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合同:专项与综合
本作品内容为南京市企业工资集体合同,格式为 doc ,大小 27176 KB ,页数为 9页
('南京市企业工资集体合同篇一:南京市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审批和监督管理办法各区县人力资和社会保障局,市各产业集团8、协商过程纪要(会议记录)甲方(单位):乙方(工会):为维护职工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集体合同规定》和《江苏省集体合同条例》等规定,甲、乙双方遵循合法、公平、诚信的原则,经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第一章劳动用工管理第一条甲方应当自用工之日起1个月内与职工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保障职工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工会应当帮助、指导职工与用人单位依法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第二条甲方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乙方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乙方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甲方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甲方采取适当方式将上述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告知全体职工。第三条甲方与职工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以及支付经济补偿金,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甲方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第四条依法签订的集体合同对甲、乙双方具有同等约束力。甲方与职工订立的劳动合同中的劳动条件、劳动报酬等劳动标准不得低于本合同第1页共9页规定的标准,低于本合同的按照本合同规定执行。企业的规章制度与本合同不一致的,按照本合同执行。第五条甲方单方面解除职工的劳动合同,应当提前日将理由通知工会,工会应在日内及时反馈意见;工会有不同意见的,甲方应当研究工会的意见,并在日内将处理结果书面通知工会;职工因此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的,工会依法给予支持和帮助。第二章劳动报酬第六条甲方遵循按劳分配和同工同酬的原则,依法制定工资分配和支付制度时,应当事先与乙方进行集体协商。第七条甲、乙双方每年根据本单位利润、劳动生产率、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工资指导线、最低工资标准、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变动情况,就职工年度工资水平、工资调整办法和工资总额进行协商。经协商确定,年度职工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元,工资总额增长幅度不低于%(或者职工工资随本单位经济效益的提高而正常增长,挂钩比例为:本单位利润总额增长,职工工资总额增长)。年度工资总额增量按以下办法分配第八条甲方确定调整劳动定额或者计件工资标准应当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依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实际情况提出方案,事先与乙方进行协商,确定、调整的劳动定额应当使本单位同岗位90以上职工在法定工作时间内能够完成。双方约定(可以从岗位、劳动定额、工时单价、计件单价几方面协商):第九条本单位对从事工作的职工发放津贴和补贴,双方约定:津贴名称发放标准补贴名称发放标准第十条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停止劳动,且在国家规定医疗期内的,用人单位应当按标准向劳动者支付病假工资或者疾病救济费。第十一条本单位确定计发职工加班加点工资基数的方法是第十二条本单位职工月最低工资标准不低于元(或者高于当地政府发布的最低工资标准的%);试用期月最低工资标准不低于元(或者高于当地政府发布的最低工资标准的%)。第2页共9页第十三条甲方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每月日前通过银行工资专用账户以货币形式足额支付职工工资,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职工工资。第三章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第十四条甲方执行国家规定的职工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每周不超过40小时的工时制度,并保证职工每周至少休息一天。第十五条因工作性质或者生产特点不能实行标准工时制度的,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本单位在岗位(工种)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在岗位(工种)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第十六条甲方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职工本人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延长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在保障职工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甲方应依法按时足额支付职工加班加点工资。甲方安排职工在休息日工作,又不能安排同等时间补休的,应当在日内支付加班工资。第十七条根据《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双方商定本单位的带薪年休假办法是第四章劳动安全卫生第十八条甲方应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工伤保险条例》和有关劳动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管理篇三:南京经济运行监测2021年2021年1月,南京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升5.0,月环比价格水平较上月上升0.9。与上年同月价格比较:受春节消费需求拉动,价格水平继续保持攀升势头,同比上涨5.0,与2021年12月同比指数相比,涨幅扩大了0.2个百分点。构成消费价格指数的八个大类中,1月同比价格继续“七升一降”,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价格分别上升8.0、4.6、3.2、5.0、3.6、1.9、8.3,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1.4。其中:烟酒及用品、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居住价格涨幅继续上升,食品、衣着、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涨幅比上月回落。第3页共9页食品价格上涨8.0,其中:粮食价格上升23.1,干豆及豆制品价格上升11.2,油脂价格上升12.9,肉禽及制品价格上升9.6(猪肉价格上升6.2),蛋类价格上升21.1,水产品价格上升10.4,干鲜瓜果价格上升26.6,糕点饼干价格上升4.6,液体乳及乳制品上升17.9,在外用餐价格上升6.9;菜价在食品中唯一下降,菜类价格降幅为15.3。烟酒价格上升4.6,其中:烟草价格上升3.3,酒类价格上升7.0。衣着价格上升3.2,其中:服装价格上升5.3,衣着材料价格上升17.6,鞋帽袜价格下降3.6,衣着加工费上升10.5。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价格上升5.0,其中:耐用消费品价格下降2.5,床上用品价格上升22.8,家庭用日杂品价格上升0.7,家庭服务及加工维修服务价格上升28.8。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上升3.6,其中:医疗保健价格上升1.7,个人用品及服务价格上升8.2。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1.4,其中:交通工具价格下降4.0,车用燃料及零配件价格上升7.1,车辆使用及维修费上升2.1,城市间交通费价格上升8.8,通信工具价格下降21.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升1.9,其中:文娱用耐用消费品及服务价格下降6.7,教育价格上升4.0,文化娱乐价格下降1.6,外出旅游费用上升7.2。居住价格上升8.3,其中:房屋装修材料价格上升11.0,住房租金价格上升7.7,自有住房价格上升10.5,水、电、燃料价格上升0.9。与上月价格比较:受春节消费需求拉动,价格水平继续保持上升,居民消费价格比上月升高0.9。八大类价格月环比呈现“六升二降”:食品、烟酒及用品、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上升,升幅分别是2.6、0.4、1.4、0.3、0.5、0.2;衣着、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下降,降幅分别是1.1、0.1。第4页共9页1月底是春节前夕,人们的购物计划已启动,使食品继续行走在较高价位。其中:粮食、肉禽及制品、蛋、水产品、菜、干鲜瓜果价格保持上涨,主要是超市粮价上涨明显,节日临近拉动肉禽蛋、水产、菜、干鲜瓜果价格水平升高,春节的刚性需求和17日起冰雪天气的影响,助推着食品价格上升。当月价格上升比较突出的还有:女式运动衫裤上升12.5,童鞋上升14.9,飞机票12.0,电影票价上升13.2。“十一五”南京市城镇居民收入搭乘“和谐号”“十一五”以来,南京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主线,把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作为“十一五”时期的重要发展目标。通过大力实施促进工资增长、提高离退休人员待遇、扩大就业、鼓励创业、扶助困难群体等多方举措,“十一五”南京市城镇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在“十五”期间增长的基础上,继续在快车道稳步前进,再上一个新台阶。一、居民收入全面快速增长,搭乘“和谐号”在“十一五”规划中,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深入实施“富民强市”战略,突出“富裕、和谐”的导向,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着力解决群众生活中的突出困难,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五年来,规划成为现实,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市委市政府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通过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与贯彻落实,保证了城镇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2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538元,完成16000元的小康目标;2021年收入达到25504元,提前一年完成24000元的“十一五”规划目标,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正搭乘着“和谐号”高速列车,驶向下一个更高的目标。(一)人均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长2021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312元,“十一五”年均增长13.6,扣除物价因素,年均实际增长10.1。“十一五”人均总收入各项构成均全面快速增长,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9216元,年均增长12.0;人均经营净收入1313元,年均增长19.8;人均财产性收入233元,年均增长13.6;人均转移性收入10552元,年均增长16.5。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南京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虽然在“十一五”期间始终排在第6位,但是“十一五”期间的增幅却超过排名前5位的城市,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5。在长三角地区16城市中,经过五年的发展,人均可支配第5页共9页收入的排名由第11位大幅前移至第6位。在江苏省内,2021年南京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位列次席,仅排在苏州之后,而增长速度居于苏南各市之首。(二)收入构成发生显著变化“十一五”期间,工资性收入在城镇居民总收入中一直占据六成以上的比重,是居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随着增收渠道的拓宽和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政策的激励下,“十一五”期间南京城镇居民经营净收入实现翻番,2021年比205年增长1.5倍,年均增长19.8,增长速度在各收入构成当中一马当先,其在家庭总收入中的比重中提高了1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的新亮点。转移性收入是另一个较大的收入来,在抵御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南京市加大了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保证离退休人员收入的稳定增加和及时足额发放,此外,广大群众在生活水平提高以后,互相的赠与和赡养收入也水涨船高,转移性收入也得到了快速的增长。2021年人均转移性收入比205年增长1.1倍,年均增长16.5,在家庭总收入中的比重中提高了3.8个百分点。二、富民政策推动各项收入增长(一)多方给力,推动工资性收入增长通过促进充分就业,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全面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多方推动工资性收入增长。205年底,南京市出台了《关于促进企业职工工资增长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企业工资正常增长机制,进一步完善我市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拉开了“十一五”南京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的序幕。207年,推进了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实施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促进了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的较快增长。2021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切实改善民生、落实“五有”要求的工作意见》,提出要保证全体人民“劳有所得”,创建充分就业城市,进一步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十一五”期间,通过颁布企业职工工资指导线,不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调整职工福利待遇,企业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迅速提高。2021年,南京市委市政府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生工作的意见》,提出完善企业职工工资增长机制。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合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完善工资支付保障机制,扩大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覆盖面,拓展区域性和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2021年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9,全市已组建工会企业工资集体合同签订率达到80。此第6页共9页外,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也有利于劳动报酬实现较快增长。(二)经营性收入为居民收入增长注入新活力。“十一五”期间,南京市城镇私营企业、个体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为提高居民收入和扩大就业提供了机会,城镇居民家庭经营性收入成为推动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新动力。2021年底,南京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创建创业型城市。2021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积极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稳定就业局势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深入实施“个十百千万亿”创业工程,即市、区县依托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立一个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在全市打造十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示范创业园,培育百名优秀创业典型,扶持千名劳动者成功创业,带动万人以上就业,市、区县共建立各类创业投资引导资金一亿元。至今,南京市已经建立了14个创业指导服务中心、33个示范创业园,培育创业典型1415人,扶持自主创业者1.56万人,通过创业带动就业12.51万人,可谓硕果累累。同年,市政府转发了《南京市创建首批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实施方案》,激活创业主体,完善创业政策,降低创业门槛,优化创业环境,放宽创业领域,保护创业成果;印发了《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工作的若干意见》,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供创业配套服务,努力实现“1311”目标,即建成一个较高水平的市级毕业生创业示范园,形成30个成规模的毕业生创业园,扶持1千名毕业生创业,参加创业就业培训毕业生人数达到1万名。接下来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民生工作的意见》、《南京市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试行)》等政策,进一步将富民优惠政策落到了实处。(三)转移性收入始终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政府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离退休人员离退休金和养老金多年连续增加,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大幅提升,各项补贴按时足额发放。在2021年出台的《关于切实改善民生、落实“五有”要求的工作意见》中,明确提出要“老有所养”,着力提高各类人员养老水平,适时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逐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人均养老金增加水平全省领先;建立城镇居民养老补贴制度;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的生活质量。“十一五”期间,养老离退休金实现翻番,2021年人均养老金或退休金为9817元,比205年增长1.3倍,年均增长18.6。南京市委市政府还通过多项举措,帮扶特殊群体,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完善低收入群体保障制度,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动态调整机制。2021年,出台了《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市老年人社会优待第7页共9页工作的通知》,加强养老优待,设立“尊老金”,向高龄老人发放长寿补贴,对生活困难的老年人给予补贴,让其安度晚年。南京市还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有关要求,建立了物价与补贴的联动机制,2021年下半年,物价高企,南京市及时向低收入群体发放了物价补贴,将温暖送到困难群众手中。此外,随着广大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赡养收入也有较快增长,2021年,人均赡养收入达到了180元,年均增长8.4。(四)财产性收入向多元化发展自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以来,我市财产性收入逐步由以出租房屋收入为主向收入来多元化方向发展。205年,人均出租房屋收入为99元,在人均财产性收入中占比为80.5,2021年,人均出租房屋收入增加到124元,但是占比却降到53.2。“十一五”期间,我市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完善居民投资环境,拓宽居民投资渠道,提升居民金融实力,创造条件让更多的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我市城镇居民家庭财富不断积累,风险意识和理财意识有所增强,理财能力有所提高。2021年,南京城镇居民利息收入是205年的6倍,年均增长43.1;股息与红利收入是205年的1.6倍,年均增长10.1;出租房屋收入是205年的1.3倍,年均增长4.5。三、相对收入差距明显缩小,但绝对收入差距扩大(一)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调查数据显示,2021年全市10城镇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1468元,比205上年增长1.3倍,“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8.1,比全市13.6的年均增幅高4.5个百分点;比10最高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3.2的年均增幅高4.9个百分点。10低收入家庭可支配收入与10最高收入家庭的可支配收入之比由205年的1:9.6下降到1:7.8,收入差距明显缩小。(二)高低收入家庭绝对收入差距扩大“十一五”期间,在相对收入差距缩小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市低收入居民与高收入居民之间的绝对收入差距还在不断扩大。205年,10最高收入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0低收入家庭高34872元,2021年,这一差距扩大为63170元,收入差距的绝对数扩大了81.1。可见,如何深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中低收入家庭的收入仍然任重道远。四、完成“十二五”规划中居民收入目标的建议第8页共9页成果辉煌的“十一五”已经过去,令人振奋的“十二五”又已来到。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年实现城镇居民“收入倍增”。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需要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继续推行扩大就业和鼓励创业的富民政策、切实建立工资增长的长效机制等多方入手,根据南京的市情市貌,顺应人民期待,紧扣时代脉搏,结合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经济发展主线,勾勒出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的蓝图。第9页共9页',)
提供南京市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合同:专项与综合会员下载,编号:1700539332,格式为 docx,文件大小为9页,请使用软件:wps,office word 进行编辑,PPT模板中文字,图片,动画效果均可修改,PPT模板下载后图片无水印,更多精品PPT素材下载尽在某某PPT网。所有作品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并拥有版权或使用权,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963098962@qq.com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