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有哪些
本作品内容为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格式为 docx ,大小 106925 KB ,页数为 24页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服务方案1、项目概况土地勘测定界是根据土地征收、划拨、征用、出让、农用地转用、土地利用规划及土地开发,复垦等工作的需要,实地界定土地使用范围、测定界址位置、调绘土地利用现状、计算用地面积,为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用地审批和地籍管理等提供科学、准确的基础资料而进行的技术服务型工作,最终形成勘测定界报告,为风机基础和升压站及其道路的建设用地报批提供技术支持。报告内容反映项目来源,内容和目標、作业区范围和行政隶属、任务量、完成期限、项目承担单位和成果接收单位,土地利用现状面积表、勘测定界图、勘测定界用地范围图等。本项目为风电场项目,按自治区建设用地报批现行的规定,项目开工建设前应取得建设用地手续。本项目建设用地报批范围有风电机组用地、生产区、生活区和永久性道路。建设用地总面积不得超过国家规定指標面积,也不得超过预审面积。建设用地范围不得占用耕地。项目概况主要说明项目来源,内容和目標、作业区范围和行政隶属、1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任务量、完成期限、项目承担单位和成果接收单位。2、项目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需要收集项目区自然地理概况的内容有项目区的地形概况、地貌特征居民地、道路、水系、植被等要素的分布和主要特征,地形类别、困难类别、海拔高度、相对高差等。项目区的气候情况:气候特征和风雨季节等。自接到甲方委托书后,查阅项目区前期已经取得相关部门的审查意见规划用地范围图,征地资料等。参考项目区所在地用地范围内的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权属界线图、基本农田界线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3、主要技术依据(1)《土地勘测定界规程》TD/T1008-2007;(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3)《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17);(4)《地籍调查规程》(TD/T1001-2012);(5)《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2009-2010。2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6)《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7)《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18216-20084、主要技术指標(1)坐標系统:2000国家大地坐標系。(2)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等高距为1m。(3)比例尺:调查基本比例尺为1:2000。(4)投影方式: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方式,其中央经线为105°或108°,经差为3°。(5)数据精度:相邻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控制在±5cm范围内;界址边丈量中误差控制在±5cm范围内;坐標反算距离与实地丈量较差控制在±10cm范围内;测定界址点坐標与原拟用地界址点坐標之差的中误差控制在±5cm范围内,允许误差控制在±10cm范围内。(6)分幅与编号:成果图件如图幅较大则采用正方形分幅(图幅尺寸50cm50cm),图幅编号按图廓西南角平面直角坐標公里数编制,X坐標在前,Y坐標在后,中间以短横线链接。如果图幅较小尽量采用標准A4和A3图纸。(7)计量单位:长度单位采用米(m),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有效数字。面3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积单位采用平方米(m2)和公顷(hm2),平方米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公顷小数点后保留四位有效数字。5、作业计划与进度要求(1)投入的人员及设备项目下发后公司内部成立项目组,任命项目负责人,负责项目总把关协调以及沟通;抽调测绘技术负责1名,测绘成员2名,负责项目外业测量与调查工作;抽调质检员1名,负责项目质量监督与检查工作。按项目规模投入的设备主要有GPS测量系统2套,包括GPS接收机和手薄,以及配套相应的计算机、扫描仪、打印机、相机、对讲机、车辆等。(2)实施技术路线图4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3)工作内容及流程1、资料收集并编制技术设计书搜集用地范围附近原有平面控制点坐標成果。搜集设计单位拟定坐標(设计坐標)、用地范围图、或与定界有关的参考资料,确定工程量,然后进行人员安排,以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组织人员对项目区进行实地踏勘,在上述收集到的额资料和踏勘的基5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础上,进行技术设计书的编制。2、控制测量控制测量采用CORS系统直接对甲方提供的在初期地形测绘阶段以及施工阶段所布设的控制点进行图根点测量,选取部分控制点点作为图根点。直接使用宁夏CORS站测量2000国家大地坐標。然后利用上面求得的转换参数,对已有的控制点进行RTK图根点测量。因此次勘测定界测量对于高程无要求,所以不对图根点高程进行测量。RTK图根点测量流动站观测时应采用三脚架对中、整平。每次观测历元数应大于20个。RTK图根点测量平面坐標转换残差不应大于图上±0.07mm,各次测量点位较差不应大于图上0.1mm。每个图根点均应有两次独立的观测成果,两次测量结果的平面坐標较差不得大于±3cm,然后取平均值作为其成果。3、地籍地形要素测绘地籍地形要素测量采用全野外数字测图的方式,采用的测量工具为GPS接收机。地籍图图面必须主次分明、清晰易读。地籍图的基本精度应6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符合下表的规定:序号项目图上中误差/mm图上允许误差/mm备注1相邻界址点的间距误差±0.3±0.6荒漠、高原、山地、森林及隐蔽区域地区等可放宽1.5倍2界址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误差±0.3±0.63界址点相对于邻近地物点的间距误差±0.3±0.64邻近地物点的间距误差±0.4±0.85地物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误差±0.5±1.0界址线依附的地形要素应表示,不可省略。主要地形要素包括居民地道路、水系、地理名称等,也可根据需要表示地貌,如等高线、悬崖、斜坡等。采用RTK地形测量方式进行测量,RTK卫星的状态应符合下表规定:观测窗口状态截止高度角15°以上的卫星个数PDOP值良好≥6<4可用5≥4且≤6不可用<5>6测量过程中尽量使窗口状态处于良好。利用已收集的图件、设计边桩坐標、控制点资料等制作工作底图。实地调查核实用地范围、权属接线、土地利用类型界线、基本农田界线。将其转绘于工作底图上,同时对土地利用现状类型进行调查核实。4、界址点测量7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界址点测量采用解析法,解析法采用GPS接收机通过全野外测量技术获取界址点坐標的界址点间距的方法,界址点精度应符合下表:级别界址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误差,相邻界址点间距误差/cm中误差允许误差一±5.0±10.0为检核界址放样的可靠性及界址坐標的精度,在界標放样埋设后,须用解析法进行界址点测量。解析法测定界址点坐標相邻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应控制在±5cm范围内。两相邻界址点间,界址边丈量中误差控制在±5cm范围内,坐標反算距离与实地丈量距离的较差应控制在±10cm范围内。解析法测定的界址点坐標与原拟用地界址点坐標之差的中误差应控制在±5cm范围内,允许误差应控制在±10cm范围内。5、面积计算和汇总勘测定界面积量算内容包括用地面积、项目用地占用基本农田面积、用地范围内原不同权属单位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项目用地面积、用地内部原不同权属面积应用解析坐標计算面积,用地内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可用界线坐標或图解坐標计算面积。量算不同权属、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基础上,分别以县、乡镇、村为单位按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面积汇总,项目用地若占用基本农田,8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则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内的土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外的土地分别统计汇总。坐標法计算面积需采用下列公式独立计算两次进行检核:图解法量算面积需进行两次,较差在限差之内时,两次面积量算的较差应满足下式:利用勘测定界用地总面积控制用地范围内原不同权属单位或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之和,当其相对误差小于1/200时,将误差按面积比例分配。6、勘测作图勘测定界图是集各项地籍要素、土地利用现状要素和地形、地物要素为一体的区域性专业图件,勘测定界图是利用实测界址点坐標和实地调查测量的权属、土地利用类型等要素在地籍图上编绘或直接测绘。勘测定界图的主要内容包括:用地界址点和线、用地总面积;用地范围内各权属单位名称及土地利用类型代号;用地范围内各地块编号及土地9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利用类型面积;用地范围内的行政界线、各权属单位的界址线、基本农田界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范围线、土地利用类型界线;地上物、文字注记、数学要素等。勘测定界图的比例尺不小于1:2000,大型工程勘测定界图比例尺不小于1:10000。勘测定界图上项目用地边界线可根据用地范围的大小用0.3mm红色实线表示,界址点用直径为1mm的圆圈表示;基本农田界线使用绿色绘制,并標明基本农田;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范围线使用黄色绘制;土地利用类型界线用直径0.3mm、点间距1.5mm的点线表示。勘测定界图上用地范围内每个权属单位均应在适当位置注记权属单位名称和面积;每个地块均应在适当位置注记地块编号、土地利用类型号和面积。勘测定界图图式按《地籍调查规程》及《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的规定执行,对以上两个规程未做规定的图式,应按国家颁布的现行比例尺图式执行。勘测定界图的平面位置精度,界址点或明显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10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的点位中误差及相邻平面点的间距中误差,在图上不得大于下表的规定:比例尺图纸类型1:5001:10001:2000计算机绘图±1.2mm±0.8mm项目用地范围涉及多幅图纸,应编绘图幅结合表。将用地范围展会在比例尺不小于1:10000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制作勘测定界图用地范围图,大型项目勘测定界用地范围图,比例尺不小于1:50000。在进行面积量算的时候同时编制勘测定界图,为保证工作进度,安排可熟练进行内业做图的项目组成员。7、勘测定界报告编制勘测定界报告应有以下内容:a)勘测定界的目的和依据,包括项目立项批复、技术依据等。b)施测单位及日期,包括勘测单位、施测起止时间、内业完成时间。c)勘测定界外业调查情况,包括权属、土地利用类型调查的依据、方法,基本农田界线的转绘等。11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d)勘测定界外业测量情况,包括测量仪器的选择、坐標系统的选择、首级控制选择、控制网布设情况以及埋设界標个数等情况。e)勘测定界面积量算与汇总情况:面积量算的方法、实测用地总面积、占用基本农田面积等。f)相关情况说明,包括工作底图的选择、勘测定界图编绘(测量)方法、对成果资料的说明以及自检情况等。g)勘测定界表(勘测定界表按下表格式制作)12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勘测定界表单位名称经办人单位地址电话主管部门土地用途土地座落相关文件图幅号勘测面积(平方米或公顷)地类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合计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其他小计工矿及居交通运输水利设施小计未利其他小计国有集体合计占用基本农田面积勘测定界单位签注单位主管:审核人:项目负责人:盖章:(土地勘测定界专用章)年月日h)土地分类面积表(土地分类面积表按下表格式制作)13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14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权属单位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合计备注耕地其中园地林地牧草地其它农用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公用设施用地公共建筑用地住宅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利设施用地特殊用地未利用土地其它土地合计土地分类面积表本表要求填写用地范围内原不同权属、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地面积。i)界址点坐標成果表和界址点号表(表格样式按下表制作)15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16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界址点坐標成果表点号距离纵坐標横坐標备注计算者:检查者:年月日界址点号表图号:点号界標材料点号界標材料略图:略图:点号界標材料点号界標材料略图:略图:j)用地地理位置图17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绘制用地地理位置图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用地地理位置图可以在小比例的地形图或城市旅游交通图等上进行绘制。(2)用地地理位置图要求点位间距、图形应大致近似,方向不能偏扭太大。(3)用地地理位置图须绘制出用地范围四周主要成系统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如房屋、公路、铁路、河流、围墙走向等。(4)用地地理位置图须注记四邻单位名称、村镇名称等。8、工作进度计划项目开始前,按合同的总工期要求,提出项目总进度计划,充分考虑科学性和合理性,以及能否满足合同工期的要求并有所提前等方面。在项目总进度计划的控制下,逐周编制出具体的工作计划和工作安排制定周密详细的工作进度计划,抓住关键工序,对影响到总工期的工序和作业给予人力和物力的充分保证,确保总进度计划的顺利完成。18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对生产要素认真进行优化组合、动态管理。灵活机动地对人员、设备物质进行调度安排,及时组织施工所需的人员、物质进场,保障后勤供应,满足施工需要,保证连续施工作业。缩短进场后的筹备时间,多头并进。工作计划执行过程中,如发现未能按期完成计划的情况时,及时检查分析原因,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调整下周的工作计划,保证工作进度。项目进度计划表第1工作日第5工作日第10工作日第20工作日第25工作日第30工作日前期资料收集及调查现场测绘调查数据处理及用地分析图件及报告编制成果检查验收汇交提交资料6、质量保证措施(1)质量目標和要求19阶段名称计划进度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数字测图的数学精度、地理精度和整饰精度按《土地勘测定界规程》和《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执行。(2)质量控制措施a)统一技术標准,学习技术规范、编写《技术设计书》;b)做好仪器的检定和设备的维护保养;c)配置好人员和仪器设备,设置专门的负责生产技术工作和负责质量管理的工作人员,按工作进度调配必要的作业人员进场工作;d)各类设备配置到位,并应有仪器检定书或检校记录;e)设置专门的质检人员,对每个环节进行质量监督,确保每个环节都是符合作业要求的。(3)成果资料的检查与验收1、质量验收的標准a)《土地勘测定界规程》TD/T1008-2007;b)《地籍调查规程》TD/T1001-2012;c)《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d)《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18216-2008;20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e)《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2009-2010。所有成果参照上述技术標准进行检查验收。2、成果检查a)一级检查一级检查是在作业组自检互检的基础上由项目组负责人进行全数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有:控制测量、外业调查、地籍要素测量、勘测定界图绘制、面积测算、变更与修测成果的检查。作业组对所有成果资料必须全面地进行自检互检,自检互检资料应齐全,确认无误后交由专职检查人员进行过程检查。作业组自检互检包括外业和内业,对成果质量检查的比例是:作业组必须达到100%的外业和内业。项目负责人进行全数检查的比例是:100%的外业和内业。b)二级检查二级检查是由本单位质量检查机构的专职检查人员在一级检查的基础上进行。通过了一级检查的成果,才能进行二级检查,检查出的问题、错误、21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复查的结果应在检查记录中记录。二级检查应逐单位成果详查,对野外实地检查项,可抽样检查,样本量不应低于50%。二级检查完成,应编写检查报告,随成果一并提交验收。2、成果验收成果验收是在二级检查合格后由委托方进行验收。按《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和《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中验收的规定,对样本内的项目逐单位进行检查,对样本外的单位成果根据需要进行检查。验收完成后,应出具验收报告。(4)成果质量评定在进行成果验收的过程中,要对单位成果进行质量评定。按《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和《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中关于质量评定的方法进行成果质量的评定。勘测定界成果质量实行优级品、良级品和合格品三级评定。质检评定单位成果质量和批成果质量等级。验收单位根据样本质量等22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级核定批成果质量等级。单位成果质量评定按《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第五章进行,批成果质量等级按《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第六章进行。(5)项目沟通机制良好的沟通机制可以促使最快最好的完成项目工作。其中包括项目负责人与委托单位的沟通;项目负责人与技术负责人的沟通;技术负责与项目成员的沟通。项目负责人应当在项目进行前了解委托单位的意图和需求,传单至技术负责人。技术负责人会同项目负责人对委托方的意图和需求了解分析后制定适宜的项目技术设计书。由技术负责人将技术要求和技术细节传达至项目成员并实施。项目将现场遇到的问题或者需要提供的资料以及需要完善的方案反馈给技术负责,再由技术负责与项目负责人商议后反馈给委托单位。项目实施过程中做到实时交流沟通,保证项目进度,保证成果质量。23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7、成果的提交与归档验收完成后,要进行成果的提交与归档,勘测定界需要提交的成果有勘测定界图、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勘测定界用地范围图、检查验收报告、技术设计书、技术总结和仪器设备检定资料。勘测定界图和勘测定界用地范围图样式按《土地勘测定界规程》规定的图式进行提交,勘测定界设计报告书按《土地勘测定界规程》规定的样式提交,检查报告按《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规定的样式提交,技术设计书按《测绘技术设计规定》的样式提交,技术总结按《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规定的样式提交,验收报告按《土地勘测定界规程》规定的样式提交。提交的数量按与委托方签订合同中商定的份数提交。24',)
提供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有哪些会员下载,编号:1700876735,格式为 docx,文件大小为24页,请使用软件:wps,office word 进行编辑,PPT模板中文字,图片,动画效果均可修改,PPT模板下载后图片无水印,更多精品PPT素材下载尽在某某PPT网。所有作品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并拥有版权或使用权,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963098962@qq.com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