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升级VIP 登录 注册 安全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word文档 > 其他文档 > 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

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

收藏

本作品内容为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格式为 doc ,大小 18432 KB ,页数为 3页

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作者:杨锦荣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2年第06期【摘要】本文着重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历史演变的相关内容,认为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神圣家族》,再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才真正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第一,认为人是实践的主体;第二,认为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的能动性;第三,认为实践是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是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力量。\ue004【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劳动;历史唯物主义\ue004\ue004“”马克思科学实践观的形成是马克思在不断深化对劳动的科学理解的过程中完成的,是马克思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不断深入研究和对唯心主义的批判的交互作用的结果。\ue004青年马克思一直重视实践,他在撰写《博士论文》时,就谈到了实践。这时他所讲的实践是哲学的实践,即理论批判。哲学世界化以及世界哲学化是哲学实践的结果。其自身自由的理论“精神是哲学实践的动力。一个本身自由的理论精神变成实践的力量,并且作为一种意志走出阿门赛斯的阴影王国,——转而面向那存在于理论精神之外的世俗的现实这是一条心理学的规”律。重视理论批判,强调理论批判的能动性及其在改造现实中作用无疑是深刻的,但是,实践不仅仅是理论批判。实践是人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包括物质生产实践、政治实践、阶级斗争实践等。马克思当时谈到的实践,还没有涉及到政治实践、生产实践等。他把实践归结为本身自由的理论精神,这种观点受到了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影响。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ue004马克思对生产实践的看法最初表现在《1848“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正是由于这一点,”人才是类存在物。马克思指出,自由自觉活动是人的本质,是有意识的活动,这一点使人和动物区分开来,动物就等于其生命活动,无本能的生命活动就无动物。而人的生命活动过程同时是自己意志和意识的作用过程;动物在本能需要的支配下生产自己需要的或者幼仔需要的东西,而人进行的更多的是在本能支配之外的生产活动。没有本能支配所进行的生产才是真正的属于人的生产;动物只是根据其在生物学意义上属种的尺度的需要来进行生产,但是人能按照许许多多自由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动物只生产其自身,而人则可以再生产整个自然界。人类改造自然对象的活动,构成了物质生活本身。人的自由自觉活动是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矛盾的关键。这表明马克思在肯定人的生产实践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同时,还肯定了生产实践的客观性。他认为只有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人的自由自觉活动才能得到证明。人的改造对象世界的活动,人的对象化活动,离不开自然界。这里,“——”马克思还没有提到实践三要素中的实践的中介工具。在这里,马克思划分了两种生产劳动,一种是作为人的本质的生产,即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一种是异化劳动。马克思对人的劳动的性质进行了两种划分,表明他对生产劳动的认识非常深刻。\ue004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在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马恩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真正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第一、认为人是实践的主体。作为实践主体的人,并非是纯粹生物学意义上的人,而是社会的人。劳动实践不仅创造了人,形成了人类特有的本质,而且,只有在实践基础上,人类的本质力量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和确证。人不仅在实践活动中把自己从自然界中提升出来,使自然界成为自己的对象,而且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人发展着多方面的社会需要。劳动的对象是人类生活的对象化:人不仅象在意识中那样在精神上使自己二重化,而且能动地、现实地使自己二重化,从而”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扬弃的是异化劳动,实现的是真正属于人“”“”的类活动。之前黑格尔对劳动的论述的错误之处在于他混淆了对象化和异化。实践使人从统一的自然界中分化出来后,在总体上、根本上更深刻、更全面地依赖于自然和社会的物质运动规律。如果离开了社会实践,没有社会性这一环节,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变成了动物与自然的关系。只有通过劳动实践才可能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如果人类不保持自身与自然的和谐,那就会危及自身的存在。第二、认为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的能动性。人类必须依赖于自然界才能生存和发展,但自然界的天然状态并不完全适合于人,人类通过改造自然的实践来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实践改造的自然对象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前提。人类改造自然对象的活动,构成了物质生活本身。人具有理性思维,所从事的是不同于动物本能活动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世界的活动,“只有这种人的自觉的、能动的活动才具有真正的实践的意义。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创造。它使工人的劳动得以实现、工人的劳动在其中活动、工”人的劳动从中生产出和借以生产出自己的产品的材料。人的实践活动受制于环境,人们运用自身的力量,借助于物质工具和手段,改造自然界以获取人们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的活动。实践是使得物质世界分化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得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因此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征。他摒弃了费尔巴哈强加在现实实践活动上的偏见,“”不再把工业及世界市场看作非人的活动,而是看作有着历史必然性的人类实践活动形式;他同时也克服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套在市场经济上的光环,不把它当作人类唯一的实践形式,而只看作具体的历史实践形式之一。马克思之所以能采取这一独特而又科学的态度,关“”\ue004键在于他发现了无产阶级实践这一崭新的实践形式。第三、认为实践是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是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力量。在《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就认为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而实践就是这种现实的物质力量。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指出要扬弃现实的私有财产,则必须有现实的共产”主义行动。自然界与人类社会都具有客观实在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是构成人类社会客观现实性的自然基础。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又反过来制约和影响自然界。自从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以新的形式延续自己的存在和发展。通过劳动,人类具有了自己实践的存在方式。人类社会既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又是一个有着自身特殊发展规律的部分。人不是单纯的自然存在,更主要的是社会存在。构成实践活动的要素的主体(人)、实践的对象(客体)和实践的手段(工具等),都是可感知的客观实在;实践的结果引起了客观世界的某种变化,这种变化也是外在于人们的意识而客观存在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的。实践的水平、广度、深度和发展过程,都受着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客观规律的支配。所以,实践是同主观活动相区别的感性物质活动。物质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形式,它处于基础的地位,对其他实践形式起着主导作用。无论何种形式的实践都内在的包含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意识的关系,包含着物质变换、活动交换和观念的转换。由此可见,一切理论上的问题,归根到底都只能在实践中得以解决。而人的认识的真理性,“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以证明。理论的对立本身的解决,只有通过实践方式,只有借助于人的实践力量,才是可能的;因此,这种对立的解决绝对不只是认识的任务,”而是一个现实生活的任务。从根本上说,人类社会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对象化,是人的对象世界。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阐明了实践是感性的、对象性的物质活动,“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强调哲学的重要使命在于指导实践改造世界,“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所以说,“”马克思科学实践观的形成是马克思在不断深化对劳动的科学理解的过程中完成的,是马克思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不断深入研究和对唯心主义的批判的交互作用的结果。在《手稿》中,马克思根据他对经济学的初步研究,“”试图用异化劳动理论揭露私有制的本质,论证共产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但此时由于马克思人本主义的立场,使他在对劳动的论述中在很多方面接近了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当时得出的有些结论与科学的实践观相比还不是很完善,这也是当时没有形成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原因。这个时期,马克思对于劳动的论述还只是针对生产劳动。没有包含实践活动的其他形式,比如阶级斗争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的实践活动。也就是说没有从一般世界观的角度去高度概括实践的内涵。后来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恩格斯深化了对实践的理解。开始把实践理解为一种改客观造物质世界的感性活动。此时的实践,带有一般世界观的意义。当时的马克思、恩格斯虽然仍受人本学的影响,很明显,这种影响已经淡化。并且在《评李斯特》中,马克思进一步指出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的现实性,并开始区分“”“”工业和工业力,从而达到了对实践的科学的理解。最终,马克思从一般世界观的意义上定义了实践的科学含义,是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实践活动是理解人的本质和人类意识的关键,实践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而且划清了与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界线。最后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具体内容进行展开论述,首次系统科学地论述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从此以后确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可见,马克思科学实践观的形成,经历了一个从劳动到实践再到生产的过程,一个从具体到一般再到具体,一个从主体维度到客体维度的过程。【参考文献】[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61.\ue004[2]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北京:2000.\ue004[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61.\ue004[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79.\ue004\ue004【作者简介】',)


  • 编号:1700756588
  • 分类:其他文档
  • 软件: wps,office word
  • 大小:3页
  • 格式:docx
  • 风格:商务
  • PPT页数:18432 KB
  • 标签:

广告位推荐

相关其他文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