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升级VIP 登录 注册 安全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word文档 > 其他文档 > 布雷顿森林体系摘要,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

布雷顿森林体系摘要,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

收藏

本作品内容为布雷顿森林体系摘要,格式为 doc ,大小 36864 KB ,页数为 2页

布雷顿森林体系摘要


('布雷顿森林体系一、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1.何为国际货币体系?:一是确定国际货币的种类以及国际储备的形式;二是通过明确各国货币与国际货币之间的汇率,从而换算出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三是建立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使各国的国际收支能够保持大体平衡,进而保证国际间贸易及经济交流等活动的持续发展。2.从19世纪初到一战期间,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形式是金本位制。其主要特征如下:一是各国自主确定本国货币的含金量,并由此换算出本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的汇率;二是黄金可以在世界各国间自由流动而不受任何限制;三是各国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须保有与货币发行量相适应的黄金储备,以保证在任何情况下本国货币与黄金的可兑换性。也就是,一国的黄金储备决定其货币发行量的大小,同时以黄金作为一般财富的代表和主要的储备。3.一战期间,金本位制暂告终止。20世纪20年代,各主要国家先后恢复金本位,但是由于①黄金价格不变,黄金生产相对滞后,形成国际资金不足;②欧洲各国战时黄金流失严重,大量黄金集中到美国,国际黄金分布失衡;因此在国际范围内通行的实际上是金汇兑本位,即美国、英国和法国实行金本位,美元、英镑和法郎又被他国作为储备手段来运用,成为关键货币。然而,金汇兑本位有其不可克服的矛盾。因为,黄金作为一般财富代表和最终储备,将使那些持有大量关键货币的国家和个人倾向于将关键货币兑成黄金。面对挤兑压力,关键货币发行国将被迫要么紧缩信贷,要么放弃金本位,实行货币贬值。20年代后半期,法国为重建金本位而将大量英镑和美元兑成黄金并实施封存,美国对内采取紧缩政策,资本输出减少,使国际经济面临紧缩压力,加快了经济危机的爆发。经济危机爆发后,面对国际收支困难和国外挤兑压力,德国和英国于1931年先后被迫放弃金本位,中止本国货币兑换黄金,任凭货币浮动,以保护现存储备。一国货币贬值,该国出口产品按他国货币计算的价格下跌进口产品按本国货币计算的价格上涨,因而有利于促进出口,抑制进口。面临失去国外市场和货币贬值的国家商品倾销的危险,那些坚持黄金平价的国家将被迫要么加入贬值国家的行列,要么高筑关税壁垒。所以,英国、德国的货币贬值后,立即引起连锁反应。英联邦等与之联系密切的国家多效法英国,或放弃金本位,或相应贬值。法国、意大利以及低地国家不愿放弃金本位,则以高关税和进口限额予以对抗。金融势力最为雄厚的美国先是实行高关税,于1933年也放弃金本位,与英国展开贬值竞争。一时间,货币战贸易战交互影响,成为一对孪生恶魔,困扰着世界经济。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及其主要内容为了建立稳定的国际货币新体系,1944.7.22,44个联合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通过并签署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与开发银行协定》,规定:1.美元与黄金挂钩,1盎司黄金=35美元;各国货币定出其黄金含量,与美元挂钩;实行自由兑换,即各国的中央银行可以将其手中持有的美元按照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2.各国货币对美元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对美元的汇率,一般只能在法定汇率上下各1%的范围内波动,各国政府有义务干预外汇市场以保持汇率的稳定;只有当发生“根本性国际收支不平衡”,会员国才能提议改变其货币平价,且必须经所在国提议,与基金组织协商并获同意后才能调整。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成员国的借款额和投票权与其认缴资金额挂钩,美国占20%以上,同时重大决议必须4/5以上多数票赞成才能通过,因此美国实际上控制了这两家金融机构。4.各国必须废除外汇管制、实行货币自由兑换,但是为避免其他国家过早地被拖入不平等竞争,规定有5年的过渡期(实际到1958年才开始执行);同时若成员国出现暂时性的收支不平衡,则由基金组织提供财政援助,且贷款不附带购买条件。三、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运营从1947.3.3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运营到1971.8.15尼克松抛出“新经济政策”,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运营可分三阶段:1.从1947年3月到1958年12月,为初期阶段,特点是美元短缺,美国以外的绝大多数国家国际收支困难,体系处于近乎瘫痪状态。其根源在于战后国际经济的不对称格局。美国以外绝大多数国家储备严重不足,加之其生产恢复阶段国内需求量大,出口创汇能力有限,急需进口却缺乏必要的支付手段,为进口而支付给美国的黄金美元储备难以回流,形成世界范围的美元短缺。例如,1949年美国出口总值159亿美元,进口91亿美元,顺差多达68亿美元,其中与西欧的贸易顺差达30多亿美元。1958年12月底西欧10国恢复其货币可兑性,“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开始运营”。这一转变源于国际储备分布的均衡化,换言之,源于美元短缺的基本消失。其原因在于两个决定性因素。第一,欧洲对外贸易逆差大幅度减少。1956-1958年间,欧洲对外贸易逆差从37.1亿美元减至5.8亿美元,其中,欧洲对美国贸易逆差从23.2亿美元减至12.5亿美元,欧洲对美国以外地区的贸易,1956年逆差13.9亿美元,到1958年则转而盈余6.7亿美元。第二,美国庞大的海外军费开支加速了美元向欧洲地区的非经济性流动。2.第二阶段从西欧10国恢复其货币可兑性开始,到60年代中期结束。其特点是多边自由汇兑与美元危机相1伴随,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运营差强人意。美元危机指的是美元作为战后中心货币的信誉发生动摇,表现为美国以外形成大量过剩美元使人们对美元的价值产生怀疑,从而竟相抛售美元;在美国的国际账户上,则表现为美国国际收支由盈余向赤字转变过程。3.60年代中期以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运营进入最后阶段。其特点是美元危机加深,推动西方国家转向改革现存国际货币体系。其根源在于6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不仅没有些微收敛其全球政治军事霸权主义,反在印度支那燃起新的侵略战火,海外军费开支有增无减。四、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1971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抛出“新经济政策”,中止履行以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其基本原因有二第一,美国对外贸易由盈转亏,使其国际收支状况空前恶化。1971年美国结束了经常项目国际收支盈余的历史,逆差高达20亿美元。进入1970年,美国紧缩性财政政策放宽,欧洲和日本的经济扩张使其利率大幅上涨,美各大银行开始偿还先前借款,导致大量资金流往欧洲和日本。该年美国国际收支赤字高达98亿美元。资本项目的国际收支发生逆转,假象不复存在,经常项目的国际收支状况恶化赤裸裸地摆在世人面前。第二,东西方缓和使美国推动其盟友承担更多的防务费用和调整代价的传统作法失灵,主要发达国家在美元面临升值压力的时候不愿意集体升值。1971年12月16日,基金组织执行董事会和10国集团代表在美国华盛顿史密斯协会大厦达成协议,史称史密斯协议。协议规定美元贬值10%,其他货币则不同程度地升值;同时汇率波动范围拓宽至士2.25%,使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两挂钩一固定体制发生重大变化,协议因此构成该体系基本崩溃的标志。到1973年2月12日美元第二次贬值10%,规定1盎司黄金=42.22美元,同时欧美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货币取消与美元挂钩,实行浮动汇率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五、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在缺陷(一)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汇率制度实际上是金汇兑本位制,这是一种间接使货币与黄金联系的本位制度,一种削弱了的金本位制,具有不稳定性。因为:1.国内没有金币流通,黄金不再起自发调节货币流通的作用;2.各国用所持美元兑换黄金有一定限制,如只许各国中央银行与政府机构兑换,兑换量受美国黄金储量的限制;3.其他成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一旦美国经济动荡不定,其他国家的货币也将发生动荡。(二)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汇率制度是一种金字塔型的不平等的汇率制度。双挂钩制度的建立使美元处于等同黄金的地位,因而美元成为各成员国的主要储备资产美元享有一种特殊的地位。美国可以利用美元直接对外投资,购买外国企业,操纵国际金融事务,弥补国际收支赤字从而造成美元持有国的实际资源向美国转移;因各国货币钉住美元,美国的货币政策对各国经济有着重大影响。随着各国经济的复兴和发展,货币金融力量的增退,这种不平等的汇率制度必将难以维持。(三)布雷顿森林体系以一国货币—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资产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储备也要相应增加。战后,由于黄金生产的停滞,美元在国际储备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显著增加,各国国际储备的增长要靠美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来维持。如果美国国际收支长期保持逆差,必将影响美元的对外信用引起美元危机;如果美国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或顺差,美元固然稳定,但又会断绝国际储备的来源,引起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这是一个不可克服的矛盾,史称“特里芬难题”。(四)布雷顿森林体系虽然确定的是一种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度,但在资本流动性增大的情况下具有不可操作性随着西欧经济的复兴和发展,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如亚洲四小龙的崛起,国际贸易迅速发展,资本市场异常活跃,市场行情变化频繁,而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度确定了一种固定平价,这就给投机活动以可乘之机。麻烦的是,传统的金融政策和国际协调干预都不能有效地阻止投机活动,这就暴露了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度在资本流动性增大的情况下的不可操作性。(五)布雷顿森林体系所实行的固定汇率制度,虽然对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活动的发展从而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也给美国输出通货膨胀提供了可乘之机。在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超过“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的界限时,各国政府有义务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干预,以平抑汇价。如果美元汇率下跌,其他国家的官方金融机构就需要大量抛出本国货币,买进美元,促使美元的的需求增加,美元汇率回升。结果这些国家的货币流通量增多,加剧了国内通货膨胀。在美元过剩的情形下,持有大量美元的国家,如果抛售,则会引起美元危机;如果保持,必将遭受贬值的损失,这也使它们处于两难的境地。(六)布雷顿森林体系过分强调汇率的稳定,忽视了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各国不能利用汇率的波动达到调节国际收支平衡的目的,只能消极地实行贸易管制,或放弃稳定国内经济的政策目标。采用前一种办法,贸易的发展受到阻碍;采用后一种办法,又违反了稳定和发展本国经济的原则。但各国政府都不愿为了保持对外平衡而牺牲国内经济的稳定性所以这两种办法都是不可取的。汇率体系缺乏弹性,不能适应各国经济情况的急剧变化,于是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失灵。一方面是固定汇率和自由支付,另一方面各国的经济政策又是独立自主的,二者很难协调这个体系含有支付不平衡的强烈倾向,它也不能对付破坏性的资本流动。2',)


  • 编号:1700774505
  • 分类:其他文档
  • 软件: wps,office word
  • 大小:2页
  • 格式:docx
  • 风格:商务
  • PPT页数:36864 KB
  • 标签:

广告位推荐

相关其他文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