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升级VIP 登录 注册 安全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word文档 > 述职汇报 > 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复试-计算机网络面试简答题

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复试-计算机网络面试简答题

收藏

本作品内容为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复试-计算机网络面试简答题,格式为 docx ,大小 4550668 KB ,页数为 26页

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复试-计算机网络面试简答题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1.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uf06c硬件资源共享:可以在全网范围内提供对处理资源、存储资源、输入输出资源等昂贵设备的共享,使用户节省投资,也便于集中管理和均衡分担负荷。\uf06c软件资源共享:允许互联网上的用户远程访问各类大弄数据库,可以得到网络文件传送服务、远地进程管理服务和远程文件访问服务,从而避免软件研制上的重复劳动以及数据资源的重复存贮,也便于集中管理。\uf06c用户间信息交换:计算机网络为分布在各地的用户提供了强有力的通信手段。用户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传送电子邮件、发布新闻消息和进行电子商务活动。\uf06c分布式处理:当计算机网络中某个计算机系统负荷过重时,可以将其处理的某个复杂任务分配给网络中的其他计算机系统,从而利用空闲计算机资源以提高整个系统的利用率。2.主机间的通信方式\uf06c客户-服务器(C/S):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uf06c对等(P2P):不区分客户和服务器。3.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区别?1.电路交换:整个报文的比特流从源点连续的直达终点,像在一个管道中传输。包括建立连接、传输数据和断开连接三个阶段。最典型的电路交换网络是传统电话网络。2.报文交换:将整个报文转发到相邻节点,全部存储下来,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节点。是存储-转发类型的网络。3.分组交换:将报文分组转发到相邻节点,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节点。也是存储-转发类型的网络。4.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1、带宽(Bandwidth)本来表示通信线路允许通过的信号频带范围,但在计算机网络中,带宽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所能传送数据的能力,是数字信道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率”的同义词,单位是比特/秒(b/s)。2、时延(Delay)总时延=排队时延+处理时延+传输时延+传播时延(1)排队时延分组在路由器的输入队列和输出队列中排队等待的时间,取决于网络当前的通信量。(2)处理时延主机或路由器收到分组时进行处理所需要的时间,例如分析首部、从分组中提取数据、进行差错检验或查找适当的路由等。(3)传输时延(发送时延)结点将分组所有比特推向链路所需的时间。(4)传播时延电磁波在信道中传播所需要花费的时间,电磁波传播的速度接近光速。5.计算机网络提供的服务的三种分类1、面向连接服务与无连接服务在面向连接服务中,通信前双方必须先建立连接,分配相应的资源(如缓冲区),以保证通信能正常进行,传输结束后释放连接和所占用的资源。因此这种服务可以分为连接建立、数据传输和连接释放三个阶段。例如TCP就是一种面向连接服务的协议。在无连接服务中,通信前双方不需要先建立连接,需要发送数据时可直接发送,把每个带有目的地址的包(报文分组)传送到线路上,由系统选定路线进行传输。这是一种不可靠的服务。这种服务常被描述为“尽最大努力交付"(Best-Effort-Delivery),它并不保证通信的可靠性。例如IP、UDP就是一种无连接服务的协议。2、可靠服务和不可靠服务可靠服务是指网络具有纠错、检错、应答机制,能保证数据正确、可靠地传送到目的地。不可靠服务是指网络只是尽晕正确、可靠地传送,而不能保证数据正确、可靠地传送到目的地,是一种尽力而为的服务。对于提供不可靠服务的网络,其网络的正确性、可靠性要由应用或用户来保障。例如,用户收到信息后要判断信息的正确性,如果不正确,那么用户要把出错信息报告给信息的发送者,以便发送者采取纠正措施。通过用户的这些措施,可以把不可靠的服务变成可靠的服务。3、有应答服务和无应答服务有应答服务是指接收方在收到数据后向发送方给出相应的应答,该应答由传输系统内部自动实现,而不由用户实现。所发送的应答既可以是肯定应答,也可以是否定应答,通常在接收到的数据有错误时发送否定应答。例如,文件传输服务就是一种有应答服务。无应答服务是指接收方收到数据后不自动给出应答。若需要应答,则由高层实现。例如,对于WWW服务,客户端收到服务器发送的页面文件后不给出应答。6.为什么计算机网络要分层?\uf06c实现层次之间的独立性:某一层并不需要知道它的下一层是如何实现的,而仅仅需要知道该层通过层间的接口(即界面)所提供的服务。\uf06c简化问题处理难度:由于每一层只实现一种相对独立的功能,因而可将一个难以处理的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个较容易处理的更小一些的问题。这样,整个问题的复杂程度就下降了。\uf06c灵活性好。当任何一层发生变化时(例如由于技术的变化),只要层间接口关系保持不变,则在这层以上或以下各层均不受影响。此外,对某一层提供的服务还可进行修改。当某层提供的服务不再需要时,甚至可以将这层取消。\uf06c结构上可分割开。各层都可以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uf06c易于实现和维护。这种结构使得实现和调试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变得易于处理,因为整个的系统已被分解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uf06c能促进标准化工作。因为每一层的功能及其所提供的服务都已有了精确的说明。7.ISO/OSI参考模型和TCP/IP模型?1、五层协议\uf06c应用层:为特定应用程序提供数据传输服务,例如HTTP、DNS等协议。数据单位为报文。\uf06c传输层:为进程提供通用数据传输服务。由于应用层协议很多,定义通用的传输层协议就可以支持不断增多的应用层协议。运输层包括两种协议:传输控制协议TCP,提供面向连接、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数据单位为报文段;用户数据报协议UDP,提供无连接、尽最大努力的数据传输服务,数据单位为用户数据报。TCP主要提供完整性服务,UDP主要提供及时性服务。(流量控制、差错控制、服务质量、数据传输管理、端到端)\uf06c网络层:为主机提供数据传输服务。而传输层协议是为主机中的进程提供数据传输服务。网络层把传输层传递下来的报文段或者用户数据报封装成分组。(流量控制、拥塞控制、差错控制、网际互联)\uf06c数据链路层:网络层针对的还是主机之间的数据传输服务,而主机之间可以有很多链路,链路层协议就是为同一链路的主机提供数据传输服务。数据链路层把网络层传下来的分组封装成帧。(封装成帧、差错控制、流量控制、传输管理)\uf06c物理层:考虑的是怎样在传输媒体上传输数据比特流,而不是指具体的传输媒体。物理层的作用是尽可能屏蔽传输媒体和通信手段的差异,使数据链路层感觉不到这些差异。2、OSI七层协议:其中表示层和会话层用途如下:\uf06c表示层:数据压缩、加密以及数据描述,这使得应用程序不必关心在各台主机中数据内部格式不同的问题。\uf06c会话层:建立及管理会话。五层协议没有表示层和会话层,而是将这些功能留给应用程序开发者处理。3、TCP/IP它只有四层,相当于五层协议中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合并为网络接口层。TCP/IP体系结构不严格遵循OSI分层概念,应用层可能会直接使用IP层或者网络接口层。8.端到端通信和点到点通信的区别?从本质上说,由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组成的通信子网为网络环境中的主机提供点到点的服务,而传输层为网络中的主机提供端到端的通信。直接相连的结点之间的通信称为点到点通信,它只提供一台机器到另一台机器之间的通信,不涉及程序或进程的概念。同时,点到点通信并不能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也不能说明源主机与目的主机之间是哪两个进程在通信,这些工作都是由传输层来完成的。端到端通信建立在点到点通信的基础上,它是由一段段的点到点通信信道构成的,是比点到点通信更高一级的通信方式,以完成应用程序(进程)之间的通信。”端”是指用户程序的端口,端口号标识了应用层中不同的进程。物理层1.如何理解同步和异步?什么是同步通信和异步通信?在计算机网络中,同步(Synchronous)的意思很广泛,没有统一的定义。例如,协议的三个要素之一就是“同步”。在网络编程中常提到的“同步”则主要指某函数的执行方式,即函数调用者需等待函数执行完后才能进入下一步。异步(Asynchronous)可简单地理解为“非同步”。在数据通信中,同步通信的通信双方必须先建立同步,即双方的时钟要调整到同一个频率。收发双方不停地发送和接收连续的同步比特流。主要有两种同步方式:一种是全网同步,即用一个非常精确的主时钟对全网所有结点上的时钟进行同步;另一种是准同步,即各结点的时钟之间允许有微小的误差,然后采用其他措施实现同步传输。同步通信数据率较高,但实现的代价也较高。异步通信在发送字符时,所发送的字符之间的时间间隔可以是任意的,但接收端必须时刻做好接收的准备。发送端可以在任意时刻开始发送字符,因此必须在每个字符开始和结束的地方加上标志,即开始位和停止位,以便使接收端能够正确地将每个字符接收下来。异步通信也可以帧作为发送的单位。这时,帧的首部和尾部必须设有一些特殊的比特组合使得接收端能够找出一帧的开始(即帧定界)。异步通信的通信设备简单、便宜,但传输效率较低(因为标志的开销所占比例较大)。2.频分复用时分复用波分复用码分复用频分复用:给每个信号分配唯一的载波频率并通过单一媒体来传输多个独立信号的方法。时分复用:把多个信号复用到单个硬件传输信道,它允许每个信号在一个很短的时间使用信道,接着再让下一个信号使用。波分复用:就是光的频分复用。用一根光纤同时传输多个频率很接近的光载波信号。码分复用:码分复用是用一组包含互相正交的码字的码组携带多路信号。例如现代数字移动通讯。每一个用户可以在同样的时间使用同样的频带进行通信。由于各用户使用经过特殊挑选的不同码型,各用户之间不会造成干扰,因此这种系统发送的信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数据链路层1.描述一下数据链路层功能?主要功能可总结为:为网络层提供服务、链路管理、帧的封装、流量控制、差错控制。主要是加强物理层传输比特流的功能,将物理层可能出错的物理连接改造成逻辑上无差错的数据链路,使之对网络层表现为一条无差错的链路。2.为什么要进行流量控制?流量控制的常见方式?流量控制实际上就是限制发送方的数据流量,使其发送速率不超过接收方的接收能力。这个过程需要通过某种反馈机制使发送方能够知道接收方是否能跟上自己。1、停止-等待流量控制方式基本原理(发送窗口大小=1,接受窗口大小=1)发送方每发送一帧,都要等待接收方的应答信号,之后才能发送下一帧;接收方每接收一帧,都要反馈一个应答信号,表示可接收下一帧,如果接收方不反馈应答信号,那么发送方必须一直等待。每次只允许发送一帧,然后就陷入等待接收方确认信息的过程中,因而传输效率很低。2、滑动窗口流量控制方式基本原理在任意时刻,发送方都维持一组连续的允许发送的帧的序号,称为发送窗口;同时接收方也维持一组连续的允许接收帧的序号,称为接收窗口。发送窗口用来对发送方进行流量控制,而发送窗口的大小代表在还未收到对方确认信息的情况下发送方最多还可以发送多少个数据帧。同理,在接收端设置接收窗口是为了控制可以接收哪些数据帧和不可以接收哪些帧。在接收方,只有收到的数据帧的序号落入接收窗口内时,才允许将该数据帧收下。若接收到的数据帧落在接收窗口之外,则一律将其丢弃。3、后退N帧协议(GBN)(发送窗口大小>1,接收窗口大小=1)在后退N帧式ARQ中,发送方无须在收到上一个帧的ACK后才能开始发送下一帧,而是可以连续发送帧。当接收方检测出失序的信息帧后,要求发送方重发最后一个正确接收的信息帧之后的所有未被确认的帧;或者当发送方发送了N个帧后,若发现该N个帧的前一个帧在计时器超时后仍未返回其确认信息,则该帧被判为出错或丢失,此时发送方就不得不重传该出错帧及随后的N个帧。换句话说,接收方只允许按顺序接收帧。(接收窗口大小=1则按序接收)后退N帧协议一方面因连续发送数据帧而提高了信道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在重传时又必须把原来已传送正确的数据帧进行重传(仅因这些数据帧的前面有一个数据帧出了错),这种做法又使传送效率降低。由此可见,若信道的传输质量很差导致误码率较大时,后退N帧协议不一定优于停止-等待协议。4、选择重传协议(SR)(发送窗口大小>1,接收窗口大小>1)为进一K步提高信道的利用率,可设法只重传出现差错的数据帧或计时器超时的数据帧,但此时必须加大接收窗口,以便先收下发送序号不连续但仍处在接收窗口中的那些数据帧。等到所缺序号的数据帧收到后再一并送交主机。这就是选择重传ARQ协议。在选择重传协议中,每个发送缓冲区对应一个计时器,当计时器超时时,缓冲区的帧就会重传。另外,该协议使用了比上述其他协议更有效的差错处理策略,即一旦接收方怀疑帧出错,就会发一个否定帧NAK给发送方,要求发送方对NAK中指定的帧进行重传。3.可靠传输机制有哪些?数据链路层的可靠传输通常使用确认和超时重传两种机制来完成。确认是一种无数据的控制帧,这种控制帧使得接收方可以让发送方知道哪些内容被正确接收。有些情况下为了提高传输效率,将确认捎带在一个回复帧中,称为捎带确认。超时重传是指发送方在发送某个数据帧后就开启一个计时器,在一定时间内如果没有得到发送的数据帧的确认帧,那么就重新发送该数据帧,直到发送成功为止。自动重传请求(AutoRepeatreQuest,ARQ)通过接收方请求发送方重传出错的数据帧来恢复出错的帧,是通信中用于处理信道所带来差错的方法之一。传统自动重传请求分为三种,即停止-等待(Stop-and-Wait)ARQ、后退N帧(Go-Back-N)ARQ和选择性重传(SelectiveRepeat)ARQ,后两种协议是滑动窗口技术与请求重发技术的结合,由于窗口尺寸开到足够大时,帧在线路上可以连续地流动,因此又称其为连续ARQ协议。注意,在数据链路层中流量控制机制和可靠传输机制是交织在一起的。4.随机访问介质访问控制?在随机访问协议中,不采用集中控制方式(信道划分介质访问--时分复用)解决发送信息的次序问题,所有用户能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机地发送信息,占用信道全部速率。在总线形网络中,当有两个或多个用户同时发送信息时,就会产生帧的冲突(碰撞,即前面所说的相互干扰),导致所有冲突用户的发送均以失败告终。为了解决随机接入发生的碰撞,每个用户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反复地重传它的帧,直到该帧无碰撞地通过。A/这些规则就是随机访问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常用的协议有ALOHA协议、CSMA协议、CSMA/CD协议和CSMA/CA协议等,它们的核心思想都是:胜利者通过争用获得信道,从而获得信息的发送权。5.描述三种CSMA协议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是一种介质访问控制(MAC)的协议。协议分为三种:\uf06c非持续CSMA(英语:non-persistentCSMA)当要发送帧的设备侦听到线路忙或发生碰撞时,会随机等待一段时间再进行侦听;若发现不忙则立即发送;此策略可以减少碰撞,但会导致信道利用率降低,以及较长的延迟。\uf06c持续CSMA(英语:1-persistentCSMA)当要发送帧的设备侦听到线路忙或发生碰撞时,会持续侦听;若发现不忙则立即发送。当传播延迟较长或多个设备同时发送帧的可能性较大时,此策略会导致较多的碰撞,导致性能降低。\uf06cp-持续CSMA(英语:p-persistentCSMA)当要发送帧的设备侦听到线路忙或发生碰撞时,会持续侦听;若发现不忙,则根据一个事先指定的概率p来决定是发送帧还是继续侦听(以p的概率发送,1-p的概率继续侦听);此种策略可以达到一定的平衡,但对于参数p的配置会涉及比较复杂的考量。6.CSMA/CD协议(CollisionDetection:碰撞检测):载波侦听多路访问/碰撞检测(CarrierSenseMultipleAccesswithCollisionDetection,CSMA/CD),经常用于有线共享型以太网。协议是CSMA协议的改进方案。”载波帧听”就是发送前先侦听,即每个站在发送数据之前先要检测一下总线上是否有其他站点正在发送数据,若有则暂时不发送数据,等待信道变为空闲时再发送。”碰撞检测”就是边发送边侦听,即适配器边发送数据边检测信道上信号电压的变化情况,以便判断自己在发送数据时其他站点是否也在发送数据。工作流程可简单概括为“先听后发,边听边发(区别于CSMA协议),冲突停发,随机重发”。1)适配器从其父结点获得一个网络层数据报,准备一个以太网帧,并把该帧放到适配器缓冲区中。2)如果适配器侦听到信道空闲,那么它开始传输该帧。如果适配器侦听到信道忙,那么它将等待直至侦听到没有信号能量,然后开始传输该帧。3)在传输过程中,适配器检测来自其他适配器的信号能量。如果这个适配器传输了整个帧,而没有检测到来自其他适配器的信号能量,那么这个适配器完成该帧的传输。否则,适配器就须停止传输它的帧,取而代之传输一个48比特的拥塞信号。4)在中止(即传输拥塞信号)后,适配器采用截断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等待一段随机时间后返回到步骤2)。7.CSMA/CA协议(CollisionAvoidance:碰撞避免)CSMA/CD协议已成功应用千使用有线连接的局域网,但在无线局域网环境下,却不能简单地搬用CSMA/CD协议,特别是碰撞检测部分。主要有两个原因:1)接收信号的强度往往会远小于发送信号的强度,且在无线介质上信号强度的动态变化范围很大,因此若要实现碰撞检测,则硬件上的花费就会过大。2)在无线通信中,并非所有的站点都能够听见对方,即存在“隐蔽站”问题。为此,802.11标准定义了广泛应用于无线局域网的CSMA/CA协议,它对CSMA/CD协议进行了修改,把碰撞检测改为碰撞避免(CollisionAvoidance,CA)。”碰撞避免”并不是指协议可以完全避免碰撞,而是指协议的设计要尽量降低碰撞发生的概率。CSMA/CA采用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信道从忙态变为空困时,任何一个站要发送数据帧时,不仅都须等待一个时间间隔,而且还要进入争用窗口,并计算随机退避时间以便再次试图接入信道,因此降低了发生碰撞的概率。CSMA/CA还使用预约信道、ACK帧、RTS/CTS帧等三种机制来实现碰撞避免:1)预约信道。发送方在发送数据的同时向其他站点通知自己传输数据需要的时间长度,以便让其他站点在这段时间内不发送数据,从而避免碰撞。2)ACK帧。所有站点在正确接收到发给自己的数据帧(除广播帧和组播帧)后,都需要向发送方发回一个ACK帧,如果接收失败,那么不采取任何行动。发送方在发送完一个数据帧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如果未收到ACK帧,那么认为发送失败,此时进行该数据帧的重发,直到收到ACK帧或达到规定重发次数为止。3)RTS/CTS帧。可选的碰撞避免机制,主要用于解决无线网中的“隐蔽站”问题。8.PPP协议?点到点协议(PointtoPointProtocol,PPP)是为在同等单元之间传输数据包这样的简单链路设计的链路层协议。这种链路提供全双工操作,并按照顺序传递数据包。设计目的主要是用来通过拨号或专线方式建立点对点连接发送数据,使其成为各种主机、网桥和路由器之间简单连接的一种共通的解决方案。PPP具有以下功能:(1)PPP具有动态分配IP地址的能力,允许在连接时刻协商IP地址;(2)PPP支持多种网络协议,比如TCP/IP、NetBEUI、NWLINK等;(3)PPP具有错误检测能力,但不具备纠错能力,所以ppp是不可靠传输协议;(4)无重传的机制,网络开销小,速度快。(5)PPP具有身份验证功能。(6)PPP可以用于多种类型的物理介质上,包括串口线、电话线、移动电话和光纤(例如SDH),PPP也用于Internet接入。9.HDLC协议?HDLC协议使用统一的帧格式,运用方便;采用零比特插入法,易于硬件实现,且支持任意的位流传输,实现信息的透明传输;全双工通信,吞吐率高,在未收到应答帧的情况下,可连续发送信息帧,提高数据链路传输的效率;采用CRC帧校验序列,可防止漏帧,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主要有四个特点:(1)对于任何一种比特流都可透明传输。(2)较高的数据链路传输效率。(3)所有的帧都有帧校验序列(FCS),传输可靠性高。(4)用统一的帧格式来实现传输。10.中继器、集线器、网桥和交换机这四种网络互联设备的区别与联系这四种设备都是用于互联、扩展局域网的连接设备,但它们工作的层次和实现的功能不同。中继器工作在物理层,用来连接两个速率相同且数据链路层协议也相同的网段,其功能是消除数字信号在基带传输中由于经过一长段电缆而造成的失真和衰减,使信号的波形和强度达到所需的要求;其原理是信号再生。集线器(Hub)也工作在物理层,相当于一个多接口的中继器,它可将多个结点连接成一个共享式的局域网,但任何时刻都只能有一个结点通过公共信道发送数据。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可以互联不同的物理层、不同的MAC子层及不同速率的以太网。网桥具有过滤帧及存储转发帧的功能,可以隔离冲突域,但不能隔离广播域。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相当于一个多端口的网桥,是交换式局域网的核心设备。它允许端口之间建立多个并发连接,实现多个结点之间的并发传输。因此,交换机的每个端口结点所占用的带宽不会因为端口结点数目的增加而减少,且整个交换机的总带宽会随着端口结点的增加而增加。交换机一般工作在全双工方式,有的局域网交换机采用存储转发方式进行转发,也有的交换机采用直通交换方式(即在收到帧的同时立即按帧的目的MAC地址决定该帧的转发端口,而不必先缓存再处理)。11.简述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和功能\uf06c交换机的工作原理1.交换机根据收到数据帧中的源MAC地址建立该地址同交换机端口的映射,并将其写入MAC地址表中。2.交换机将数据帧中的目的MAC地址同已建立的MAC地址表进行比较,以决定由哪个端口进行转发。3.如数据帧中的目的MAC地址不在MAC地址表中,则向所有端口转发。这一过程称为泛洪(flood)。4.广播帧和组播帧向所有的端口转发。\uf06c交换机的三个主要功能地址表管理:以太网交换机了解每一端口相连设备的MAC地址,并将地址同相应的端口映射起来存放在交换机缓存中的MAC地址表中。转发/过滤:当一个数据帧的目的地址在MAC地址表中有映射时,它被转发到连接目的节点的端口而不是所有端口(如该数据帧为广播/组播帧则转发至所有端口)。消除回路:当交换机包括一个冗余回路时,以太网交换机通过生成树协议避免回路的产生,同时允许存在后备路径。\uf06c二、三、四层交换机多种理解的说法:二层交换(也称为桥接)是基于硬件的桥接。基于每个末端站点的唯一MAC地址转发数据包。二层交换的高性能可以产生增加各子网主机数量的网络设计。其仍然有桥接所具有的特性和限制。三层交换是基于硬件的路由选择。路由器和第三层交换机对数据包交换操作的主要区别在于物理上的实施。四层交换的简单定义是:不仅基于MAC(第二层桥接)或源/目的地IP地址(第三层路由选择),同时也基于TCP/UDP应用端口来做出转发决定的能力。能够基于具体应用对数据流进行优先级划分。它为基于策略的服务质量技术提供了更加细化的解决方案。网络层1.网络层功能有哪些\uf06c异构网络互联。将不同的协议和不同的结构的网络通过路由器连接起来。通过IP进行通讯,屏蔽了细节异构网络的细节,看起来想在一个网络内一样。\uf06c路由与转发。路由选择:从相邻的路由器获得关于整个网络的拓扑的变化情况,动态改变所选择的路由。分组转发:路由器根据转发表,将IP数据报从合适的分组转发出去。\uf06c拥塞控制。通讯子网中,因出现过量分组而引起的网络性能下降称为拥塞。拥塞控制有两种: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开环控制,是设计前先将引起拥塞的因素考虑到,力求不产生拥塞,产生了拥塞就按照原计划处理。闭环控制,是一种动态的方法,在网络中检测拥塞,如果发生拥塞就把拥塞信息传到合适的地方去。2.路由器的主要功能?路由器主要完成两个功能:一是路由选择(确定哪一条路径),二是分组转发(当一个分组到达时所采取的动作)。前者是根据特定的路由选择协议构造出路由表,同时经常或定期地和相邻路由器交换路由信息而不断地更新和维护路由表。后者处理通过路由器的数据流,关键操作是转发表查询、转发及相关的队列管理和任务调度等。1)路由选择。指按照复杂的分布式算法,根据从各相邻路由器所得到的关于整个网络拓扑的变化情况,动态地改变所选择的路由。2)分组转发。指路由器根据转发表将用户的IP数据报从合适的端口转发出去。路由表是根据路由选择算法得出的,而转发表是从路由表得出的。转发表的结构应当使查找过程最优化,路由表则需要对网络拓扑变化的计算最优化。在讨论路由选择的原理时,往往不去区分转发表和路由表,而是笼统地使用路由表一词。3.什么是尽最大努力交付(1)不保证源主机发送出来的IP数据报一定无差错地交付到目的主机。(2)不保证源主机发送出来的IP数据报都在某一规定的时间内交付到目的主机。(3)不保证源主机发送出来的IP数据报一定按发送时的顺序交付到目的主机。(4)不保证源主机发送出来的IP数据报不会重复交付到目的主机。(5)不故意丢弃IP数据报。丢弃IP数据报的情况是:路由器检测出首部检验和有错误;或由于网络中通信量过大,路由器或目的主机中的缓存已无空闲空间。4.动态路由算法有哪些?\uf06c距离-向量路由算法(例如RIP算法)在距离-向量路由算法中,所有结点都定期地将它们的整个路由选择表传送给所有与之直接相邻的结点。这种路由选择表包含:1.每条路径的目的地(另一结点)。2.路径的代价(也称距离)。在这种算法中,所有结点都必须参与距离向量交换,以保证路由的有效性和一致性,也就是说,所有的结点都监听从其他结点传来的路由选择更新信息,并在下列情况下更新它们的路由选择表:1)被通告一条新的路由,该路由在本结点的路由表中不存在,此时本地系统加入这条新的路由。2)发来的路由信息中有一条到达某个目的地的路由,该路由与当前使用的路由相比,有较短的距离(较小的代价)。此种情况下,就用经过发送路由信息的结点的新路由替换路由表中到达那个目的地的现有路由。\uf06c链路状态路由算法(例如OSPF算法)链路状态路由算法要求每个参与该算法的结点都具有完全的网络拓扑信息,它们执行下述两项任务。第一,主动测试所有邻接结点的状态。两个共享一条链接的结点是相邻结点,它们连接到同一条链路,或者连接到同一广播型物理网络。第二,定期地将链路状态传播给所有其他结点(或称路由结点)距离-向量路由算法与链路状态路由算法的比较:在距离-向量路由算法中,每个结点仅与它的直接邻居交谈,它为它的邻居提供从自已到网络中所有其他结点的最低费用估计。在链路状态路由算法中,每个结点通过广播的方式与所有其他结点交谈,但它仅告诉它们与它直接相连的链路的费用。相较之下,距离~向量路由算法有可能遇到路由环路等问题。\uf06c内部网关协议(IGP)一个自治系统内部所使用的路由选择协议,也称域内路由选择,具体的协议有RIP和OSPF等。路由信息协议(RoutingInformationProtocol,RIP)是内部网关协议IGP)中最先得到广泛应用的协议。RIP是一种分布式的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其最大优点就是简单。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SPF)协议是使用分布式链路状态路由算法的典型代表,也是内部网关协议(IGP)的一种。\uf06c边界网关协议(BorderGatewayProtocol,BGP)是不同自治系统的路由器之间交换路由信息的协议,是一种外部网关协议。边界网关协议常用于互联网的网关之间。路由表包含已知路由器的列表、路由器能够达到的地址及到达每个路由器的路径的跳数。BGP与IGP使用的环境却不同,主要原因如下:1)因特网的规模太大,使得自治系统之间路由选择非常困难。2)对于自治系统之间的路由选择,要寻找最佳路由是很不现实的。3)自治系统之间的路由选择必须考虑有关策略。边界网关协议(BGP)只能力求寻找一条能够到达目的网络且比较好的路由(不能兜圈子),而并非寻找一条最佳路由。BGP采用的是路径向量路由选择协议,它与距离向量协议和链路状态协议有很大的区别。BGP是应用层协议,它是基于TCP的。5.路由器的主要功能?路由器主要完成两个功能:一是路由选择(确定哪一条路径),二是分组转发(当一个分组到达时所采取的动作)。前者是根据特定的路由选择协议构造出路由表,同时经常或定期地和相邻路由器交换路由信息而不断地更新和维护路由表。后者处理通过路由器的数据流,关键操作是转发表查询、转发及相关的队列管理和任务调度等。6.IP地址和MAC地址?IP地址是网络层使用的地址,它是分层次等级的。MAC地址是数据链路层使用的地址,它是平面式的。在网络层及网络层之上使用IP地址,IP地址放在IP数据报的首部,而MAC地址放在MAC帧的首部。通过数据封装,把IP数据报分组封装为MAC帧后,数据链路层看不见数据报分组中的IP地址。由于路由器的隔离,IP网络中无法通过广播方式依靠MAC地址来完成跨网络的寻址,因此在IP网络的网络层只使用IP地址来完成寻址。7.描述NATNAT是指通过专用网络地址转换为公用地址,从而对外隐藏内部管理的IP地址。它使得整个专网可以使用同一个全球IP与因特网连接,减少了IP地址消耗,也降低了网络内部收到攻击的风险。8.描述ARP、DHCP、ICMP协议\uf06c地址解析协议,即ARP(AddressResolutionProtocol),是根据IP地址获取物理地址的一个TCP/IP协议。ARP工作在网络层,其工作原理如下:主机A欲向本局域网上的某台主机B发送IP数据报时,先在其ARP高速缓存中查看有无主机B的IP地址。如有,就可查出其对应的硬件地址,再将此硬件地址写入MAC帧,然后通过局域网将该MAC帧发往此硬件地址。如果没有,那么就通过使用目的MAC地址为FF-FF-FF-FF-FF-FF的帧来封装并广播ARP请求分组,使同一个局域网里的所有主机收到ARP请求。主机B收到该ARP请求后,向主机A发出响应ARP分组,分组中包含主机B的IP与MAC地址的映射关系,主机A在收到后将此映射写入ARP缓存,然后按查询到的硬件地址发送MAC帧。如果所要找的主机和源主机不在同一个局域网上,那么就要通过ARP找到一个位于本局域网上的某个路由器的硬件地址,然后把分组发送给这个路由器,让这个路由器把分组转发给下一个网络。ARP由于“看到了"IP地址,所以它工作在网络层,而NAT路由器由于“看到了“端口,所以它工作在传输层。\uf06c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是一个局域网内主机自动获得服务器分配的lP地址和子网掩码的网络协议。它是应用层协议,基于UDP。DHCP的工作原理如下:使用客户/服务器方式。需要IP地址的主机在启动时就向DHCP服务器广播发送发现报文,这时该主机就成为DHCP客户。本地网络上所有主机都能收到此广播报文,但只有DHCP服务器才回答此广播报文。DHCP服务器先在其数据库中查找该计算机的配置信息。若找到,则返回找到的信息。若找不到,则从服务器的IP地址池中取一个地址分配给该计算机。DHCP服务器的回答报文称为提供报文。DHCP允许网络上配置多台DHCP服务器,当DHCP客户机发出DHCP请求时,有可能收到多个应答消息。这时,DHCP客户机只会挑选其中的一个,通常挑选最先到达的。DHCP服务器分配给DHCP客户的IP地址是临时的,因此DHCP客户只能在一段有限的时间内使用这个分配到的IP地址。DHCP称这段时间为租用期。租用期的数值应由DHCP服务器自己决定,DHCP客户也可在自已发送的报文中提出对租用期的要求。\uf06cICMP(InternetControlMessageProtocol)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它是TCP/IP协议簇的一个子协议,用于在IP主机、路由器之间传递控制消息。ICMP报文作为IP层数据报的数据,报文的种类有两种,即ICMP差错报告报文和ICMP询问报文。ICMP差错报告报文用于目标主机或到目标主机路径上的路由器向源主机报告差错和异常情况。共有以下5种类型:终点不可达、源点抑制、时间超过、参数问题、改变路由。ICMP询问报文常用命令:ping,traceroute9.在一个很大的网络中能否用交换机代替路由器不行,因为交换机无法连接异构网络,而路由器可以。10.IP有分片功能,而广域网中的分组不用分片,为什么?广域网中能够通过的分组最大长度是该广域网中所有结点事先知道的,源点不可能发送网络不支持的分组。因此没有必要在分片。ip数据报要经过许多网络,而源节点事先不知道这些网络所能通过的分组的最大长度,等数据报到达某个网络时,中间结点发现这个数据报太长了,就要分组。传输层1.传输层的功能\uf06c提供应用进程之间的逻辑通讯(即端到端的通信)。与网络层的区别是,网络层提供的是主机之间的逻辑通信。从网络层来说,通信的双方是两台主机,IP数据报的首部给出了这两台主机的IP地址。但“两台主机之间的通信”实际上是两台主机中的应用进程之间的通信,应用进程之间的通信又称端到端的逻辑通信。\uf06c分用和复用:复用是指发送方不同的应用进程都可使用同一个传输层协议传送数据;分用是指接收方的传输层在剥去报文的首部后能够把这些数据正确交付到目的应用进程。\uf06c对接受到的报文进行差错检验,检验部分包括首部和数据部分。而网络层只检查IP数据报的首部,不检验数据部分是否出错。\uf06c提供TCP和UDP两种传输协议。而网络层无法同时实现两种协议(即在网络层要么只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如虚电路;要么只提供无连接服务,如数据报,而不可能在网络层同时存在这两种方式)。2.描述UDP协议UDP是无连接的协议,他仅在IP数据报服务上增加了两个最基本的功能:复用和分用与差错检验。UDP的优点:不用建立连接;无连接状态;分组首部开销小;没有拥塞控制,应用层能更好地控制送时间。UDP的工作过程:UDP面向报文,发送方UDP对应用层的报文,在添加了首部之后就向下交付给IP层,不合并也不拆分,而是保留这些报文的边界;接收方除去IP首部之后,就原封不动地交给上层应用进程,一次交付一个完整的报文,因此UDP是数据报处理的最小单位。3.IP数据报和UDP数据报的区别IP数据报经过路由要存转发,而UDP是封装在IP数据报内的,对路由是不可见的。4.描述TCP协议TCP在不可靠的IP层上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协议,它主要解决传输的可靠性、有序、不丢失和不重复的问题。TCP的特点有:面向连接的传输层协议;每条TCP链接两个端口;全双工通讯;面向字节流通讯。\uf06cTCP连接的建立在TCP连接建立的过程中,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要使每一方都能够确知对方的存在。2)要允许双方协商一些参数(如最大窗口值、是否使用窗口扩大选项、时间戳选项及服务质量等)。3)能够对运输实体资源(如缓存大小、连接表中的项目等)进行分配。对上述TCP连接建立和释放的总结如下:1)连接建立。分为3步:1、请求:SYN=1,seq=x。2、回复:SYN=1,ACK=1,seq=y,ack=x+1。3、确认:ACK=1,seq=x+1,ack=y+l。2)释放连接。分为4步:1、FIN=1,seq=u。2、ACK=1,seq=v,ack=u+1。3、FIN=1,ACK=1,seq=w,ack=u+1。4、ACK=1,seq=u+1,ack=w+1。\uf06c三次握手建立连接详细说明第一步:客户机的TCP首先向服务器的TCP发送一个连接请求报文段。这个特殊的报文段中不含应用层数据,其首部中的SYN标志位被置为1。另外,客户机会随机选择一个起始序号seq=x(连接请求报文不携带数据,但要消耗一个序号)。第二步:服务器的TCP收到连接请求报文段后,如同意建立连接,就向客户机发回确认,并为该TCP连接分配TCP缓存和变量。在确认报文段中,SYN和ACK位都被置为1,确认号字段的值为x+1,并且服务器随机产生起始序号seq=y(确认报文不携带数据,但也要消耗一个序号)。确认报文段同样不包含应用层数据。第三步:当客户机收到确认报文段后,还要向服务器给出确认,并且也要给该连接分配缓存和变量。这个报文段的ACK标志位被置1,序号字段为x+1,确认号字段ack=y+1。该报文段可以携带数据,若不携带数据则不消耗序号。\uf06c四次握手释放连接详细说明第一步:客户机打算关闭连接时,向其TCP发送一个连接释放报文段,并停止发送数据,主动关闭TCP连接,该报文段的FIN标志位被置1,seq=u,它等于前面已传送过的数据的最后一个字节的序号加1(FIN报文段即使不携带数据,也要消耗一个序号)。TCP是全双工的,即可以想象为一条TCP连接上有两条数据通路。发送FIN报文时,发送FIN的一端不能再发送数据,即关闭了其中一条数据通路,但对方还可以发送数据。客户端进入FIN-WAIT-1(终止等待1)状态。第二步:服务器收到连接释放报文段后即发出确认,ACK位都被置为1,确认号是ack=u+1,而这个报文段自己的seq序号是v,等于它前面已传送过的数据的最后一个字节的序号加1。此时,从客户机到服务器这个方向的连接就释放了,TCP连接处于半关闭状态。但服务器若发送数据,客户机仍要接收,即从服务器到客户机这个方向的连接并未关闭。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确认请求后,此时,服务端就进入了CLOSE-WAIT(关闭等待)状态,客户端就进入FIN-WAIT-2(终止等待2)状态,等待服务器发送连接释放报文第三步:若服务器已经没有要向客户机发送的数据,就通知TCP释放连接,此时其发出FIN=1的连接释放报文段。ACK位都被置为1,确认号是ack=u+1,而这个报文段自己的seq序号是w。服务器就进入了LAST-ACK(最后确认)状态。第四步:客户机收到连接释放报文段后,必须发出确认。在确认报文段中,ACK字段被置为1,确认号ack=w+1,序号seq=u+1。此时TCP连接还未释放,客户端进入了TIME-WAIT(时间等待)状态。必须经过时间等待计时器设置的时间2MSL(最大报文段生存时间)后,A才进入连接关闭状态。5.拥塞控制与流量控制的区别?拥塞控制和流量控制也有相似的地方,即它们都通过控制发送方发送数据的速率来达到控制效果。拥塞控制与流量控制的区别:拥塞控制是让网络能够承受现有的网络负荷,是一个全局性的过程,涉及所有的主机、所有的路由器,以及与降低网络传输性能有关的所有因素。相反,流量控制往往是指点对点的通信量的控制,即接收端控制发送端,它所要做的是抑制发送端发送数据的速率,以便使接收端来得及接收。6.拥塞控制及四种算法?所谓拥塞控制,是指防止过多的数据注入网络,保证网络中的路由器或链路不致于过载。出现拥塞时,端点并不了解到拥塞发生的细节,对通信连接的端点来说,拥塞往往表现为通信时延的增加。有四种算法:慢开始、拥塞避免、快重传、快恢复。TCP协议还要求发送方维护两个窗口:接受窗口和拥塞窗口。发送窗口的值等于他们两个的最小值。\uf06c慢开始算法(接收窗口rwnd,拥塞窗口cwnd)在TCP刚刚连接好并开始发送TCP报文段时,先令拥塞窗口cwnd=1,即一个最大报文段长度MSS。每收到一个对新报文段的确认后,将cwnd加1,即增大一个MSS。用这样的方法逐步增大发送方的拥塞窗口cwnd,可使分组注入网络的速率更加合理。使用慢开始算法后,每经过一个传输轮次(即往返时延RTT),拥塞窗口cwnd就会加倍,即cwnd的大小指数式增长。这样,慢开始一直把拥塞窗口cwnd增大到一个规定的慢开始门限ssthresh(阔值),然后改用拥塞避免算法。\uf06c拥塞避免算法拥寒避免算法的做法如下:发送端的拥塞窗口cwnd每经过一个往返时延RTT就增加一个MSS的大小,而不是加倍,使cwnd按线性规律缓慢增长(即加法增大),而当出现一次超时(网络拥塞)时,令慢开始门限ssthresh等于当前cwnd的一半(即乘法减小)。3、快重传快重传技术使用了冗余ACK来检测丢包的发生。同样,冗余ACK也用千网络拥塞的检测(丢了包当然意味着网络可能出现了拥塞)。快重传并非取消重传计时器,而是在某些情况下可更早地重传丢失的报文段。当发送方连续收到三个重复的ACK报文时,直接重传对方尚未收到的报文段,而不必等待那个报文段设置的重传计时器超时。4、快恢复快恢复算法的原理如下:发送端收到连续三个冗余ACK(即重复确认)时,执行“乘法减小”算法,把慢开始门限ssthresh设置为出现拥塞时发送方cwnd的一半。与慢开始(慢开始算法将拥塞窗口cwnd设置为1)的不同之处是,它把cwnd的值设置为慢开始门限ssthresh改变后的数值,然后开始执行拥塞避免算法("加法增大")\'使拥塞窗口缓慢地线性增大。由于跳过了cwnd从1起始的慢开始过程,所以被称为快恢复。7.为何不采用“三次握手“释放连接,且发送最后一次握手报文后要等待2MSL的时间呢?关闭连接时,当Server端收到FIN报文时,因为很可能有数据需求发送,并不会立即关闭SOCKET,所以只能先回复一个ACK报文,告诉Client端,"你发的FIN报文我收到了"。只有等到我Server端所有的报文都发送完了,我才能发送FIN报文,因此不能一起发送。故需要四步握手。等待2MSL的时间原因有两个:1)保证A发送的最后一个确认报文段能够到达B。如果A不等待2MSL,若A返回的最后确认报文段丢失,则B不能进入正常关闭状态,而A此时已经关闭,也不可能再重传。所以TIME_WAIT状态就是用来重发可能丢失的ACK报文。在Client发送出最后的ACK回复,但该ACK可能丢失。Server如果没有收到ACK,将不断重复发送FIN片段。所以Client不能立即关闭,它必须确认Server接收到了该ACK。2)防止出现“已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段“。A在发送最后一个确认报文段后,再经过2MSL可保证本连接持续的时间内所产生的所有报文段从网络中消失。服务器结束TCP连接的时间要比客户机早一些,因为客户机最后要等待2MSL后才可进入CLOSED状态。8.为什么不采用“两次握手”建立连接呢?答:3次握手完成两个重要的功能,既要双方做好发送数据的准备工作(双方都知道彼此已准备好),也要允许双方就初始序列号进行协商,这个序列号在握手过程中被发送和确认。如果把三次握手改成仅需要两次握手,会因报文丢失而发生死锁等待,因报文重发而重复连接。死锁等待可能发生的例子,考虑计算机S和C之间的通信,假定C给S发送一个连接请求分组,S收到了这个分组,并发送了确认应答分组。按照两次握手的协定,S认为连接已经成功地建立了,可以开始发送数据分组。可是,S的应答分组在传输中被丢失的情况下,C将不知道S是否已准备好,不知道S建立什么样的序列号,C甚至怀疑S是否收到自己的连接请求分组。在这种情况下,C认为连接还未建立成功,将忽略S发来的任何数据分组,只等待连接确认应答分组。而S在发出的分组超时后,重复发送同样的分组。这样就形成了死锁等待。另一种情况是为了防止两次握手情况下已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段突然又传送到服务器而产生错误。考虑下面这种情况。客户A向服务器B发出TCP连接请求,第一个连接请求报文在网络的某个结点长时间滞留,A超时后认为报文丢失,于是再重传一次连接请求,B收到后建立连接。数据传输完毕后双方断开连接。而此时,前一个滞留在网络中的连接请求到达服务器B,而B认为A又发来连接请求,此时若使用“三次握手”,则B向A返回确认报文段,由于是一个失效的请求,因此A不予理睬,建立连接失败。若采用的是“两次握手”,则这种情况下B认为传输连接已经建立,并一直等待A传输数据,而A此时并无连接请求,因此不予理睬,这样就造成了B的资源白白浪费。9.TCP流量控制的方法TCP利用滑动窗口实现流量控制。滑动窗口的大小意味着接收方还有多大的缓冲区可以用于接收数据。发送方可以通过滑动窗口的大小来确定应该发送多少字节的数据。流量控制是为了控制发送方发送速率,保证接收方来得及接收。接收方发送的确认报文中的窗口字段可以用来控制发送方窗口大小,从而影响发送方的发送速率。将窗口字段设置为0,则发送方不能发送数据。10.TCP协议如何保证可靠传输\uf06c应用数据被分割成TCP认为最适合发送的数据块。\uf06cTCP给发送的每一个包进行编号,接收方对数据包进行排序,把有序数据传送给应用层。\uf06c校验和:TCP将保持它首部和数据的检验和。这是一个端到端的检验和,目的是检测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任何变化。如果收到段的检验和有差错,TCP将丢弃这个报文段和不确认收到此报文段。\uf06cTCP的接收端会丢弃重复的数据。\uf06c流量控制:TCP连接的每一方都有固定大小的缓冲空间,TCP的接收端只允许发送端发送接收端缓冲区能接纳的数据。当接收方来不及处理发送方的数据,能提示发送方降低发送的速率,防止包丢失。TCP使用的流量控制协议是可变大小的滑动窗口协议。(TCP利用滑动窗口实现流量控制)\uf06c拥塞控制:当网络拥塞时,减少数据的发送。\uf06c停止等待协议:也是为了实现可靠传输的,它的基本原理是:1.每发完一个分组就停止发送,等待对方确认;2.在收到确认后再发下一个分组;3.若接收方收到重复分组,就丢弃该分组,但同时还要发送确认;4.超时重传:当TCP发出一个段后,它启动一个定时器,等待目的端确认收到这个报文段。如果不能及时收到一个确认,将重发这个报文段。11.tcp什么时候发生重传?重传机制是什么TCP实现可靠传输的方式之一,是通过序列号与确认应答。TCP针对数据包丢失的情况,会用重传机制解决:\uf06c超时重传:发送数据时,设定一个定时器,当超过指定的时间后,没有收到对方的ACK确认应答报文,就会重发该数据。再次超时的时候,又需要重传的时候,TCP的策略是超时间隔加倍。\uf06c快速重传:发送端收到了乱序的三个Ack后,重新传送丢失的报文。例如:第一份Seq1先送到了,于是就Ack回2;结果Seq2因为某些原因没收到,Seq3到达了,于是还是Ack回2;后面的Seq4和Seq5都到了,但还是Ack回2,因为Seq2还是没有收到;发送端收到了三个Ack=2的确认,知道了Seq2还没有收到,就会在定时器过期之前,重传丢失的Seq2。重传的时候,是重传之前的一个,还是重传所有的问题有如下两种方案:1.SACK:TCP头部「选项」字段里加一个SACK的东西,它可以将缓存的地图发送给发送方,这样发送方就可以知道哪些数据收到了,哪些数据没收到,知道了这些信息,就可以只重传丢失的数据。2.D-SACK:使用了SACK来告诉「发送方」有哪些数据被重复接收了。应用层12.DNS域名解析协议?域名解析是指把域名映射成为IP地址或把IP地址映射成域名的过程。前者称为正向解析,后者称为反向解析。当客户端需要域名解析时,通过本机的DNS客户端构造一个DNS请求报文,以数据报方式发往本地域名服务器。域名解析有两种方式:递归查询和递归与迭代相结合的查询。13.FTP文件传输协议?文件传输协议(fileTransferProtocol,FTP)是因特网上使用得最广泛的文件传输协议。FTP提供交互式的访问,允许客户指明文件的类型与格式,并允许文件具有存取权限。它屏蔽了各计算机系统的细节,因而适合于在异构网络中的任意计算机之间传送文件。FTP提供以下功能:(1)提供不同种类主机系统(硬、软件体系等都可以不同)之间的文件传输能力。(2)以用户权限管理的方式提供用户对远程FTP服务器上的文件管理能力。(3)以匿名FTP的方式提供公用文件共享的能力。FTP采用客户/服务器的工作方式,它使用TCP可靠的传输服务。一个FTP服务器进程可同时为多个客户进程提供服务。FTP的服务器进程由两大部分组成:一个主进程,负责接收新的请求;另外有若干从属进程,负责处理单个请求。其工作步骤如下:(1)打开熟知端口21(控制端口),使客户进程能够连接上。(2)等待客户进程发连接请求。(3)启动从属进程来处理客户进程发来的请求。主进程与从属进程并发执行,从属进程对客户进程的请求处理完毕后即终止。(4)回到等待状态,继续接收其他客户进程的请求。14.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impleMailTransferProtocol,SMTP)是一种提供可靠且有效的电子邮件传输的协议,它控制两个相互通信的SMTP进程交换信息。由于SMTP使用客户/服务器方式,因此负责发送邮件的SMTP进程就是SMTP客户,而负责接收邮件的SMTP进程就是SMTP服务器。SMTP用的是TCP连接,端口号为25。15.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定义了浏览器(万维网客户进程)怎样向万维网服务器请求万维网文档,以及服务器怎样把文档传送给浏览器。从层次的角度看,HTTP是面向事务的(Transaction-oriented)应用层协议,它规定了在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的请求和响应的格式与规则,是万维网上能够可靠地交换文件(包括文本、声音、图像等各种多媒体文件)的重要基础。用户单击鼠标后所发生的事件按顺序如下:1)浏览器分析链接指向页面的。2)浏览器向DNS请求解析域名的IP地址。3)域名系统统DNS解析出清毕大学服务器的IP地址。4)浏览器与该服务器建立TCP连接(默认端口号为80)。5)浏览器发出HTTP请求:GET。6)服务器通过HTTP响应把文件index.htm发送给浏览器。7)TCP连接释放。8)浏览器解释文件index.htm,并将Web页渲染显示给用户。',)


  • 编号:1700807051
  • 分类:述职汇报
  • 软件: wps,office word
  • 大小:26页
  • 格式:docx
  • 风格:商务
  • PPT页数:4550668 KB
  • 标签:

广告位推荐

相关述职汇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