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业农业保险风险评估报告框架
本作品内容为种植业农业保险风险评估报告框架,格式为 doc ,大小 36864 KB ,页数为 6页
('种植业农业保险风险评估报告框架一、总体情况2008年,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8.725万亩,比2007年增10.515万亩,增幅57.74%(区划调整),平均单产459公斤,总产13.18万吨。其中,小麦种植面积7.65万亩,小麦平均单产414公斤,总产3.1671万吨。水稻种植面积12.7065万亩,比2007年增4.8015万亩(主要是由于区划调整,新增胡庄、大泗两个镇和宣堡7个村),平均单产590公斤/亩,总产7.496835万吨。油菜种植面积0.862759万亩,平均单产160公斤/亩,总产0.13804万吨。2008年,小麦主要品种为扬麦11号和扬麦16号;水稻主推品种为宁粳一号、宁粳三号和淮稻9号;油菜品种为红油杂2号和史力丰。2009年,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9.625万亩,比去年增0.9万亩,增幅3.13%;平均单产463.4公斤/亩,总产13.7287万吨。其中,小麦种植面积12.975万亩,平均单产407公斤,总产5.2808万吨。水稻种植面积12.03万亩,比去年减少1.75万亩(主要是由于区划调整,减少野徐镇和刁铺两个村),平均单产605公斤,总产7.2782万吨。油菜种植面积2.5257万亩,平均单产168公斤/亩,总产0.42431万吨。2009年,小麦主要品种为扬麦16号和宁麦14号;水稻主要品种为宁粳三号,搭配种植南粳45和淮稻10号;油菜主推秦油7号、秦油10号和史力丰。本地区本作物不同品种的分布情况即耕地面积及逐年发展趋势(每年耕种面积变化量,增加或减少的原因,全年产量情况等)。二、环境评估(一)自然环境1、承保区域地形地势、年平均降水量分布、积温及河流分布等;高港区地处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7.4℃,气候温和湿润,日光充足雨水充沛,常年降雨量1033.6毫米,常年有效积温5433.2℃,常年无霜期225天。2、当地前3年自然灾害发生情况,如主要自然灾害(旱灾,洪水,内涝,雹灾、风灾、冻灾等)的种类、发生频率与强度、空间分布、造成的损失程度等。2008年,我区部分地区出现水稻发生叶片卷曲和植株青枯现象,据市农委和扬州大学植物病理和植物生理专家对部分受灾田块的鉴定,认定为水稻生理性青枯病。发病品种主要为广陵香粳,其它品种如宁粳3号、淮稻6号、淮稻9号等也有发生,栽插方式上以直播稻发生较重,其他栽插方式也有发生(我区主要栽插方式为直播稻、抛秧)。据统计,全区发生青枯面积8408亩,倒伏面积3654亩,折实面积3047.84亩。据专家分析我区发生水稻青枯病是低温引起生理性失水枯死。2009年,受冬前和春节前后的低温冻害天气影响,尤其是12月初和春节前两天的特大寒流袭击,我区小麦出现不同程度的冻害,加之部分农户使用了异丙隆、乙草胺等除草剂后遭遇低温天气,造成了麦苗“冻药害”,致使部分麦苗叶片呈水渍状失绿和枯黄(或枯死),严重的全田枯黄,甚至整株枯死。经核查,全区小麦冻害面积5143亩,折实损失面积3326.43亩,受灾农户3872户,涉及481个村民小组。(二)种植环境1、当地土壤状况、灌溉情况等;高港地处长江三角洲,土壤母质为长江冲积物。冲积物的机械组成与长江水流速度密切相关,紧水沙,慢水淤,在水流湍急的地方,沙粒首先沉淀,在水流缓慢的地方则形成粘粒的沉积,从而造成了高港土壤质地的区域分布。沿江土壤较粘,其他部分较沙。沿江土壤肥力一般较高,高沙土地区肥力较低。土壤PH值7.5~8.0。其主要特征和分布区域为:(一)高沙土。主要分布在高沙土地区,涉我区口岸、刁铺、许庄部分及野徐、白马两镇。该类土壤通体质地轻壤,碎块状结构,剖面层次过渡不明显,有效土层以下为沙性母质,由上而下石灰反应渐强。耕层下微见犁底层,有一定的夜潮现象。含水量稍有增加,即有滞水现象。漏水漏肥较为严重,通气条件好,有利于好气性微生物活动,促进有机质分解,养分释放快,发小苗,不发老苗,易引起老来穷,谷物千粒重低。易耕作,易提高播种质量。此类土壤较适宜于种植地下块根类作物。田间持水量为24.5%±1.45%,日渗透量为52~62mm,耕层有机质10.0g/kg以上,速效磷4.5mg/kg,速效钾57mg/kg。(二)淤泥土。主要分布于沿江老水田地区。涉我区永安洲镇、口岸镇部分、刁铺镇部分。该类土壤经长期水耕熟化而逐步发育而成,土层厚,一般大于90cm,耕层多为块状结构,质地多为重壤-轻粘,犁底层发育明显,呈片状结构,犁底层下为渗育层,呈小棱柱状结构,结构间有灰色胶膜。由于粘粒含量高,保水保肥性能好,养分释放慢,后劲大,耕性差,适耕期短。田间持水量为29.55%±3.93%,耕层土壤有机质18.0g/kg,速效磷4.8mg/kg,速效钾82mg/kg。2、种植地块是否属于国家划定的种植区内,是否处在非蓄洪行洪区,且在当地洪水水位线以上。三、品种评估(一)本作物不同品种的生育期、耕作及田间管理方式、管理水平;1、小麦生产上提倡群体质量栽培,推广半精量播种技术。一直以来,我区的小麦和直播稻田播量总是偏大,大播量以及过多施肥往往使得前期群体过大,制约中后期群体,同时导致病虫害增多、倒伏和早衰现象,高产潜力不足。提倡群体质量栽培和半精量播种技术,以降低基本苗,控制高峰苗偏多,协调好群体与个体关系。2、油菜生产上重视病虫防治与硼肥的使用。油菜生产过程中,重点抓了菌核病和蚜虫的防治,坚持在初花期、盛花期两次用药。在病虫防治的基础上,油菜生长后期每亩用硼肥50克作叶面追肥,有效提供作物营养,延长功能叶寿命,防止脱力早衰,促进增产增收。3、水稻生产上,一是普及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做好群众技术指导工作,统一栽培方式,统一肥水管理和技术指导。二是大力推广机插秧技术,全区机械插秧面积已达1万亩以上,同时适当推广塑盘旱育抛秧,并严格控制全区直播稻面积。三是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农民科技意识,优化施肥结构。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培训和示范推广,让农民目睹测土配方施肥的实际效果,摒弃单施、过量偏施氮肥的传统施肥习惯,实现以地定产、以产定氮的科学施肥新观念。(二)不同品种的单位成本(主要包括种子、农药、化肥、机耕费)及在不同生长期的投入量或投入比例;按近三年平均价格计算,小麦机耕30元,种子成本36元,农药成本45元,肥料成本202元,机收62元,合计生产成本375元,收购单价1.64元/公斤,单产407公斤/亩,每亩收入667.48元,亩纯效益292.48元。水稻机耕30元,种子成本36.8元,农药成本95元,肥料成本229元,灌溉水电费22元,机收60元,合计成本472.8元,单产600公斤/亩,单价1.9元/公斤,亩收入1140元,纯收入667.2元。(三)该品种在当地的种植历史、区域试验产量指标,抗旱、抗倒伏、耐病、耐盐碱性的强弱等。四、经营情况评估该险种前三年经营情况,重点分析导致保险赔偿支出的主要灾害事故及其分布以及产生经营费用的主要环节及其比例。五、防灾能力评估(一)当地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能否做到旱能灌涝能排;(二)是否具备人工增雨、防雹等方面的设施与能力。六、评估结论综合上述评估,我公司可以开办××业务(具体险种),请审批。',)
提供种植业农业保险风险评估报告框架会员下载,编号:1700775224,格式为 docx,文件大小为6页,请使用软件:wps,office word 进行编辑,PPT模板中文字,图片,动画效果均可修改,PPT模板下载后图片无水印,更多精品PPT素材下载尽在某某PPT网。所有作品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并拥有版权或使用权,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963098962@qq.com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