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升级VIP 登录 注册 安全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PPT课件 > 语文 > 2022-2023学年部编版(2016)语文七年级上册-6-课外古诗词诵读-潼关-课件

2022-2023学年部编版(2016)语文七年级上册-6-课外古诗词诵读-潼关-课件

收藏

2022-2023学年部编版(2016)语文七年级上册-6-课外古诗词诵读-潼关-课件

2022-2023学年部编版(2016)语文七年级上册-6-课外古诗词诵读-潼关-课件

2022-2023学年部编版(2016)语文七年级上册-6-课外古诗词诵读-潼关-课件

2022-2023学年部编版(2016)语文七年级上册-6-课外古诗词诵读-潼关-课件

2022-2023学年部编版(2016)语文七年级上册-6-课外古诗词诵读-潼关-课件

潼关谭嗣同学习目标1.诵读、默写古诗,理解诗意;2.抓住“终古”“犹嫌”“不解”感受诗人的情感;3.根据最后两句,并结合谭嗣同的一生理解少年谭嗣同冲破束缚,强我中华的壮志豪情。导入新课戊戌政变时,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大肆捕杀维新党人,维新志士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6人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惨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在这六个人里,作为戊戌变法领导人之一的谭嗣同最为人所知。今天学习《潼关》,来了解一下这位爱国人士在14岁时的情怀和抱负吧!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汉族,湖南浏阳人,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1898年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三十三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走近作者潼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北临黄河,南踞山腰。《水经注》载:“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始建于东汉建安元年(196年)。潼关是关中的东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居中华十大名关第二位,素有“第一关”的美誉。乾隆皇帝游历帝国大好河山,行至于此,也不免感慨潼关之险峻,并于城楼外横额上留下“第一关”的鎏金御书。知识链接:写作背景谭嗣同写这首诗时才十四岁,当时他满腔热情渴望为民族国家争取荣光。但是当时的中国是一个软弱无力、被列强随意欺凌的国家,14岁的谭嗣同对此深感愤慨,面对北方的壮阔山水,感觉跟自己的那种冲破罗网,勇往直前,改造国家命运的心情相似,移情于物,所以才写下这首诗。潼关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朗读诗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诗意:久远的高云簇拥着潼关古城,猎猎的秋风吹散了清脆的马蹄声。久远簇拥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诗意:黄河奔向平坦广阔的原野仍嫌拘束,秦岭山脉进入潼关(以西)再也不知何谓平坦了。拘束指秦岭山脉进入潼关(以西)1、诗的前两句,通过“高云”“秋风”等意象刻画了怎样的环境?营造了怎样的气氛?前两句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绘了一幅“白云潼关图”。第一句写高高的白云簇拥着古城,衬托出孤城之高;第二句写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秋风吹散,又显出孤城的寂寥与辽远。诗句赏析2、诗歌第二句哪个词点明了季节?第二句刻画出怎样的人物形象?秋风。刻画出了一位豪情勃发、英姿飒爽、扬鞭催马的青年形象。诗句赏析3、诗歌一、二两句写出了潼关的什么特点?描写出了潼关历史悠久、地势险要的特点。诗句赏析4、诗歌的三、四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渲染出了怎样的意境?运用的是拟人的手法。前句写出了河流奔腾壮阔、不可阻挡的气势;后一句刻画出了秦岭山脉冲破一切束缚的情态,营造出雄浑奔放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一种冲破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诗句赏析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潼关附近地理环境的生动描绘,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课堂小结名人评价谭嗣同:1、梁启超称谭嗣同为:中国为国流血第一士。2、康有为曾经这样赞扬谭嗣同:挟高士之才,负万夫之勇,学奥博而文雄奇,思深远而仁质厚,以天下为己任,以救中国为事,气猛志锐。拓展延伸十九世纪末叶,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代,也是一个民族精神空前高扬的时代。透过少年谭嗣同这首充满浪漫主义精神的山水绝句,我们仿佛听到一个迅速临近的新时代的脚步声。典型考题1.理解性默写。(1)谭嗣同《潼关》一诗中表现诗人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谭嗣同《潼关》一诗中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写潼关城高耸壮阔、寂寥辽远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2.《潼关》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作用:赋予山水人的情态,把山水写活了,读来有冲击力,使人在山河的雄伟气势中强烈感受到诗人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3.“河流大野犹嫌束”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描绘了一幅黄河在平坦广阔的原野上奔流仍嫌拘束的雄壮画面。流露出诗人热爱祖国河山、渴望有所成就的情感。名人评价1.梁启超称谭嗣同为:中国为国流血第一士。2.康有为曾经这样赞扬谭嗣同:挟高士之才,负万夫之勇,学奥博而文雄奇,思深远而仁质厚,以天下为己任,以救中国为事,气猛志锐。3.北京西城区政协主席杜灵欣:作为近代中国为改革变法而流血牺牲的第一人,谭嗣同的思想学说得到后人重视,他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爱国精神更是时下锐意创新、不断深化改革需要的一种精神传承。再见


  • 编号:1701028937
  • 分类:语文
  • 软件: wps,office Excel
  • 大小:20页
  • 格式:xlsx
  • 风格:其他
  • PPT页数:715136 KB
  • 标签:

广告位推荐

相关语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