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南海“蓝色药库”助力海南自贸港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本作品内容为深耕南海“蓝色药库”助力海南自贸港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格式为 docx ,大小 504033 KB ,页数为 11页
('“”深耕南海蓝色药库助力海南自贸港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作者:武思文来源:《养生大世界》2020年第12期21世纪是海洋经济发展的时代,欧美诸多发达国家都在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强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上的资源投入力度,制定了一系列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战略计划,推动海“”洋蓝色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17“”年,我国正式提出了中国蓝色药库开发计划,深耕海洋资源、对现有资源进行全方位研究开发、推动海洋经济成为我国经济新增长点。我国南海“”海洋资源丰富,是中国最大的蓝色药库,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有利于促进海南海洋经济发展、促进海南海洋强省建设。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借助自贸港政策“”优势,如何更有效地深耕南海蓝色药库,促进海南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转型升级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将从中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竞争格局、海南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蓝色药库优势及自贸港政策优势、在现有资源及政策优势下如何发展海南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等三方面进行论述。我国海洋生物资源种类丰富、活性谱广、强度高,其药用价值明显。加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不仅能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更是维护国家海洋主权完整的必要措施。近年来,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速度较快,2010年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仅为67亿元,到了2019年全年增长值为443亿元,同比2018年提升了7.0%,是增长较快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随着蓝色经济热潮的兴起,我国各个沿海省份均加大了对海洋蓝色药库的开发投入力“”度,将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作为蓝色经济的新增长点。例如:山东推出了四新一海战略,将青岛打造成全国海洋生物医药研发创新中心,累计已经研发了5个海洋药物、200多种海洋生物“”功能产品;广东走科技兴海发展战略,联合珠三角、粤东粤西等地区的科研机构、高校院“”所,初步形成了相对比较完整的海洋生物医药产学研体系;浙江则实施企业抱团发展策略,利用各个地区的技术、资源优势,形成多元化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体系,如温州基于当地盛产的羊栖菜研发海洋中成药和海洋保健食品;福建重视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相关的政策创新,如厦“门市推出政策链+创新链+产业链+”金融链四位一体的产业发展模式,从资金、人才、资源配置、产业结构等多个方面出台了相关政策。厦门市目前拥有海洋生物医药企业接近50家,产生了一批具备国际先进技术的新兴海洋生物医药企业。“”由此可见,南海作为我国最大的蓝色药库,海洋生物医药资源丰富、产业发展基础良好,在当前的背景下海南要结合自身资源、地域、政策等方面的优势,实现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一)南海蓝色药库资源丰富海南拥有南海2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南海蓝色药库占据全国80%以上的药用海洋生物资源。南海拥有丰富的玳瑁、贝壳、珊瑚、海马、海参、海蛇、牡蛎、海巴戟、麒麟菜等海洋动物药和植物药资源。基于这些生物医药资源,已经研发出多种药物用于治疗肿瘤、高血压、病毒性感染、镇痛等。生存在热带海洋的芋螺资源仅存在我国南海区域,是海南独有的生物药用资源。其产量极为丰富,是当前海洋生物医药研发的热点,已成为药理學和神经科学领域重要的新药来源。目前,由海南大学罗素兰教授领衔的团队,已经成功研发出6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芋螺毒素原创候选新药,在抗癌、戒烟戒酒、无成瘾性镇痛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二)现有政策体系助力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一方面,自贸港建设方案中的主导产业规划明确提出:大力促进海洋经济、生物医药等行业发展。《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中提到的健康医疗、养老养生、生态环保、生物医药、海洋经济等5个行业均与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高度相关。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产品、人才、技术等资源能够与上述5个行业形成良性循环,将关联到协同发展的局面。例如:新型芋螺毒素抗癌新药能够用于健康医疗、养老养生等行业,吸引更多的游客享受海南医疗服务,进而促进海南本土海洋生物医药品牌提升。另一方面,《海南省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为做大做强海南生物医药产业提供了全方位发展思路。围绕健康产业的发展目标,海南提出要建设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产业“”“”“”链,打造健康海南世界健康岛世界长寿岛品牌。在发展模式上,以先进医药制造业为基础,推动健康旅游、医疗服务、医药制造3大领域互促发展;在发展战略上,该政策提出要深“”耕南海蓝色药库,加快海洋生物制药、生物保健品等产业,努力推动海南生物医药研究成果转换。上述政策为海南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指导思想,从顶层政策设计到基础保障机制,提供了完善的指导意见。(三)以五大生产要素自由流通来提升产业发展效率“”在制度设计上,《方案》的重点在于以各类生产要素跨境自由有序安全便捷流通。具体可以总结成5大要素自由流通,即:1.贸易投资要素自由流通能够方便国际资本进入海南生物医药领域,实现国际化合作发展;国际资本的介入也有助于海南生物医药品牌及产品进入国际市场。2.“”资金流通自由能够拓宽海南生物医药企业融资渠道,实现全球化融资。同时资金流通自由也有助于国际海洋生物医药结算中心及交易中心的建设发展。3.人员进出自由能吸引更多的国际性人才采取灵活、多样性的停留方式参与到海南生物医药产业服务中。例如:取消外籍人员工作许可负面清单、放款停留时间限制,能够吸引俄罗“”斯、北美、北欧等地区的高端生物医药研发人才前来海南,以候鸟形式参与到产品研发指导、技术创新服务、市场营销拓展等环节中。此外,海南在2025年之前对高端及紧缺人才的个人所得税超过15%的部分免除,相比粤港澳大湾区、上海自贸区、香港、新加坡等地区更加优惠,能够有效吸引国际人才前来长期居住工作。4.运输来往自由有利于提升海洋生物医药产品与全球的贸易流通效率。海南实施更加便利“开放的航运机制,提供出口退税、快速通关、逐步放宽航空管制及航路航权限制、试点开放”第七航权等措施有效的缩短了各类生物医药产品进出口跨国贸易时间,有效的增强了海南生物医药产品贸易服务竞争力。5.数据流通自由有助于海洋生物医药技术攻关及科研创新的交流深度。技术攻关、产品研发、产学研合作离不开科研数据的交流,数据流通自由逐步放开了我国生物医药科研数据及实验结果流通限制,加强了海南与境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交流合作深度和交流频次,有助于海南更好学习国外先进技术、更快融入国际一线生物医药研发梯队中。“”(四)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首先,零关税有效的降低了海南生物医药企业进口国外先进研发设备、药物原材料的成本、实验耗材、分析软件、设备配件的成本。例如:原本采购瑞典心血管循环成像仪,总成本为1000万美元左右,按照海南零关税标准可以节省至少380万美元。零关税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海南企业对生物要医药设备、原材料、配件的采购成本,也能够提升海南企业与国外设备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其次,生物医药企业符合海南低税率政策要求,从原本25%的企业所得税降低到15%。低税率成为了吸引外资企业落户的有效方式之一,香港及新加坡等地区依靠低税率优势吸引了大量外资企业入驻。海南15%的企业所得税相比香港的16.5%、新加坡的17%更具国际竞争优势。低税率未来会吸引更多的国际生物医药巨头企业投资建厂落地,有利于海南生物医药产业体系国际化发展。最后,简税制改革了海南现有的税务种类分类,按照更加科学简单的税种间接降低纳税比例,有效地降低生物医药企业税收负担和经营成本。(一)发展思路1.“走蓝色药库+”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之路“”南海蓝色药库海洋生物资源丰富,但无止尽、无规划的开发会导致海洋生物资源枯竭、“影响海洋生态系统平衡。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需要坚持生态环保先行、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发展理念,既要实现海洋经济的增长,也要满足人与海洋生态和谐发展的需求,努力实现海洋经济效益、海洋生态效益协同良性发展。2.走符合自贸港政策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海南自贸港政策体系的出台,给予了海南生物医药企业极大的发展机遇和创新空间。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海南生物医药企业需要加强创新、走海南自贸港特色发展之路。重点在人才、技术、资源、信息交流、税率、资金等生产要素上与国际接轨,实现生产要素高效配置、自由流通。将海南打造成国际性海洋生物医药研发中心、原材料药库基地、海洋生物医药产品交易中心、海洋生物医药技术及人才匯集中心,逐步形成全球性的海洋生物医药生产要素资源集散中心。3.“坚持自主创新+”国际合作协同并进一是海南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基础薄弱,需要加强与国际生物医药巨头企业的合作力度及深“度,包括强生医疗、美敦力、西门子医疗、葛兰素史克等。具体的合作形式包括人才技术交”“”“”“”“”流指导合资建厂控股参股产业转移承接等,助力海南本土生物医药企业弯道超车。“”二是需要结合南海蓝色药库的资源特色及市场需求推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医药产品。例如:加大新型芋螺毒素研发投入力度,推动相关候选药早日在抗癌、镇痛、戒烟戒酒等领域的上市应用。(二)发展策略1.“”做好蓝色药库生物资源尽调保护工作“”首先,加强南海蓝色药库现有资源的尽调统计。包括南海区域的海洋动物、海洋植物、浮游类及底栖性微生物、深海海洋药物资源。了解各类资源的分布区域、种类构成、资源总量“”等,构建南海蓝色药库海洋生物资源的数据信息库、海洋生物医药资源标本博物馆等。其次,结合尽调结果申请项目立项,加大南海海洋生物资源尽调力度。邀请国家海洋局、“”“”农业部、环保部等牵头组建南海蓝色药库保护工作小组,编制《南海蓝色药库海洋生态环境规划保护纲要》,对现有的资源进行良好的保护。“”最后,制定合理的蓝色药库开发计划。海南省应结合南海海洋生物种类特征、成长周期、分布状况、海底环境、市场用药需求等制定《2020—2025“”南海蓝色药库开发总体方案》,有节制、有依据、科学合理、因地制宜的深耕南海资源。2.重视后疫情时代市场需求与加大抗病毒生物制药研发力度目前,全球新冠疫情感染人数累计达到4000万人左右,市场上对新冠病毒检测试剂、抗病毒药物需求量极大,而全球尚未研发出新冠病毒特效药。因此,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新冠病毒检测产品及治疗产品成为全球市场紧缺产品。海南生物医药产业在过去20年中,主要依靠第三代头孢抗生素实现了快速发展。在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及病毒变异速度加快的背景下,海南生物医药企业需要结合市场需求,转型研发及上市更多的新冠病毒检测试剂、抗病毒生物制药,这将成为海南生物医药企业再次腾飞的发展机遇。4.运输来往自由有利于提升海洋生物医药产品与全球的贸易流通效率。海南实施更加便利“开放的航运机制,提供出口退税、快速通关、逐步放宽航空管制及航路航权限制、试点开放”第七航权等措施有效的缩短了各类生物医药产品进出口跨国贸易时间,有效的增强了海南生物医药产品贸易服务竞争力。5.数据流通自由有助于海洋生物医药技术攻关及科研创新的交流深度。技术攻关、产品研发、产学研合作离不开科研数据的交流,数据流通自由逐步放开了我国生物医药科研数据及实验结果流通限制,加强了海南与境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交流合作深度和交流频次,有助于海南更好学习国外先进技术、更快融入国际一线生物医药研发梯队中。“”(四)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首先,零关税有效的降低了海南生物医药企业进口国外先进研发设备、药物原材料的成本、实验耗材、分析软件、设备配件的成本。例如:原本采购瑞典心血管循环成像仪,总成本为1000万美元左右,按照海南零关税标准可以节省至少380万美元。零关税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海南企业对生物要医药设备、原材料、配件的采购成本,也能够提升海南企业与国外设备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其次,生物医药企业符合海南低税率政策要求,从原本25%的企业所得税降低到15%。低税率成为了吸引外资企业落户的有效方式之一,香港及新加坡等地区依靠低税率优势吸引了大量外资企业入驻。海南15%的企业所得税相比香港的16.5%、新加坡的17%更具国际竞争优势。低税率未来会吸引更多的国际生物医药巨头企业投资建厂落地,有利于海南生物医药产业体系国际化发展。最后,简税制改革了海南现有的税务种类分类,按照更加科学简单的税种间接降低纳税比例,有效地降低生物医药企业税收负担和经营成本。(一)发展思路1.“走蓝色药库+”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之路“”南海蓝色药库海洋生物资源丰富,但无止尽、无规划的开发会导致海洋生物资源枯竭、“影响海洋生态系统平衡。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需要坚持生态环保先行、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发展理念,既要实现海洋经济的增长,也要满足人与海洋生态和谐发展的需求,努力实现海洋经济效益、海洋生态效益协同良性发展。2.走符合自貿港政策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海南自贸港政策体系的出台,给予了海南生物医药企业极大的发展机遇和创新空间。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海南生物医药企业需要加强创新、走海南自贸港特色发展之路。重点在人才、技术、资源、信息交流、税率、资金等生产要素上与国际接轨,实现生产要素高效配置、自由流通。将海南打造成国际性海洋生物医药研发中心、原材料药库基地、海洋生物医药产品交易中心、海洋生物医药技术及人才汇集中心,逐步形成全球性的海洋生物医药生产要素资源集散中心。3.“坚持自主创新+”国际合作协同并进一是海南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基础薄弱,需要加强与国际生物医药巨头企业的合作力度及深“度,包括强生医疗、美敦力、西门子医疗、葛兰素史克等。具体的合作形式包括人才技术交”“”“”“”“”流指导合资建厂控股参股产业转移承接等,助力海南本土生物医药企业弯道超车。“”二是需要结合南海蓝色药库的资源特色及市场需求推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医药产品。例如:加大新型芋螺毒素研发投入力度,推动相关候选药早日在抗癌、镇痛、戒烟戒酒等领域的上市应用。(二)发展策略1.“”做好蓝色药库生物资源尽调保护工作“”首先,加强南海蓝色药库现有资源的尽调统计。包括南海区域的海洋动物、海洋植物、浮游类及底栖性微生物、深海海洋药物资源。了解各类资源的分布区域、种类构成、资源总量“”等,构建南海蓝色药库海洋生物资源的数据信息库、海洋生物医药资源标本博物馆等。其次,结合尽调结果申请项目立项,加大南海海洋生物资源尽调力度。邀请国家海洋局、“”“”农业部、环保部等牵头组建南海蓝色药库保护工作小组,编制《南海蓝色药库海洋生态环境规划保护纲要》,对现有的资源进行良好的保护。“”最后,制定合理的蓝色药库开发计划。海南省应结合南海海洋生物种类特征、成长周期、分布状况、海底环境、市场用药需求等制定《2020—2025“”南海蓝色药库开发总体方案》,有节制、有依据、科学合理、因地制宜的深耕南海资源。2.重视后疫情时代市场需求与加大抗病毒生物制药研发力度目前,全球新冠疫情感染人数累计达到4000万人左右,市场上对新冠病毒检测试剂、抗病毒药物需求量极大,而全球尚未研发出新冠病毒特效药。因此,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新冠病毒检测产品及治疗产品成为全球市场紧缺产品。海南生物医药产业在过去20年中,主要依靠第三代头孢抗生素实现了快速发展。在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及病毒变异速度加快的背景下,海南生物医药企业需要结合市场需求,转型研发及上市更多的新冠病毒检测试剂、抗病毒生物制药,这将成为海南生物医药企业再次腾飞的发展机遇。',)
提供深耕南海“蓝色药库”助力海南自贸港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会员下载,编号:1700738764,格式为 docx,文件大小为11页,请使用软件:wps,office word 进行编辑,PPT模板中文字,图片,动画效果均可修改,PPT模板下载后图片无水印,更多精品PPT素材下载尽在某某PPT网。所有作品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并拥有版权或使用权,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963098962@qq.com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