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同步多媒体教学-6
6.1.4.3穿井得一人知识积累《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战国末年秦相吕不韦集合他的门客共同编写而成的。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该书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思想为主体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兵农诸家学说,因此后人称它为杂家著作。该书的文字朴实简劲,对司马迁的《史记》创作有显著影响。读准字音溉汲gàijí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打水浇田。溉,浇灌、灌溉。汲,从井里取水。姓。待,等到。挖掘、开凿……告诉,对说。传播,转述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向宋国国君报告这件事。闻,听到,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命令,派遣回答。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介词,从像不如译文:宋国的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打水浇田,派家里的一个人去打水,常常有一个人停留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听了的人就去传播:“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国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多得到一个人的劳力,不是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听到这样的传闻,还不如不听。古今异义古今异义及其家穿井古义:待,等到今义:连词,和;比得上国人道之古义: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今义:指本国的人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有闻而传之者闻之于宋君求闻之若此动词,听到闻使……知道名词,传闻、消息得一人之使闻之于宋君求闻之若此之助词,的代词,这件事助词,不译问之于丁氏闻之于宋君非得一人于井中介词,向于介词,在被动句中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介词,在闻之于宋君()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被动句:闻之于宋君()“于”在被动句中引出动作的主动者。倒装句:问之于丁氏()非得一人于井中()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丁氏问之”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非于井中得一人”省略主语,应为“(丁氏)告人曰”省略句:常一人居外()告人曰()省略介词“于”,应为“常一人居(于)外”用自己的话复述文中所讲的故事“丁氏说自己穿井得一”人,大家认为丁氏从井里得到一个人,谣言一路传到国君那里,最终丁氏解释了真相。宋之丁氏,穿井得人。理读情节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寻流言之始丁氏所说的“穿井得一人”是何意?在农耕社会,一个家庭依靠田地生存与发展。灌溉对他们来说极为重要。家里没有井,打水灌溉就必须有专门的壮丁负责。因而,对于丁氏来说,穿井这件事代表的不只挖了一口井这么简单。它意味着,家里有了方便且专属于自己的水源,意味着灌溉这件事有了保障,意味着来年的收成得到保障,还意味着家里从此多了一个健壮的劳动力。家中穿井后多了一个劳动力查流言之传“闻之者”传的也是“丁氏穿井得一人”,为何却产生了歧义?“得一人”出现了歧义“国人道之”使这个话题持续发酵,猜猜他们都是如何“道”的?(自由发言)得到一个劳动力得到一个人探流言之止最终这个流言止于谁?宋君宋君是如何终结这个谣言的?“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明察秋毫、实事求是白话演读小组合作表演,要求如下:1.补充“国人”传的内容。2.揣摩丁氏、闻而传之者、国人、宋君说话时的心理,表演时增加动作、神态等。3.表演后推选代表说明设计意图。流言之始丁氏表述不清流言之传传之者不经查实便传播国人以讹传讹流言之止明察秋毫调查真相小结探究寓意从这则寓言之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对待传闻,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提供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同步多媒体教学-6会员下载,编号:1701028968,格式为 xlsx,文件大小为20页,请使用软件:wps,office Excel 进行编辑,PPT模板中文字,图片,动画效果均可修改,PPT模板下载后图片无水印,更多精品PPT素材下载尽在某某PPT网。所有作品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并拥有版权或使用权,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963098962@qq.com进行删除处理。