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升级VIP 登录 注册 安全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word文档 > 学习教育 > 地理--河北省衡水中学2023届上学期高三年级二调考试

地理--河北省衡水中学2023届上学期高三年级二调考试

收藏

本作品内容为地理--河北省衡水中学2023届上学期高三年级二调考试,格式为 doc ,大小 1239592 KB ,页数为 11页

地理--河北省衡水中学2023届上学期高三年级二调考试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3届上学期高三年级二调考试地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在挪威新奥尔松的北极黄河站(78°55'N,11°56'E),某北极科考团迎来极昼期第一天。如图示意科考团当天拍摄并合成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每间隔1小时拍摄一次)。据此完成1~2题。1.科考团拍摄这一天日出照片时,太阳直射点位于A.23°26'N,11°56'EB.11°05'N,11°56'EC.11°05'N,168°04'WD.11°05'S,168°04'W2.当太阳位于图中Q位置时,某高中地理研学实践小组在北京市观察到的太阳位于A.东北B.西北C.东南D.西南某研究团队开展上海北侧区域海陆风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研究活动,研究范围包括上海城郊—崇明岛—启东市区及这三区域之间的北支水道与南支水道(分别简称“窄海”“宽海”)。研究方法是将污染物释放源设置在上海城区所在地,分别在特定时间段持续释放2小时的污染物,然后停止释放并观测海陆风对污染物输运的作用。研究发现:海陆风并不是天天可见、时时可见,近地面大气污染强弱受大气热力环境与海陆风向影响;海陆风转向容易导致排污地点的二次污染。图1示意研究区位置,图2示意11—13时排污的后续观测污染物浓度空间分布。据此完成3~5题。13.有利于观测到较强海陆风的天气条件是A.背景风较弱的晴天B.背景风较弱的阴天C.背景风较强的晴天D.背景风较强的阴天4.11—13时释放污染物之后,当地A.受海风影响显著,上空向内陆扩散,污染范围扩大B.受陆风影响显著,近地面向宽海扩散,污染浓度减轻C.受热力作用影响,上空向宽海扩散,污染浓度减轻D.受海陆风转换影响,近地面向两侧扩散,污染范围扩大5.在特定时段排污容易造成二次污染,该时段最可能是A.5:00—7:00B.11:00—13:00C.15:00—17:00D.23:00—1:00爪哇岛是印度尼西亚重要的农业区,岛上的芝马努河被当地人视为“生命之河”。2015年,芝马努河上由中国和印尼合作投资建设的加蒂格迪大坝建成蓄水。如图示意芝马努河流域位置。据此完成6~7题。6.芝马努河流量最大的月份是A.3月—5月B.6月—8月C.9月—11月D.12月至次年2月27.建设加蒂格迪大坝的主要目的是A.淡水养殖B.发展航运C.水能发电D.稳定供水海滩离岸流,也叫回卷流,多发生于沙质海滩的沟槽、横向沙坝缺口。在风浪、潮汐的作用下,冲向海滩的海水因某种扰动聚集起来,沿沟槽流向外海,形成一股狭窄而强劲的水流,可将毫无防备的游人拖向外海,造成溺水事件。如图示意我国某海湾浴场地形图(单位:米)。据此完成8~9题。8.图示海滩最容易发生离岸流的海域是A.甲B.乙C.丙D.丁9.假如你站在图中岸边沙滩上,会发现离岸流处的海水①清澈透明②颜色偏黄③风平浪静④浪花翻卷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如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地质地形。图中岩层轻微褶皱,断层南侧岩层有明显沉降。据此完成10~11题。10.图示区域西北部岩层曾主要受到水平挤压,挤压方向为A.东北—西南B.南—北C.西北—东南D.东—西311.图中灰岩、砂页岩、页岩的年龄由新到老依次是A.砂页岩、页岩、灰岩B.灰岩、砂页岩、页岩C.页岩、砂页岩、灰岩D.页岩、灰岩、砂页岩水库渗漏是库水沿透水岩土体向库外低地渗流的现象。如图示意云贵高原两座水库的剖面对比,其中Ⅱ号水库与邻谷之间分水岭较高,与邻谷之间岩层受挤压弯曲。据此完成12~13题。12.该地易造成水库向邻谷渗漏的岩层组成岩石是A.石灰岩B.泥岩C.页岩D.砂岩13.图中Ⅰ、Ⅱ号水库向邻谷渗漏的情况最可能为A.仅Ⅰ号水库可以渗漏B.两者皆难以渗漏C.仅Ⅱ号水库可以渗漏D.两者皆可以渗漏挟带大量泥沙和石块的特殊洪流在山区沟口堆积形成的扇状地貌称为泥石流扇。与冲积扇从上到下粒径逐渐减小的趋势不同,泥石流扇恰恰相反,在扇体最下端往往有较大的砾石块,扇顶部位则是细小的沙砾和黏土。如图为泥石流扇结构图。据此完成14~16题。14.泥石流扇形成的物质条件是A.降水集中B.地形险峻C.河流众多D.岩体破碎15.与河流冲积扇相比,泥石流扇的沉积物A.分选性更好B.透水性更强C.磨圆度更好D.孔隙度更小16.造成冲积扇和泥石流扇的粒径顺序截然相反的根本原因是A.流体的性质不同B.地形的陡峭程度不同C.植被覆盖度不同D.暴雨激发的程度不同4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北部湾位于我国南海西北部,是一个半封闭的海湾,通过琼州海峡和北部湾口与南海相连。湾内海水流动复杂多变,我国某科考队对北部湾海域海水流动情况进行了长期考察,发现北部湾口存在一支比较稳定的海流,科研团队选择在春季进行研究。如图示意春季该科研团队研究海域的海水温度、盐度分布特征。(1)分析该科研团队选择春季对该海流进行研究的原因。(6分)(2)判断研究海域海流的主要流向及性质(寒流或暖流),并说明判断理由。(12分)5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现代呼伦湖形成于1万年前左右,冰川气候消失,气候转暖。近100年来,湖水发生了两次扩张和收缩。新开河连通呼伦湖与海拉尔河,是呼伦湖唯一与外流区域的联系通道,其流向随呼伦湖的扩张和收缩发生改变。如图为呼伦湖及周边区域示意图。(1)简述内力作用与气候变化在呼伦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6分)(2)推测呼伦湖收缩期新开河的流向,并说明理由。(6分)6(3)与扩张期相比,呼伦湖收缩期水体盐度较高,分析其原因。(6分)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风搬运(沙土)颗粒的方式(如下表)可被划分为蠕移、跃移和悬移。颗粒保持蠕移和跃移较多,一般集中在距离地面0.5~1.5米高度内。砾石地面颗粒的跃起高度大于沙质地面。风挟带沙粒撞击岩石表面,雕琢成形态各异的岩石,塑造了蘑菇石(如图)等典型的风蚀地貌。运动形式粒径/微米沙粒运动图含沙量/%悬移<70<10跃移70~50070~80蠕移500~200020(1)描述蘑菇石地貌的形成过程。(6分)7(2)指出与蘑菇石地貌景观的形成关系最密切的一种风力搬运方式,并说明理由。(6分)(3)从下列因素中任选其一,解释其对磨蚀效果的影响。(4分)①风的特点②被搬运的沉积物特点8地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解析】结合当地纬度,出现极昼现象时,太阳应直射11°05'N;极昼日出时,当地地方时为0点,结合当地经度11°56'E,计算可得此时地方时12点的地点位于168°04'W(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2点)。2.D【解析】拍摄太阳视运动轨迹在正午时应该面向南方,左侧为太阳升起,右侧为太阳下落;图中太阳最高时为当地地方时12点,由于每隔1小时拍摄一次,所以太阳位于Q位置时,当地地方时为7点,当地经度为11°56'E,北京经度为116°E,所以此时北京地方时约为14点,已过正午但尚未日落,太阳位于当地的西南方向。3.A【解析】一个地区的风受局地风与背景风的共同影响。局地风即小尺度区域内某种原因造成的大气水平运动,即热力环流状态下形成的,而背景风应是在大尺度区域内某种原因造成的大气水平运动,即三圈环流或季风环流下形成的。背景风强,则局地风难以体现出来;据所学可知,海陆风是具有日周期变化的地方性风,海陆风在近地面有两个局地环流组分,即日间由海洋吹向陆地的海风和夜间由陆地吹向海洋的陆风组成,相对于阴天,晴天时白天太阳辐射更多的到达地面白天气温高,海洋和陆地由于比热容差异,温差相较阴天更大,海风更强;晴朗的夜晚云量少,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海洋和陆地的温差相较阴天更大,陆风更强。4.C【解析】11-13时释放污染物之后,当地近地面吹海风,上空风向与近地面相反,故污染物应该向海洋扩散,污染范围扩大;11-13时释放了污染物之后,陆地温度持续上升,上海近地面气温高于宽海,受热力作用影响,污染物向下空扩散,受海陆热力环流影响,上空污染物随气流由上海向宽海扩散污染浓度减轻;11-13时释放了污染物之后,陆地气温始终高于海洋,近地面吹海风,未到海陆风转换的时间。5.A【解析】据材料,海陆风转向容易导致排污地点的二次污染,故应该选海洋和陆地温差较小,海陆风出现转换的时间,5:00-7:00的日出前后,陆地气温回升,与海洋的温差逐渐缩小,海陆风易出现转换,易造成二次污染;11:00-13:00以及15:00-17:00,均为陆地气温高于海洋,近地面吹海风,不易造成二次污染;23:00-1:00,陆地温度低于海洋,近地面吹陆风,也不易造成二次污染。6.D【解析】由图可知,芝马努河位于南半球靠近赤道,赤道低气压带移动到南半球的过程中,降水量较大,河流流量也较大。3月-5月,6月-8月太阳直射点主要在北半球;9月-11月太阳南移至南半球,南半球刚刚进入夏季,降水量不如12月至次年2月多。7.D【解析】由材料可知,爪哇岛面积较小,河流短促,岛上淡水资源缺乏,且爪哇岛是印度尼西亚重要的农业区,岛上的芝马努河被当地人视为“生命之河”,爪哇岛农业区农业需水量和居民生活需水量较大,因此,建设加蒂格迪大坝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稳定水源。8.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材料显示海滩离岸流发生在沙质海滩的沟槽、横向沙坝缺口处,由图可知,乙和丁所在位置等深线较为稀疏且平直,不可能出现离岸流;甲所在位置等深线稍稀疏,且向数值大的方向凸,为海底“山脊”地形,不会出现离岸流;丙所在位置等深线向数值小的方向凸,为海底沟槽地形,易形成离岸流。9.B【解析】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离岸流发生时,海水聚集会使底层沙质搅动,使海水浑浊,颜色偏黄,故①错误,②正确;离岸流发生时,底层海水扰动,海面风平浪静,不会出现浪花翻卷,故③正确,④错误。910.C【解析】由图可知,图中存在断层,据指向标判断,断层为西北-东南走向,断层两侧岩层在西北-东南方向有相对位移,可知西北部岩层曾受西北-东南方向的水平挤压。11.B【解析】由图可知,灰岩位于中间,两侧分别为砂页岩,然后为页岩。由于断层南侧有明显沉降,断层南侧灰岩出露的面积比断层北侧大,可判定中部岩层保留面积更大,灰岩所在位置为向斜,岩层新老关系为两翼老中间新,所以岩层由新到老为灰岩、砂页岩、页岩。12.A【解析】由材料可知,该地位于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根据所学知识,与泥岩、页岩和砂岩相比,石灰岩易受流水溶蚀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包括地下溶洞、地下暗河等),便于地下水流动,故该地易造成水库向邻谷渗漏的岩层组成岩石是石灰岩。13.A【解析】由材料可知,水库渗漏是库水沿透水岩土体向库外低地渗流的现象。由图可知,Ⅰ号水库水位比邻谷水位高,可以通过石灰岩向邻谷渗漏,且石灰岩向邻谷一侧倾斜,便于地下水流动;Ⅱ号水库水位高度与邻谷水位高度大致相等,且石灰岩渗水层向上弯曲,无法实现地下水的自由流动。14.D【解析】本题需要注意“物质条件”,降水、河流和地形都可归纳为动力条件,岩体破碎为物质条件。15.B【解析】泥石流指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挟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发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的特点。所以,其挟带物更大,堆积物之间孔隙更大,透水性更强。16.A【解析】泥石流具有突发性、短时、强度大的特点;形成冲积扇的河流持续的时间较长,两者性质不同。地形、植被、暴雨会影响堆积体的大小,不会影响粒径顺序。二、非选择题17.(1)春季,该区域西南风、东北风较弱,风浪小,出海较安全;春季台风较少形成,海域干扰因素少,获取的数据代表性好;春季水体交换相对稳定,研究的随机变量少。(每点2分,共6分)(2)主要流向:沿海南岛西部边缘自南向北流。(2分)理由:研究海域海水等温线和等盐度线大致沿海南岛西部边缘自南向北凸出。(4分)性质:暖流。(2分)理由:同纬度地区该海流流过的海域水温高。(4分)18.(1)受地壳运动影响,呼伦湖区域断裂下陷形成湖盆;冰期时气温低,冰川累积量大,冰期后气候变暖,冰川融水汇入湖盆,形成湖泊。(每点3分,共6分)(2)流向:自东北流向西南(或由海拉尔河流向呼伦湖)。(2分)理由:呼伦湖收缩期,湖泊水位下降;新开河河水水位高于呼伦湖湖水水位,河水流向湖泊。(每点2分,共4分)(3)入湖河流不断带来盐分(矿物质);收缩期,呼伦湖唯一与外流区域联系的通道(新开河),其流向为流入呼伦湖,湖水无外泄通道,盐分无法排出;该区域降水较少,随着湖水蒸发,湖泊萎缩,盐分富集。(每点2分,共6分)19.(1)在风沙强劲的地方,近地面沙尘密度大,颗粒较粗,磨蚀作用强;裸露地表的岩石下部岩性较软,易被侵蚀,形成顶部大下部小的蘑菇状地貌。(每点3分,共6分)(2)搬运方式:跃移。(2分)理由:跃移搬运方式含沙量最高,磨蚀作用强;跃移搬运物质粒径较大,跃起高度较高,对岩石下部磨蚀强。(每点2分,共4分)(3)①风的特点:风力强,大风日数,持续时间长,磨蚀效果明显。(4分)或②被搬10运的沉积物特点:被搬运沙粒岩性坚硬,颗粒较大,棱角分明,磨蚀效果明显。(4分)11",)


  • 编号:1700737518
  • 分类:学习教育
  • 软件: wps,office word
  • 大小:11页
  • 格式:docx
  • 风格:商务
  • PPT页数:1239592 KB
  • 标签:

广告位推荐

相关学习教育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