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升级VIP 登录 注册 安全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PPT模板 > 教师培训 > 01第三单元知识梳理-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部编版)

01第三单元知识梳理-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部编版)

收藏

01第三单元知识梳理-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部编版)

01第三单元知识梳理-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部编版)

01第三单元知识梳理-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部编版)

01第三单元知识梳理-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部编版)

01第三单元知识梳理-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部编版)

第三单元文言文知识梳理寻找共性寻寻找找篇目体裁第三单元1.桃花源记记2.小石潭记记3.核舟记记4.《诗经》二首诗歌傅雷家书名著9桃花源记一、课文文体:记二、文题解说《桃花源记》是陶渊明所作《桃花源诗并记》中的“记”。此文包括“记”和“诗”两个部分。“记”是“诗”的序言,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是对所记的桃源世界的歌颂和赞美,并对桃花源社会作了一些补充。两者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立的为作者所向往的理想社会。三、文体解说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叙事、写景、状物,也可以抒情、议论、说理,通常的写法是寓情理于事、景、物之中,或借叙事、写景、状物自然而然地抒情言理。“记”分为碑记、游记、杂记等多种类型。碑记是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游记是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文体。杂记是古代一种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的文体。四、作者介绍陶渊明(约365—427),又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卒后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辞赋以《归去来兮辞》最有名,有《陶渊明集》传世。其诗文语言质朴、自然又颇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他拒绝同刘裕的宋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而以《桃花源诗并序》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诗”追述了桃花源的形成,“记”相当于诗的序。但因为这个“记”有着生动的故事、完整的结构和完美的表达形式而流传更为广泛,更为人们所喜爱。五、创作背景六、重点字词(一)读音缤纷bīnfēn俨然yǎn阡陌qiānmò垂髫tiáo遂迷suì要还家yāo邑人yì间隔jiàn叹惋wǎn诣太守Yì语云yù刘子骥jì豁然开朗huò怡然自乐yí(二)通假字便要还家(同“邀”,邀请)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同“俱”,详尽)(三)一词多义寻:①寻向所志(寻找)②寻病终(不久)舍:①便舍船(shě放弃,离开。)②屋舍俨然(shè,房屋)志:①处处志之(动词:做记号)②寻向所志(名词:标记。)之:①忘路之远近(助词,的)②处处志之(助词,无意义)③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④渔人甚异之(代词,这种景况)⑤具答之(代词:指桃花源中人所提的其问题。)为:①武陵人捕鱼为业(wéi,作为)②不足为外人道(wéi,对,向)遂:①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②遂迷,不复得路(最终)属: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②属(zhǔ)引凄异(连续)其:①欲穷其林(这)②其中往来种作(指桃花源)③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自己的)(四)古今异义1.芳草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菜肴、瓜果等)滋味好。2.仿佛若有光古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今义:似乎,好像。3.屋舍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像。4.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原是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统称,现仅指运输事业。5.率妻子邑人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6.来此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7.无论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8.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不值得。今义:不充足。9.遂与外人间隔古义:隔绝不通音信。今义:事物在空间或时间上的距离。10.豁然开朗古义:开阔敞亮今义:性格乐观爽快(五)词类活用1.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2.复前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3.欲穷其林形容词作动词,走到尽头4.此中人语云名词作动词,告诉5.处处志之名词作动词,做标记四、文言句式1.判断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也”表判断)2.省略句(1)省略主语①山有小口,(小口)仿佛若有光。(武陵人)便舍船,从口入。(分别省略主语“小口”“武陵人”)②其中(人们)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其中”后省略主语“人们”)③(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渔人)具答之。(分别省略主语“村中人”“渔人”)(2)省略宾语①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问”“要”后省略宾语“渔人”)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为”后面省略宾语“之”)③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后省略宾语“渔人”)(3)省略介词林尽水源。(“尽”后面省略介词“于”)3.倒装句问所从来(“所从”是介宾短语“从所”的倒装)七、课文主题本文以记叙为主,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以时间先后为顺序,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它是作者及广大劳动人民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代表广大人民的意愿,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八、成语积累1.世外桃源2.豁然开朗3.无人问津4.怡然自乐5.鸡犬相闻6.阡陌交通7.黄发垂髫8.落英缤纷9.与世隔绝桃花源记发现桃花源缘溪行,逢桃林桃林尽,山洞现进入桃花源自然风光良田美池桑竹生活情景往来种作怡然自乐再寻桃花源不复得路无问津者世外桃花源寄托美好理想九、课文结构十、理解性默写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草美花繁的句子: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桃花源记》中从环境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3.《桃花源记》中从心情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4.《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的精神状态: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5.《桃花源记》中写出桃花源社会风尚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6.《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7.《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遂与外人间隔”的原因: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8.《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满足于桃花源生活,厌恶外界生活的体现是: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0小石潭记一、课文文体:记二、作者介绍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世称“柳河东”,“唐宋八大家”之一。因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所以后人并称二人为“韩柳”主张“文以明道”,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参加永贞元年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本文是作者被贬到湖南永州后,常常探山访水写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鲥潭记》《钴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中的第四篇。今存《柳河东集》。三、创作背景柳宗元因受王叔文政治革新集团牵累,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永州的十年间,他以山水为寄托,遍游附近的奇山异水,写下了文笔清秀、富有诗情画意的游记作品“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就是其中之一。四、重点字词1、生字读音篁huáng清冽liè坻chí参差cēncī嵁kān缀zhuì佁然yǐ翕忽xī俶尔chù远逝shì卷石底quán悄怆qiǎochuàng幽邃suì2、重点实词(1)水尤清冽尤:格外:清凉(2)卷石底以出卷:翻卷(3)为坻坻:水中高地(4)为嵁嵁:不平的岩石(5)青树翠蔓翠蔓:翠绿的藤蔓(6)蒙络摇缀蒙:蒙盖络:缠绕摇:摇曳缀:牵连(7)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大约许:表示约数(8)佁然不动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9)似尔远逝俶尔:忽然(10)往来翕忽翕忽:轻快迅疾的样(11)斗折蛇行斗折:像北斗星那样曲折(12)明灭可见明:出现(13)其岸势犬牙差互差互:交错不齐(14)悄怆幽邃悄怆:凄凉邃:深(15)以其境过清清:凄清(16)乃记之而去去:离开(17)隶而从者隶:跟随3、一词多义(1)清:水尤清冽(清澈,形容词)以其境过清(凄清,冷清,形容词)(2)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副词)不可久居(能够,动词)(3)环:如鸣佩环(玉环,名词)竹树环合(环绕,动词)(4)以:全石以为底(把,介词)以其境过清(因为,介词)(5)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介词)隶而从者(跟从,动词)(6)差:参差披拂(长短、高低、大小不齐,形容词)其岸势犬牙差互(交错,动词)4、古今异义(1)全石以为底以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2)乃记之而去去古义:离开;今义:往(3)崔氏二小生生古义:青年,后生;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4)不可久居居古义:停留;今义:住5、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动词(1)乐:喜欢的意思。(心乐之)(2)近:靠近,接近的意思。(近岸,卷石底以出)形容词使动用法凄、寒:使……凄凉、使……寒冷的意思。(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名词作状语(1)空:这里是“在空中”的意思。(皆若空游无所依)(2)斗、蛇:像北斗星一样;像蛇一样。(斗折蛇行)(3)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其岸势犬牙差互)五、重点句式1.倒装句主语后置卷石底以出。本句是“石底卷以出”的倒装。译成现代汉语时应将“石底”置于“卷”的前面。宾语前置全石以为底。“全石”是介词“以”的宾语,为表示强调,将它提到介词前面,译时按“以全石为底”的顺序译。)2.省略句省略主语(1)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以其境过清”中“以”前面省略了“余”,“余”指作者。(2)斗折蛇行。“斗折蛇行”前面省略了“溪水”,意思是: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又像蛇那样蜿蜒前行。省略介词(1)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布”的前面省略了介词“于”,“于”是“在”的意思。译时应补上。(2)潭西南而望。“潭”的前面省略了“向”,当“朝向”“面对”讲,译时应补出。六、课文主题本文通过对小石潭优美、幽深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忧伤抑郁的情感。七、理解性默写1.《小石潭记》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2.《小石潭记》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怡然不动,俶尔远逝。3.《小石潭记》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斗折蛇行,明灭可见。4.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小石潭的全貌是: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5.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写游鱼忽然间游来游去,轻快敏捷的句子是:俶尔远逝,往来翕忽。6.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形容两岸弯曲、岸势峭拔多姿的语句是:其岸势犬牙差互。7.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写潭边周围树木优美姿态的句子是: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八、拓展阅读永州八记: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文笔清新秀美,富有诗情画意,因此柳宗元被后世尊为“游记之祖”。其代表作就是他被贬永州之后所作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辑潭记》《钴辑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就是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八记各自独立,又互相联系,若断若连,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些作品展现了湘桂之交的一幅幅山水胜景。作者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入对自然风景的描绘中,借被遗弃的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表达怨愤抑郁的心情,山水之美就是作者人格美的艺术写照。11核舟记一、课文文体:说明文二、文题解读文题“核舟记”中的“核”点明“舟”的雕刻原料,“核舟”的意思是用桃核雕刻成的工艺品小船,这也是本文的说明对象,也隐含了说明对象的特征——小、巧。“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事、写景、状物。三、作者介绍魏学洢(yī),字子敬,明末嘉善(今浙江嘉兴)人,散文家。为人好学善文,著有《茅檐集》。《核舟记》没有收录在《茅檐集》内,后被清代张潮编辑《虞初新志》时收录。四、重点字词(一)生字、注音器皿mǐn罔wǎng贻yí有奇jī弥勒lè黍shǔ轩敞xuānchǎng箬篷ruòpéng糁之sǎn峨冠éguān髯rán衣褶zhě矫首jiǎo诎qū袒胸tǎn椎髻zhuījì壬戌rénxū篆章zhuàn(二)通假字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三)古今异义1.约八分有奇奇古义:零数。今义:单的;不成对的,跟“偶”相对。2.高可二黍许可古义:大约;今义:表示同意。许古义:上下;今义:答应,允许。3.其两膝相比者膝古义:靠近;今义:比较,较量。4.神情与苏、黄不属属古义:类似;今义:归属。5.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古义:竟然;今义:曾经。(三)一词多义1.有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妙、奇特)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2.为为宫室、器皿、人物(雕刻)中轩敞者为舱(是)3.有为字共三十有四(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炉上有壶(表示领有,与“无”相对)4.可高可二黍许(大约)珠可历历数也(可以)5.端东坡右手执卷端(名词,右端)其人视端容寂(形容词,端正,正)6.卧卧右膝(卧倒)舟尾横卧一楫(放)7.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连词,表并列,并且)而计其长曾不盈寸(连词,表转折,但是)启窗而观(连词,表顺承,然后)8.盖大苏泛赤壁云(表示推测的句首语气词)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原来是)(四)词类活用1.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名词作状语,用箬篷)2.石青糁之(名词作状语,用石青)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名词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4.居右者椎髻仰面(名词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①中轩敞者为舱。“为”表示判断②盖大苏泛赤壁云。“盖……云”表示判断2.倒装句①尝贻余核舟一。数词后置,正常语序应为:“尝贻余一核舟”②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定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盖简修狭桃核者为之”3.省略句各隐卷底衣褶中。省略介词“于”,完整句子应为:“各隐于卷底衣褶中”七、课文结构八、课文主题本文通过对核舟的细致描述,说明雕刻家构思的巧妙,赞美了刻舟者的精巧技艺,同时也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九、理解性默写1.文中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盖大苏泛赤壁云”。2.《赤壁赋》《后赤壁赋》的作者是宋代大作家苏轼。“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后赤壁赋》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赤壁赋》中的句子。3.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嘻,技亦灵怪矣哉。4.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12《诗经》二首一、关于《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按照音乐的特点,《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计有“周南”“召南”等十五国风,共160篇,其中大部分为周代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雅”是西周王畿地区的雅乐,共105篇,又分为“雅”“小雅”。“大雅”31篇,用于诸侯朝会;“小雅”74篇,用于贵宾宴享。“颂”是统治阶级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其中“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立言、立行。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之一(因为《乐》经失传,所以也有“五经”之说)。《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诗歌的优良传统,中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二、创作背景《关雎》选自《诗经·周南》,《蒹葭》选自《诗经·秦风》。关于《诗经》作品的来源,主要看法有二:一是当初周朝设有专门采集民间歌谣的官员,他们收集这些民歌以供朝廷考察民情风俗、检校政治得失之用,《风》多源于此;二是周朝有“献诗”制度,《雅》诗多是公卿大夫献诗的汇集。总之,《诗经》是由许多人经历许多年编纂而成代代流传下来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三、重点字词(一)字词读音参差cēncī辗转zhǎn琴瑟qínsè雎鸠jūjiū窈窕yǎotiǎo好逑qiú淑女shū荇菜xìng寤寐wùmèi芼mào蒹葭jiānjiā萋萋qī溯洄sùhuí未晞xī湄méi跻jī涘sì沚zhǐ(二)一词多义之:在河之洲结构助词“的”钟鼓乐之代词,“她”左右采之代词,指“荇菜”(三)词类活用1.左右流之左右:名词作状语,在左、右两边。2.钟鼓乐之钟鼓:名词用作动词,敲击钟鼓。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乐。3.琴瑟友之琴瑟:名词用作动词,弹琴鼓瑟。友:名词用作动词,亲近。四、课文结构五、课文主题《关雎》是一首优秀的爱情诗,描写了一位青年执着地追求一位漂亮而善良的姑娘,反复倾诉内心缠绵的情思,急切盼望不久的将来能与意中人美满地结合,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期盼之情。《蒹葭》是一首情景相生的爱情诗。通过对实际情景的描写和对想象、幻想的描述,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伊人可望不可即的苦恼和惆怅。六、理解性默写1.《关雎》中起兴的句子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参差荇菜,左右流之。2.《关雎》中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3.《关雎》中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4.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关雎》中描写青年男子对美貌少女表达倾慕之情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寤寐求之。5.《关雎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男子对姑娘思念之深追求不到而痛苦难眠的句子是:辗转反侧,寤寐思服。10.美丽而又贤惠的姑娘是好的配偶,《关雎》一诗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是佐证。1.《蒹葭》一诗中在浓浓的秋凉之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的句子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2.成语“秋水伊人”源自《蒹葭》中的诗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3.用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的诗句是:蒹葭(jinji)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4.描写男主人公追寻之路艰险、漫长的诗句是;溯(sù)洄(huí)从之,道阻且长。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洄从之,道阻且右。5.表现他虽望穿秋水但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诗句是: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6.《蒹葭》中表现男子虽望穿秋水但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诗句是:


  • 编号:1701028850
  • 分类:教师培训
  • 软件: wps,office Excel
  • 大小:42页
  • 格式:xlsx
  • 风格:其他
  • PPT页数:1176155 KB
  • 标签:

广告位推荐

相关教师培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