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资源共享分组交换网(X.25)
本作品内容为通信资源共享分组交换网(X.25),格式为 doc ,大小 2551808 KB ,页数为 23页
('分组交换网(X.25)开放分类:数据通讯网目录1.·【分组交换网(X.25)】2.·【分组交换技术的产生】3.·【分组交换的基本特点】4.·【通信协议】5.·【分组交换网】[编辑本段]分组交换网(X.25)数据通信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分组交换技术就是适应数据通信要求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的通信技术,它能够最充分地利用网络资源,降低通信成本,提供高质量的数据通信服务,所以一问世就获得了成功,并很快发展起来。利用分组交换技术建立的数据通信网称为分组交换网。由于它主要采用ITU-TX.25协议,因此人们也称它为X.25网。[编辑本段]分组交换技术的产生分组交换技术是保尔·布朗(PoulBaran)于1961年在美国空军RAND计划的研究报告中首先提出的。其基本思想是将通信电文分成一个一个的分组,这些分组通过不同的路径到达目的地,终点将收到的分组按顺序重新组合成通信电文。这样做的目的是使通信更安全,不容易被窃听,而且利用这种技术可能有助于实现全数字的分布式数据网,并最终提供公用业务。美国国防部根据这种方案提出研究开发一种计算机通信网,并已于1969年完成,该网被称为ARPANET,是世界上第一个分组交换网。ARPANET的成功证实了分组交换技术的实用性。其后,各国纷纷开始研究开发自己的分组交换网,分别有加拿大的DATAPAC、法国的TRANSPAC、德国的:DATAX-P网等。我国于1988年引进法国的设备建成了实验公用分组交换网(CNPAC),开放了各种业务,并于1994年9月建成了全国骨干分组交换网(CHINAPAC),之后,各省、市也陆续建立了各自的本地分组交换网。[编辑本段]分组交换的基本特点1.分组交换的概念分组交换是“存储转发”方式的一种。它将用户数据划分为一定长度的分组,包括发信源和终端的地址以及其他一些控制信息,并在每个分组前面加一分组头,分组先被暂存在交换机中,然后交换机再根据每个分组头的地址信息,选择合适的中继线路传送,直至目的地。2.分组交换的特点分组交换具有以下特点:(1)传输质量高每个分组在交换机间传输时都要进行误码控制检验,一旦发现错误,则要求发送端重新发送,这大大降低了数据传输的误比特率。(2)可靠性高每个分组在网内传输时的路由是独立的。即使网内局部发生故障,分组也能迂回至终点,通信不会被中断。(3)可以提供不同种类终端之间的相互通信这是因为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的交换方式,并以X.25协议向用户提供统一接口,从而可以实现不同速率、不同代码、不同同步方式终端间的相互通信。(4)经济性好在网内传输的分组是被规范了的,因而交换机处理简单,可以降低网内设备的费用。同时,分组交换中继采用统计时分复用方式,充分利用了带宽资源,降低了通信费用。当然,分组交换也有缺点。例如,由于采用“存储转发”方式,会产生传输时延;每个分组都有分组头,有一定开销,长报文通信时效率较低。故分组交换不适宜在实时性要求高、信息量大的场合下使用。[编辑本段]通信协议为了使终端用户之间能够正确地传输信息,必须有一套关于信息传输过程、信息格式和内容等的约定,按计算机通信术语来说,即为通信协议。用分组格式传输和交换数据的协议是分组交换协议。涉及分组交换的协议有许多,这里主要介绍X.25、X.28、X.29和X.3。1.X.25X.25协议是“用专用电路连接到公用数据网上的分组式数据终端设备(DTE)与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之间的接口协议”,是分组网中最重要的协议。(1)X.25的层次X.25协议包含了三个独立的层,对应于OSI七层模型中的低三层,即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各层在功能上互相独立,每一层接收来自下一层的服务,并为上一层提供服务。从高层来的消息在网络层被分为定长的数据块,并在其前面加上分组头,处理后送往数据链路层,在数据链路层上加上帧头及校验位标志(PCS)组成一个帧,再送往物理层进行传输,如图6.1所示。X.25的物理层就像是一条串行传输信息的通道,控制功能主要由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来完成。(2)X.25的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是在DTE和DCE间有效地传输数据,确保收发之间的同步及检测和纠正传输中的误码等。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HDLC,HighLevelDataLinkControlProtoco1)作为X.25的数据链路层的传输控制协议,是一种面向比特的同步通信协议,内容主要有:·帧结构:规定了帧的格式和各字段的含义。·协议要素:规定了不同格式的帧的命令及响应。·协议类型:规定了数据链路层的操作方式。HDLC有几种子集,X.25推荐使用LAPB(平衡型链路接入协议)。①HDLC的帧结构HDLC的帧结构如图6.2所示。a.标志字段F标志字段F是一个特别的编码011llll0,所有的帧都必须以F开头,并以F结尾,其作用为:在无信息传输期间,可以连续发送F,使数据链路层处于工作状态;在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实现帧的同步。另外,为避免用户数据中可能出现01111110与F混淆,规定:当传输信息中出现有连续5个“1”时,就在其后插入一个“0”,在接收端收到连续5个“1”后,把后面的“0”删去,即通常所说的“0”比特插入法。b.地址字段A地址字段A由8比特组成,其作用是用于识别两个传输方向上的命令帧和响应帧,如图6.3所示。可以看出,DCE发送地址为A的命令,接收地址为A的响应;DTE发送地址为B的命令,接收地址为B的响应。c.控制字段C控制字段C由8比特组成,用于指示帧的类型,完成各种传输控制功能。该字段是HDLC的核心部分,共定义了3种类型的帧:信息帧、监控帧和无编号帧,见表6.1。·信息帧(I)用于传输分组信息。I帧属于命令帧,其C字段的第l比特固定为0。·监控帧(S)用于保护I帧的正确传输。它没有I字段,其c字段的第1、2比特固定为10。·无编号帧(U)用于实现对链路的建立和断开过程的控制,其C字段的第1、2比特固定为ll。d.信息字段I信息字段I的内容来自于网络层的分组(Packet),其长度可变,但必须是8的整数倍,一般为一个分组的长度。e.帧校验字段FCSFCS用于检查帧通过链路传输时可能产生的错误。FCS由发送端产生,生成多项式为G(x)=x16+x12+x5+1,在接收端若发现有错,则通知发送端重发,并将错帧丢弃。②协议要素如上所说,HDLC定义了3种类型的帧,每种帧又包含若干个命令与响应,下面将具体介绍以上各帧的命令、响应及参数。a.PR(接收准备好)帧:向对方确认已接收到编号为N(R)-1及以前的帧;当用RNR表示忙而暂停接收后,用RR可解除忙状态,并表示已做好接收下一帧的准备。b.RNR(接收未准备好)帧:向对方表示目前处于繁忙状态,暂时无力接收I帧,并确认已正确接收了N(R)-1及以前的帧。c.REJ(帧拒绝):用来请求重发编号为N(R)的帧,并确认已正确接收了NfR)-1及以前的帧。d.SABM(置异步平衡方式1:该帧为命令帧,其作用是用于链路的建立,并把所有计数器清0,接收端可以用uA做肯定响应或用DM做否定响应。e.DISC(断开)帧:该帧为命令帧,其作用是用于断开链路的连接,接收端可用uA表示同意断开或用:DM表示已处于断开方式。f.UA(无编号确认)帧:该帧为响应帧,其作用是用于对SABM或DISC做出肯定回答。g.DM(已断开方式):该帧为响应帧,其作用是用于对SABM或DISC做出否定回答。h.FRMR(帧拒绝响应):该帧为响应帧,其作用是当收到的帧的FCS正确,但即使使用重发的方式也不能恢复错误时,可用FRMR告诉发送端。这些错误有:控制字段C的编码未定义;信息字段I的长度不是8的整数倍等等。i.SABME(置扩充异步平衡方式1:该帧为命令帧,其作用与SABM相同,但是若建立按模128编号的链路时,N(s)和N(RI)分别占据7比特,编号范围为0~127。j.P/F比特:询问/终止比特,在命令帧中该比特为P,在响应帧中该比特为F。当通信一方要求另一方对某一帧予以响应时,则将该帧的P比特置1,而被要求方则用F=1的帧予以响应。k.N(S):发送顺序号。1.N(R):接收顺序号。③数据链路层的操作协议X.25的数据链路层的操作可分为链路的建立、信息传输和链路的拆除3个阶段。a.链路的建立X.25为链路层定义了两种操作过程:链路接入过程(LAP,LinkAccessProcedure)和平衡型链路接入过程(LAPB,LinkAccessProcedureBalanced)。其建链过程如图所示。可以看出,LAPB只需由DCE或DTE一方发送命令即可建立双向链路,因而具有更多的灵活性。DTE或DCE都可以启动链路建立过程,但一般认为由DTE启动。DTE首先向DCE发送SABM,启动链路建立过程,DCE接收到正确的SABM后决定是否能进入信息传输阶段:若能,就发送UA予以应答,并把本端的发送、接收计数器清零;若不能,它将向DTE发送DM,表示链路正处于断开状态,链路未建立。当DTE接收到UA帧后,把本端的发送、接收计数器清零,链路建立。b.信息传输当链路建立之后就进入信息传输阶段,在DTE和DCE间交换I帧和S帧。数据链路层采用了窗口机制,由参数W定义,它表示DTE/DCE可以发送的未证实顺序编号的I帧的最大数量。这样既大大提高了信息传输效率,同时也提供了有效的流量控制手段。c.链路的拆除链路的拆除过程与建立过程类似,由DTE/DCE发送DISC命令帧,若原来处于信息传输阶段,则DCE/DTE用UA确认,链路断开:若原来已处于断开阶段,则DCE/DTE用DM帧响应。(3)X.25的网络层X.25的网络层定义了DTE和DCE之间传输分组的过程。其功能是在X.25接口处为每个用户提供一个逻辑信道,为每个用户的呼叫连接提供有效的分组传输,检测和恢复分组层的误码等。①分组的格式每个分组都有一个3字节的分组头,其他的分组字段根据要求而增加。分组头可分为三部分:a.通用格式识别杓:(GFI)GFI.由4比特组成,分别为QDSS,其中Q为限定符比特,用来区分该分组包含的是用户数据还是控制信息,前者Q=0,后者Q=1;D为传送确认比特,D=0表示数据分组由本地确认,D=1表示数据分组进行端到端确认,一般情况下都采用本地确认,只有当用户需要时才提供端到端确认;SS为模式EE特,SS=01表示分组的顺序号是模8方式,SS=10表示是模128方式。b.逻辑信道群号和逻辑信道号(LCGN+LCN)LCGN+LCN由12比特组成,用来区分DTE-DCE间许多不同的逻辑信道,可编成212(共4096)个号码。网络层采用异步时分复用的方式,即根据需要将DTE/DCE链路复用为多条逻辑电路,从而使一个DTE可同时与一个或几个远程DTE建立虚电路,各电路就用逻辑信道号来区分。在呼叫建立阶段,DTE/DCE为每次呼叫动态分配一个LCN,呼叫清除时释放该LCN,对于永久虚电路,则永久占用一个LCN。除0号信道有特殊用途,不提供用户使用外,理论上,一个DTE-DCE接口可同时支持4095个呼叫,而实际支持的LCN数则取决于接口的传输速率和应用程序的需要。LCN在DTE.DCE接口处只具有本地意义。c.分组类型识别符分组类型识别符由8比特组成,用于区分各种不同的分组,其编码格式见表6.2。可以看出,第1比特为0的分组是数据分组,其余的分组都是控制分组。表6.2分组类型识别符的编码格式②呼叫建立a.呼叫建立过程呼叫建立过程如图6.5所示。呼叫建立的基本操作是在数据链路层处于工作状态之后完成的。主叫(本地)DTE发送呼叫请求分组(一般使用逻辑信道允许范围中最大的空闲信道号,以减少碰撞),该分组被发送到本地DCE,再由DCE将该分组通过路由交换到远端:DCE,由远端DCE将分组转换成入呼叫分组(该分组一般使用逻辑信道允许范围中最小的空闲信道号),被叫(远端)DTE接收到呼叫分组后,通过发送呼叫接受分组表示同意建立虚电路(该分组使用与入呼叫分组相同的LCN),该分组由远端DCE通过路由交换到本地DCE,本地DCE再发送呼叫连接分组到主叫DTE(该分组使用与呼叫请求分组相同的LCN),表示网络已完成虚电路的建立过程。主叫DTE接收到呼叫连接分组后,表示主叫DTE和被叫DTE之间的呼叫已建立,可以进入数据传输阶段。b.呼叫建立过程中各分组的格式呼叫请求分组和入呼叫分组格式相同,如图6.6所示。呼叫接受分组和呼叫连接分组格式相同,如图6.7所示。⑧数据传输当呼叫建立后,就开始了数据传输阶段。在此状态下,DTE和DCE间的分组包括数据分组、流量控制分组(RR、RNR、REJ)和中断分组,其过程与数据链路层的信息传输阶段非常相似,这里不再详述。a.数据分组如图6.8所示,数据分组头中的Q、D、LCGN和LCN的作用已在前面讲过,这里主要介绍分组类型识别符的定义。可以看出,分组类型识别符的第l比特为0,这是数据分组的惟一标志。P(S)为发送序列号,只有数据分组才包含P(S)。P(R)为接收序列号,它表示期望接收的下一个分组的编号,意味着P(R)-1及以前的分组已正确接收。M为待续比特,M=l表示该分组之后还有属于同一报文的数据分组,M=0表示该分组是一份用户报文的最后一个分组。b.流量控制分组如图6.9所示,其中的+++部分见表6.3。接收准备好(RR)分组中的P(R)表明它已正确接收P(R)-1及以前的分组,准备接收P(S)=P(R)的分组。接收未准备好(RNR)分组中的P(R)表明它已正确接收P(R)-1及以前的分组,但不能接收P(S)=P(R)的分组。此时,DTE/DCE应停止在该LCN上继续发送分组。接收拒绝(REJ)分组中的P(R)表明要求DCE发送以P(S)=P(R)开始的分组。c.中断分组如图6.10所示,中断分组没有顺序编号,不受流量控制分组的限制,在分组交换机中直接进入数据分组队列的最前面,它包含1个字节的用户数据。主叫DTE发送中断分组给被叫DTE,被叫DTE则必须发送中断证实分组给主叫DTE,主叫DTE在接收到中断证实分组之前不能发送中断分组。④呼叫清除在虚电路的任何一端,DTE/DCE都能清除呼叫,呼叫清除将导致与该呼叫有关的所有信息被清除,所有网络资源被释放。a.呼叫清除过程如图6.11所示,主叫(本地)DTE发送清除请求分组,该分组通过网络到达远端DCE,远端DCE发送清除指示分组到远端DTE,远端DTE用清除证实分组予以响应,该清除证实分组被传到本地DCE,本地DCE再发送清除证实分组到本地DTE,完成清除过程。b.清除呼叫分组格式如图6.12所示,其中(a)为DTE清除请求、DCE清除指示分组格式,(b)为清除证实分组格式。由DTE发送的清除请求分组中的原因码置0,由DCE发送的清除指示分组中的原因码见表6.4。若DTE在清除请求分组中包含了诊断码,则网络将把它透明地传送给相应的清除指示分组。⑤分组的复位过程用于复位过程的分组有复位请求分组、复位指示分组和复位证实分组。复位请求分组用于使某一虚电路复位到它开始建立的状态,即P(S)=0、P(R)=0。复位会导致数据丢失,DTE一旦接收到复位指示后,应及时通知高一层协议,以便恢复丢失的数据。⑥分组的再启动过程用于再启动过程的分组有再启动请求分组、再启动指示分组和再启动证实分组。其作用是同时对DTE-DCE接口上的所有虚电路进行拆线,并复位所有的永久虚电路。它通常用于克服DTE或网络发生故障,这些分组都使用0号LCN。⑦诊断分组诊断分组是一个选项,可在分组级发生无法恢复的错误时使用。它提供了相应的错误信息,并做出解释,供DTE中的更高一级协议进行分析并加以恢复。诊断分组的LCN为0,DTE不必在接收到诊断分组时发送诊断证实分组。2.X.3、X.28和X.29前面已详细介绍了分组交换网的接口协议X.25,但是,要使用通过分组交换网进行通信的计算机或终端,就必须有相应的硬件和软件支持X.25协议。我们把有能力支持X.25协议的终端称为X.25终端,没有能力支持X.25协议的终端称为非X.25终端或非分组终端。为了让非X.25终端也能通过分组交换网进行通信,就必须有一种具有分组处理能力的设备来帮助它完成X.25功能,这种设备我们称为PAD(PacketAssembly/Disassembly:Device),它可以包含在网络设备(如分组交换机)中,也可以包含在用户设备中,而且也可以是一个独立的设备,用于连接非X.25终端与网络。它由X.3、X.28和X.29三个建议来规定其工作。X.3定义了一组参数,告诉PAD应当如何和与它相连接的终端工作;X.28定义了终端与PAD之间的接口协议;X.29的作用是帮助PAD在通信中与远端X.25设备或PAD进行协商。(1)X.3X.3规定了PAD的基本功能和用户可选功能,以及用以控制其工作的参数,共有22个,见表6.5。PAD的功能也由这些参数值指定,这些值可以由网络操作人员设置,也可以由用户通过使用X.28命令自己修改,或由远端PAD或远端DTE通过X.29报文进行修改。(2)X.28X.28定义了非X.25终端与PAD之间的接口协议,类似X.25,同样包括呼叫建立、数据传输、清除呼叫等,所不同的是,X.25是以分组为单位交换信息,而X.28是以字符串方式交换信息。①呼叫建立由非X.25终端启动呼叫建立过程,首先,终端向PAD发送呼叫命令,该命令一般包括被叫DTE地址、可选业务、呼叫数据等,按一定格式以字符形式发给PAD。接着,PAD将它们转换成呼叫请求分组,通过网络到达被叫DTE,同时PAD向终端发送确认PAD服务信号。当PAD接收到来自网络的呼叫连接分组后,向终端发送PAD服务信号COM,表示呼叫已建立;或者PAD在接收到来自网络的清除指示分组后,向终端发送PAD服务信号CLR,表示呼叫未建立,并在CLR后提供清除原因。如图6.13所示。②数据传输在接收到PAD服务信号COM之后,接口就进入数据传输状态。PAD从非X.25DTE接收字符后,取消“起”、“止”比特,根据X.3参数21值决定是否检验或增加奇偶比特,并将字符放到缓冲区中,一旦收到“封装分组”的条件,就将缓冲区内的字符打包成分组发送到网络反方向。PAD在接收到来自网络的数据后,将分组拆卸成字符,并加上“起”、“止”比特,并以相应速率一个个地发送到非.X.25DTE。在数据传输阶段,用户可以使用规定字符(X.3参数1规定)将状态转换成命令状态。在此状态下,用户可以发送一些命令,如清除呼叫、复位呼叫、读写X.3参数等。③呼叫清除呼叫可以由非X.25终端清除,也可以由PAD清除,如图6.14所示。④X.3参数的操作X.3定义了22个参数。对于一个具体的非X.25终端和PAD连接时,需给每个参数指定一个值,由每个参数的一种可选值组合起来就形成一个数组,称为PAD轮廓值。每个PAD都设有几种不同的轮廓值,终端可以选择一个轮廓值,然后修改其中几个参数,就能找到完全适合自己的一组参数。有关命令如下:读PAD参数PAD?读全部参数PAD?[NO.],[NO.]…读指定参数写PAD参数SET?参数号:参数值[参数号:参数值…](3)X.29X.29建议定义了一个PAD和一个X.25终端或另一个PAD交换控制信息和用户数据的过程。X.29规定用X.25的Q=0指示是用户数据,使X.25终端与X.25终端通信;Q=1指示是PAD报文,使X.25终端与PAD通信。当PAD收到Q=1的分组时,将不发给非X.25DTE,而作为PAD报文进行分析。同样,若PAD要给远端DTE发送报文时,也将Q置为1。X.29报文包含有置/读PAD参数、清除虚电路、指示中止信号、误码指示和参数指示等,其格式由X.29定义。(4)X.3、X.28、X.29与X.25的相互关系4种协议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6.15表示。[编辑本段]分组交换网前面我们已详细描述了与分组交换有关的通信协议,为了实现终端与网络的互联,几乎所有的分组交换设备供应商都遵守并实现了这些协议。由这些设备组成的网络称为分组交换网。1.分组交换网的构成分组交换网一般由分组交换机、网络管理中心(NMC,NetworkManagementCentel)、远程集中器、分组拆装设备、分组终端和传输线路等基本设备组成。分组交换机是分组交换网的核心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有:①实现X.25等多种分组通信协议;②进行路由选择,以便在两个用户间选择合适的路由;③进行流量控制,以便在不同速率的终端间进行互相通信;④为网络提供各种业务功能;⑤与网管一起完成维护、运行、故障报告、计费等一些统计功能。根据分组交换机在网中所处地位的不同,可分为骨干交换机和本地接入交换机。前者容量大,处理能力强,基本上所有的线路端口都用作中继端口,支持的线路速率高,有路由选择功能;后者通信容量小,处理能力弱,绝大部分的线路端口为用户端口,只有一、两个端口用于与骨干交换机互连,支持的线路速率低,无路由选择功能或只有简单的路由选择功能。NMC是对全网进行控制和管理操作的专用设备,其功能有:①网络配置管理与用户配置管理;②日常运行数据的收集与统计;③通过网络对交换机软件进行遥装、升级及修改;④对网络进行监测、故障告警与网络状态显示;⑤计费管理。NMC一般在小型计算机或高性能工作站上开发。目前主要有两种管理方式:一种是集中式管理,整个网络只有一个网管中心,适用于规模较小的网络;另一种是集中和分散相结合式管理,整个网络分为若干个区,每个区设一个区域网管中心,全网再设一个中心网管,当区域网管中心发生故障时,由中心网管代管,这种方式适用于规模较大的网络。2.分组交换网提供的业务功能分组交换网提供的业务功能分为基本业务和可选业务:基本业务是网络向所有用户都提供的功能,可选业务是根据用户要求而提供的功能。(1)基本业务分组交换网的基本业务包括交换虚电路(SVC)和永久虚电路(PVC)oSVC是指每次通信前,要先拨号建立虚电路,通信结束后再释放虚电路,这类似于电话通信的拨号、挂机。SVC费用低,适用于随机性强、数据传输量小的场合。PVC是用户和网络运营商事先约定好的,由网络运营商建立,省去了呼叫及释放虚电路的过程。PVC:永久占用网管资源,费用较高,适用于通信对象固定、数据传输量大的场合。(2)可选业务目前,在公众分组交换网中提供了多种用户补充的可选业务。有的是预先登记好,在合同期内每次呼叫都提供的;有的是预先未登记,用户在某次呼叫时提出的要求在该次呼叫中提供的。当用户建立呼叫时,它在呼叫请求分组的业务功能字段中提出可选业务功能申请。每一种可选业务功能字段由一个功能码字节和跟随的多个参数字节构成。网络对其进行审查,若符合,则网络继续向被叫用户发入呼叫分组:若不符合,则网络将清除该呼叫,并给出清除原因是由于可选业务不符;若用户申请的可选业务必须由被叫用户协商并确认的话,网络对它进行透明传输,协商和确认的结果包含在呼叫接受分组和清除呼叫分组中;若用户向网管预约了在线登记可选业务,则用户可以通过发送登记请求分组向网络动态申请可选业务,网络会用登记证实分组向用户返回结果。不是每个分组网都必须提供全部可选业务。下面对可选业务进行简单介绍:①非标准窗口尺寸的协商在DTE-DCE接口处,网络提供的窗口尺寸的缺省值为2。若用户需要,可选择其他窗口尺寸,该值在两个传输方向上应是一致的。非标准窗口尺寸协商的功能码字节为01000011。②非标准分组长度的协商一般分组网提供的分组长度值为32、64、128、256、512、1024(单位:B),供用户选择。网络支持的标准分组长度为128B。若用户需要使用非标准分组长度,可在呼叫请求分组中加入该可选业务功能字段,其功能码为01000010。③吞吐量等级协商吞吐量等级是虚电路上传输数据的最高速率,不应大于线路速率。用于协商该参数的可选业务功能码为00000010。④中继时延选择用户可以为本次呼叫指定一个期望的中继时延值。该可选业务功能码为0100100l。⑤呼叫重定向(CallRedirection)当被叫用户故障或因为忙不能接受一个呼叫时,使用该功能可以将呼叫转移到事先规定的另一个DTE上,并且DCE在入呼叫分组中通知新的DTE,该次连接为呼叫重定向,并告知发生的原因及原来的被叫DTE地址。当呼叫重定向到另一个DTE后应在呼叫接受分组中包含新的被叫DTE地址。该业务功能码为11000011。⑥搜索群业务(HuntGroup)网络将若干个用户终端组成一个用户群。在该群中,每个终端除了有自己的地址外,还具有这个群的群地址。当某一个用户呼叫用户群地址时,网络将在被叫群中选择一个空闲的有能力接受呼叫的终端,并将其与主叫接通,向主叫用户指明所选中的被叫端的号码。这种功能对于拥有多台终端、需要分担工作的用户来说很有价值。⑦呼叫受阻作用于DTE-DCE接口的所有虚电路,分为入呼叫受阻和出呼叫受阻两种。入呼叫受阻防止任何用户呼叫该DTE,出呼叫受阻防止本DTE发送呼叫请求分组。⑧单向逻辑信道号作用于DTE-DCE接口的某一特定逻辑信道,分为单向入呼叫和单向出呼叫。单向入呼叫指某一逻辑信道只能接受别人呼叫,不能呼叫其他用户;单向出呼叫指某一逻辑信道只能呼叫其他用户,不能接受别人的呼叫。⑨闭合用户群(CUG,ClosedUserGroup)闭合用户群是由若干个用户组成的封闭通信群体。在这个群内,各个用户之间可以互相呼叫,一般不能呼叫本群之外的用户,反之,非本群的用户一般也不能与群内用户通信。这项业务实际上就是使一个集团能够在公用网中形成一个专用分组网。在一个公用网中可以形成多个闭合用户群。一个用户可以只属于一个闭合用户群,也可以属于多个闭合用户群。闭合用户群功能需要和网络运营商预约,然后在每次呼叫建立时指出本次呼叫的闭合用户号。其功能码为00000011/01000111(基本格式/扩充格式)。⑩带有出通路的闭合用户群闭合用户群内的某个用户选择该功能后,即可以向本群以外的用户发起呼叫。?带有入通路的闭合用户群闭合用户群内的某个用户选择该功能后,即可以接受来自非本群用户的呼叫。?反向计费一般来说,一对用户之间通信的费用应由主叫端承担,若主叫用户申请了反向计费,则网络向被叫用户收费。其功能码为0000000l,被叫用户必须预约反向计费认可,否则该呼叫将被清除。?计费信息如果用户使用该业务功能,则每次由它付费的通信结束时,将收到来自网络的有关这次通信的计费信息,包括通信时间、信息量等。其功能码为00000100。?直接呼叫该功能是指网络在用户设备开机后,立即自动地将用户终端与另一事先指明的用户连通,免去用户操作人员呼叫程序。?快速选择(FASTSELECT)该业务允许在呼叫请求、呼叫接受和呼叫清除分组之后附加最多128B的用户数据。若被叫DTE没有预约快速选择接收业务,则呼叫将被清除。?在线业务功能登记(ON-LINEFACILITYREGISTRATION)如果用户向网络运营部门预约了此项业务,那么DTE可以在任何时候通过发送登记请求分组登记和修改原先的可选业务。DCE随即发送登记证实分组做出响应,并向DTE汇报接口上所用可选业务的当前值。登记的过程如图6.16所示。3.分组交换网的编址原则类似于电话网的电话号码,每个分组网的用户也有自己的地址。为了实现公用数据网的国际、国内互联,必须有统一的网络编号原则,为此,ITU-T于1978年制定了X.121建议。X.25数据通信网的地址编号由15位十进制数构成,如图6.17所示。一般来说,一对用户之间通信的费用应由主叫端216一(1)数据网络识别码(I)NIC)DNIC由4位十进制数构成,前3位是用于识别国家或地区的国家识别符,其中x1为区域号,世界上共划分为6个区,编号为2~7;X2X3用于区分各区域内的国家,每个国家至少有一个DCC,由ITU统一管理,如法国的DCC是208,我国是460;X4是网号,用于区分同一个国家内的多个网络,由各国相关的管理部门分配,我国的公用分组交换网的ND为3。(2)网络终端编号(NTN)NTN由10位十进制数构成,ITU-T并未规定这10位数的编号方案,但所有分组网都必须有明确的网络编号原则。一般分为区域码(3位)、终端号(一般为网络设备端口号,5位)和子地址(2位)。交换机对于子地址信息采用透明传送。(3)前缀P当网络编号方案需要区分国内呼叫和国际呼叫时,对于国际呼叫,则在DNIC前加一位前缀P,P的值一般为O。(4)我国公用分组交换网的编号规划我国的DNIC为4603,网络终端编号为10位数(Nl~N10),即我国公用分组网国际呼入的格式为:P+4603+NTN。',)
提供通信资源共享分组交换网(X.25)会员下载,编号:1700774752,格式为 docx,文件大小为23页,请使用软件:wps,office word 进行编辑,PPT模板中文字,图片,动画效果均可修改,PPT模板下载后图片无水印,更多精品PPT素材下载尽在某某PPT网。所有作品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并拥有版权或使用权,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963098962@qq.com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