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升级VIP 登录 注册 安全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PPT课件 > 语文 > 第16课《猫》课件(共18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6课《猫》课件(共18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收藏

第16课《猫》课件(共18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6课《猫》课件(共18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6课《猫》课件(共18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6课《猫》课件(共18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6课《猫》课件(共18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猫郑振铎作家作品•郑振铎,现代作家。本文写作于1925年,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适逢“五四”青年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问题,即使对不会说话的猫也应如此。在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表现出新思想、新观念;表达出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整体感知•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勾画出重点语句或段落,把握段落大意,理清文章思路,并且尝试概括文章中心。读读写写逗缕倚妄消耗忧郁懒惰怂恿安详乞丐预警怅然蜷伏叮嘱惩戒悲楚断语冤枉虐待芙蓉鸟畏罪潜逃词语集注•畏罪潜逃:害怕定罪判刑而偷偷逃走。•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忧郁:忧伤愁闷。•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安详:从容不迫,稳重。•怅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蜷伏:弯着身体卧着。•断语:断定的话,结论。写作思路总领全文: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首尾呼应:我家永不养猫。第一只猫:可爱活泼-病死-酸辛难过-想再养猫第二只猫:活泼有趣-丢失-怅然愤恨-好久不养第三只猫:忧郁懒惰-冤死-难过愧疚-永不养猫时间顺序猫拒绝主观臆断尊重善待生命过渡•第一只猫死后,“我”安慰三妹说:“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三句话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伏笔•本文多次运用伏笔,你能说说三只猫的结局的伏笔分别是怎样设置的吗?有什么作用?伏笔第一只猫第二只猫第三只猫伏笔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病死第二只猫一点儿不怕生人,在街上晒太阳,预示其被人捉走第三只猫凝望鸟笼,预示其被冤打致死伏笔作用•伏笔,是指对将要在文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予以提示或暗示。伏笔起到了穿针引丝的作用。把文章各个故事情节缀连成有机的整体,浑然天成。思考探究•默读课文,学做摘录:•作者笔下的三只猫,特点不同,命运各异。默读课文,直接摘录或者自己概括相关内容,填写下表。第一只猫第二只猫第三只猫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第一只猫第二只猫第三只猫来历从隔壁要来的从舅舅家要来的流浪猫外形花白的毛,“如一带着泥土垢白雪球似的”浑身黄色毛色花白,不好看。“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性情很活泼。“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三妹常常地,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更有趣,更活泼。会爬树,会捉老鼠。“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儿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不活泼,忧郁,懒惰。“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玩游,好像是具有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在家中的地位很受喜爱。“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很受家人的宠爱。“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地查问好几次。”不为大家所喜欢,若有若无。“大家都不喜欢它,……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地,过了几个上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结局病死丢失死亡思考探究•作者一共写了三次养猫的经历,详略安排有什么特点?最让“我”难过的是第三只猫的亡失,为什么还要写前两只猫?•三次养猫,详略是依次递增的。第二次养猫比第一次写得详细些,第三次养猫比第二次养猫写得详细些。文章重点写第三只猫,着墨最多。因为第三只猫最让“我”忏悔和内疚,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本文的主旨。•前面两只猫与第三只猫的特点、命运形成鲜明的对比,用前面两只猫的惹人喜爱来衬托第三只猫的遭人冷遇,以喜衬悲,突出第三只猫的悲苦命运。主旨探究•默读15-34自然段,思考:•第三只猫“大家都不喜欢它”,但它亡失之后,“我”却“更难过的多”。你觉得原因是什么?仅仅是加为“我”冤枉了它吗?•“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更感到难过,是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主观臆断,认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用木棒打了它,它受到冤苦却无法辩诉,最后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从这件事中,“我”意识到光凭个人的好恶,带着私人的偏见去对待第三只猫是多么的不公平,因而良心受到谴责,追悔莫及。借此阐发了人生哲理:无论做什么事情上,千万不能凭个人的好恶、私心和偏见加以处置,否则就会出差错,甚至造成无法补救的严重过失。也体现了作者勇于自我反思的自省意识,以及知识分子悲天悯人的宽厚情怀。拓展延伸•猫是与人类关系亲密的一种动物,人们常通过写猫,表达丰富的人生体验。•课外阅读夏丏尊的《猫》、靳以的《猫》和王鲁彦的《父亲的玳瑁》,与课文比较,体会这些文章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 编号:1701029446
  • 分类:语文
  • 软件: wps,office Excel
  • 大小:18页
  • 格式:xlsx
  • 风格:其他
  • PPT页数:27968836 KB
  • 标签:

广告位推荐

相关语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