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升级VIP 登录 注册 安全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word文档 > 标准规范 > 风险管控管理制度,风险管控管理制度范本

风险管控管理制度,风险管控管理制度范本

收藏

本作品内容为风险管控管理制度,格式为 docx ,大小 22987 KB ,页数为 16页

风险管控管理制度


('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1.目的对本公司范围内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与评价,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并对其实施控制,以减少或避免不期望的事件发生,保证安全生产。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范围内的生产活动、服务过程中以及企业周围环境的安全评价与控制。3.评价频次3.1常规性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应每年一次,在每年底前进行;非常规活动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应在活动开始之前进行(如拆除、新改扩建项目、建维修项目、开停车、较重要的隐患治理项目和较重要的工艺变更、设备变更项目等)。3.2安全科每年一次对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结果进行汇总、对应用效果进行检查和评审。4.职责4.1安全科主任负责本公司危险源辨识、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组织领导工作,负责建立风险评价小组,负责批准重大的风险清单。4.2安全科负责组织本公司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确定重大风险,提出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方案,并对公司的危险源的控制进行监督。4.3安全科应确保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人员进行应有的培训,以承担指定范围内的工作,并对范围内的危险源的辨识评价结果进行汇总、评审,予以确认。4.4各部门对所辖范围内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并实施控制。4.5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企业重特大事故隐患的排查和管理。5.工作程序5.1总则5.1.1本公司重大风险详见《重大风险清单》。5.1.2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准则:(1)国家、地方、行业颁布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求;(2)国家、地方、行业颁布的安全生产设计规范、技术标准;(3)公司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及技术规范。5.1.3危险因素的分级原则危险因素按以下原则进行分类:I级: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控制的危险因素;II级:近期要采取措施进行控制的危险因素;m级:将来要采取措施进行控制的危险因素;w级:不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控制的危险因素;5.2危险评价的组织和管理5.2.1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在安全科的指导下开展工作。5.2.2成立由专业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参加的评价小组在安全科负责人的指导下进行工作,同时应鼓励其他员工参与危害和影响的确定。5.2.3公司应通过各种途径使风险评价工作小组成员接受必要的培训,使其具备熟悉工艺技术、安全健康管理知识、法律法规要求知识、常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方法和技巧能力。5.3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范围应包括:5.3.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5.3.2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5.3.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5.3.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内人员的活动5.3.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5.3.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5.3.7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5.3.8企业周围环境5.3.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5.4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应考虑5.4.1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5.4.2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a.正常状态指正常生产时状态b.异常状态指生产活动中开车、停车、检修等情况下的危险因素与正常状态有较大不同的状态c.紧急状态指生产活动中出现意外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状态5.4.3六种危险危害因素: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心理性、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其他危险、危害因素5.5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方法5.5.1评价人员应根据所确定的评价对象的作业性质和危害复杂程度,选择一种或结合多种危害识别方法,包括:安全检查表、工作危害分析、预先危害性分析、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等,各种识别方法的应用简介参照附录5。公司采用安全检查表和工作危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5.5.2在选择识别方法时,应考虑:(1)活动或操作性质;(2)工艺过程或系统的发展阶段;(3)危害分析的目的;(4)所分析的系统和危害的复杂程度及规模;(5)潜在风险度大小;(6)现有人力资源、专家成员及其他资源;(7)信息资料及数据的有效性;(8)是否是法规或合同要求。5.5.3公司首先制定安全检查表对作业环境、设备、设施进行危害识别,对工作活动、工艺操作等采用工作危害性分析JHA),在此基础上,对于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特别是以前经常发生事故的或其他类似装置、部位发生过如火灾、爆炸、人身伤亡等重大事故的,则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进行危害分析。各种识别方法的应用简介参照附录5。5.5.4危害识别、风险评价的步骤按岗位划分作业活动:作业活动的划分可以按生产流程的阶段、地理区域、装置、作业任务、生产阶段划分,或者将以上方法结合起来进行划分。如:开车、停车、设备检修、突然断电、断水、正常操作、物料搬运、取样分析、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储罐内部清洗作业、吊装、动火、承包商现场作业等。识别设备设施的危害可按下列顺序:厂址:地质、地形、周围环境、气象条件等;厂区平面布局:功能分区、危险设施布置、安全距离等;建构筑物;生产工艺流程;生产设备、装置、化工、机械、电气、特种设备等;作业场所: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低温;工时制度、女工保护、体力劳动强度等;管理设施、急救设施、辅助设施等。识别危害之前可先列出拟分析的设备设施清单。5.6识别危害根源和性质5.6.1在进行危害识别时要考虑以下问题:——存在什么危害(伤害源)——谁(什么)会受到危害——伤害怎样发生5.6.2评估人员应通过现场观察及所收集的资料,对所确定的评估对象,识别尽可能多的实际的和潜在的危害,包括:1)设施的不安全状态,包括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和危害扩大的设计缺陷、工艺缺陷、设备缺陷、保护措施和安全装置的缺陷;2)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不采取安全措施、错误动作、不按规定的方法操作,某些不安全行为(制造危险状态);3)可能造成职业病、中毒的环境与条件,包括物理的(噪音、振动、湿度等,)化学的(易燃易爆、有毒、危险气体、氧化物等)以及生物因素;4)管理缺陷,包括安全监督、检查、事故防范、应急管理、作业人员安排、防护用品缺少、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的管理。5.6.3在进行危害识别时,要充分考虑发生危害的根源及性质:1)火灾和爆炸;2)冲击和撞击;3)中毒、窒息、触电及辐射;4)暴露于化学性危害因素和物理危害因素的工作环境;5)人机工程因素(比如工作环境条件或位置的适宜度、重复性工作等);6)设备的腐蚀、缺陷;7)有毒有害物料、气体的泄露;8)对环境的可能影响等。5.6.4危害识别应考虑由于过去或将来的运作、产品或服务可能造成职业安全健康及环境影响,包括以往生产遗留下来的潜在危害和影响,丢失、废弃与处理活动等。同时也应考虑异常(包括启动、关闭、维修、停机、工程开始/结束及其他非预期运行的情况)以及事故和潜在的紧急情况(如火灾、爆炸、泄露、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而造成的紧急疏散、人员伤亡或重大环境污染)。5.7评价风险和影响评价小组应对所识别的危害事故、事件加以科学评价,确定最大危害程度和可能影响的最大范围,以便采取有效或适当的控制措施,从而把风险降低或控制在可以容忍的程度,具体步骤包括:5.7.1决定所识别的危害及影响发生的后果有多严重,重点考虑法律法规要求、伤亡程度、经济损失、环境影响的程度大小、持续时间以及对本公司形象的影响(参考附录1),如同时涉及到两个方面,以高分为准;5.7.2评价发生危害事故事件的可能性有多大,重点考虑危害发生的条件(比如正常、异常或紧急状态发生)、现场有否控制措施(包括个人防护品、应急措施、监测系统、作业指导书、员工培训)、事件或事故一旦发生,是否发现或察觉,同类事故以前是否发生过以及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参考附录2);5.7.3评价风险。结合所辨别的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的严重性,并决定其风险的大小以及是否可以容忍的风险(参考附录3),风险评价的结果可分为以下几种:——轻微或可忽略的风险(LXS=1〜3)——可容忍的(R=4〜8)——中等的(R=9〜12)——重大风险(R=15〜16)——巨大风险(R=20〜25)注:R=LXS一危险性或风险度(危险性分值)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发生事故的频率)S——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1.1.4安全科对生产过程中所识别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对中等以上的风险进行汇总,部门负责人审核后报总经理。1.1.5安全科组织公司评价小组对各部门上交的危险源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本公司范围内的重大及巨大的风险,编制重大风险清单下发至各部门。1.1.6各部门建立各部门的风险清单。1.8风险控制1.8.1风险程度的大小是制定何种控制措施的依据,各部门应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见附录4)1.8.2重大或巨大的风险是公司制定目标及隐患治理的基础及依据,安全科应组织制定控制目标和制定控制计划(参考附录4),采取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消除、减少危害和影响,防止潜在事故的发生。1.8.3各部门对评价的中等及以下的风险进行讨论并制定出风险控制措施,并检查落实。1.8.4风险控制措施责任部门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及运营情况等,确定优先控制的顺序,采取措施削减风险,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预防事故的发生。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1)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2)控制措施的先进性和安全性;3)控制措施的经济合理性及企业的经营运行情况;4)可靠的技术保证和服务。选择的控制措施应包括:1)工程技术措施,实现本质安全;2)管理措施,规范安全管理;3)教育措施,提高从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4)个体防护措施,减少职业伤害。1.9重大及巨大的风险作为制定公司安全目标的基础和依据。1.10参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主要人员应受过专业培训,具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1.11当产生下列情况时各部门应及时进行辨识与评价,将风险评价结果及风险清单报安全科。a.新工艺、新设备技改、技措项目b.法律、法规更新c.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d.相关方要求e.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f.公司发生事故时,或与本公司相似的公司发生事故时6.相关文件《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山东省井工开采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认定办法(试行)》(鲁安监发[2006]84号)《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7.记录7.1设备设施清单7.2安全检查分析表(SCL)7.3作业活动清单7.4工作危害分析记录表JHA)7.5风险清单7.6重大风险清单8、附录附录1:评价危害及影响后果的严重性(S)表附录2:危害发生的可能性(L)及频率表附录3:风险评价表附录4:风险控制措施及实施期限表附录5: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价方法简介附录6:不安全状态附录7:不安全行为本制度自下发之日开始执行。附录1:评价危害及影响后果的严重性(S)表等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人财产损失/万元停工公司形象5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死亡>5部分装置(>2套)或设备停工重大国际国内影响4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丧失劳动能力>22套装置停工、或设备停工行业内、省内影响3不符合上级公司或行业的安全方针、制度、规定等截肢、骨折、听力丧失、慢性病>11套装置停工或设备地区影响2不符合公司的安全操作程序、规定轻微受伤、间歇不舒服<1受影响不大,几乎不停工公司及周边范围1完全符合无伤亡无损失没有停工形象没有受损注:如同时涉及到两个方面,以高分为准。等级标准5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检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4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作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常发生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3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做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2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危险事故或事件1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附录3:风险评价表严重性可能性123451123452246810336912154481216205510152025附录4:风险控制措施及实施期限表风险度等级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实施期限20~25巨大风险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立刻15~16重大风险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立即或近期整改9~12中等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1年内治理附录2:危害发生的可能性(L)及频率表培训及沟通4~8可接受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4可忽略的风险无需采用控制措施,但需保存记录-附录5: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价方法简介:1、工作危害分析JHA)是一种较细致地分析工作过程中存在危害的方法,把一项工作活动分解成几个步骤,识别每一步骤中的危害和可能的事故,设法消除危害。1.1分析步骤(参照附表):a)把正常的工作分解为几个主要步骤,即首先做什么、其次做什么等等,用3-4个词说明一个步骤,只说做什么,而不说如何做;作业步骤的划分应建立在对工作观察的基础上,并与操作者一起讨论研究,运用自己对这一项工作的知识进行分析。b)对于每一步骤要问可能发生什么事故,给自己提出问题,比如操作者会被什么东西打着、碰着;他会撞着、碰着什么东西;操作者会跌倒吗;有无危害暴露,如毒气、辐射、焊光、酸雾等等;c)识别每一步骤的主要危害后果;d)识别现有安全控制措施;e)进行风险评价;f)建议安全工作步骤。2、安全检查表分析(SCL)是基于经验的方法,分析人员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的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安全检查分析表分析可用于对物质、设备、工艺、作业场所或操作规程的分析。编制的依据主要有:a)有关标准、规程、规范及规定b)国内外事故案例和企业以往的事故情况c)系统分析确定的危险部位及防范措施d)分析人个人的经验和可靠的参考资料2.1分析步骤a)建立安全检查表,分析人员从有关渠道(如内部标准、规范、作业指南)选择合适的安全检查表。如果无法获取相关的安全检查表,分析人员必须运用自己的经验和可靠的参考制定检查表;b)分析者依据现场观察、阅读系统文件、与操作人员交谈、以及个人的理解,通过回答安全检查表中所列的问题,发现系统的设计和操作等各方面与标准、规定不符的地方,记下差异;c)分析差异(危害),提出改正措施建议。2.2分析要点a)安全检查分析表分析的对象是设备设施、作业场所和工艺流程等,检查项目是静态的物,而非活动。故此所立检查项目不应有人的活动。b)用安全检查表分析时既要分析设备设施表面看得见的危害,又要分析设备设施内部隐藏的内部构件和工艺的危害。如:超压排放;阀门等按装方向;安全阀额定压力;温度、压力、黏度等工艺参数的过度波动;防火涂层的状态;管线腐蚀、框架腐蚀、炉膛超温、炉管爆裂、水冷壁破裂;仪表误报;泵、阀、管、法兰泄漏、盘管内漏;反应停留时间的变化;防火、安全间距、消防道路与装置和储罐的距离;报警连锁;防爆电器防爆问题、装置区的非防爆问题;消防器材的数量;仪表误差;安全设施状况;作业环境等,在识别危害都应考虑到。c)检查项目列出后,还应列出与之对应的标准。标准可以是法律法规的规定,也可以是行业规范、标准或本企业的有关操作规程、工艺规程的规定。检查项目对应的标准可能不只一个。应该知道达不到标准就是一种潜在危害。d)列出标准之后,应列出达不到标准可能导致的后果,如中毒、窒息、机械伤害、物体打击、火灾、爆炸、淹溺、高处坠落、触电、灼伤等。e)根据后果的严重性和发生的可能性判别风险的大小。f)根据评价的结果制定控制措施,控制措施不仅要列报警、消防、监测、检查、检验等耳熟能详的控制措施,还应列出工艺设备本身带有的控制措施,如连锁、安全阀、液位指示、压力指示等。附录6不安全状态A.6不安全状态分类号6.0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6.01.1无防护6.01.1.1无防护罩6.01.1.2无安全保险装置6.01.1.3无报警装置6.01.1.4无安全标志6.01.1.5无护栏或护栏损坏6.01.1.6(电气)未接地6.01.1.7绝缘不良6.01.1.8风扇无消音系统、噪声大6.01.1.9危房内作业6.01.1.10未安装防止“跑车”的档车器或档车栏6.01.1.11其它6.01.2防护不当6.01.2.1防护罩未在适当位置6.01.2.2防护装置调整不当6.01.2.3坑道掘进、隧道开凿支撑不当6.01.2.4防爆装置不当6.01.2.5采仗、集材作业安全距离不够6.01.2.6放炮作业隐蔽所有缺陷6.01.2.7电气装置带电部分裸露6.01.2.8其它6.0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6.02.1设计不当,结构不合安全要求6.02.1.1通道门遮档视线6.02.1.2制动装置有缺欠6.02.1.3安全间距不够6.02.1.4拦车网有缺欠6.02.1.5工件有锋利毛刺、毛边6.02.1.6设施上有锋利倒梭6.02.1.7其它6.02.2强度不够6.02.2.1机械强度不够6.02.2.2绝缘强度不够6.02.2.3起吊重物的绳索不合安全要求6.02.3设备在非正常状态下运行6.02.3.1设备带“病”运转6.02.3.2超负荷运转6.02.3.3其它6.02.4维修、调整不良6.02.4.1设备失修6.02.4.2地面不平6.02.4.3保养不当、设备失灵6.02.4.4其它6.03个人防护用品用具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及面罩、呼吸器官护具、听力护具、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等缺少或有缺陷6.03.1无个人防护用品、用具6.03.2所用的防护用品、用具不符合安全要求6.04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6.04.1照明光线不良6.04.1.1照度不足6.04.1.2作业场地烟雾尘弥漫视物不清6.04.1.3光线过强6.04.2通风不良6.04.2.1无通风6.04.2.2通风系统效率低6.04.2.3风流短路6.04.2.4停电停风时放炮作业6.04.2.5瓦斯排放未达到安全浓度放炮作业6.04.2.6瓦斯超限6.04.2.7其它6.04.3作业场所狭窄6.04.4作业场地杂乱6.04.4.1工具、制品、材料堆放不安全6.04.4.2采伐时,未开“安全道”6.04.4.3迎门树、坐殿树、搭挂树未作处理6.04.4.4其它6.04.5交通线路的配置不安全6.04.6操作工序设计或配置不安全6.04.7地面滑6.04.7.1地面有油或其它液体6.04.7.2冰雪覆盖6.04.7.3地面有其它易滑物6.04.8贮存方法不安全6.04.9环境温度、湿度不当附录7不安全行为A.7不安全行为分类号7.0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7.01.1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移动机器7.01.2开动、关停机器时未给信号7.01.3开关未锁紧,造成意外转动、通电或泄漏等7.01.4忘记关闭设备7.01.5忽视警告标志、警告信号7.01.6操作错误(指按钮、阀门、搬手、把柄等的操作)7.01.7奔跑作业7.01.8供料或送料速度过快7.01.9机械超速运转7.01.10违章驾驶机动车7.01.11酒后作业7.01.12客货混载7.01.13冲压机作业时,手伸进冲压模7.01.16其它7.0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7.02.1拆除了安全装置7.02.2安全装置堵塞,失掉了作用7.02.3调整的错误造成安全装置失效7.02.4其它7.03使用不安全设备7.03.1临时使用不牢固的设施7.03.2使用无安全装置的设备7.03.3其它7.04手代替工具操作7.04.1用手代替手动工具7.04.2用手清除切屑7.04.3不用夹具固定、用手拿工件进行机加工7.05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屑和生产用品等)存放不当7.0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7.06.1冒险进入涵洞7.06.2接近漏料处(无安全设施)7.06.3采伐、集材、运材、装车时,未离危险区7.06.4未经安全监察人员允许进入油罐或井中7.06.5未“敲帮问顶”开始作业7.06.6冒进信号7.06.7调车场超速上下车7.06.8易燃易爆场合明火7.06.9私自搭乘矿车7.06.10在绞车道行走7.06.11未及时眺望7.07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汽车挡板、吊车吊钩)7.0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7.10有分散注意力行为7.11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7.11.1未戴护目镜或面罩7.11.2未戴防护手套7.11.3未穿安全鞋7.11.4未戴安全帽7.11.5未佩戴呼吸护具7.11.6未佩戴安全带7.11.7未戴工作帽7.11.8其它7.12不安全装束7.12.1在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旁作业穿过肥大服装7.12.2操纵带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时戴手套7.12.3其它7.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


  • 编号:1700845527
  • 分类:标准规范
  • 软件: wps,office word
  • 大小:16页
  • 格式:docx
  • 风格:商务
  • PPT页数:22987 KB
  • 标签:

广告位推荐

相关标准规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