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升级VIP 登录 注册 安全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word文档 > 学习教育 > 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收藏

本作品内容为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格式为 docx ,大小 341536 KB ,页数为 7页

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2021年9月30日烈士纪念日这天,某地举办了《林则徐在新疆》主题展览活动。本次展览从“因功获罪、龙沙荷戈、文情官宜、誉满新疆”四部分展现了林则徐的人生事迹。林则徐“因功获罪”的“功”指的是()A.虎门滩头销毁鸦片B.虎门战役大败英军C.抬棺出阵收复新疆D.吴淞江口率众抵抗2.某学者评价鸦片战争:“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志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近代与封建时代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这个观点强调的是鸦片战争的()A.原因B.目的C.过程D.影响3.2019年4月,法国著名建筑巴黎圣母院失火,全世界为之揪心。圆明园遗址公园发文衷心祈愿文物都能够远离灾难,代代传承。这是化尽千言万语后的抚慰,也是最刻骨铭心的警醒。关于圆明园被毁,与列强发动的哪次侵略战争有关()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1841年林则徐预言:“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下列列强侵略中国的史实中最能证明林则徐预言的是()A.攻占清北京城,火烧圆明园B.逼迫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C.割占辽东半岛,索银二亿两D.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5.“鸦片战争结束不到十年,一场席卷半个中国的起义爆发了。它建立起与清廷对峙的政权,前后持续14年之久。然而最终被清政府与外国侵略势力联合绞杀了。”材料评述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辛亥革命D.义和团运动6.1872年创办的轮船招商局,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1300多万两,美国旗昌洋行因不堪赂累,被招商局归并。这反映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A.完全无力与外国企业抗衡B.已基本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C.完全掌握了西方先进技术D.部分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入侵7.晚清军事将领杨昌浚所作的《恭诵左公西行甘棠》诗中云:“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此诗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A.清军平定回部叛乱B.左宗棠收复新疆C.清政府镇压噶尔丹叛乱D.李鸿章筹建海军8.下图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形势图,民族英雄邓世昌牺牲于此次战争中的哪一战役()A.平壤战役B.黄海战役C.威海卫战役D.辽东战役9.史学家蒋廷黻把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民族危机形容为“引狼入室”,其中西方列强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扩大资本输出尤为突出。这与《马关条约》的哪一项条款有关A.增开通商口岸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C.割让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D.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10.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杀”……匆匆来去的“现代化”运动,在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休止符。此处的“现代化”运动指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B.戊戌变法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11.戊戌变法的帷幕落下没多久,中国又掀起了一场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帝风暴。对于这一风暴,英国人赫德说:简单说来,这是一个纯粹爱国主义的自发自愿运动。这一“运动”是()A.洋务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12.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其中最能体现列强‘以华制华’策略的条约应该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3.对下面年代尺中提供的时间,解读最准确的是()A.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B.中国进行民族民主革命的过程C.中国近代化的早期探索的进程D.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14.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革命纲领的革命政党是()A.兴中会B.华兴会C.光复会D.中国同盟会15.20世纪某年出版的日本报纸在关于中国社会形势的报道中,使用了下列小标题:“点燃革命之火”“武汉的形势”“排满兴汉宣言”“列国的态度”等。其报道的事件最可能是()A.黄花岗起义B.武昌起义C.五四运动D.镇南关起义16.辛亥革命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这里的“胜利”主要是指()A.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B.成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C.建立了中华民国D.推翻了封建制度17.它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它是()A.《青年杂志》B.《天津条约》C.《中华民国约法》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8.蒋廷黻所著的《中国近代史》一书指出:“他不过是我国旧环境产生的一个超大政客。在他的任内,他借了一批大外债,用暗杀的手段除了他的大政敌宋教仁,扩充了北洋军队的势力,与日本订了民国4年的条约,最后听了一群小人的话,幻想称帝。”材料中的“他”指的是A.黎元洪B.宣统帝C.袁世凯D.桂系军阀19.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辨”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下列与第三次突破直接相关的是()A.变法图强B.师夷长技C.物竞天择D.提倡民主、科学20.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它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B.它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C.它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来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D.它肯定了儒学思想在社会上的主流地位21.下列图片是近代中国出版的刊物封面。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列强侵略B.近代化探索C.救亡图存D.民主与科学22.在五四运动的众多口号中,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是()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B.誓死力争,还我青岛C.废除二十一条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23.“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相互呼应,取得了运动的初步胜利。”材料表明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在于A.社会各界形成斗争合力B.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C.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D.中国人民开始觉醒了24.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的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学生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这个新时代是()A.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B.资产阶级革命时代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二、综合题25.一次次列强的侵略,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中国的苦难岁月,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39年6月的这场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有了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摘编自《安德鲁?翰德森致拉本特函》(1)材料一中的“这场禁烟运动”引发了哪一场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强占了我国的哪一块领土?材料二:清军兵力调动表命调时间调出地调入地兵数(名)1858年4月京师大沽20001858年12月吉林大沽10001859年4月黑龙江天津10001860年5月宣化镇大沽1000(2)材料二中清兵兵力调动与哪一场战争有关?发动这场战争的侵略者是谁?材料三:“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辽东半岛藩篱尽撤。”——《清史稿》(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之后中国被迫签订了什么条约?材料四: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由诸国自行防守,使馆界线于附件之图上标明……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节选自《辛丑条约》(4)材料四中所说的“使馆境界”指哪里?根据所学指出这一条约的哪一条款说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26.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而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探寻中华崛起之路。中国社会各阶层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经历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问答问题。材料一: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而被称为“鬼子六”的奕?力倡洋务……李鸿章一生事业与洋务相连……——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材料一中的人物和哪一运动密切相关?他们在运动中提出的口号是什么?材料二:甲午战败让中国蒙受了巨大损失,唯一值得中国人庆幸的是,失败后的中国没有就此沉沦,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奋起,坦然承认失败,毫不犹豫转身向东,向打败自己的敌人学习。——马勇《甲午战争的影响:沉痛的转身》(2)材料二中“甲午战败”后,先进的中国人“向打败自己的敌人学习”,为此他们进行了什么变革?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哪两位?材料三: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正在美国向华侨募捐,筹备军费,得到这一意外消息后,他立即绕道英、法,争取外交支持。12月25日,孙中山抵达上海。……孙中山自上海乘火车赴南京……(3)写出材料三中在“武昌”首发的这次革命的时间。“孙中山自上海乘火车赴南京”,到达南京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宣告了哪一政府的成立?材料四: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罪案之答辩书》(4)材料四中陈独秀为了请“这两位先生”领导了什么运动?为了宣传“这两位先生”高举了哪两面大旗?(5)综上所述,请你概况一下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27.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的不断深入人心,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新式知识分子队伍不断扩大,不断探索着救国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一阶段初期的新文化运动,指导思想仍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文化;第二阶段,原先的进步思想发生分化,马克思主义逐步在先进知识分子中成为主流。1919年的五四运动便是这两个阶段的分水岭。——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运动指导思想的变化。材料二:当巴黎和会的消息终于传来的时候,我们都大为震惊,我们立刻警觉到外国列强仍然是自私、崇尚军国主义,而且全都是大骗子……我们认为我们必须起来斗争!——某时期北京大学学生的文章(2)材料二中“必须先起来斗争”指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所学概括此历史事件的结果。材料三: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节选自部编版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3)这场运动得到了哪一社会阶层的支持?根据材料三,说出五四运动的性质。(4)综上所述,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身上有哪些优秀的贫质值得我们学习?(写出两点)',)


  • 编号:1700737887
  • 分类:学习教育
  • 软件: wps,office word
  • 大小:7页
  • 格式:docx
  • 风格:商务
  • PPT页数:341536 KB
  • 标签:

广告位推荐

相关学习教育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