥长75米,桥面高程174.1米,桥底高程170.2米。c)新建活动坝工程为满足城市涉水环境要求,规划除保留已建的4座活动坝外,拟在某某河上再建4座活动坝(即每座预留出水位差0.3m)。均采用水力自控翻板闸,翻板闸堰顶出流流量系数取0.4—0.5。大坝选用防洪准为20年一遇洪水。并规划活动坝的下一级回水至上一级坝脚处河道水深保持0.5m左右,以衔接河道水面线,增加城区的水环境景观效果。1.六级活动坝(现已建成)位于桩号0+130处,坝址处河床地面高程为155.4米,建设坝底高程155.1米,闸门顶,高程160.1米,翻板闸门采用门高2.5米,宽6米型,共15扇,总计90米长。2.五级活动坝位于桩号0+4600处,坝址处河床地面高程为159.2米,建设坝底高程159.16米,闸门顶高程164.0米,翻板闸门采用门高2.5米,宽6米型,共14扇,总计84米长。3.四级活动坝位于桩号0+6400处,坝址处河床地面高程为163.25米,建设坝底高程162.83米,闸门顶高程166.5米,翻板闸门采用门高2.5米,宽6米型,共14扇,总计84米长。4.三级活动坝位于桩号0+8200处,坝址处河床地面高程为167.35米,建设坝底高程166.49米,闸门顶高程169.9米,翻板闸门采用门高2.5米,宽6米型,共13扇,总计78米长。活动坝施工程序为:土方开挖—石方开挖—坝体砌筑—砼浇筑,土方开挖以机械施工为主,人工清理为辅;石方开挖采用风钻造孔,人工爆破,机械出碴;坝体砼采用半机械化施工,拌和机搅拌,人工双胶轮车运砼入仑,人工平仑,振捣器振捣密实。钢筋则采用机械切割,弯曲,人工绑扎或焊接。d)疏浚工程施工针对某某河洪水来得快、去得快和洪水过程历时短的典型山区河流的2项目及项目区概况洪水特性,同时为降低其支流河道的设计洪水位,减少支流堤防的加堤工程量和避免在低洼地区兴建排涝泵站,以及为满足某山北大门旅游城市的要求而尽量降低堤防高度,某某河干流(城区段)的防洪工程设施在充分考虑其与上、下游河道泄洪断面相协调的基础上,以扩大河道行洪断面(即河道整治)为主,即通过河道的拓宽和清障、清淤,使河道设计洪水位尽量控制在河道两岸地面高程以下,以确保在遭遇设计洪水时,洪水能归槽排泄,同时达到其降低堤防高度和支流河道设汁洪水位的双重目的。河道整治后河道宽70—90米,疏浚深0—1.89米,平均0.62米。2.2.5施工导流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及《水利水电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DJ338-89)的规定,导流建筑物为5级,其导流标准为3-5年一遇枯水期洪峰流量,本工程采用5年一遇枯水期流量。施工时段为枯水期的9月至次年2月。为保证完成施工任务,采用分段围堰,分期施工的导流方式,一期围堰先围左岸,由右岸河床导流,一期围堰占河床的60%。二期围堰围右岸,进行右边坝体施工。导流建筑物:一期导流主要从主河床导流,二期导流利用左边溢流堰(固定坝)进行导流。一期围堰:上、下游横向围堰均采用均质土堰,顶宽3米,迎水面坡为1:2.0,背水面坡为1:2.0。纵向围堰采用草袋或编织袋围堰,袋中装填粘土,围堰顶宽2m,迎水坡和背水坡均为1:1.5。二期围堰:上、下游横向围堰均采用均质土堰,顶宽3m,迎水面边坡为1:2.5,背水面边坡为1:2.0。围堰施工所需土料均为利用土,上、下游围堰采用机械施工,先进行横向施工,再进行纵向围堰施工。纵向围堰采用人工施工,先抛填土草袋拦截河水,然后人工逐层堆砌草袋到设计围堰顶高程。围堰拆除采用机械施工。一期围堰的截流时间选择在9月中旬,截流流量选择在40m3/s以某县某某河防洪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下,二期围堰截流时间根据施工进度,选择在12月中旬,截流流量选择在40m3/s以下。2.2.6施工过程中水土流失影响分析河道整治及护岸等工程施工时可能对环境产生一些不利影响,产生一定的水土流失,但可采取相应措施,减免这些不利影响。2.3土石方平衡2.3.1土石方平衡某县某某河防洪治理工程建设过程中土石方开挖产生渣石量137万方,用于道路回填、防洪工程回填62.6万m3;区经济园区需用渣石30万m3;剩余44.4万m3放置于兴村河附近的1#弃渣场、张家埂附近的2#弃渣场、下汤家附近的3#弃渣场。土石方平衡见流向图和表2-5防洪工程土石方平衡图2项目及项目区概况表2-5某县城市防洪工程土石方平衡表区段及工程距离(km)挖土方量(万m3)挖石方量(万m3)利用土方量(万m3)利用石方量(万m3)弃土量(万m3)弃石量(万m3)弃土弃石量小计(万m3)备注项目名称六级至五级活动坝管理房4.60.50.500.5道路5.152.452.552.452.602.6护堤19.156.8516.256.852.902.9清淤疏浚37.712.4135.3035.3翻板闸1.30.51.30.51.8桥梁0.80.10.80.10.9小计64.610.921.210.343.40.644五级至四级活动坝道路1.83.80.82.40.81.401.4护堤6.30.240.22.302.3清淤疏浚13.55.18.408.4翻板闸0.60.20.60.20.8桥梁0.050.050.050.050.1小计24.251.2511.5112.750.2513四级至三级活动坝道路1.82.20.64.20.6-20-2护堤6.20.44.80.41.401.4清淤疏浚10.61.78.908.9翻板闸0.350.250.350.250.6小计19.351.2510.718.650.258.9三级至二级活动坝道路1.21.10.52.60.5-1.50-1.5护堤5.150.353.250.351.901.9清淤疏浚7.657.6507.65翻板闸0.30.150.30.150.45小计14.215.850.858.350.158.5二级至一级活动坝清淤疏浚0.60.150.1500.15道路0.050.2-0.150-0.15小计0.200.20000合计10122.614.449.4513.1573.151.2574.4工程回填利用防洪工程开挖产渣137万m3弃渣本工程利用62.6万m3经济园区回填利用30万m32#弃渣场12万m33#弃渣场16.5万m31#弃渣场13.5万m3某县某某河防洪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2.3.2弃渣流向防洪工程开挖土石方137万方,其中62.6万方用于防洪工程回填,筑路,土地平整;某县综合经济园区建设需土石回填30万方(某县综合经济园区是省重点经济园区,地处海棠镇、某某河左岸,地势高低不平,起伏较大,总面积3km2,经有关单位协商防洪工程30万方用于该经济园区回填),还有44.4万方弃渣分别放置于1#、2#、3#渣场内。2.4施工进度计划根据本工程的施工特点,计划在三个枯水期内结束施工,本工程总施工期计划为三年。每年施工均安排在当年9月至次年2月。第一年度完成桩号0+0—0+3600段的河道的清淤疏浚任务,并建设六级自动翻板坝;第二年度完成桩号0+3600—0+6400段的河道的清淤疏浚任务,并建设五级自动翻板坝、改建青兰桥;第三年度完成桩号0+6400—0+10000段的河道的清淤疏浚任务,并建设四级自动翻板坝、三级自动翻板坝、改建澄川桥、改建金桥。坝、桥、护堤均分二期进行,分别在河中心线左右两边,一边施工,一边导疏。一期施工时间为9月中旬至12月底;二期施工时间为12月中旬至次年2月底。2.5项目区概况2.5.1地形地貌南部某山山脉从东南蜿蜒至西南,绵桓边境,海拔在千米以上的名山峰有70余座。最高峰某山莲花峰海拔1873m,为华东地区最高峰。河流比降大,源短流急,狭长小盆地穿插其间。2项目及项目区概况中部太平盆地自西南斜向东北,主体部分略呈楔形,丘陵交错,群山环抱,某某河贯穿境内,地形较为平坦,地形破碎间有若干大畈(畈地)。2.5.2土壤、植被土壤有8个十类,11个亚类,41个土属,67个土种。南部及东部以某山、雀陵、九龙头等为主体的中心山地,构成以山地黄棕壤、山地黄壤和粗骨土、石灰土为主的土区;海棠盆地以及零星分布面积不等的山间盆地,河谷盆地构成的不同类型的水稻土,以TPS潮土、新积土为主。项目区位于某县中部,土地构成为水田、旱地、荒地、滩地、道路,沿河两岸有少量的灌丛及零星树木。该区主要分布有次生植被和人工培植的杉木、毛竹、油茶、桑树、油桐、果树、茶。十以及农作物等人工植被。项目区林草覆盖约率为20%。2.5.3气象与水文某县属副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光照较少。小气候特点为:春季低温、阴雨天气多:夏季高温、前期梅雨季节湿度大,后期晴燥少雨:秋季北方干冷空气频繁南下,降温显著;冬季受亚冷空气袭击,气候干冷,亦有雨雪。多年平均气温为15.5℃,极端最高气温40.3℃,极端最低气温为—13.5℃。年平均蒸发量为1142mm,年平均日照时数1752h。主导风向多为偏北向。无霜期226d。本区因受季风影响和南面有某山自然屏障,空气受阻抬升,易形成锋面降雨。其降雨特点为:年际降雨极不稳定,人洪水年1954年降雨量达2481.5mm;而大旱年1978年降雨量只有839.1mm,仅1954年降雨量的1/3左右。年内季节分配亦不均匀,4~7月份降雨量占全年雨量的70%左右,其规律是:春季降雨强度不大但闩数较长:夏季梅雨时某县某某河防洪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期降雨集中且强度大,极易产生暴雨洪水灾害;秋季副热带高压入境,降水易形成夹秋早:冬季干冷,气流干冷,气流南下,降雨量最少。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572.2mm,其中春季占32%,夏季占38.6%,秋季占16.9%,冬季占12.5%。全年以6月份雨量最多,12月份雨量最少。2.5.4工程地质本区境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下古生界和中、上元古界地层分布较广,出露齐全,从寒武系至志留系均有出露。第四系堆积层和松散冲积层主要分布与盆地,盆缘及河流两岸岩体主要为花岗岩、千枚岩、板岩、石灰质页岩和石灰岩等,其褶皱和断裂构成发育。2.5.5河流水系流经某县境内有浦溪、麻川、秧溪、佘溪、清溪等5条主要河流,均属青弋江水系上游支流,源自于某山山脉,由南向北流经青弋江、汇青弋江、水阳江,最后注入长江。其中流经某县城区的河流为某某河。某某河发源于某山光明顶,流经松谷庵、辅村、金桥村、张家埂村、十字畈村、共幸村后注入青弋江,河道全长39.48km,天然落差1543m,平均坡降为4.3%。流域总面积为199.48km,平均宽度5.05km,形状系数为0.13。2.6水土流失现状2.6.1水土流失现状根据皖政〔1999〕53号《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以及“某省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和重点治2项目及项目区概况理区划分图”确定的水土保持功能区划,本区属深山区,属重点预防保护区。区域内水土流失主要是水力侵蚀,并伴有重力侵蚀发生。造成水土流失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和人为两种因素。自然因素是指降雨量多而集中,且强度大,山高坡陡,地表土质为易风化的花岗片麻岩,抗蚀力差,极易被冲刷;人为因素是指人为不合理的开发建设,对资源掠夺性的开发利用,各种开发建设中缺少必要的水土保持措施,降低了水土保持功能,弃土、弃渣乱堆乱倒,雨季被径流冲刷,造成了水土流失。主体工程建设区某某河流域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多种森林植物和经济作物的生长,素以“青山秀水”著称。然而,这些区域内山于近年来人口的不断繁衍,乡镇企业的崛起和经济开发区的兴建,在生产和基建过程中缺乏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忽视水土保持工作,造成了某某河流域严重的水土流失。流域内有辅村、沟村、城兰、饶村、月湾、乌羊和民主等8条小流域。经调查,该流域水土流失总面积为119.69km2,占总流域面积的60%。其中轻度流失面积57.45km2,占流失面积的48%:中度流失面积32.32km2,占流失面积的27%:强度流失面积19.92km2,占流失面积的25%。流域年平均侵蚀模数达3800t/km2,年流失土壤量75.8万t。该流域是某县重点水土流失地区之一。2.6.2水土保持现状项目区所在的某县是全国水土保持“十百千工程”一百个示范县之一,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和监督执法宣传工作开展较为出色,近年来,水土保持工作转入预防监督与重点治理相结合,水土流失治理以小流域为单元,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合理搭配,集中连片成规模的综合治理阶段。积累了丰富的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和监督执法经验(1)生物措施近年来区水利部门在某某河范围内的开展了以小流域为单元,采取某县某某河防洪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生物措施、工程措施、节能措施等多种综合治理措施,为达到治理水土流失的目的已封山育林6666.67h㎡,营速生丰林3333.3h㎡,防护林320h㎡,水保林350h㎡,经果林150h㎡。(2)工程措施工程措施是通过修建人工建筑物宋防治水土流失,主要以坡地改造工程和沟通工程为主,大力发展水平梯地,对一些侵蚀较为严重的也区,以小流域为单元,按照先治坡后治沟,先上游、后下游,先支流、后干流的原则,兴建谷坊、鱼鳞坑、拦沙坝、山塘等工程设施来控制水土流失的发展。规划兴建撇水沟1000条,梯田构1000条,排水道200条,拦沙坝10座,谷坊40座,山塘40口,水平梯地15h㎡,鱼鳞坑100h㎡。(3)节能措施节能措施的主要目的是降低农村和城镇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能耗,从而保护自然植被,维持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规划将老虎灶改月省柴灶2000个,建沼池100个,并在农村、城镇大力推广使用太阳能灶和太阳能热水器。2.6.3水土流失成因分析(1)人为因素山于历史的原因,在某某河流域内曾出现过滥伐林木、毁林开荒、破坏森林植被的现象,违背了自然规律。从而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据有关资料表明: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的40余年间,某某河流域淤积量达415万m3,其中:滥伐林木,造成水土流失97万m3,占总数的23.4%:全垦造林造成水土流失140万m3,占总数的33.7%;陡坡开荒造成水土流失27万m3,占总数的6.5%:修筑公路、房屋建设造成水土流失58万m3,占总数14%;改河造田、建库修渠等设施建设造成水土流失66万m3,占总数的15.9%。上述人类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严重地阻塞、挤占了河道的过水断面,降低了河道的行洪能力,造成水面壅高而2项目及项目区概况加重了洪涝灾害。(2)气候、地形因素某某河流域地处某山北麓,源短流急,因受季风影响和地形抬升的作用,冷暖空气交绥,容易腾云致雨,出现高温高湿的梅雨天气,降水高度集中,暴雨量大—且次数多,导致山洪暴发而泛滥成灾。由于某某河河道比降大,暴雨很快形成洪水下泄,致使河水暴涨,造成水土流失。2.7社会经济情况某县共辖7个镇6个乡、4.93万户,总人口16.16万人,总耕地面积8126h㎡,其中旱地800h㎡。2005年某县国内生产总值1-5.78亿元,比上年增长9.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9760元。农林渔牧业总产值(当年价)6.07亿元,比上年增长6.2%。工业总产值4.25亿元,比上年增长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7亿元,比上午增长9.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37亿元。人均收入2850元。某县作为对外开发的旅游区,不仅地理位置优越且旅游资源得天独厚,集名山、胜水、奇洞、茂林”四大景观于一体,其中某山最有代表性。被称为“某山情侣”的青弋江,水面面积88km2,是本区旅游、疗养、度假之又一胜地。随着全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以粮、林、茶为主的农业经济和以食品、机械、森林、建材、纺织、电力、煤炭、冶金等为主的工业呈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区水能蕴藏量6.04万kW,其中可丌发量4.19万kW。还有钼、钨、石英水晶等多种余属及非金属矿产。各种木、竹千余种,林木蓄积量407万m3,森林覆盖率达47%,有经济价值的植物200多种,药用植物1476种。野生动物500余种。驰名中外的太平猴魁、某山毛峰及各类十特产品历史悠久。青弋江养殖优质淡水鱼类43种,被列为国家淡水养殖基地。区内交通发展迅速,205国道、103、405省道穿境而过,汽车当日某县某某河防洪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可达皖江沿岸城市及南昌、南京、上海、杭州和苏州等地。随着铜黄高速公路的开工建设,该区将又一次迎来大发展的良好契机,“一路三区”战略得以顺利实施,为打造名牌旅游城市创造了有利条件。城市总体规划某县城市总体规划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993年编制,后于1997年山某县规划局和规划设计院共同完成了某县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方案。该方案根据城市中心作用向区域扩展的态势,综合评价发展条件,确定城市发展方向,依托中心城市,带动区域发展。发展闩标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至2010年某县将建设成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发展的山青水秀、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交通便利、设施先进、人民富裕的现代化的国际花园式风景旅游城市。规划期限为:近期1997~2000年,远期全2010年。2003年6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某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主要包括屯溪、某山和徽州三区。根据该规划,某县城市规划区范围为:东至五军—塔、绕村、方家、南至黄碧潭水库、二龙桥、大坞里:西至竹园二级水电站、潭家、肖某山、彩虹桥;北至雾山、马家、弦瑞。总面积约67km2,该范围包括某县规划建设用地,绿谷开发区和机场的规划建设用地。规划确定城市性质为: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某山旅游区休疗养和重要旅游服务基地,为现代化花园式的风景旅游城市。据调查,某县2001年城市人口4万人,建设用地面积4.2km2。规划近期2010年城市人口6万人,建设用地面积6.0km2;远期2020年城市人口8.5万人,建设用地面积8.5km2。城市发展用地主要在规划北环仙源路以内,依托旧城区挖潜改造,由中心区逐步向外围扩展,主要集中向西北部和西南部较为平坦的用地方向发展,远期城市发展考虑跨某某河进行建设。城区总体规划布局山东西向平湖路和南北向北海路两条十字型干道划分为东南、东北、西北、西南四大组团的结构型式。主要功能以旅2项目及项目区概况游休疗养接待、居住、行政办公、文化体育、文教科研发展区等用地为主,逐步形成商业中心区为核心,几大市场为次中心集中型的商业用地结构布局形式。用地布局规划主要以居住、公共设施、工业、仓储、道路系统,对外交通、市政公用设施、绿地系统、城市防洪和消防等为主,形成完善的城市功能和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结构,以适用建设花园式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市的要求。3工程建设过程中新增水土流失预测3.1预测基础根据某县某某河防洪治理工程的工程布局和施工特点,弄清开挖扰动地表面积、破坏植被的程度和面积,弃土、石、渣的数量,根据其堆放位置和形式,依照项目区所在地的原始侵蚀模数,结合分析得出的施工期的侵蚀模数,推算在不采取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情况下,工程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及可能造成的危害,为科学有效地防治水土流失提供依据。3.2项目区水土流失特点项目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水土流失外营力作用充分。项目区为山地,且地层结构单一,抗侵蚀能力弱。主体工程开挖、填筑,施工便道、以及弃土、石、渣的堆放压埋,毁坏地表植被,使原土壤抗冲性、抗蚀性迅速降低,形成加速侵蚀,进一步加剧了侵蚀区水土流失。同时,主体工程和施工便道的开挖,造成临空面积某县某某河防洪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加大,临时侵蚀基准后退,坡度加大,破坏了原山坡稳定性,为崩塌、滑坡等重力侵蚀的发生创造了条件。施工开挖产生的大量弃土、石、渣,为水土流失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松散物质源,极易被暴雨洪水搬运进入河道,形成大规模输沙。3.3预测时段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水土流失预测应分基本建设期和生产运行期两个时段进行。预测年限包括施工期(基本建设期)和影响期(运行期)两个阶段:工程施工期为3年,预测时段根据主体工程建设区(包括防洪墙工程、河道工程、建筑物工程)、管理工程区、弃土(渣)场、临时工程区等区域等具体施工时段的不同分别进行统计计算时段长度;影响期是指地表植被在消除人为干预后,自行恢复至原有蓄水保土能力的群落盖度所需的时间,根据某市歙县水保实验站的研究成果,约需2~3年,故此次预测评价的影响期以2年计算。各区的水土流失预测年限见下表3—1。各区水土流失预测时段统计表表3—1单位:年项目预测年限准备期施工期影响期小计1主体工程建设区0.252.75252管理工程区0.251.2512.53堆弃渣场区0.12.9254施工临时占用区0.12.9253.4预测内容和方法3.4.1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面积预测通过查阅开发建设项目的技术资料,利用设计图纸,结合实地查勘,对项目建设期、运行期开挖扰动地表、占压土地和损坏林草植被的面积,按主体施工区、管理工程区、堆弃渣场区、施工临时占用区分别进行统计:2项目及项目区概况主体施工区占地46.07h㎡,管理工程区占地0.4h㎡,堆弃渣场区占地8.7h㎡,施工临时占用区占地11.3h㎡,共计66.47h㎡。统计扰动地面土地类型及面积如表3—2。表3—2扰动地表土地类型及面积统计表分区项目区占地类型小计水田旱地菜地鱼塘荒地滩地城市建设用地草地项目建设区主体工程区防洪墙工程5.302.100.908.1125.940.520.3043.17建筑物工程1.401.502.90管理区管理工程区0.400.40弃渣区弃渣场0.150.104.254.128.62临建工程区施工营地及生产区0.300.600.700.600.502.70施工道路占地0.701.300.504.306.80小计6.304.152.200.0018.6627.940.924.4264.59项目影响区弃渣场影响区0.080.08施工道路影响区0.100.100.10.500.600.501.80小计0.100.100.100.500.600.581.88合计6.404.252.300.0019.1628.540.925.0066.473.4.2弃土、弃石、弃渣量预测主要包括主体工程(包括防洪墙工程、河道工程、建筑物工程)、临建工程等生产建设过程中的弃土(石、渣)。通过查阅项目技术资料及现场实测和预测,了解其开挖量、回填量、剥采比、单位产品的弃渣量等,预测各时段的弃土、弃石、弃渣总量。初步测算出,工程总弃渣量74.4万m3,约万133.92万t。具体弃渣量见表3—3。某县某某河防洪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表3-3工程弃渣量情况统计表序号线路区段距离(km)挖方量利用方量(万m3)弃渣量(万m3)备注位置(万m3)1六级至五级活动坝左岸4.638.616.721.9右岸36.914.822.12五级至四级活动坝左岸1.813.26.76.5右岸12.35.86.53四级至三级活动坝左岸1.8116.34.7右岸9.65.44.24三级至二级活动坝左岸1.27.83.84右岸7.42.94.55二级至一级活动坝左岸0.60.10.10右岸0.10.10合计1013762.674.43.4.3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预测在工程建设用地范围内,由于河道拓宽或弃渣压埋,都不同程度的对原地貌形态、地表岩石结构和地表植被造成破坏,降低或丧失了其原有的水土保持功能,加速了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对工程建设破坏的这部分地表计入损坏水保设施面积。统计工程建设造成的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为17.85hm2,见表3—4。破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统计表表3—4分区项目区占地类型小计水田旱地菜地草地项目建设区主体工程区防洪墙工程5.302.100.900.308.60建筑物工程0.00管理区管理工程区0.00弃渣区弃渣场0.150.104.124.37临建工程区施工营地及生产区0.300.600.701.60施工道路占地0.701.300.502.50小计6.304.152.204.4217.07项目影响区弃渣场影响区0.080.08施工道路影响区0.100.100.500.70小计0.100.100.580.78合计6.404.252.205.0017.852项目及项目区概况3.4.4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面积及流失总量的预测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面积的预测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面积就是施工开挖或弃渣压埋等所有扰动地表且使该区域水土流失量改变显著的面积,即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面积按施工前的流失程度分为新增水土流失面积(施工建设前基本不流失的地表,如水田)和叠加水土流失面积(施工建设前有较强流失的地表,如履盖度一般菜地、旱地和较好的荒草地)。根据实地调查统计新增水土流失面积6.4hm2,叠加水土流失面积11.45hm2。可能造成水土流失面积见表3—5。表3—5可能造成水土流失面积(hm2²)分区项目区新增流失区叠加流失区小计水田旱地菜地草地项目建设区主体工程区防洪墙工程5.302.100.900.308.60建筑物工程0.00管理区管理工程区0.00弃渣区弃渣场0.150.104.124.37临建工程区施工营地及生产0.300.600.701.60施工道路占地0.701.300.502.50小计6.304.152.204.4217.07项目影响区施工道路影响区0.100.100.10.500.70弃渣场影响区0.080.08小计0.100.100.500.78合计6.404.252.204.9217.85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预测侵蚀主要指土壤及其母质在外营力作用下(包括自然作用和人为作用)发生的多种破坏、移动和堆积过程。对于本工程来说,主要指施工开挖产生的弃渣量和地貌形态、土壤结构及地表植被破坏后造成的加速侵蚀量。弃渣造成流失量的预测建设过程中的弃土、弃石、弃渣是产生水土流失的基础,但并不是所有的弃渣都能流失,只有发生有效输移的部分才构成流失。这里采用以下公式计算:WS2=ΣDeiWi式中:WS2——排放弃渣产生的流失量(t)Dei——各弃渣场堆放的弃渣量(t)某县某某河防洪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Wi——各弃渣场的流失系数。影响弃渣流失系数的因素较多,主要与弃渣堆放的地形部位、暴雨径流等动力条件、弃渣物质组成以及防治措施等四项因素有关。根据现场调查,本工程弃渣为以土渣为主的土、石渣混合体,堆放于山凹间,结合本工程区降雨强度综合考虑,弃渣流失系数取0.35。本工程弃渣74.4万m3,约133.92万t。经计算,弃渣造成的流失量为26.04万m3,折合46.87万t。由此可见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大量的弃土、石渣,如不经任何处理,松散堆积,则会造成大量流失。破坏地表新增流失量预测新增侵蚀按下式计算:式中:Ws——年新增侵蚀量(t)Fi——产生新增侵蚀量的面积(km)Msi——原地面侵蚀模数(t/km.a)M′si——施工扰动后侵蚀模数(t/km.a)原地面侵蚀模数的确定,根据区域相关水文实测资料和歙县水保实验站实测资料来估算。项目区的平均土壤侵蚀模数取为1550t/km·a。参照相关水文资料,估测水田拦沙效益η=90%。考虑施工区地形地势,施工前原地面侵蚀模数Ms平均取1550t/km.a。施工建设后侵蚀模数的确定施工期侵蚀模数可参照当地裸露地侵蚀模数确定,在影响期,取裸露地与荒坡地侵蚀模数的平均值。根据实测资料统计,裸露地平均年侵蚀模数Ms=29173t/km.a,天然荒坡地平均年侵蚀模数Ms=10760t/km.a。因此,施工期侵蚀模数取Ms′=29173t/km.a,影响期Ms2项目及项目区概况′=19966t/km.a。新增侵蚀量计算结果根据产生新增侵蚀量的面积及施工扰动前后扰动的地面侵蚀模数,计算得工程建设共产生的新增侵蚀量为7.22万t(永久建筑物占地在影响期将不再形成流失,故对其在影响期的新增侵蚀量不考虑),平均年侵蚀量1.44万t。其中施工准备期侵蚀量0.34万t;施工期侵蚀量4.7万t;影响期侵蚀2.17万t。预期减少侵蚀量即通过本水保方案的措施治理、侵蚀模数达到方案目标值750t/km·a时能够减少的流失量,为7.17万t。各区侵蚀量指数计算表见表3—6。表3—6各区侵蚀量指数计算表区域时段(a)时段(a)面积(hm2)原生土壤侵蚀模数(t/km2.a)扰动后土壤侵蚀模数(t)背景流失量(t)预测流失量(t)增加流失量(t)主体工程区施工准备期0.2542.47155029173164.573097.442932.87施工期2.7542.471550291731810.2834071.8832261.59植被恢复期240.571550199661257.6716200.4114942.74工程管理区施工准备期0.250.41550291731.5529.1727.62施工期1.250.41550291737.75145.87138.12植被恢复期10.381550199665.8975.8769.98碴场区1#碴场施工准备期0.12.441550291733.7871.1867.40施工期2.92.44155029173109.682064.281954.60植被恢复期22.4415501996675.64974.34898.702#碴场施工准备期0.13.61550291735.58105.0299.44施工期2.93.6155029173161.823045.662883.84植被恢复期23.6155019966111.601437.551325.953#碴场施工准备期0.12.661550291734.1277.6073.48施工期2.92.66155029173119.572250.412130.84植被恢复期22.6615501996682.461062.19979.73临时工程区施工营地及生产区施工准备期0.12.71550291734.1978.7774.58施工期2.92.7155029173121.372284.252162.88植被恢复期22.715501996683.701078.16994.46施工道路区施工准备期0.16.815502917310.54198.38187.84施工期2.96.8155029173305.665752.925447.26植被恢复期26.8155019966210.802715.382504.58合计4658.2276816.7272158.51侵蚀总量预测某县某某河防洪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工程施工过程中总侵蚀量为因排弃废方增加的侵蚀量与地表总侵蚀量两项合计,弃渣侵蚀量为46.87万t,扰动地表新增侵蚀总量为7.22万t,项目区侵蚀总量为54.09万t,因工程建设造成新增水土流失总量为54.09万t,年平均新增侵蚀量10.82万t。3.5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预测某县某某河防洪治理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工程区征地范围内的地表将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局部地貌将发生较大的变化,如不采取水土保持措施,项目区内新增水土流失量达54.09万t,将对区域土地生产力、区域生态环境及区域内河道冲淤变化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1)对土地生产力的影响水土流失将使较肥沃的地表土资源被冲走,区域土壤倾向贫瘠化、荒漠化,土地生产力降低。(2)对工程本身的影响水土流失将影响本工程的施工建设和运行。工程施工区产生的弃土如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流失的水土将进入施工现场,影响施工进度,以及生产期的安全运行,也对人员的人身安全构成威胁。(3)对河道的影响某县的某某河是当地百姓及下游人民的生命之源。伴随泥沙的汇入,将淤积下游河道,影响行洪,而且流失物中的有害物质对下游造成水质污染,影响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3.6指导性意见新增水土流失量主要为工程施工产生的弃渣,因此,重点防治区段在主体工程施工场地、渣场转运点和渣场区。从水土流失强度预测来看,应采取工程措施拦护弃渣,辅以植物措施。对渣场及其临时堆放点必须设置排水设施,防止雨水冲刷渣料流失。从水土流失强度和流失总量预测来看,监测的重点时段在施工期,2项目及项目区概况重点区段为渣料的临时堆放点和弃渣场。某县某某河防洪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4水土流失防治方案4.1防治原则和目标4.1.1防治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及有关配套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结合平原区水土保持特点,针对项目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水土流失问题,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控制因项目建设所产生的水土流失,使水土流失在短时间内减少到最低限度,尽早恢复因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编制原则如下:1)结合本项目建设的特点,从实际出发、贯彻执行“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针。2)研究项目区水土流失和治理状况,提出技术可行、经济合理、便于操作的防治措施。3)坚持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原则。4)在措施布局上,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重点治理和预防相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配套,永久性措施与临时性措施相结合,建立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水土保持措施的建设,首先应保障主体工程的运行安全。5)遵循水土保持措施与环境绿化、美化、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紧密结合的原则,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发展。4.1.2防治目标水土保持防治总目标为:因地制宜地采用各类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全面控制工程及其建设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新的水土流失,恢复和保护项2项目及项目区概况目区的植被和其它水土保持设施,通过建立有效的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网络,及时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促进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本工程项目区涉及重点预防监督区,根据建设类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适用条件和工程的建设特点,确定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目标,防治责任范围水土流失防治应达到以下六项指标。具体防治指标见表4-1。表4-1工程水土流失防治目标表项目防治目标主体工程区管理工程区渣场区综合指标建设期试运行期建设期试运行期建设期试运行期建设期试运行期1、扰动土地整治率%989898982、水土流失总治理度%959590953、水土流失控制比1.01.01.01.01.01.01.01.04、拦渣率%95989598959895985、林草覆盖率%2020206、植被恢复系数%989895984.2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依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结合本工程建设及运行期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情况,通过现场查勘和对技术资料的研究,确定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4.2.1项目建设区项目建设区包括主体工程建设区(包括防洪墙工程、河道工程、建筑物工程)、管理工程区、弃土(渣)场、施工营地及生产区、施工道路区等区域。根据设计及施工布置,项目建设区面积64.59hm2,主体施工区占38某县某某河防洪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地46.07hm2,管理工程区占地0.4hm2,堆弃渣场区占地8.62hm2,施工临时占用区占地9.5hm2,占地类型包括水田、旱地、菜地、荒地、滩地、草地等。4.2.2直接影响区本工程直接影响主要指施工道路影响区和弃渣场影响区。施工道路影响区1.8hm2,弃渣场影响区0.08hm2。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面积计66.47hm2,详见表4—2及附图6。表4—2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情况统计表单位:hm2分区项目区占地类型小计水田旱地菜地鱼塘荒地滩地城市建设用地草地项目建设区主体工程区防洪墙工程5.302.100.908.1125.940.520.3043.17建筑物工程1.401.502.90管理区管理工程区0.400.40弃渣区弃渣场0.150.104.254.128.62临建工程区施工营地及生产区0.300.600.700.600.502.70施工道路占地0.701.300.504.306.80小计6.304.152.200.0018.6627.940.924.4264.59项目影响区弃渣场影响区0.080.08施工道路影响区0.100.100.500.600.501.80小计0.100.100.500.600.581.88合计6.404.252.200.0019.1628.540.925.0066.474.3主体工程水土保持评价4.3.1主体工程布局评价某县某某河防洪治理工程体系是在充分利用原有工程体系基础上进2项目及项目区概况行布置的,是对现有工程的完善和补充。防洪墙工程采用M10浆砌块石结构型式,有效地减少了投资与工程占地、减少拆迁量。从水土保持方面综合评价主体工程总体布局是合理的。4.3.2工程比选方案水土保持评价选定方案所需土方量小,占地少,投资少。从水土保持角度看,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小。且在护堤地设置绿化带,有利于环境的美化。主体方案选择是合理的。4.3.3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评价a)主体工程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项目主体工程中已安排建设的工程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类:防洪墙工程、活动坝工程、冲填区围堰。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项目投资为3064万元。b)防护工程设计防洪墙工程设计新建防洪墙工程本阶段防洪护岸采用M10浆砌块石重力式挡土墙结构,长14000m,初拟顶宽0.6m左右,迎水坡为1:0~1:0.3,背水坡为1:0.2左右(待下阶段根据地质情况再具体确定防洪扩岸断面)。墙顶高程高于设计洪水位0.5m。活动坝工程设计为满足城市涉水环境要求,规划除保留已建的4座活动坝外,拟在某某河上再建4座活动坝(即每座预留出水位差0.3m)。并规划活动坝的下一级回水至上一级坝脚处河道水深保持0.5m左右,以衔接河道水面线,增加城区的水环境景观效果。1.六级活动坝位于桩号0+130处,坝址处河床地面高程为155.4米,建设坝底高程155.1米,闸门顶,高程160.1米,翻板闸门采用门高2.5米,宽6米型,共15扇,总计90米长。40某县某某河防洪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2.五级活动坝位于桩号0+4600处,坝址处河床地面高程为159.2米,建设坝底高程159.16米,闸门顶高程164.0米,翻板闸门采用门高2.5米,宽6米型,共14扇,总计84米长。3.四级活动坝位于桩号0+6400处,坝址处河床地面高程为163.25米,建设坝底高程162.83米,闸门顶高程166.5米,翻板闸门采用门高2.5米,宽6米型,共14扇,总计84米长。4.三级活动坝位于桩号0+8200处,坝址处河床地面高程为167.35米,建设坝底高程166.49米,闸门顶高程169.9米,翻板闸门采用门高2.5米,宽6米型,共13扇,总计78米长。活动坝施工程序为:土方开挖—石方开挖—坝体砌筑—砼浇筑,土方开挖以机械施工为主,人工清理为辅;石方开挖采用风钻造孔,人工爆破,机械出碴;坝体砼采用半机械化施工,拌和机搅拌,人工双胶轮车运砼入仑,人工平仑,振捣器振捣密实。钢筋则采用机械切割,弯曲,人工绑扎或焊接。C)综合分析与评价1)防洪墙工程的设计,是通过计算及结合当地护岸工程的经验,可满足有关技术要求。防洪墙工程可以有效地控制河势,减少崩岸现象的发生,有利于堤防安全,并可控制水土流失的发展,满足水土流失防治要求。2)活动坝工程的设计,可有效防止水流对河床的冲刷,稳定河床,保护防洪墙安全。同时可防止水土流失,满足水土流失的要求。综合分析认为,主体工程防护设计在满足主体工程正常安全运行的同时,对水土保持和环境要求也考虑的比较充分,基本符合水土保持要求,可起到较好的保持水土作用。4.3.4弃渣评价从水土保持角度考虑:防洪墙清基土及削坡土方就近摊平于堤内外护堤地,若不采取水土防治措施,松散土体随水流运动。利用水上方填筑2项目及项目区概况堤后平台,有利于堤防的稳定。只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水土保持措施,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的发生。4.3.5施工工艺评价本工程施工设计中,尽量做到挖填平衡,施工过程中应边开挖、边回填、边碾压、边采取防护措施;尽量缩短施工工期,减少疏松地面的裸露时间。工程施工时间避开雨季和汛期。施工机械和施工人员按照规划进行操作,不得乱占土地。综合评价认为主体工程施工中考虑土方的调配和合理安排施工期,对水土流失起到了防治作用。但临时弃土未进行防护,应在水土保持方案中补充4.3.6综合评价从水土保持角度看,主体工程布局是在原有工程体系基础上进行的,工程选线、选址及占地类型和面积是合理的,主体工程防护措施基本上可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料场、渣场和施工工艺、施工时序的选取基本符合水土保持要求。但在下阶段和施工中要在满足水土保持要求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由于主体工程设计中侧重的是对主体工程本身的防护,而忽视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区环境的破坏与临时工程引起水土流失的防护措施,在本方案中需要补充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土质边坡的临时防护;(2)防汛道路绿化;(3)护堤地绿化;(4)施工临时用地的土地整治措施等。(5)多余的74.4万m3弃渣末说明去向。42某县某某河防洪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4.4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及水土保持措施布局4.4.1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城市防洪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具体内容为防洪墙砌筑、建筑物新建与改扩建、河道疏浚等。根据工程内容、施工特点以及用地性质,本工程可进行二级分区。一级分区以性质划分,分为主体工程区、管理区、弃渣场区、临建工程区以及移民安置区。二级分区按类别进行划分,主体工程区分为堤防工程防治区、河道工程防治区、建筑物工程防治区,临建工程区划分为施工营地及生产区、施工道路区。4.4.2水土保持措施布局原则及总体布局防治措施的总体布局,以防治新增水土流失和改善工程区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根据项目主体工程开发建设的特点,以水土流失预测为科学依据,合理配置各防治区的水土保持措施。根据各区具体情况分别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综合治理,提高水土保持效果,结合主体工程已有的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同时利用植物措施工程,增加植被覆盖度,减缓地表径流,做到项目开发与防治相结合,“点、线、面”相结合,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形成完整的防护体系。a)预防措施在对主体工程设计方案等资料认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水土保持,对工程设计以及施工中影响水土流失的环节提出适合水土保持要求和建议,进一步优化主体工程设计,提出规范施工的要求,特别是优化挖填工序,尽量做到以挖就填,避免大量弃土乱堆乱放,减少开挖量,采取行之有效的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措施,尽量避免或减少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工程建设中尽量做到挖填平衡,施工过程中应边开挖、边回填、边碾2项目及项目区概况压、边采取护坡措施;尽量缩短施工工期,减少疏松地面的裸露时间,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量避开雨季和汛期。工地临时堆存的土料应注意防护,料堆边坡采取临时拦挡措施和排水设施,堆放高度不宜超过4m。弃土要根据设计要求堆放,应先有拦挡措施和排水设施,后弃渣,再结合要情况布置植物措施。施工机械和施工人员要按照方案设计要求进行操作,不得乱占土地,施工机械、土石及其它建筑物材料不能乱停乱放,防止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贯彻“预防为主,防治并重”的方针,对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加强技术指导,严格监督执法,防止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发生。b)治理措施针对本工程水土流失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采取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主要包括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土地整治措施和临时措施四部分。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总体布局如下:1)工程措施堤防边坡,建筑物下游、排水明渠采取护岸、护底等工程措施防治水土流失;施工营地及生产区布置防护、排水工程;移民安置区排水工程。2)植物措施在适宜绿化的地方,采取植物措施,防治水土流失。植物措施主要包括植物护坡和绿化等。对边坡较缓、立地条件较好的堤防边坡,采用草皮护坡;对工程占用后不具备恢复为耕地的区域,适宜种植林草的,应种植林草,保持水土。工程管理区和移民安置区应安排美化绿化措施。3)土地整治措施在弃土弃渣场(护堤地)、施工营地及生产区和施工道路等工程结束使用后,应实施土地平整和覆土等土地整治措施,恢复原土地利用类型,保持水土。4)临时措施在防洪墙土方工程、建筑物基坑开挖、排水沟开挖、施工道路、施工围堰等工程施工过程中,需采取临时措施防治水土流失,特别是汛期施工44某县某某河防洪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时,必须采取排水、挡护、清理沟道等临时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考虑到临时工程的短时效性,一般选择有效、简单易行且投资少的工程措施。堤防及围堰边坡、建筑物基坑边坡一般采用编织袋装土防护;建筑物施工中的临时弃土、弃渣一般采用编织袋装土挡护和排水沟;结合永久道路建设施工道路边坡一般采用砌石防护措施。4.4.3分区防治措施布置根据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及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工程各分区防治措施布置如下:a)堤防工程防治区堤防工程主要是防洪墙形式,在主体工程中考虑的主要防护工程措施包括:防洪墙迎水侧浆砌块石护岸。需增加的水土保持措施包括植物措施、土地整治措施和临时防护措施:植物措施主要是护堤地绿化树木的种植;防洪墙后绿化;临时防护措施主要是施工期堤坡的防护,拟采用编织袋装土进行防护。b)河道工程防治区河道工程主要是河道疏浚工程。主体工程设计中对河道边坡进行了稳定分析,不会产生土体滑塌等现象。本方案新增的水土保持临时措施为开挖边坡的临时防护措施。c)建筑物工程防治区本工程的主要建筑物包括改扩建交通桥3座、新建活动坝4座。主体工程设计中安排了护砌、护坡、护底等工程防护措施,这些工程的设计均经过结构与水力计算,可以起到水土流失防治的作用。临时措施主要是施工期基坑开挖临时堆土的防护,拟采用编织袋装土拦挡和排水沟。对于土质围堰边坡采用编织袋装土防护。d)弃土(渣)场防治区本工程弃土主要包括河道疏浚工程弃土、防洪墙清基土和建筑物基坑开挖弃土。河道疏浚工程弃土、防洪墙清基土和建筑物基坑开挖弃土除就2项目及项目区概况近用于回填外,沿加固堤线内侧护堤地范围内摊平;本工程弃土(渣)场防治区仅指需集中堆放的弃土(渣)场。e)工程管理区本工程管理区面积0.4hm2,其中建筑物占地0.088hm2,交通及绿化用地面积0.312hm2。因该区域业主会做园林绿化设计,对水保措施设计来说较为敏感,故对此区域仅采取一些临时措施防治水土流失。f)施工营地及生产区本项目可研中施工营地及生产区根据所处位置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布置在原有工程的管理范围内;一部分布置在临时征用的场地。主体工程考虑了施工区防护、排水。本方案根据所处位置不同采取不同的水土保持措施:对于布置在原管理范围内的施工营地及生产区,结合主体工程防治区(堤防工程防治区、建筑物工程防治区)一并防治,不再新增水保措施。对于需临时征用的场区,本方案新增措施为土地平整。g)施工道路区本工程施工道路分为利用现有道路和新建道路。对于现有道路,已有永久性护砌及排水等水土保持设施,本方案不考虑新增水土保持措施。新建施工道路为临时道路,主要考虑临时防护及排水措施和土地整治措施。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见图4.3-1。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总体布局见附图7。图4.3-1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图—填方边坡防护、排水设计——设置护坡、挡墙及排水系统—46主体工程区主体工程已有工程措施植物措施—绿化系数在26.5%左右,无具体设计本方案新增工程措施植物措施——种植香樟、灌木绿篱(小叶黄扬、小叶女贞等)拆迁防护措施——建筑垃圾统一处理临时堆土场挡护及排水——堆砌防护、排水沟及沉沙池补充填方地段不足的浆砌石挡土墙临时防护工程管理区主体工程已有—工程措施场地防护措施施工道路设计、排水工程—尽量结合永久道路、排水规划布置工程措施——栏挡措施废渣场区主体工程已有——工程措施——防护及排水系统本方案新增工程措施——拦渣坝、排水沟设计植物措施——防护林带及绿化要求,恢复植被水土流失分区及分区防治措施体系场地布置方案优化——减少土石方挖填某县某某河防洪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4.5分区防治措施设计4.5.1设计原则以植物措施为主,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坚持水土保持方案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和可操作性原则。a)工程措施本工程排水沟设计标准为防御10年一遇24h最大降雨量。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设计洪水洪峰流量按下式计算:QB=0.278kiF式中QB--最大清水洪峰流量,m3/s;K--径流系数为0.69;i--1h降水降雨强度,为30mm/h;F--坡面集水面积,km2。排水沟断面采用矩形断面,断面尺寸按明渠均匀流公式计算。b)植物措施按照“适地种树”原则,通过分析工程区造林土的立地条件,根据树种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选择造林树种。树种选择遵从如下原则:本方案新增植物措施—植被恢复、植草或栽树(草皮)临时工程区主体工程已有——工程措施——路基开挖、基础处理本方案新增工程措施——边坡防护植物措施——种植行道树2项目及项目区概况①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鉴于造林地土壤肥力水平较低。树种选择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树种的抗逆性,确保造林工程持续、稳定地发挥效益。②达到固土、护坡功能与经济效益有机结合,由于造林地坡面水土流失严重,树种选择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根系发达和根蘖性强的树种,发挥防护林工程的固堤护坡功能,并做到经济效益与防护功能的有机结合,达到以林养堤、以林养林之目的。③确保所选树种有较强的抗风倒能力,如果树种选择不当,极易由于树木风倒而降低堤防的稳定。因此,在树种选择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树种的抗风倒机能,确保工程的安全与稳定。④充分考虑所选树种的色相与季相的变化,造林树种选择过程中,既要突出主栽树种的整体气魄,又要体现造林树种的色相与季相变化,体现防护工程的景观美化效能。⑤充分考虑造林工程病虫害的生态防治问题,树种规划过程中,做到长、短寿命树种的搭配和乔、灌木树种的有机结合,确保生态防护工程能够持续、稳定地发挥效益,同时又达到森林病虫害的生态防治目的。草种选择的原则为:有较强的固土护坡功能,根系发达、草层紧密。耐践踏,扩展能力强。对土壤气候条件有较强的适应性。病虫危害较轻,栽后容易管理。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与周围环境形成和谐的整体。弃土(渣)场防治区、施工营地及生产区、施工道路区选用狗芽根。野生狗牙根与常见的结缕草、假俭草等进行比选,狗牙根分蘖和覆盖力强,且管理粗放。狗牙根为禾本科绊根草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低矮,生长能力强,具根状茎和匍匐枝,节间长短不一,节间着地均可生根。该草喜光稍耐阴,较抗寒。在微量的盐碱地上,亦能生长良好。狗牙根覆盖力强,是很好的固土护坡草坪材料。狗牙根种子繁殖和无性繁殖均可。它的抗热性非常强,同时具有良好的抗寒性。具有叶丛密集,茎低矮,覆盖力强,又能耐频繁的刈割,践踏后易于复苏,较适于粗放管理,少病虫危害,且能耐一定的干旱,对土壤水肥条件要求不高,比较适合于该区生长。堤防工程防治区、工程管理区绿化草坪选用马尼拉。48某县某某河防洪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4.5.2堤防工程防治区a)主体工程已考虑水土保持措施堤防工程设计中,防洪墙迎水侧护岸为M10浆砌块石重力式挡土墙。浆砌块石挡土墙长7km,顶宽0.6m,迎水坡为1:0~1:0.3,背水坡为1:0.2(待初步设计阶段根据地质情况再具体确定防洪扩岸断面)。墙顶高程高于设计洪水位0.5m。b)新增水土保持措施1)措施布置(1)植物措施新砌防洪墙后绿化带内种植草皮进行美化,草皮选用马尼拉。绿化带宽度为0.5m。防洪墙后道路单侧种植行道树。(2)临时防护措施对新建或加固土质堤坡施工期采用编织袋装土进行临时的防护,以免雨淋沟的产生。编织袋装土4800m3,需编织袋6万条。2)措施设计堤防工程防洪墙20000m,墙后道路长13000m。防洪墙后道路单侧种植香樟作为行道树,行道树间距采用4m计2500株。造林采取挖穴方式,其整地规格直径80cm×深80cm。新砌防洪墙后绿化带内种植草皮进行美化,草皮选用马尼拉。绿化带宽度为0.5m。新筑防洪墙长度14000m,绿化带面积7000m2,需马尼拉草坡7000m2。防洪墙工程水土保持设计见附图。3)工程量根据工程布置与设计,堤防工程防治区新增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工程量见表4—3。表4—3堤防工程防治区新增水保工程量计算成果表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备注1、植物措施2项目及项目区概况1)防洪墙后道路单侧香樟株2500胸径7cm,土球50cm2)新筑防洪墙绿化带马尼拉草皮m270002、临时工程措施1)编织袋装土m318004.5.3河道工程防治区河道工程的主要内容是河道疏浚。主体工程设计中对护岸工程经过了结构计算,对河道边坡进行了稳定分析,不会产生护岸滑塌等现象。4.5.4建筑物工程防治区a)主体工程已考虑水土保持措施某县某某河防洪治理工程中,建筑物工程包括改扩建交通桥3座、新建活动坝4座。工程设计中,安排了浆砌石挡土墙、护砌、护坡、护底等工程防护措施,这些工程的设计均经过结构与水力计算,可以起到水土流失防治的作用。b)新增水土保持措施1)措施布置(1)临时防护措施对建筑物基坑开挖的临时弃土设置临时堆土区,临时堆土场设置拦挡和排水设施。对施工中采用的土质围堰边坡以及建筑物基坑边坡采用临时的防护措施。2)措施设计(1)临时堆土场设置7处25m×25m临时堆土场,临时堆土场区四周用编织袋装土土坎挡护,并在四周布置排水沟。土坎高1.0m,宽0.4m,计需袋装土280m3,需编织袋9240条。排水沟为土沟,梯形断面,底宽0.4m,沟深0.4m边坡1:1.5,纵坡为自然坡。计需开挖土方50某县某某河防洪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420m3。(2)基坑开挖与围堰交通桥基础、活动坝基坑开挖与围堰边坡采用编织袋装土临时防护。共需装土编织袋15000条。3)工程量估算根据工程布置与设计,建筑物工程防治区新增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工程量估算见表4—4。表4—4建筑物工程防治区新增工程量计算成果表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备注1临时工程措施1)排水沟土方开挖m34202)编织袋装土m37304.5.6弃土(渣)场防治区基本情况弃土(渣)主要包括沿堤线的清基土,建筑物基坑开挖回填后的多余土方,施工围堰拆除弃土,河道疏浚弃土。根据工程设计,工程弃渣流向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1)59.4万m3弃渣的摊平于堤防护堤地。(2)3.1万m3其他建筑物基坑开挖回填后的多余土方用于建筑物管理范围内的绿化用地平整。(3)多余74.4万m3弃土(渣)运输到综合经济园区和各弃渣场。30万m3被某县综合经济园区利用,44.4万m3运输到3个弃渣场。经统计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有62.5万m3被本工程利用,因此本工程总弃渣量74.4万m3(土方73.15万m3,石方1.25万m3)。渣场规划原则为了防止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弃渣造成水土流失加剧和区域石漠化、荒漠化,保护项目区内的生态环境,必须对渣场进行合理规划,确定渣场规划原则。2项目及项目区概况(1)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工程布置及施工总体布置,采取就近的原则,安全合理的布置渣场,尽量缩短出渣运距,减少施工干扰。(2)结合主体工程施工及施工场地平整,充分利用开挖渣料,减少工程最终弃渣,降低工程造价。(3)渣场应布置在地形、地质条件较好的区域,防止造成大量新增水土流失,避免引发泥石流。(4)渣场应尽可能不占或少占耕地,降低对项目区内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减少工程建设对居民生产生活的负面效应。(5)渣场应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安全可靠。渣场布置及场地处理方案渣场布置在海棠镇兴村河口处布置1#弃渣场、海棠镇张家埂村布置2#弃渣场、海棠镇下汤家布置3#弃渣场。工程弃渣堆放处理场地占地8.7hm3。各渣场占地、处理弃渣量等见表4—5。各弃渣场弃渣处理情况表4—5序号渣场名称面积(hm2²)处理弃渣(万m3³)11#弃渣场2.4413.622#弃渣场3.616.333#弃渣场2.6614.54综合经济园区305合计8.774.4场地处理方案对于各弃渣场,修建浆砌块石挡渣墙做好拦护,并在弃渣场上边坡设置排水沟,在堆渣结束后清理平整并在表面种植牧草进行临时性防护。施工作业过程中的出渣要求为了减少因弃渣堆置不当,破坏自然、生态环境,造成水土流失,工程出渣必须及时运输至指定渣场集中堆放,非特殊情况不得沿途沿线随意倾倒,更不能将弃渣向河道内倾倒。运输车辆在运渣过程中不得让弃渣随意散落。对于弃渣临时堆放点,要做好临时排水等防护措施,在雨天要52某县某某河防洪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做好遮盖。工程措施设计设计原则根据各弃渣场地形特点,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的要求,确定工程措施的设计原则为:(1)通过在渣场下边缘设置浆砌石挡渣墙,防止因暴雨冲刷形成坡面流失和渣体失稳。(2)通过在渣场上边缘设置排水沟,以防止暴雨期坡面来水冲刷渣体。(3)通过控制堆渣体边坡坡度,保持渣体边坡稳定,防止发生局部垮塌。(4)通过设计比较,优选最佳方案。弃渣场拦渣措施设计为了防止这一片荒地对该区域的荒漠化,消除其对下游潜在的泥石流威胁,根据当地的地形,在坡脚修建干砌块石挡渣墙进行拦护处理。在挡渣墙修建结束后,清理平整场地,弃渣场的边坡坡降尽量控制在1∶1.5。挡渣墙为重力式挡土墙,墙身高3.0m,顶宽0.5m,墙背坡度1∶0.3,墙面直立,基础高0.30m,基础宽2.0m,基础开挖以挖至基岩或坚硬土层为准,整个墙体干砌石砌筑。具体设计详见建筑物设计图。经计算,各弃渣场共修建挡渣墙490m,工程量为:人工挖沟槽280m3,干砌块石1025m3。弃渣场排水措施设计为防止山体坡面汇水冲蚀渣体,在弃渣堆放前拟于弃渣场上游外缘修建截水沟,截水沟设计同建筑物工程防治区排水措施设计。经计算,设计修建截水沟1780m。总工程量为:人工挖截水沟612m3。稳定计算挡土墙计算假定:土压力按朗肯理论计算,弃渣容重取1.85t/m³,渣体内摩擦角取33°;干砌块石墙体容重取2.1t/m3;墙体与基础2项目及项目区概况的摩擦系数取0.5;并考虑墙后0.50m的水压力。挡土墙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采用下述公式计算:(Ks≥1.2)其中:Ks——抗滑稳定安全系数f——摩擦系数ΣG——竖向荷载总和(kN)ΣE——水平向荷载总和(kN)挡土墙的抗倾稳定安全系数采用下述公式计算:(kt≥1.2)其中:Kt——抗倾覆安全系数G1——墙体重量La——G1对墙趾点的力矩Lb——Pay对墙趾点的力矩Lh——Pax对墙趾点的力矩挡土墙的基础应力采用下述公式计算:其中:R——竖向荷载总和(kN)B——截面宽度E——偏心距经计算挡土墙均满足稳定要求,计算结果见表4—6。挡土墙稳定计算成果表表4—6位置类型抗滑安全系数抗倾安全系数偏心矩(m)最大应力(kpa)最小应力(kpa)干砌石挡渣墙1.683.620.0992.249.85植物措施对弃渣场进行土地整平后,在整理好的渣场表面上采取植物措施进行植物防护处理。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乔木树种选用适应性强、生长快、萌蘖力强的当地树种女贞,栽植乔木女贞5220株,草籽选用狗牙根,撒54某县某某河防洪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铺种植,撒铺面积8.7hm2,草籽用量391.5kg。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详见附图。3)工程量弃土(渣)场区新增水土保持工程量计算成果见表4—7。表4—7弃土(渣)场区新增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计算成果表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备注1工程措施1)排水沟、截水沟土方开挖m36122)干砌石m310253)人工挖沟槽m32804)土地整地hm28.72植物措施1)渣场表面撒狗牙根草籽hm28.7栽植乔木女贞株52204.5.7工程管理区主体工程管理设计中征地0.40hm2,土地作为建设管理单位用地。其中绿化用地面积0.20hm2,在主体工程中已在户外工程投资中计列投资。本方案不再补充其他措施。4.5.8施工营地及生产区由于工程紧靠县城,交通较为便利,施工机械的修理拟利用附近的机修厂,工程区内仅考虑简单的零配件的更换,工程用房主要为生活用房和施工仓库。防洪堤工区施工用房按施工分区布置在防洪墙背水侧护堤地上。建筑物工区施工用房,靠近施工现场布置。在施工设计中,已考虑了施工区防护、排水措施。方案增加土地的迹地恢复措施。本工程施工营地及生产区面积2.7hm2,拟对该区采取土地平整的防治措施。土地平整面积1.1hm2。土地平整方法为:清除施工遗留不利于作物生长的的杂物;场地平整过程中参入适量的作物秸秆或者农家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表层土翻松,作为农业用地返还农民。2项目及项目区概况4.5.9施工道路区施工道路中利用现有道路中的护砌和排水沟,可视为现有的水土保持措施。本工程共临时性施工道路长20000m,占地面积6.8hm2。土地整治面积0.1hm2。规划对临时施工道路两侧采用干砌块石拦挡和临时排水沟。砌石高约1.5m,顶宽0.4m,外侧垂直、挡土侧坡坡度1:0.3。需护砌长度500m,需砌石150m3;临时性排水沟长850m,采用土沟,底宽0.4m,深0.4m,边坡1:1.5,需开挖土方272m3。施工道路区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计算成果见表4—8。表4—8施工道路区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计算成果表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备注1土地整治措施1)土地平整hm20.12临时工程措施1)排水沟土方开挖m32722)干砌块石m34694.5.10移民安置区本工程迁移安置,征地后进行购商品房进行拆迁户安置。4.6种草和造林技术要求4.6.1种草技术要求a)草坪铺植技术建议在铺植草坪时,适量施一些有机肥或复合肥,以利于草坪群落的迅速形成。草皮规格为10cm的小方块,或5×15cm大小的长条状草块。在堤防或边坡上铺草皮,应从坡的最低点向上铺,铺草皮的方向应与坡地垂直,并且草皮错列铺设,草皮呈品字型配置,以防止大雨或浇灌56某县某某河防洪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时水土流失,铺植后应注意拍实和浇水。堤防工程防治区及弃土(渣)区草皮采用散铺方式;建筑物及管理区、移民安置区草皮采用满铺。b)籽播技术狗牙根籽播品种为进口脱壳草籽,按照0.45kg/100m2的播种量,进行狗牙根播种繁殖,当然还应根据种子发芽率的高低进行适当调整。播种方法采用散播,覆土厚度以1cm为宜,再浇水湿润。整地:耕翻20cm左右的土层,清除土层中的碎石等杂物,以得到一个质地疏松、透气、平整、排水良好、适于草种生长的苗床。种子处理:去杂、精选,保证种子质量,在春末夏初或夏季播种前,将精选的草种浸泡24小时。施肥:适当施有机肥或N、P、K复合肥,然后用锄、耙和钉齿耙人工精细作业将平台翻耕和平整。播种:要求沿等高线进行带状条播,沟宽10~15cm,沟间距15cm,开沟播种覆土厚度以1cm为宜,否则将影响种子的出苗率。c)植后管理清除杂草:播种形成的草坪,难免有杂草的侵入,适时清除杂草,有助于草坪的正常生长发育。适时浇水:新种植的草坪,根系尚未形成,抗旱能力较弱,适时进行浇水,有助于草坪的生长与定居。追肥:鉴于草坪种植地的土壤贫瘠、紧实,水肥条件差,不利于草坪的生长,适时追肥对草坪的定居与敷衍有重要作用。防止践踏:在草坪种植的初期,严防人为活动和牛、羊等的践踏,确保草坪的正常生长。病虫害防治:注意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防治。修补雨淋沟:暴雨后及时修补雨淋沟,并补植草皮。4.6.2造林技术要求a)造林技术要求2项目及项目区概况乔木树种要求在11月底或12月初完成挖穴工作,以便土壤冻拔疏松,提高造林成活率。栽植穴根据树木直径大小,规格一般为0.8m×0.8m。并回填40-50cm的熟土,每穴施基肥(饼肥)0.5kg,要求基肥与土壤充分混合后方可栽植。有条件的,栽植前苗木的根部用生根水或“旱地龙”浸泡一下,可大大提高成活率。栽植时严防苗木窝根,并用锄头夯实。大规格苗木需用木撑固定。对于灌木树种,栽植穴规格要求为30cm×30cm×30cm,并适当回填一些熟土后,再进行种植。b)植后管理技术要求苗木栽植后,要求及时浇透一次定根水,这一点很重要,以确保苗木的成活。另外,平时还应根据天气状况,做到适时浇水或排水,防止苗木因体内过量水分损失或土壤积水而死亡,这是栽后管理的首要环节。用机械洒水时不得直接冲击地表,以防对坡面造成冲刷。另一方面,还应根据各树种的特点,注意监测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时采取防治措施。585施工组织设计5.1水土流失防治项目与工程量某县某某河防洪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方案采取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土地整治措施以及施工临时措施。根据各防治分区工程量统计,本方案新增水土保持工程量汇总如下:工程措施:土方开挖1032m3,干砌石1025m3。植物措施:植草皮7000m2,撒草籽391.5kg,种植乔木7700株。土地整治:土地平整9.9hm2。临时工程措施:编织袋装土84240条,土方开挖272m3,干砌块石469m3。本工程水土保持防治措施主要工程量见表5—1。表5—1工程主要工程量汇总表序号及工程项目人工挖排水沟(m³自然方)人工挖沟槽(m³自然方)干砌石(m³砌体方)编织袋土填筑(m³堰体方)土地平整hm2直播种草—草籽(狗芽根)(hm²)铺草皮(马尼拉)m2植苗造林—香樟(万株)1.堤防工程防治区1)防洪墙后道路单侧香樟0.252)新筑防洪墙绿化带马尼拉草皮7000.003)编织袋装土1800.002.建筑物工程防治区1)排水沟土方开挖4202)编织袋装土7303.堆弃渣场区1)排水沟、截水沟土方开挖6122)干砌石10253)人工挖沟槽2804)渣场表面撒狗牙根草籽8.705)土地整治措施8.706)栽植乔木女贞0.524.施工营地及生产区1)土地整治措施1.105.施工道路区1)土地整治措施0.102)排水沟土方开挖2723)干砌块石469合计13042801494.002530.009.908.707000.000.775.2施工组织设计5.2.1设计原则a)与主体工程相互配合、协调,在不影响主体工程施工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主体工程创造的水、电、交通等施工条件,减少施工辅助设施工程量;b)按照“三同时”的原则,水土保持措施实施进度与主体工程建设进度相适应,及时防治新增水土流失;c)施工进度安排坚持“保护优先,先挡后弃,及时跟进”的原则。弃土区先采取挡土措施,临时工程施工区完毕后,按原占地类型及时进行恢复,植物措施在具备条件后尽快实施。5.2.2施工条件工程项目建设区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堤防区、建筑物区、料场区、弃土(渣)场区等水土保持施工部位均有施工道路相通,满足水土保持工程交通要求。施工区附近水源充足,能满足水土保持工程施工和生活用水需要。本水土保持项目施工砂石材料用量较少,可结合主体工程一起采购。水泥可从当地市场采购。水土保持所用的苗木种籽可从当地种籽站采购。施工用电及交通均与主体工程结合,用电沿线可与地方电力部门协商,就近接用。施工交通主要采用陆路运输方式。5.2.3施工组织形式a)临时工程措施水土保持工程临时工程措施主要有干砌块石挡土墙、排水沟、编织袋装土等,施工时应根据各水土保持区域具体的工程措施合理安排各施工工序,减少或避免各工序间的相互干扰。由于施工断面较小,主要采用人工施工。b)植物措施植物措施主要有种植乔、灌木或草皮绿化,植物措施要选择多雨季节或雨季即将来临之前进行,防止恶劣天气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种籽播撒前,在种草区域内铺填一定厚度的耕植土,施足底肥,深耕细作,保证土壤温度为草种正常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5.2.4水土保持的施工质量要求水土保持工程实施后,各项治理措施必须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并经规定的质量测定方法确定后,才能作为治理成果,进行数量统计。根据《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GB/T15773)规定:水土保持各项治理措施的基本要求是总体布局合理,各项措施位置符合规划要求,规格、尺寸、质量使用材料、施工方法符合施工和设计标准经暴雨考验后基本完好。砌石挡墙料石的规格、质量均应符合设计要求,胶合材料(水泥、灰浆等)性能良好,砌石牢固、整齐。排水沟要求能有效地控制上部地表径流,排水去处有妥善处理。在经规定频率的暴雨考验后,砌石挡墙、排水沟的完好率在90%以上。水土保持种草的位置应符合各类草种所需的立地条件,种草密度达到设计要求,采用保土能力强的优良草种,当年出苗率与成活率在80%以上,三年后保存率在70%以上。5.4实施计划进度在措施实施进度安排上,实行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结合各项工程各施工区域的施工安排,考虑水土保持本身的特点,与工程建设同步实施。主体工程的实施进度计划安排为:分3个年度实施,2007年1月开始至2009年12月,根据本工程的施工特点,计划在三个枯水期内结束施工,本工程总施工期计划为三年。每年施工均安排在当年9月至次年2月。第一年度完成桩号0+0—0+3600段的河道的清淤疏浚任务,并建设六级自动翻板坝;第二年度完成桩号0+3600—0+6400段的河道的清淤疏浚任务,并建设五级自动翻板坝、改建青兰桥;第三年度完成桩号0+6400—0+10000段的河道的清淤疏浚任务,并建设四级自动翻板坝、三级自动翻板坝、改建澄川桥、改建金桥。坝、桥、护堤均分二期进行,分别在河中心线左右两边,一边施工,一边导疏。一期施工时间为9月中旬至12月底;二期施工时间为12月中旬至次年2月底。若开工期延后,则工期顺延。根据主体工程进度计划,制定本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实施进度计划见附图。6水土保持监测6.1监测目的对开发建设项目在生产建设和运行初期的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效果进行监测是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实施各项水保防治措施前后的水土流失特点及效果的监测,为水土保持方案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为研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规律和做好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为以后类似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提供可靠的类比资料。通过现场调查以及定位监测等手段,对主体工程施工期和林草恢复期的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治理情况、治理工程的质量与效果进行监测,分析该工程水保方案和水保措施的实施情况、实施效果,了解工程建设引起的水土流失的变化,及时提出应采取的措施,以便建设单位对水土保持措施未实施到位,造成水土流失的项目及时处理。6.2监测原则为了反映某县某某河防洪治理工程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水土流失背景,掌握水土保持工程水土流失的因子、方式、强度、土壤流失量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分析水土保持工程的防治效果,为工程验收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27-2002)要求,保证监测成果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制定本监测工作原则。1)全面调查与重点观测相结合全面调查监测是对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水土流失环境状况和本底值进行全面了解,以便对水土保持工程实施后水土流失及防治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在整个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内,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效果监测的重点区域是料场、弃土场(护堤地、冲填区)等附属项目。2)动态观测和动态分析相结合对变化较小的水土流失因子,进行观测或调查,作为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的状态指标,进行分析。这些指标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地面组成物质、植被种类与覆盖度和责任范围内不同功能分区情况等。对变异较大的水土流失因子,分阶段进行观测记录,作为分析水土保持工程施工期和林草恢复期两个不同阶段水土流失动态变化的分析指标,整理分析相互关系与变化趋势。这些指标主要包括降雨、径流、泥沙、土壤侵蚀方式与流失量、主要水土保持工程进展与防治效果等。6.3监测内容根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27-2002),项目区监测主要包括水土流失监测、水土保持措施数量、质量及效果监测。1)水土流失监测包括不同侵蚀类型的面积、强度、流失量监测和水土流失危害监测。主要是对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子进行监测,包括降雨、地形、地貌、植被类型和覆盖率、水土保持设施数量和质量。监测指标主要包括侵蚀等级和面积、侵蚀量、径流量以及相关泥沙数据。2)治理措施进度监测主要监测各项治理措施的建设进度和实际达到的质量标准。主要内容包括对料场、弃土弃渣场、冲填区、大型开挖面、以及临时工程等水土保持措施的执行情况、施工质量、技术服务工作的实际效果监测。3)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监测对所实施的各类防治工程的防治效果、控制水土流失量、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进行监测。要因地制宜地采用水文法、插钎法、简易观测法等方法对项目区的典型治理单元、单项措施等不同部位,分别监测其拦沙、蓄水效益。该部分是项目监测的主要内容。6.4监测方法本工程采用调查监测法、地面观测法和场地巡查对本项目各监测区不同时期不同时段的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效果进行监测。a)调查监测水土流失因子监测、水土流失量监测、水土保持设施监测、水土保持效益监测采用调查监测。调查监测以普查法和抽样法为主。对弃土弃渣量变化、地表植被及其水土保持设施破坏面积采用普查法。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量、水土保持林草成活率、工程质量等,通过抽样法。抽样调查时应注意选点要有足够的数量和代表性。具体调查方法按《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执行。b)地面观测水土流失量较大的加固、新筑堤防形成的坡面,基坑开挖临时堆土区边坡等采用地面观测。地面观测主要采用简易水土流失观测场和简易坡面量测法。c)场地巡查整个项目施工期间,对于施工场地时空变化复杂,难以进行定位监测的项目采用巡查的方式监测。现场巡查重点是弃土弃渣场、冲填区、料场6.5监测点布设a)监测点布设的原则(1)根据工程总体布置情况和水土保持监测内容,在不同分段布设监测点;(2)监测点应选取规模较大,具有代表性项目;(3)监测点布设应距村庄较近,交通便利,便于管理。b)监测点的布设根据监测点布设原则,初步选定15个监测点,具体布设位置见表6—1。工程建设中水土保持监测点的布设可根据工程实施情况,由水土保持监测单位在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中具体落实。表6-1水土保持监测点布置序号位置监测项目监测方法项目名称位置1堤防工程(3个)0+700,1+800,3+400堤防水土流失及防治效果简易水土流失观测场场地巡查2交通桥(1个)4+600水土流失及防治效果调查监测场地巡查3活动坝(1个)三级活动坝建设区水土流失及防治效果调查监测场地巡查4弃渣场(3个)1#、2#、3#渣场场区水土流失及防治效果调查监测场地巡查5临时堆土区(2个)交通桥建设地临时弃土区水土流失及防治效果简易水土流失观测场场地巡查6护堤地(2个)十字畈、刘村水土流失及防治效果简易水土流失观测场场地巡查7新建进场施工道路(2个)月弯河新村,乙炔气厂施工道路区水土流失及防治效果调查监测场地巡查8管理房(1个)管理房建设地点水土流失及防治效果简易水土流失观测场场地巡查6.6监测时段及频次根据本工程的建设特点及工程运行情况来看,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工程建设期,因此,水土流失监测的重点应放在施工期,包括开挖、取土形成的破坏面,加固、新筑堤防形成的坡面,弃土弃渣及清基土堆放区表面及边坡、撇洪沟开挖面等。监测时段为2007~2011年,分工程建设施工期2007~2009年、运行期2010~20011年。大部分监测工作主要在施工期,为了反映监测区原始水土流失状况,作为工程项目开始后水土流失对比参照数据,在工程施工前进行一次观测。监测频率:建设施工期要定期监测,施工期的3年时间内,在施工及水土保持措施实施过程中的5月(雨季前)、7月(汛期)、10月(雨季后)进行监测,本区是某省暴雨中心边缘,在大雨或暴雨后(24h暴雨量大于50mm)要加测一次,一年三~四次,调查监测和实地巡查根据工程实施进度进行。在运行期考虑到林草恢复期,进入运行期后2年,还需进行观测,监测区观测原则上每年的5月(雨季前)、10月(雨季后)各监测一次,在大雨或暴雨后(24h暴雨量大于50mm)加测一次。调查监测逐年进行。具体监测计划由监测机构负责编制。6.7监测设备、机构与人员监测设备主要包括测量仪器、GPS、自记雨量计、采样设备、室内分析设备(包括计算机、烘箱、天平等)、照相机等。监测工作由业主委托具有水土保持监测资质的机构担任。受委托的监测单位应根据水土保持方案和规程规范编制监测工作细则,并根据监测项目和监测内容安排具有监测资质的监测人员从事具体的监测工作。监测单位应及时整理分析监测资料,对发现问题的应及时处理和上报。每年年底应编制年度监测报告,并报送建设单位。工程验收时提交水土保持监测成果报告。6.8监测经费监测经费应纳入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对方案设计工程监测按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施工临时工程总投资的1.5%计12720元,对主体工程具有水保功能工程监测按主体工程中具有水保功能工程投资的0.2%计61280元6.9监测实施保证措施本项目建设单位应委托具有水土保持监测资质的监测单位承担具体监测工作,按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监测要求,由监测单位编制监测计划,并予以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要求,水土流失监测费由建设单位承担,专款专用,以保证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7投资估算和效益分析7.1投资估算水土保持工程投资包括主体工程中已包括的水土保持工程投资和新增水土保持工程投资。其中新增水土保持工程投资由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工程、独立费用、基本预备费和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组成。新增水土保持工程投资估算的编制原则:工程措施单价、植物措施单价和独立费用、预备费和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均采用水利部水总[2003]67号文颁发《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和定额》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总投资为3185.3万元,其中主体工程水保投资3064万元,新增水保投资121.2969万元。新增水保投资包括:工程措施17.37万元,植物措施38.94万元,临时工程28.49万元,独立费用21.21万元,基本预备费6.36万元,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8.925万元。7.1.1基本依据1、水利部水总[2003]67号文颁发的《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和定额》。(以下简称《67号文》)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3、某省物价局、财政厅、水利厅关于修订并重新印发〈某省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水土流失防治费收缴标准和管理使用办法〉的通知》(某省物价局、财政厅和水利厅皖价费[2006]160号)。4、国家计委、建设部计价格【2002】10号文《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国家、省、地方其他有关规定和标准。5、有关专业提供的设计工程量和图纸等。7.1.2投资价格水平年水土保持投资估算的价格水平年与主体工程的价格水平年相一致,即水土保持投资估算按2005年年第四季度的价格水平进行编制。7.1.3编制办法及费用构成根据水利部《67号文》的有关规定编制,费用项目划分及计算方法:(1)工程措施费=工程量×工程单价。(2)植物措施费=工程量×工程单价。(3)临时工程费=工程量×工程单价或按工程及植物措施费之和的百分比(取1%)进行计算。(4)独立费用=建设管理费+监理费+水土保持监测费+科研勘测设计费+工程质量监督费。(5)基本预备费。(6)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7.1.4基础单价1、人工预算单价:人工预算单价分别为:工程措施为2.66元/工时;植物措施为2.23元/工时。2、材料预算价格:主要工程材料预算价格采用主体工程材料预算价格,其他材料预算价格根据市场调查综合确定,详见附件。7.1.5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单价由直接工程费(包括直接费、其他直接费、现场经费)、间接费、企业利润、税金和扩大系数构成,其中有关费用标准根据《67号文》规定分别采用如下:1、其他直接费: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分别按直接费的1.5%、1.0%计算。2、现场经费: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分别按直接费的5%、4%计算。3、间接费: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分别按直接费的5%、3%计算。4、企业利润: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分别按直接工程费和间接费之和的7%、5%计算。5、税金:按直接工程费、间接费、企业利润之和的3.22%计算。6、扩大系数:按直接工程费、间接费、企业利润、税金之和的10%计算。7.1.6临时工程及独立费用1.临时工程:临时防护设施按设计工程量计算投资,其他临时工程投资按前二部分建安工作量之和的1.5%计算;2.独立费用:建设单位管理费按前三部分建安工作量之和的2%计算;勘测设计费按水利部保监[2005]22号文《关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咨询服务费用计列的指导意见》参考计列,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费合同价计列8万元;工程质量监督费按前三部分建安工作量之和的0.2%计算。7.1.7其他说明1.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依据某省物价局、财政厅、水利厅关于修订并重新印发〈某省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水土流失防治费收缴标准和管理使用办法〉的通知》(某省物价局、财政厅和水利厅皖价费[2006]160号),按实际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乘以0.50元/m2计算。2.基本预备费按一至四部分投资的6%计算。7.2投资估算表水土保持措施总投资及分年度投资见表7—1~7—5。水土保持方案新增水土保持工程总估算表水土保持方案总估算表表7-1单位:万元序号工程或费用名称建安工程费植物措施费设备费独立费用合计栽(种)植费苗木、草、种子费一第一部分工程措施13.17144.200017.37141拦渣工程12.937912.93792施工营地及生产区0.21400.21403施工道路区0.01950.01954设备及安装工程4.20004.2000二第二部分生物措施10.236628.700038.93661植物防护工程10.236628.700038.9366三第三部分施工临时工程28.494628.49461临时防护工程28.494628.4946四第四部分独立费用21.208721.20871建设管理费1.69611.69612工程建设监理费4.00004.00003科研勘测设计费8.00008.00004水土流失监测费7.40007.40005工程质量监督费0.11260.1126一至四部分合计106.0113基本预备费(6%)6.3607静态总投资112.3719价差预备费建设期融资利息损坏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8.9250工程总投资121.2969水土保持方案新增工程措施估算表工程措施估算表—工程措施表7-2序号工程或费用名称单位数量单价(元)合价(元)备注合价173714一拦渣工程1293791挡渣墙107754(1)人工挖沟槽100m³2.809892770(2)干砌块石(挡土墙)100m³砌体方10.25102421049842排水设施4701(1)人工挖排水沟100m³6.1276847013土地整治措施hm28.70194516924二施工营地及生产区2140土地平整hm21.101945.312140三施工道路区1951土地整治措施hm20.11945.31195四设备及安装工程420001监测设备42000(1)主要设备台22000a.JY2—PC—2Y自动雨量监测站台211000.0022000(2)其他设备20000a.沉沙桶、经纬仪、水准仪、摄像机等20000水土保持方案新增植物措施估算表植物措施估算表表7-3序号工程或费用名称单位数量单价(元)合价(元)备注合价389366一植物防护工程3893661草籽(狗芽根)hm²8.7027944(1)弃渣场hm²8.703211.96279442铺草皮(马尼拉)(1)堤防工程100m270587.15411013植树341376(1)香樟百株25.0012812.83320321堤防工程百株25.0012812.83320321(2)女贞21055弃渣场百株52.200403.3621055水土保持方案临时工程估算表表7-4临时工程估算表序号工程或费用名称单位数量单价(元)合价(元)合价284946一临时防护工程2765001堤防工程防治区158333(1)编织袋装土100m³18.0087961583332建筑物工程防治区67439(1)编织袋装土100m³7.308796.2964213(2)人工挖排水沟100m³4.2076832263施工道路区50727(1)排水沟土方开挖100m³2.72989.292691(2)干砌块石100m³砌体方4.6910242.3348037二其它临时工程%1.50563079.398446表7-5水土保持方案独立费用估算表序号工程或费用名称单位数量单价(元)合价(元)备注合价212087一建设管理费%2.084802516961按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施工临时工程总投资的2.0%收取。二工程建设监理费40000业主方与监理方商榷。三科研勘测设计费800001设计费80000协议签订。四水土流失监测费740001对方案设计工程监测%1.584802512720按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施工临时工程总投资的1.5%计。2对主体工程具有水保功能工程监测%0.203064000061280按主体工程中具有水保功能工程投资的0.2%计。五工程质量监督费%0.25630791126按受监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总投资的0.2%收取。7.3效益分析7.3.1基础效益水土保持方案中的防护工程、植物措施将产生明显的基础效益,即保水、保土效益;通过改变微地形、增加地表植被、改良土壤可增加入渗,减轻土壤侵蚀(面蚀)。保水效益的实现最终体现在植物措施的实施上,因在其实施过程中,从整地至栽后管理的全过程集中体现了上述三项措施的实施效果:整地工程改变了微地形,减缓了坡度,最终使坡面汇流速度降低,即雨水从林草冠层向下运动过程中将被重新分配。除具有降水再分配的作用外,植被还有改良土壤的作用。随着植被的生长发育,土壤的水热条件、理化性质和植物活动状况逐渐得到改善,肥力不断提高,土壤团粒数量增加,进而田间持水能力和入渗能力得到了增强,植被生长的环境条件也不断得到改善,形成了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7.3.2社会效益本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实施社会效益,其首先表现在大量的排泥土(弃)土得到了有效防护和充分利用,新的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避免了大量弃渣对环境的影响。其次,有效地防治了堤身边坡及堤顶的土壤侵蚀,保障了工程不会因水土流失而受到影响,合理利用了土地资源,绿化美化了环境,使堤防工作人员、沿线居民和移民有了一个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7.3.3生态效益在实现基础效益的同时不仅可以收到较为显著的社会效益,还可收到明显的生态效益。通过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项目区内扰动土地治理率可达98%,造成水土流失面积的治理度97%,水土流失模数的控制比为1~1.5,拦渣率为97%,植被恢复系数为98%,林草植被覆盖度为20%。各防治目标达到情况详见表7—6。表7—6效益分析汇总表项目方案实施后预测值方案目标值1扰动土地整治率%98982水土流失总治理度%97953水土流失控制比≤1.0≤1.04拦渣率%9795~985林草覆盖率%20206植被恢复系数%98988方案实施保证措施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和国家计委、水利部、国家环保局发布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确保工程水土保持方案顺利实施,在本方案实施过程中,业主单位应切实做好水保工程的招投标工作,落实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监测工作,要求各项任务的承担单位具有相应的专业资质,尤其要注意在合同中明确施工责任,并依法成立方案实施组织领导小组,联合水行政主管部门做好水土保持工程的竣工验收工作。8.1组织领导措施为确保本工程各项水土保持措施落到实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相关法规的规定,工程建设单位应成立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水土保持方案实施管理机构,各有关施工单位、工程监理部门要配专职人员负责组建方案实施队伍,进行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管理,形成自上而下的水土保持管理体制。该管理机构主要负责已经审批的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管理,并与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及水土保持监督机构密切配合,加强宣传工作,保证水土保持方案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与主体工程同步实施。涉及市、区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要积极配合,进行协调和监督。要贯彻“预防为主,防治并重”的方针,对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加强技术指导,严格监督执法,防止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发生。积极向当地群众宣传《水土保持法》,激发群众的热情,使群众更新观念,积极参与水土保持方案的建设,加快方案实施的进度。8.2技术保障措施实施水土保持方案应具备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结构、来源、分工,施工监理组织,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技术服务和监督,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等。8.2.1法律、法规和技术培训加强水土保持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培训,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培养一支懂法规、懂技术、善管理、责任心强的技术队伍。8.2.2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加大科技投入,在方案实施过程中积极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提高效益,节约成本。8.2.3加强技术监督水土保持方案经批准后,生产建设单位应主动与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取得联系,自觉接受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确保方案的实施。加强技术监督,对水土流失、已建和在建的水土保持设施要经常定点、定时进行长期动态监测,以提供可靠的技术参数和依据。8.3资金来源与管理根据《水土保持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费纳入工程的基建费中统筹安排。根据“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工程建设单位应负责施工建设中开挖、弃渣等引起的新增水土流失的防治,承担建设区防护措施的实施。建设单位要做好资金管理,专款专用,保证建设资金及时足额到位,80保障水土保持工作顺利进行。水土保持设计竣工验收时建设单位应就水土保持投资估算调整情况、分年度投资安排、资金到位情况和经费支出情况写出总结。8.4质量保证措施水土保持方案实施过程中应采取“三制”质量保证措施,即实行项目管理制、工程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保证水土保持方案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的设计目标。8.4.1落实施工组织设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有关条款“建设项目中的水土保持设施,必须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规定,本方案批复后,建设单位应按水土保持方案报告提出的防治措施,由具有相应资质单位,完成水土保持部分的施工组织设计,报送相应级别的水土保持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同时,对水土保持方案的变更也应该按有关规定报批。8.4.2明确施工责任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应与主体工程一起,实行招标投标制,建设单位应将本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纳入主体工程施工招标合同,明确承包商在各承包工程区内的水土保持方案、流失防治范围及防治责任,在施工中对主体工程占地区、料场区、弃土(渣)区、施工营地及生产区等防治责任范围应严格按照水土保持方案中的防护措施(包括临时防护措施)、水土保持工程设计图及施工安排进行施工。要合理配备相应专业技术人员,对施工队伍进行技术培训,施工队伍要按照有关规范和设计标准的要求,做到精心施工、文明施工。同时做好水土保持施工记录和其它资料的管理、存档以备监督检查和验收时查阅。8.4.3实行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监理制工程建设单位应在监理合同招标时,明确指出监理机构应具有水土保持工程监理资质或要求监理单位聘请注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监理工程师从事水保监理工作,对水土保持工程从质量、进度和投资等方面实行全方位、全过程控制,切实把水土保持方案落到实处。8.4.4落实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本项目建设单位应委托具有水土保持监测资质的监测单位承担具体监测工作,按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监测要求,由监测单位编制监测计划,并予以实施。同时,监测单位应将监测成果定期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对监测成果进行综合分析,验证水土保持措施的合理性、科学性,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时提交监测专项报告。8.4.5加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为防止水土保持方案流于形式,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业主应成立专门工程监督小组,负责对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进度、质量、资金落实等情况进行监督,保证水土保持方案高标准、高质量、按进度完成。监督小组应有从事水土保持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8.4.6落实方案组织实施方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中规定的组织实施方式和工程建设特点,在与业主单位协商后,确定水土保持方案由业主单位自己组织实施。项目业主单位应成立水土保持方案实施领导小组,该小组要配备具有水土保持专业素质的人员至少2名。在工程施工招标说明书中,应对施工单位的技术力量作出规定,施工单位除了具有一般工程技术人员负责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施工外,还应具有水土保持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82解决技术难题及现场指导施工。8.4.7切实做好竣工验收工作按照三同时制度,水土保持工程应与主体工程同时竣工验收。主体工程验收时,必须验收其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的内容、程序等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规定》执行。首先,由工程的水土保持方案实施领导小组组织自查初验,然后由工程业主单位提出该工程《竣工验收申请报告》,在该申请报告中,专列一项水土保持工程,文字部分应详细列出防治责任范围、防治分区、各类水土保持防治措施的位置、要求的质量和数量,附图应包括工程总体布局图和各项水土保持工程单项设计图。验收组中应包括水土保持工程技术人员。验收项目主要是《竣工验收申请报告》中的水土保持部分。验收重点是总体布局与防治分区是否科学合理、各项措施是否按设计实施以及水保措施的数量与质量,质量验收中应包括林草成活率、保存率,工程措施经汛期暴雨的考验情况等。主要的验收程序为:首先对工程《竣工验收申请报告》中的内容全面审查,然后抽样复查工程的自查初验可靠程度,并到现场重点检查少数取土场的防治措施情况、防治后坡面的冲刷情况以及林草成活情况,并观察工程沿线堤坡防护情况,最终提出验收意见。8.4.8搞好档案管理工作水土保持方案实施过程中,各有关单位应切实做好技术档案管理工作,按国家档案法的有关规定执行。本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批复后,业主应委托主体工程设计的同时一并委托水土保持方案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并报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9结论与建议9.1结论1)某县是国家级旅游城市。一遇洪涝灾害,不仅对本市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给游客和居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对皖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也有重要影响。城市防洪治涝工程实施后,遇20年一遇洪水,能保障保护区内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对该地区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具有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2)根据2002年发布的全国遥感资料,结合实地调查,本项目区为现状无明显水土流失,土壤侵蚀以水力侵蚀为主,强度为微度,侵蚀模数背景值1550t/km2.a,侵蚀形式以面蚀和沟蚀为主。3)某县某某河防洪治理工程具有“点”多,“面”广的特点,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势必会扰动或破坏地表,导致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加剧。项目区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的面积为17.85hm2,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面积9.4hm2。通过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项目区内扰动土地治理率可达98%,造成水土流失面积的治理度97%,水土流失模数的控制比为1,拦渣率为97%,植被恢复系数为98%,林草植被覆盖度为20%。因此,在主体工程建设过程中,落实本《方案》,全面防治法律责任范围内的工程水土流失十分必要,同时,对改善生态环境,维护主体工程安全运行,具有积极作用。4)该《方案报告书》设计深度为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水平年为2010年。本项目建设扰动原地貌面积64.67hm2;损坏原有的84水土保持设施面积17.85hm2。建设期将产生弃土弃渣量74.4万m3。建设期和植被恢复期共产生水土流失量为54.09万t,可能新增水土流失量为54.09万t。工程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域为弃土场区(包括护堤地)。5)对主体工程的总体评价。主体工程设计中,从满足主体工程建设和稳定安全运行的角度考虑,在堤防边坡、沟口涵闸等工程区设计了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这些措施基本达到了防治水土流失的目的。但是,根据项目区防治责任范围内不同的水土流失形式及特点,主体工程设计中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还需要补充、完善。本方案有效地防治主体工程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的水土流失为目的,设计了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6)本《方案》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包括预防措施和治理措施,治理措施主要包括植物措施、土地整治措施和临时工程措施三大部分构成。主要工程量包括:工程措施:土方开挖1032m3,干砌石1025m3。植物措施:植草皮7000m2,撒草籽391.5kg,种植乔木7700株。土地整治:土地平整9.9hm2。临时工程措施:编织袋装土84240条,土方开挖272m3,干砌块石469m3。7)水土保持方案总投资为3185.3万元,其中主体工程水保投资3064万元,新增水保投资121.2969万元。新增水保投资包括:工程措施17.37万元,植物措施38.94万元,临时工程28.49万元,独立费用21.21万元,基本预备费6.36万元,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8.925万元。9.2建议1)在主体工程进行下阶段设计时,应按审批的《某县某某河防洪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中的水土流失防治方案同步开展水土保持单项设计。2)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临时征占的料场、临时工程、施工运输便道等应尽量控制在征占地范围内,以减少对项目周边地区土壤和地表植被的破坏。水土保持工程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单位要通过多种方式提高施工人员水土保持意识,在工程施工中应尽量减少破坏和占用现有水土保持设施,避免因施工人员水土保持意识淡薄而造成人为的生态破坏。3)由于本工程主体设计中未对工程管理区和移民安置区作具体规划设计,下阶段在移民安置区具体设计的基础上,细化移民安置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4)该项目主体工程中未明确弃渣场(冲填区)位置,下阶段选择在明确冲填区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优化该区的防治方案与设计。5)由于本方案水土保持工程量较小,且工期受主体工程影响较大,因此建议在主体工程施工招标时,应将水土保持工程纳入其中,业主与承包商的合同条款中应包括水土保持方案的内容。6)工程区属某省人民政府划定的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建议当地水土保持部门严格执法,加强对开发建设项目的管理,从管理、预防、治理着手,改善工程区域及周边水土流失现状,增强生态自我修复能力。7)建议本方案的水土保持监测单位进一步完善监测方案,做好水土保持监测,及时向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报送监测报告。86',)


  • 编号:1700809700
  • 分类:标准规范
  • 软件: wps,office word
  • 大小:90页
  • 格式:docx
  • 风格:商务
  • PPT页数:1229360 KB
  • 标签:

广告位推荐

相关标准规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