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养老机构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
本作品内容为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格式为 doc ,大小 36392 KB ,页数为 6页
('一、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1、医院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执行。2、成立疫情管理领导小组:由主管院长、医务科科长、护理部主任、疫情管理兼职人员等组成。小组成员负责对传染病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制定传染病有关制度并组织实施。3、疫情管理内容: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39种法定传染病及规定的其他传染病为报告病例。4、疫情管理具体实施:4.1、每年对新上岗人员、实习生、进修生进行培训必须有学习《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内容,学习结束必须进行考核。4.2、院感科和医务科每年组织医务人员学习《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1-2次,科室每年组织本科室职工学习《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1-2次,并有签到及每人学习后考试成绩。4.3、门诊医生有完善的门诊日志,门诊日志内容包括:姓名、家长姓名(14岁以下患儿必填)、性别、年龄、详细家庭地址或工作单位及联系方式、就诊日期、初诊、复诊、诊断、医生签名等。4.4、病人入院后,必须填写完整的相关内容(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详细家庭地址、入院日期等);出院时,必须根据病历所书写的最后诊断填写病人的出院诊断、出院情况、出院日期等。4.5、检验科结果登记必须有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就诊科室、床位号、检验项目、检验方法、检验结果、检验科检验人员签名。4.6、放射科结果登记必须有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就诊科室、床位号、检查项目、放射结果诊断、放射科医生签名。4.7、门诊医生接到病人结果报告单后,做出诊断,如有报告病例,则在传染病登记本上进行登记,并按传染病报告卡要求填写完整报告卡,同时在规定时限内电话报告院感科(节假日报告院总值班)。4.8、病房内,每位上班医生对新送到科室的所有化验或检查单结果进行分析诊断,如诊断为传染病病例,则在传染病登记本上进行登记,并按传染病报告卡要求填写完整报告卡,同时在规定时限内电话报告院感办公室(节假日报告院总值班)。4.9、疫情管理兼职人员每天到科室签收传染病报告卡,进行审核后,按规定时限网络直报。5、疫情检查:5.1、每天疫情管理兼职人员到放射科及检验科对当天所报出的结果进行检查,如有应上报的传染病结果,则检查是否有上报。(如有未上报的病人,则查找开单医生,防止迟报。)5.2、疫情管理兼职人员必须定期查阅全院上月的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出院病历、放射科检查结果及检验科检验结果,防止漏报。5.3、疫情管理领导小组不定时抽查各科室传染病报告登记情况,在疫情管理会议及医院感染简讯中进行通报。如有漏报、迟报,则按医院传染病疫情管理规定进行处罚。二、传染病诊断及转诊制度1、医院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2、对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3、按照卫生部规定的传染病诊断标准和治疗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对不能确诊的疑似传染病病人应组织医院专家组会诊确认,同时上报所属疾控中心,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4、按照规定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接诊。对不具备传染病诊疗条件的科室,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例时,要认真、详细地做好登记。按照传染病管理相关规定进行报告,并转到成都市传染病医院归口治疗,危重病人先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转诊到传染病医院进一步治疗。5、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书写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6、不外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7、对肺结核病人应按相关规定转诊到规定医院归口治疗,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和结核病人转诊三联卡。备注: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指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符合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诊断标准的人。三、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1、疫情管理直报人员必须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性技术指导文件,严格按要求进行本院的疫情报告管理工作。2、医院实行首诊医师负责制,责任报告人在接诊所有就诊病人时,做到与挂号和处方签相符。初次接诊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时,必须在传染病登记本中做好记录,笔迹清楚,不缺项。同时立即按填卡要求填写完整的传染病纸质报告卡。3、报告的方式:本单位的传染病疫情信息实行网络直报,特殊传染病按要求进行电话报告。4、报告的程序为:传染病病例的报告由首诊医生或其它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报告卡(或按要求电话报告)—>疫情管理人员收卡、登记—>网络直报(需电话报告属地CDC的按要求报告)。5、报告病种和报告时限5.1、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时,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方式向属地疾控中心报告。发现其他新发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2小时内及时报告。确认后,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5.2、对其它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在诊断后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5.3、对其它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规定要求立即进行报告。6、个别病种的确认须由相关单位认可后方能上报6.1、脊髓灰质炎,要由国家确认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6.2、甲类传染病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须由省级有确认权限的单位或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6.3艾滋病,应由省级有确认权限的单位或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7、每月检查追踪上月和本月已报告病例卡片的诊断变化和转归情况,如疑似病例改为确诊病例或排除、未分型改为已分型、死亡等,要对原报告卡进行订正报告。8、在传染病漏报自查、检查和暴发调查中发现的未报告病例,要及时补充录入。四、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1、严格按照卫生部《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执行。由专人负责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2、实行首诊医师负责制,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当询问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就诊的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3、经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隔离观察室就诊,同时对接诊处进行消毒。4、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接诊科室采取标准预防,按照规范严格消毒,实施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处理医疗废物5、从事传染病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及有关工作制度。6、院感办负责医院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的监督检查,对违反《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的科室和个人,按医院传染病疫情管理规定进行处罚。五、传染病网络直报制度1、医院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由院感办公室负责,配备兼职人员负责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上岗前必须接受区疾控中心的专门培训。负责传染病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性病、慢病、死因、症状监测等项工作的网络直报及电话报告工作2、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在诊断后2小时内完成网络直报,其他乙、丙类传染病和其他监测疾病在24小时内完成网络直报。收到订正卡片后,立即上网完成订正工作。3、直报人员录入卡片前,必须先检查卡片有关项目是否填写完整,是否有逻辑错误等,确认无误后方可录入。4、遇特殊情况不能在规定时限内完成网络直报时,立即将卡片内容电话或传真报告所在辖区疾控中心。5、每月将卡片导出保存到电脑内,做好电子数据备份和保密。纸质卡片是电子疫情资料形成的重要原始依据,要保留三年备查。6、传染病报卡计算机为专用计算机,安装杀毒软件,并做好日常维护,确保正常操作和网络运行正常。网络直报员登陆用户密码专人保管,每月更改一次,不得放置或张贴于明显位置。7、建立完整的计算机工作日志、通讯日志、维修记录等;妥善保管好用户编码及密码,确保直报系统处于正常、安全的运行状态;六、传染病知识培训考核制度1、院感办公室按要求组织医务人员参加市、区传染病防治知识、疫情报告的培训,做好学习记录并认真实施。2、院感办公室每年组织1-2次对全院医务人员传染病知识培训和考核。培训内容包括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疫情报告登记要求、传染病诊疗知识等。对新颁布的法律法规或规范及时补充开展全员培训。3、所有新上岗医务人员和进修实习生,必须接受传染病防治和疫情登记、报告的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4、培训资料保存完整,存档备查。七、传染病工作自查与奖惩制度1、每月对全院传染病报告情况进行自查,主要对传染病登记本、门诊日志、出院登记本与卡片、网络对照,看是否符合,有无漏报、迟报、逻辑错误现象。2、自查内容包括:2.1、门诊登记本、出院病人登记本、检验科室登记本、影像科室登记本和异常结果反馈登记本是否齐全,登记记录是否完整,字迹是否清晰。传染病报告卡是否填写及时、完整、准确。2.2、门诊登记本记录与挂号、处方数是否相符。2.3、门诊登记本、住院病人登记本与传染病登记本、传染病报告卡以及网络报告内容是否相符,是否有漏报、迟报。3、根据每月自查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查的结果,对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处理及整改措施,对完成质量较好的个人和科室给予奖励。八、传染病资料使用及保存制度1、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上级相关部门的要求,对传染病疫情报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反馈,指导临床科室的传染病防控工作。2、由院感办公室传染病疫情兼职人员负责疫情报告资料的分类归档保存(电子版和纸质版)。保存期限3年。3、疫情兼职人员每月对报告资料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每季度进行汇总、分析,并在疫情管理小组会议上通报,同时,以书面形式(医院感染简讯)反馈给各科室。九、计算机网络报告问题和故障处理制度1、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发生的故障是指:1.1、报送、处理分析服务器不能访问;1.2、因系统原因无法完成报送、进行处理分析工作;1.3、与处理分析服务器网络连接中断;1.4、其它造成系统无法报送、处理分析的不明故障。2、网络直报人员一旦发现问题或故障,立即通知本院信息科专业人员进行处理,并作好记录。3、如本院专业人员不能自行解决,立即通知疾控中心系统管理员,并作好记录。4、医院网络直报人员应作好完整的问题、故障报告处理记录。十、门诊日志和住院登记管理制度1、门诊日志是病人病情诊疗过程和转归的记录,是医疗、教学、科研及卫生保健等各项工作的信息和资料,也是解决医疗纠纷、判定法律责任的重要依据,医务人员应严肃认真地书写。2、书写一律用兰墨水钢笔,要求字迹清楚、准确及时,无缺项、漏项,不能随意涂改和剪贴。3、书写一律用中文,不得使用自创简化字、符号、缩写字母及化学分子式,诊断应按照疾病名称填写。记录日期准确,医师应签全名,清楚易认。4、实习、进修医师书写的门诊日志,由带教医师审阅、修改及签名。5、住院登记:于病人出院后24小时内完成,内容包括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入院诊断、出院诊断、出院日期、转归等信息,由经治医师书写,上级医师审验和统计。十一、检验报告单签发制度1、检验结果得出后,经核对无误始填写检验报告单并作好登记。2、填写检验报告单要准确完整,字迹清楚,签全名。3、对阴性结果或阳性结果均应写明“阴性“或“阳性“字样,不准使用“-“或“+“符号。定量检验结果应填写具体数值,采用法定计量单位或医学检验允许的计量单位。4、急诊检验结果应及时将检验报告单送到临床科室。5、如有异常化验结果,必须将报告单返回送检医师并签收。6、未对检验项目进行检验,而填写检验报告单者,一经发现,从重从严按院内有关制度执行。十二、放射报告单签发制度1、放射结果得出后,经核对无误始填写报告单并作好登记。2、填写报告单要准确完整,字迹清楚,签全名。3、对阴性结果或阳性结果均应写明“阴性“或“阳性“字样,不准使用“-“或“+“符号。4、急诊放射结果应及时将报告单送到临床科室。5、如有异常放射结果,必须将报告单返回送检医师并签收。',)
提供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养老机构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会员下载,编号:1700817441,格式为 docx,文件大小为6页,请使用软件:wps,office word 进行编辑,PPT模板中文字,图片,动画效果均可修改,PPT模板下载后图片无水印,更多精品PPT素材下载尽在某某PPT网。所有作品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并拥有版权或使用权,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963098962@qq.com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