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升级VIP 登录 注册 安全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word文档 > 学习教育 > 2023年新课标新课堂音乐教学如何进行幼小衔接

2023年新课标新课堂音乐教学如何进行幼小衔接

收藏

本作品内容为2023年新课标新课堂音乐教学如何进行幼小衔接,格式为 docx ,大小 15234 KB ,页数为 3页

2023年新课标新课堂音乐教学如何进行幼小衔接


('新课标新课堂音乐教学如何进行幼小衔接2022年4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正式公布。新课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具有审美性、感情性、实践性、制造性、人文性等特点。比照旧课标,有五点重要变化。其中一点就是“注重幼小衔接,基于对学生在健康、言语、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开展水平的评估,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这要求音乐教师不仅对本学段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有清楚的思路,还需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每年9月,新接一年级的音乐课,都会令我头疼一阵子。刚刚跨入一年级的小学生,身上充满了稚趣,与合格的一年级小学生相比,一些“小豆包〞自我要求不严格,课堂上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纪律问题。音乐课本身就有许多活动参与其中,在这种状态下,课堂纪律更难操作了。特别是一些“生动分子〞,按下葫芦起来瓢,这件事没有处理完,那件事又起来了。如何管好课堂纪律?如何在“安静〞的环境中上好音乐课,提高课堂效率,完成幼小衔接?是我面临的课题。经过几年的实践,让我逐渐探究出一条音乐教学中促进幼小衔接的好方法,那就是“三个相结合〞,完成“三个小目标〞。1音乐教学和课堂要求相结合让课堂静下来一年级最难管的是课堂纪律。在幼儿园,老师也会有一些行为要求,如上课的时候小手放好,小脚并拢等,但幼儿园的课堂时间没有小学时间长,知识点也没有小学密集,且幼儿园常常以游戏为主,对一些常规要求没有那么严格。可小学就不一样了,时间长、知识点多,注意力要相对需要更集中一些。特别是音乐课的特别性,要求学生要有较好的注意力、操作力,在聆听的时候不能发出声音,否则音乐气氛很难建立。高年级学生可以讲道理,但对于一年级“小豆包们〞不管用,一些孩子似乎听不懂道理。怎么办?我将课堂要求与音乐相结合,编成一个个小歌曲,让学生唱出来,引发他们的有意注意,让课堂瞬间安静下来。比方,一上课,我会弹起“12345-〞〔同学们,好-!〕,要求学生起立答复“54321-〞〔郭老师,您好-!〕。课中觉察坐姿不端正,我马上弹起“553553〞,〔同学们,请坐好〕。学生会唱“53553〞〔我们,坐好了!〕。当学生自由探究环节马上结束时,我也会弹起悦耳的钢琴曲小片段,通过音乐的言语示意学生静下来。音乐和课堂行为要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音乐一响,瞬间对儿童听觉起到了刺激作用,会很好地引导学生改正不良的行为,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事实上,一年级同学之间的小矛盾、小摩擦,在肯定程度上辨不出谁对谁错,有时候转过头来,两个孩子就和好如初。作为课堂教学组织者,只要想出增强学生注意力的方法,许多纪律问题都能够解决的。2音乐教学和游戏活动相结合让孩子动起来中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小孩子生来就是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游戏符合儿童的特点,它可以援助儿童开展体力、智力、交际能力和感情等。音乐教学本身就是以“动〞为主,唱起来、奏起来、演起来、舞起来都是音乐的表现形式。在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我遵循幼小衔接特征,顺应儿童成长规律,充分抓住学生年龄特征开展音乐教学活动。例如,在每节课的前两三分钟的节奏训练环节,我选择用“节奏回声游戏〞的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节拍和节奏感。老师通过跺脚、拍腿、拍手、捻指四个动作表现四拍以内的简单节奏,最初让学生起立,看着老师进行节奏模仿,进阶之后学生闭眼或者背对老师聆听模仿拍击节奏,这在开展学生节奏能力的同时调动学生听觉、动觉等多种感官,充分让学生“动起来〞。又如,在演唱歌曲〔大雨和小雨〕这一课中,当全体学生熟唱歌曲后,我采取音乐游戏“声音魔法师〞援助学生更好地操作演唱中声音的强与弱。做法是:学生充当“魔法师〞站在讲台上,通过双手间距离的变化来操作全班声音的强与弱。当然,让孩子动起来,不肯定都要设计游戏,碰钟、串铃、沙锤等小型打击乐器的使用也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一方面可以强化他们的节奏练习,另一方面能引发他们的注意力。3音乐教学和审美教育相结合让孩子美起来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局部,本身就具有审美性。在婴儿时期,孩子在摇篮曲等一些优美的旋律中,受到音乐的感染。同样,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我主要选择一些生动生动、富有浓浓趣味性、节奏明快等适宜于这一阶段年龄特征的歌曲,让一年级的孩子感兴趣、可接受。孩子们只有在兴趣性较强的音乐活动中,才能真正喜欢参与音乐活动,感受音乐的情趣,感受生活的美好。例如,我选择适宜于开展节奏游戏的歌曲〔跷跷板〕,通过模仿跷跷板翘起的模样感受音高和节拍;选择富有童趣的歌曲〔国旗国旗真漂亮〕,启发学生依据歌词给歌曲创编动作,通过演唱和表演来表达对国旗的赞美和对祖国的热爱;选择适宜表演的乐曲〔愉快的小熊猫〕,引导学生依据听到的音乐来演两只齐心协力打水、抬水的生动可爱的小熊猫。还可以请学生表演他们走过树林、走过小桥向小鸟问早等画面,启发学生想象音乐画面,鼓舞学生参与情境表演,在表演中体验生活的美好感情,学会友善待人的美好品质。人常说,适宜的才是最好的。在促进幼小衔接的过程中,音乐教学肯定要选择适宜于一年级的歌曲,更要选择适宜于一年级的教学方法,两个不可或缺。要从学生年龄、心理等特征出发,选择适宜的歌曲和方法,才能促进学生幸福成长。总之,音乐是一种美的享受,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融入到孩子内心之中。同时,音乐教育不应局限在音乐课中,应渗透在孩子们的一般生活中。我们要为孩子制造多样的环境,使他们在生活、学习过程中又有优美音乐陪伴。长期的音乐熏陶,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生动开朗的性格,促进身心和谐幸福开展。',)


  • 编号:1700736955
  • 分类:学习教育
  • 软件: wps,office word
  • 大小:3页
  • 格式:docx
  • 风格:商务
  • PPT页数:15234 KB
  • 标签:

广告位推荐

相关学习教育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